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微电极及感应测井_第1页
四微电极及感应测井_第2页
四微电极及感应测井_第3页
四微电极及感应测井_第4页
四微电极及感应测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电阻率测井微电阻率测井的目的方法原理及应用2目的:

划分薄层、求冲洗带电阻率主要方法:①微电极测井(ML)②微侧向测井(MLL)③邻近侧向测井(PL)④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⑤球形聚焦测井(SFL)⑥八侧向(LL8)

3SpontaneousPotentialLogsElectromagneticPropagationLogsResistivityLogs

ConventionalElectricalLogsFocusingElectrodeLogsInductionLoggingPorosityLogs

SonicLogsDensityLogsNeutronLogsNaturalGammaRayLogsLaterolog3Laterolog7Laterolog8DuallaterologMicrologMicrolaterologProximityLogMicroshericallyFocusedLog4

微电极测井电极结构及测量原理曲线特征资料用途5A0.025M10.025M2微梯度A0.05M2微电位6

Ra公式78

曲线特点泥岩段:两条曲线无幅度差,电阻率显示低值渗透层井段:出现明显的幅度差,电阻率值中等致密层井段:无差异或正负不定的小的差异,电阻率值最高。9

曲线应用1.划分地层2.划分岩性及渗透层3.求Rxo4.确定井径扩大井段1011微电极曲线在渗透层出现幅度差的原因:

RmcRxo

通常情况下Rmc≠Rxo1213

微侧向测井(MLL)

(Micro-Laterolog)

邻近侧向测井(PL)

(ProximityLog)

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

(Micro-SphericallyFocusedLog)14七侧向

LL7三侧向

LL3球形聚焦

SFL15微侧向微电极微侧向16A0A1A2A0A1171819微球形聚焦MSFL20三侧向LL3七侧向LL7双侧向DLL微侧向ML邻近侧向PL微球形聚焦MSFL球形聚焦SFL八侧向LL8探测深度大,可探测侵入带及其以外区域介质电阻率探测深度小,用于测量冲洗带电阻率21当CW>Cmf时

泥岩层RMSFL=RLLS=RLLD

含可动油气地层RMSFL<RLLS<RLLD

水层RMSFL>RLLS>RLLD

致密层不含可动油气地层RMSFL≈RLLS≈

RLLD当CW<Cmf时RMSFL<RLLS<RLLD电测井技术及应用RMSFLRXORLLSRiRLLDRt22泥岩层储层油气层油气层储层水层气层气层:泥浆侵入深,RLLS受Rt影响小,3条曲线幅度差异较大23曲线重叠法应用时的应注意的问题泥岩层出现的“双轨”现象高阻巨厚层下部的非渗透性地层在双侧向曲线上也可能出现明显的幅度差(由德雷伏或格林宁根效应引起).储层在双侧向(或双感应)曲线上一定会出现幅度差???24感应测井(IL)

(InductionLogging)提出感应测井的目的基本原理感应测井资料的用途25感应测井理论及特点几何因子理论:1949,道尔(H.Doll)

特点:近似理论,以真空中单独存在的导电环的响应为基础传播理论:1961,达斯特赫夫特(W.C.Duesterhoeft)等

特点:全面考虑了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传播时所发生的各种效应,所得结果是精确的趋肤效应几何因子理论:1968,田子立等

特点:是传播理论与几何因子理论概念结合的结果262728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一次磁场二次磁场涡流交变电流发射线圈一次磁场感应电势涡流二次磁场接收线圈感应电势29均匀介质条件下双线圈系接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步骤由于发射线圈的尺寸很小,可将其看作一个磁偶极子,则通过单元环的磁通为:单元环中的感应电动势为:30单元环的电导:单元环中的感应电流:单元环涡流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的磁通:二次磁场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31令:令:则上式可简化为:32把整个空间所有单元环的贡献都考虑进去,得:可证明:因此,在均匀介质时:对于非均匀介质:33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间的互感信号:由于几何因子理论满足归一化条件,故由式得到:34双线圈系所存在的3个问题1:井的影响大2:围岩影响大3:35实际测井仪器所用的线圈系0.8米六线圈系双感应测井仪深感应ILD中感应ILMT0R0T2R2T1R10.8m36感应测井资料的用途:与侧向测井相同两者的对应关系:

RILDRLLDRILMRLLSRSFL(RLL8)RMSFL(RMLL)

37???38

电磁波传播测井(EPT)(ElectromagneticPropagationTool)测量原理及测量参数资料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