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66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66页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单选题1.《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保留了大部分变法措施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某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一场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没有因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该学着意在说明,这场变法(

)A.受到了西方启蒙运动影响 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C.秉持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 D.具有促进思想启蒙的作用3.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发动了一场以妇女为对象、以民族自强为目标的废缠足运动。他们猛烈地抨击缠足习俗,积极塑造中国妇女的“国民之母”形象,认为放足才能使妇女成为强健的“国民之母”,所以强种的首要任务是放足。这反映出维新派(

)A.主张男女享有平等权利 B.提倡妇女解放C.接受民主科学的新风尚 D.倡导家庭革命4.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颁布诏令,强调“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上述文字体现了光绪帝(

)A.反对变法 B.崇尚权威 C.励精图治 D.完全西化5.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这表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缺乏社会基础 B.改革者急于求成 C.守旧势力强大 D.维新派缺乏经验6.如图所示是民国学者对近代中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这一记述(

)A.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纷争的危害性 B.剖析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缘由C.强调了列强对华文化渗透的危害性 D.凸显了义和团运动的排外色彩7.“这一运动使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一运动(

)A.成功赶走了外国侵略者 B.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标志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8.当列强用铁路、电线等现代文明成果充当侵略中国的工具时,苦难中的民众只能从最熟悉的民俗传统和宗教信仰中寻求组织力量与精神支撑,不可避免地掺入“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带有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因素。这场运动(

)A.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图谋 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C.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D.导致了南方督抚的“东南互保”9.有文章指出,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期应从德国强占胶州湾算起,德国发出侵占信号,俄、英步其后尘,而这一切的自然的后果,便是出现了一个民族自卫的团体。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引发了列强的干涉 B.使列强间矛盾激化C.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D.具有反侵略的性质10.著名历史学家蒋廷敝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指导思想不科学 B.革命的任务不明确C.革命目标不清晰 D.维护国家独立自主11.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下列各项内容,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包括库页岛)

④清政府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12.1881年,清廷开始通过电报对地方下达谕旨。某年清廷宣战上谕,被上海电报总局督办盛宣怀与南方督抚们商议后决定“廿六等日明旨二道……致碍东南大局……飞饬各局,不准宣扬。”这反映了(

)A.赋予地方督抚一定的自主权 B.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C.清末新政受到了顽固的阻挠 D.加速汉族官僚迅速崛起13.欧美列强与清政府议定《辛丑条约》时,就写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必须革故鼎新……其如何变通之处,由诸国大臣酌定,中国照允施行。”这表明(

)A.列强业已完成瓜分中国的行径 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C.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D.理藩外交不适应列强侵华需要14.《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有一幅漫画,这反映了当时(

)A.帝国主义列强合谋门户开放 B.列强既合谋出兵又各谋私利C.帝国主义列强合谋征服中国 D.列强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15.八国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周,皆无北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的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转而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③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拥有不屈的斗志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6.如表为1902~1904年中国译书统计简表,据此推测其原因是(

)国别译书类别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哲学宗教102232377.0文学艺术83411264.9史地810902012824.0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应用科学3324265610.5杂录52247387.1总计5732321123533—百分比10.76.060.223.1—100.0A.洋务运动的需要 B.甲午战争的失败C.辛亥革命的推动 D.中华民国的成立17.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C.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18.1904年8月7日,春仙茶园首演汪笑依编演的《瓜种兰因》(又名《波兰王国惨史》)。该剧主要根据《波兰衰亡史》改编而成的,是京剧舞台上第一个“洋装新戏”。该剧的出现表明当时(

)A.传统京剧艺术重获新生 B.文化传承保护显露危机C.民族危机催生艺术改良 D.一战促使民族意识觉醒19.1894年,清政府向北京及各省富商巨贾募款,各省借款总额不定,借款方式不一。如表为各省所借银两数额(单位:万两)。据此可推知省别广东江苏山西直隶陕西江西湖北四川北京借银50018113010038231413100A.清政府的赔款压力巨大 B.广东地区经济最为富庶C.民族危机加剧财政危机 D.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参政20.晚清将领杨昌浚在诗《恭诵左公西行甘棠》中写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描述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刘永福反割台斗争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冯子材镇南关大捷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材料三: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四: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形成过程?(2)材料二《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什么?材料三中维新派的主张是什么?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3)依据材料二、三、四三则材料,说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近8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社会原有的和新生的多种政治力量轮番出台了各种救国方案,但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洪秀全借助西方宗教中至高无上的“上帝”挑战封建皇帝的权威,坚决打击地主阶级政权,提出新的土地纲领,把矛头直指封建统治的根基——地主土地占有制度。他们对外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予以坚决抗击,把中国近代人民革命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虽然没有能找到一条建立新国家的道路,但它在继承旧的农民战争传统和开创新的斗争目标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摘编自樊得智《近代不同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的艰难探索》(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你对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一结论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没有能找到一条建立新国家的道路”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期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提出的“救国方案”,归纳这些探索的共同主题。答案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55页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材料“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其成功之处是一场跟广阔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说明戊戌变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项正确;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的是辛亥革命,排除A项;保留了大部分变法措施,与史实不符,京师大学堂保留,其他几乎被废除,排除B项;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辛亥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的变法运动是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是政治民主化的尝试,推动了国人思想解放,D项正确;材料强调戊戌变法的影响,A项是原因,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排除B项;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19世纪末,维新派在维新运动时,发起废缠足运动,强调妇女放足强健体,是未来国民强壮的前提,塑造新时代“国民之母”形象,反映出维新派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妇女解放,B项正确;妇女放足并不能实现男女权利平等,排除A项;接受民主科学新风尚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倡导家庭革命与积极塑造中国妇女的“国民之母”形象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强调王公士庶都要努力发愤,讲求时务,“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反映了光绪帝励精图治、变法图强的决心,C项正确;光绪帝支持而非反对变法,排除A项;崇尚权威在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完全西化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5.C【详解】根据材料“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可知这反映了在推行维新变法时遭受到守旧大臣的阻挠,守旧势力强大,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如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改革者的急于求成,浮躁冒进,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维新派缺乏经验,排除D项。故选C项。6.B【详解】根据表中的“天津教案”,“民教的相仇”,“光绪二十六年”等信息可判断这件事是义和团运动,这些记述剖析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B项正确;这些记述并未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排除A项;列强对华文化渗透的危害性、义和团运动的排外色彩,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7.D【详解】根据材料“这一运动使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可知这一运动为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理论,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激化的表现,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是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8.A【详解】根据“苦难中的民众只能从最熟悉的民俗传统和宗教信仰中寻求组织力量与精神支撑,不可避免地掺入‘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带有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因素”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这场运动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没有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没有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排除BC项;八国联军侵华,导致南方督抚的“东南互保”,排除D项。故选A项。9.D【详解】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期应从德国强占胶州湾算起,德国发出侵占信号,俄、英步其后尘,而这一切的自然的后果,便是出现了一个民族自卫的团体。”可见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所以义和团进行自卫,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具有反侵略的性质,D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才出现了义和团运动,而非义和团运动引发了列强的干涉,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列强间的矛盾激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信心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10.A【详解】根据材料“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以宗教来发动群众,指导思想并不科学,也导致了最终的失败,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革命任务明确,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革命目标明确,排除C项;材料涉及是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并非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1.B【详解】割香港岛给英国是《南京条约》内容,时间在1942年;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内容,时间是在1901年;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包括库页岛)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是1895年《马关条约》内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④②,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2.B【详解】根据材料“某年清廷宣战上谕”“致碍东南大局……飞饬各局,不准宣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时,东南督抚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此举使得清廷颜面扫地,中央集权遭到了严重削弱,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东南地方不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不是强调地方督抚的自主权,排除A项;材料与清末新政受到顽固阻挠无关,排除C项;太平天国时期湘淮系官僚集团迅速崛起,排除D项。故选B项。13.B【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国政府机构设置已经不能由清政府自己说了算,而是完全由列强来决定,清政府只是“照允施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这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19世纪末,列强业已完成瓜分中国,排除A项;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始于总理衙门的设立,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传统理藩外交就不能适应外国列强侵华需要,迫使清政府相继设立五口通商大臣、总理衙门,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解】根据材料“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其反映了各国决定武力征服清朝,但因各自的利益,其实各有算盘,B项正确;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并非“列强合谋”,排除A项;材料不仅体现了列强合谋征服中国,还体现了列强之间各怀私心,C项表述片面,排除C项;根据材料“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列强合谋征服清政府,并非“扶植清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依据材料“无论欧美日本各周,皆无北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的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可以看出八国联军侵华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斗志,转而转换了侵略策略,①②④D项正确;八国联军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侵略,排除ABC项。故选D项。1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译书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人转向日本寻找救亡道路,洋务运动破产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人文科学和政治制度,B项正确;此时洋务运动早已破产,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排除C项;此时中华民国没有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17.B【详解】材料中的“时局图”,反映的是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B项正确;AC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AC项;图片中不仅只有日本,排除D项。故选B项。18.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重,京剧艺术家从西方民族主义文学艺术中汲取灵感,在京剧中推出“洋装新戏”,这推动了艺术形式的改良,C项正确:京剧产生于清道光年间,当时还是一门年轻的艺术,“重获新生”说法不妥,排除A项;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保持文化的生命力,排除B项;一战爆发于191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9.C【详解】根据材料“1894年,清政府向北京及各省富商巨贾募款,各省借款总额不定,借款方式不”及所学知识可得,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民族危机逐渐加深,出现了财政危机,所有表现出材料中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这些募款是为了对外赔款,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各省的募款,而不是经济发展程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0.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诗句出自出自左宗棠的部下杨昌浚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赞颂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件,维护了国家统一,C项正确;林则徐虎门销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排除A项;刘永福反割台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势力,排除B项;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沉重打击法国侵略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21.(1)①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3)①材料二学习西方的器物②材料三学习西方的制度③材料四学习思想文化。轨迹: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