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德国历史学派_第1页
第十一章德国历史学派_第2页
第十一章德国历史学派_第3页
第十一章德国历史学派_第4页
第十一章德国历史学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德国历史学派一.历史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拿破仑战争(1803-1815):拿破仑称帝统治法国期间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法国迅速崛起雄霸欧洲,但在侵俄战役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波旁王朝两度复辟;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后,各交战国签订巴黎条约,拿破仑战争于1815年11月20日结束。战后德国:和平协定将德国分裂为39个独立的联邦,奥地利希望德国维持衰落和分裂的状态、英国希望看到德国强大以阻挠法国的复兴、俄国渴望还没有被德国和奥地利占领的波兰领土成为自己版图的一部分。1.社会历史背景普鲁士王国。在所有的联邦中,普鲁士王国实力最强、最富有、最军国主义。铁血宰相俾斯麦1.社会历史背景1862年9月26日,俾斯麦在作为首相的首次演讲中坚定的表态:“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1864年,联合奥地利发动对丹麦的战争,迫使丹麦放弃两个公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1866年,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并取得胜利,巩固了普鲁士在德国的统治地位,1867年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打败法军。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德意志帝国。1.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德国的一些关键经济制度与英国有极大的不同,企业的竞争和自由在德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的官僚机构管理和统治着德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的德国是分裂的、衰落的,而且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军国主义、家长式统治、恪守责任并努力工作、大规模的政府干预,这些因素同时并存,纠缠在一起,构成了历史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历史学派的理论或哲学基础建立在德国19世纪的历史观之上,这种历史观曾渗透到德国所有人文和社会科学当中,在19、20世纪曾主宰整个德国思想界。德国历史观的核心是假设自然现象和历史现象间存在根本差异,因而人文和社会科学应使用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德国历史观主张自然现象本身缺乏有意识的目的,而历史则由具有意志力和目的的、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人类行为组成。2.知识观念背景(历史观)人的世界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尽管其中有一些稳定的中心(个人、制度、国家、时代),每一个都拥有内部结构、特点,而且每一个都处于与其自身内部发展原则相一致的不断转变过程之中。没有任何个人、制度或历史行为能通过外在于其产生环境的标准来加以评判,而是必须依据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来加以判断。因此,不存在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人类制度的理性的价值标准。历史成为理解人类事物的唯一指南。2.知识观念背景(历史观)国家具有客观现实性,独立于公民之外而存在,现存的权威体制代表着道德力量。构成渗透社会方方面面的伦理秩序的核心制度,乃是奠基于权力之上的国家。权力因而就反映了道德,而国家在扩展其权力以凌驾于其他各种号称来自于上帝的权力之上时,它的所作所为都是正当的。2.知识观念背景(国家主义学说)二.代表性经济学家1.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1789年8月6日出生在符腾堡的罗伊特森根一个制革工人家庭,早期生活并不引人注目。在他父亲的铺子里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政府的一个部门做职员,1816年被提升为主管账目的检查人。1817年,接受了在宾帝根大学的教授职位,但因不同的政治观点在1819年被解职。此后,他积极此促进在德国联邦建立一个强大的政治与商业联合会。1820年,李斯特当选为他所在邦的议会议员。(1)生平细节李斯特赞成废除公路通行税、什一税、工业企业的联邦所有权、封地财产税和对生产性土地使用的限制、货物税。他提倡陪审团审判、减少文职机构的官员数量、征收单一税。政府将这些观点的表述视为叛国罪,宣判李斯特入狱8个月,之后又被驱逐出境,李斯特前往了美国。后来德国建立的铁路线很大程度上依据他1833年规划的一个蓝图,他提倡的关税联盟1834得以建立,他提出的邮政系统和国家专利法计划在他去世20多年之后得以实现。糟糕的健康状况、金钱方面的困难、对德国统一的绝望,笼罩的他的晚年生活,1846年自杀身亡。(1)生平细节李斯特该书的序言中写道: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区分以下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最后,农工商业时期······一个极度重视独立与自由的国家一定会通过热切的努力尽可能快的提升自己,从文明的较低阶段到较高阶段,尽可能迅速的统一和完善它自己的农业、制造业、航海以及商业······但其中一部分有环境优势的国家,在工业、商业和航海方面与其他国家拉开了距离,他们觉察到(2)《政治经济学国民体系》这种优势地位是取得与保持政治霸权的最可靠方式,······适合于赋予他们的制造业、工业和商业垄断权,并且阻碍那些欠发达国家或较低文明程度国家的进步······先前获得进步的某些国家、国外商业立法及战争迫使那些劣势国家寻求特殊的实现手段,以使他们从农业国阶段转变到工业国阶段,最可行的办法就是用关税体系来限制他们与那些旨在获得制造业垄断地位的更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经验告诉我们,事实上风可以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所以荒漠也可以变成茂密的森林。但是荒地的所有者等待几个世纪由风来完成这一种植和转变过程是明智的吗?如果一个人只是迫使大自然来种植他未开垦的土地,在二十年后可能达到他的目标,这是不是很愚蠢呢?亚当·斯密关于国际贸易的思想不过是重农主义者这方面思想的延续。像重农主义者一样,它不考虑民族性,它几乎完全排除了政治与政府的作用,它假设存在永久的和平与普遍的联盟,它贬低民族制造业的优势以及取得这种优势的方法,它要求绝对的自由贸易。生产力理论。1)重视教育、科技在生产力进步中的作用;2)突出强调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对生产力进步的作用;3)认为产业部门间的协调发展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进步;4)指出民族精神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工业优先论。李斯特强调优先发展工业的重要意义,认为工业可以促进形成新的民族精神,可以完善国家经济结构,尤其是可以完善农业等传统产业部门。国家干预理论。李斯特认为后进的德国只有在强有力的国家力量扶持下,才能实现强国之梦,保护关税是提高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3)经济发展思想2.威廉·罗雪尔(1817-1894)罗雪尔曾在哥廷根大学、莱比锡大学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五卷本的教科书《经济科学》花了他40年的时间,后来在德国高校被广泛的使用。他认为,通过历史方法而获得的知识可以消除自满的感觉,较高形式的文明将不会鄙视较低形式的文明。罗雪尔是“旧历史学派”的奠基人,试图补充古典理论。而新历史学派却希望用历史研究和政策意见来完全取代古典理论。2.威廉·罗雪尔罗雪尔认为国民经济发展要经历幼年、青年、成年、老年四个阶段,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因既得利益阶级的阻碍和国民精神的衰落而衰落。他认为每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受了自然、劳动与资本的共同支配,这三者共同创造财富。他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将国家归入“无形资本”,认为“国家本身就是每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无形资本,因为它对经济生产来说,显然是不可缺失的,或至少间接的起作用的。”2.威廉·罗雪尔3.古斯塔夫·施穆勒(1838-1917)施穆勒生于海尔布隆,是符腾堡一个文官的儿子。他在蒂宾根学习经济、历史和行政管理。他是哈里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和柏林大学的教授。他是德帝国的主要经济学家,是“讲坛社会主义者”的领导人,还是社会政治学会的创始人,并长期担任该会主席。是几个刊物《国家与社会科学研究》、《德意志帝国法律与国民经济管理年鉴》的主编,被任命为布兰登堡和普鲁士的官方史学家,是《普鲁士科学院院报》和《布兰登堡和普鲁士历史研究》的督印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几乎控制着德帝国所有经济学重要学术职称的授予权。(1)生平施穆勒认为,收集历史的、描述性的现实材料这个任务,应该先于演绎推理,并且比演绎推理重要得多。他和他的追随者都强烈反对孤立的研究经济现象的小片段和其他条件都不变的假设。施穆勒希望仅仅在历史专题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学。事实上,他对讲究演绎法的经济学家非常敌对,它曾公开声称“抽象”学派的成员不适合在德国大学里任教。(2)方法论之争1883年,门格尔出版了一本关于方法论的著作,评价施穆勒学派的重要性仅仅是次要的。施穆勒在其《新政治经济学年鉴》中否定了门格尔的著作。门格尔则在《历史主义的错误》这本小册子中愤怒回击。施穆勒拒绝阅读这本小册子,并给门格尔写了一封侮辱信。这场论战激起了双方的敌对情绪,导致双方都发表了很多著作,但最后争论好像自动解决了——归纳法和演绎法都很重要。(2)方法论之争施穆勒在1894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中再次强调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请教历史是最适当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最著名的历史学派反对者卡尔·门格尔也承认,最重要的经济制度,如所有权、货币和信用,既有其存在的自然属性,也有其存在的历史方面的原因;因而“那些仅仅知道这些现象存在的某一方面本质的人根本没有理解它们”。(2)方法论之争如果历史研究对于货币与信用来说确实如此,那么在考虑家庭经济、劳动分工、社会阶层的形成、商业机构的不同形式、市场和其他贸易机构的现象、行会制度、国内贸易自由和农村生活方式时会表现得更为明显。事实上,被称为经济制度以及已经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所有的典型方式和特殊安排都倾向于长久地或者持续几百年的支配着经济进程。施穆勒认为,道德价值判断应该受到鼓励。经济体系中的公正可以通过国家和所有社会团体促成的家长式社会改革政策来实现。他认为社会改革的指导原则是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青年时期,施穆勒是一个狂热的自由贸易支持者,到1901年,赞成在德国实行保护性关税。他在李斯特“幼稚产业”观点的基础上证明了关税的合理性,认为如果运用得当,关税可以作为一种国际武器给国家带来利益。(3)社会改革与保护主义4.维尔纳·桑巴特(1863-1941)在三卷本的《现代资本主义》中,桑巴特将经济组织、经济精神和经济技术统一在经济制度之下。并以此为框架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史。资本主义发展是一个经济制度更替过程,每个经济制度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精神和经济技术。在由一个制度向另一个制度的演变过程中,经济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有两种精神,即企业家精神(征服和营利)和市民精神(秩序和保存),这种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对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4.维尔纳·桑巴特作用。首先是国家代表着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在国家里面,并经过国家发生作用,国家通过军队、战争、向外掠夺,实践了营利原则,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其次,国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其他条件:技术进步、贵金属的生产、劳动力的获得等的形成,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马克斯·韦伯(1864-1920)韦伯发起了一场关于新教主义与资本主义兴起关系的激烈论战,这场论战持续了很多年。韦伯反对马克斯关于宗教学说只是特定物质条件的意识形态反映的观点,认为思想至少是具有影响社会变革的力量的独立实体。对他来说,资本主义似乎是新教改革的结果而不是原因。(1)新教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兴起R.H.托尼等人反对韦伯的分析,认为宗教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的见解,但是经济与社会变革也对宗教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新教改革确实将经济活动和财富积累变得神圣化,但是经济变化,如地理大发现和商业扩张,是始自16世纪基督教伦理改革的根本原因。托尼认为,加尔文教派和资本主义精神都是由经济组织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导致的。(2)对韦伯的观点的批评三.主要信条所谓历史主义,它强调一种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认为人类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性。每个民族、国家具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影响及形成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在于每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精神,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民族的经济规律。因此,只存在以个别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为研究对象的“国民经济学”,而没有“世界经济学”。只有通过对各国发展史的研究,才能归纳出某些可能存在的经济规律,以演绎推理为基础和特征的普遍规律并不存在。1.历史主义亚当·米勒首开反对古典经济学的先河,强烈批评古典经济学的世界主义。李斯特回顾了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旨在说明各国有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存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世界主义经济学”。李斯特进一步提出了“国家经济学”,其研究主题是“某一国家,处于世界目前形势以及他自己的特有国际关系下,怎样来维持并改进它的经济状况,”并着重“研究如何使某一指定国家(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凭农工商业取得富强、文化和力量。1.历史主义罗雪尔在《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中将历史方法的原理归纳为:通过记述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解决“如何才能更好地增进国家富强这个问题。研究“过去各文化阶段”,因为过去文化阶段的“任何一种情况,都是现代一切未发达国民的最好的老师。”对各个国家的发展史作比较,从中得出有益启示。中性的对待任何制度,只有深刻的了解制度的变迁过程,才能把握制度变迁规律。1.历史主义施穆勒力图通过归纳历史和统计资料,建立他所谓的国民经济学,全面讨论所有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他创立与主编了被称为“施莫勒年鉴”的《德国立法、行政和经济年鉴》,使历史学派成为德国的主流经济学。在同门格尔的论战中,他坚决反对把经济学建立在一两个心理命题上,“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崭新时代是从历史和统计材料的研究中发现的,而绝不是从已经过一百次蒸馏的旧教条中再行蒸馏而产生的。”1.历史主义历史学派是民族主义的,认为如果社会有机体是研究的中心,那么社会或者国家,而不是个人,将占据这个舞台的中心位置。历史学派突出强调国家干预经济事务的必要性,并强调了社会自身的利益与其中的个人利益是相当不同的。历史学派认为经济学不能仅仅是分析产生经济活动的动机,而且必须衡量和比较这些行为及其结果的道德价值。它必须确定适当的生产和财富分配的一套标准,以便使公平与道德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认为应该委托德国政府为“普通人”改善环境。2.强调政府的作用四.如何有效、有用或正确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历史感首先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即理论要为现实服务,指导与规范现实经济实践的运行。其次是指以一种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发展,使理论分析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德国历史学派基本上做到了上述两点。1.经济研究中的历史感历史学派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及德奥方法论之争表面上看是学术争论,实质上是德国在向当时统治世界市场的英法争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争夺对世界尤其是殖民地的控制权。历史学派以历史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