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选用典型材料表现人物言行的方法,掌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品格。作者名片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生命的零度》等。写作背景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他经常出入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拿着自己新写的诗向其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革命家的光辉事迹。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曾赴美国留学。回国后,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他抛弃文化救国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地壳仰之弥高校补锲而不舍赫然炯炯目光警报迭起气冲斗牛qiàomíjiàoqièhèjiǒngdiédǒu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字词注音词语解释赫然: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潜心贯注:气冲斗牛: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精力集中,用心专一而深。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整体感知课文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他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印证?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方面学者革命家特点事例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说了就做《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7、8、9三个段落过渡。第7段承接上文小结,第8、9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品读识人(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圈点勾画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吧!(3)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你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①可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分析。

②着力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其精神品质。(如人物描写细节、修辞手法、独特句式或用词等角度)前期:作为学者,他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后期:作为革命家,他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写作手法(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选取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讲、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典型事件,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3)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搭建文章结构的。第1、2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8、9段是第二部分叙述的纲领,最后两段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些议论,不仅使文章前后照应,而且形成一种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拓展阅读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