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君权与相权_第1页
第3课-君权与相权_第2页
第3课-君权与相权_第3页
第3课-君权与相权_第4页
第3课-君权与相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法律制度等。●温故知新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程)第3讲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皇帝的烦恼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朝代中枢权力体系职能(作用)备注秦朝西汉武帝三公九卿、中朝决策,与丞相制衡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权力分配未定型

隋唐

起草诏令

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封驳审议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宋宰相办公机构,行政权相权再分割,皇权加强。军权(发兵权)财政,长官“计相”元下设六部相权削弱趋势下的反复三公九卿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中书省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君权与相权建立中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中朝外朝有事上报1、西汉武帝时:执行机构决策机构2/1/20237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起草诏令负责执行封驳审议

(1)特点: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怎样的呢?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情景模拟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相权和皇权的冲突

说明什么?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和法律的制约。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三分(决策、审议、执行分解)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职掌分明。节制君权

历史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谏正皇帝过失,减少决策失误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对后世影响。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减少政治腐败,保证政治清明。

结合上述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名称、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宋朝进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三省二府三司皇帝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财政度支盐铁户部军政工部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三衙禁军统兵权调兵权行政宰相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参知政事(副相)3、宋朝中枢权力体系枢密使三司使计相3、北宋的中央集权的加强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

A:中央——“二府”三司:B、地方机构:(1)路、州、县三级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二府)三衙发兵、调兵参知政事,副宰相

思考:如何解决相权与皇权的矛盾?A:北宋中央官制——“二府”三司:(1)“二府”:是指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三司是指国家的财政部。(2)中书门下——掌管行政(宰相由副宰相参知政事牵制)枢密院——掌管军政(三衙牵制)“三司‘——掌管财政(度支、盐铁、户部)(3)特点;再次分权;相权一分为三,行政、财政和军政分解。(4)结果:分割相权,强化皇权3、北宋的中枢机构4、元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相权的反弹。(1)中央:一省两院(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管辖西藏)皇帝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直辖地腹里六部(2)特点;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中书省掌管六部和腹里,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战中的重要筹码。(3)影响;相权反弹,不利于皇权加强。5、、明废丞相、设内阁元朝教训: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地教训根本原因:相权重,威胁皇权;:直接原因:胡惟庸案(1)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宰相制度的废除朱元璋废行省设“三司”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行政监察军政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三司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地方权力过大君主专制加强的必然结果地方的权力收归中央宰相权力膨胀皇权日益强化废除宰相制度矛盾1、宰相制度的废除(2)、宰相制度的废除(1)、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废宰相公元1380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的机会,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2)、宰相制度的废除(3)、宰相制度废除的影响(1)、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内阁”应运而生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全盛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OX(时期)侍从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阅读课本第17页的[学思之窗],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议一议内阁首辅==宰相?宰相内阁性质内侍机构职权行政、决策任职方式直接由皇帝决定对皇权影响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一级行政机构侍从、咨询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制约皇权强化君主专制3、内阁的地位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③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A.中央:废宰相设内阁B.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措施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皇帝宰相吏、户、礼、兵、刑、工行中书省三司厂卫权内阁八股取士6、清军机处的设立(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努尔哈赤女真后金部落贵族共同议事军事民主制八旗制度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商讨和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权力机关。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很大的决策权,它决策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顺治帝1658年,顺治帝将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改为内阁,负责起草、传达诏书,代批拟旨等。内阁的最高长官是大学士,地位很高却没有实权,只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3、军机处的设立(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2)、南书房康熙南书房扩大皇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3、军机处的设立(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2)、南书房(3)、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军机处a.目的d.特点:简、速、密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跪受笔录,承旨遵办人员简单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c.职能b.最初名称设置时间、地点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想一想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①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②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③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④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拉大东西方差距)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2、人治高于法治;3、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4、始终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小结:早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过程特点影响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本单元线索皇权不断强化中央严格控制地方秦汉元明清探究探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积极消极政治上: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2、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1、造成皇帝个人专断,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2、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前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