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茨榆坨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茨榆坨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茨榆坨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茨榆坨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茨榆坨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茨榆坨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右图表示某河口地区的海陆变迁状况,由甲演变到乙的原因可能是①河流侵蚀

②地壳下降

③泥沙沉积

④海平面上升

⑤地壳上升A.①⑤

B.③⑤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2.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成都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为2008-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图中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A.总人数已经超过了3亿

B.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C.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

D.月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5.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D.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6.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市场供需

B.能源价格的波动C.劳动力年龄结构

D.产业结构的调整参考答案:4.C

5.D

6.A试题分析:4.仔细读图,最外面一圈为2015年状况,总人数不到3亿人,A错;本地务工人数少于外地务工人数,B错;经过推算,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C对;月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D错。答案选C。5.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使得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答案选D。6.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经济较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经济较发达,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经济收入增加。答案选A。3.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C.长江三峡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因此A答案的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内蒙古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因此B答案的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v型峡谷,C答案说法是错误的,故C正确;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得风积地貌,这个答案的说法是对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海浪作用一般在石质海岸分布明显).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4.下图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咱沿线四处道路地质部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C滑坡易发生坡度大的岩层疏松坡面,砂岩,岩层层理间链接不牢固,容易滑坡,结合不同岩石的图例可知③是砂岩岩层且层理面斜向公路易滑坡。5.不属于科学家们所称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金锁链条件”的是(

)A.大量的液态水

B.适宜的温度范围C.稳定的太阳光照

D.比较厚的大气层和大气成分参考答案:C6.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水量(mm)统计资料,回答37~38题。37.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距海远近

C.地形地貌

D.地表植被38.关于①→②→③→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体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植被由荒漠→草原→森林逐渐过渡

D.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参考答案:37-38BA7.内蒙古自治区某山有一处花岗岩(侵入岩)石林景观

(下图)。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C.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参考答案:D从题干知,该石林的主要组成岩石为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因此有岩浆活动的过程,“石林”景观出露地表,要经过地壳的上升过程,再受到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故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故选D。8.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时,下列现象中可能发生的是(

)A.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南移动

B.北半球昼长夜短C.北太平洋上为高压中心

D.南亚地区正盛行西南季风参考答案:A9.正确表示局部地区热力环流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A10.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参考答案:D11.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a曲线 B.b曲线C.c曲线 D.d曲线7.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住宅区 B.工业区C.商业区 D.文化区参考答案:6.C

7.C6.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整体上地租由市中心向外缘逐渐减少。在放射道路与环线交汇路口,往往形成地租的次高峰。图中c曲线在下降过程中,出现次高峰,是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C对;a曲线是上升趋势,A错;b曲线、d曲线没有形成次高峰,B、D错。7.在地租最高峰形成商业区是以市场为最优原则,在次高峰形成商业区是以交通为最优原则,故C项正确;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付租能力较弱,不占地价最高的区域,A、B、D错。12.下列不属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自然条件B.社会经济条件C.科学技术D.太阳黑子活动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素的了解程度,属于基础知识范畴。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有影响,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直接、不显著。13.联合国组织300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水平进行持续监测,最新监测显示2000年至2013年,中纬度地区50km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4%,科学家提出臭氧层可能会在21世纪中期实现痊愈,但仍需靠各国的共同努力。据此完成9~10题。9.材料显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10.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B.汽车尾气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冰箱参考答案:9.C10.D第9题,臭氧层的破坏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由此可知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共同性原则。第10题,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氟氯烃化合物,它主要用于空调和冰箱中的制冷剂,故选D项。14.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D.四季转换参考答案:A15.读太阳系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5.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三方面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C.图中②③分别是火星和木星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自行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中显得很明亮6.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较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5.D

6.D5.太阳系行星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A正确。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三方面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B正确。图中②③分别是火星和木星,C正确。行星不能自行发出可见光,D错。6.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有适宜的温度,①对。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较适中,是能吸引住一定大气的条件,②错。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不是液态水存在的条件,③错。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温度适宜,④对。D对,A、B、C错。16.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控制乡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规模,减少用地规模B.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C.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D.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参考答案:A17.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文学上把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B.河外星系是由银河系以及与银河系规模相当的恒星集团组成C.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主体,其质量占银河系总质量的99.86%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参考答案:D考查天体系统。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部分称为总星系,它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构成,A错。河外星系指银河系以外许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不包括银河系,B错。银河系有2000多亿颗象太阳这样的恒星,C错。D天体系统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D正确。故选D。18.读冰岛某岛屿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该岛位于A.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C.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8.与该岛所处的板块位置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A.终年冷高压控制 B.温泉众多C.渔业资源丰富 D.冰雪广布参考答案:7.C

8.B【7题详解】读图结合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该岛屿为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故选C。【8题详解】由于冰岛地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上,所以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故选B。其他选项与板块位置无关。19.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读三种建筑布局类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5.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A.甲类型 B.乙类型C.丙类型 D.以上都是16.紧凑型城市应该A.不划分功能区 B.鼓励无人汽车C.增加立体绿化 D.杜绝城市扩张17.发展紧凑型城市可A.降低公共空间 B.加强钟摆式交通C.加剧大气污染 D.保护农业用地参考答案:15.A

16.C

17.D【15题详解】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选A正确。【16题详解】紧凑型城市应该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而杜绝城市扩张不利于城市发展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选C正确。【17题详解】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农业用地;发展紧凑型城市,有利于增加公共空间;钟摆式交通加剧、大气污染加剧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不是紧凑型城市发展的结果。选D正确。【点睛】紧凑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中布局城市功能要素、加强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促进城市土地的高密度、混合利用、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等。它的优点在于对乡村的保护、出行较少依靠小汽车、减少能源的消耗、支持公共交通和步行、自行车出行、对公共服务设施有更好的可及性、对市政设施和基础设施供给的有效利用、城市中心的重生和复兴。20.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回答9、10题。9.在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用玉米芯作原料抽取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A.保护森林资源

B.减轻酸雨危害C.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D.推动城市化进程10.有关该地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B.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C.挤占本应种植粮食作物的大量土地D.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参考答案:9.A

10.C21.下图为某地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虚线表示某空气分子随气流运动的路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图中四点气压最高是A.甲B、乙C、丙D、丁17.可能有锋面雨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8.图中四点低空气流辐合上升的是A.甲B、乙C、丙D、丁参考答案:16.A

17.D

18.C22.梧州位于桂江、浔江和西江汇流处(如图),自古便是“岭南重镇”“两广咽喉”。清代被辟为通商口岸,以航运打头,工商业迅速发展,1905年前后成为广西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后来,西江航运的优势节节衰减,梧州的辉煌渐渐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梧州早期工商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 B.地形 C.河流 D.劳动力23.梧州工商业衰落的直接原因是A.消费市场姜缩 B.土地资源短缺C.科技创新不足 D.陆上交通冲击参考答案:22.C

23.D22.结合材料可知,梧州位于桂江、浔江和西江汇流处,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因此自古便是“岭南重镇”、“两广咽喉”,而清代时该地被辟为通商口岸,以航运打头,工商业迅速发展,说明促进该城市工商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河流。23.由材料可知,“后来,西江航运的优势节节衰减,梧州的辉煌渐渐远去”,导致西江航运优势衰减的原因可能是西江本身航运价值降低或者陆上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冲击,因此D正确。23.2013年新疆天山申遗成功。至此,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出现了两个“天池”(见下图,天山天池为冰碛湖,长白山天池为火山口湖。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造天山天池的主要地质作用④,天山天池的主要地质作用①B.塑造长白山天池主要地质作用③,天山天池的主要地质作用①C.塑造长白山天池主要地质作用②,长白山天池主要地质作用③D.塑造长白山天池主要地质作用②,天山天池的主要地质作用①参考答案:D结合箭头方向,图中序号①是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丙只能形成丁,丙是岩浆,丁是岩浆岩,②是冷却凝固。沉积物形成的甲是沉积岩,乙是变质岩,③是高温熔化,④是变质作用。长白山天池为火山口湖,塑造长白山天池主要地质作用,②冷却凝固。天山天池为冰碛湖,主要地质作用①是冰川侵蚀,属于外力作用。D对,A、B、C错。24.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带,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城镇与交通线分布图和甲地段公路线路照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从整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内的交通线分布特点是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1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水源 D.土壤14.甲地段公路线分布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降水多 B.地势较高,坡度大C.水源短缺,近水源 D.土壤肥沃,梯田多参考答案:12.D

13.C

14.B12.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盆地内部沙漠广布,周围高山环绕,冰川连绵,盆地周围的山前多冲积扇,冲积扇可成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形成村镇和城市,因而交通线呈环状分布。故选D。13.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是影响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故选C。14.图中甲地段地处天山深处,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在山区陡坡上公路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弯曲。故选B。25.右图为2009年10月16日黎明时分出现的水星、金星、土星“三星伴月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A.1级 B.2级C.3级 D.4级2.当“三星伴月”出现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参考答案:BC26.

下图是位于120°E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17~18题:17.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18.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参考答案:A

C二、填空题(共10分)27.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的季节是北半球________

。图中A处的气压名称是________。(2)图中B处冬季盛行________季风,夏季盛行________

季风。(3)形成C地区季风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4)若在1月份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表现为________。(5)与B点(33°N)同一纬度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_______,图示季节气候特点表现为_____。参考答案:

(1)夏季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2)西北

东南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4)亚洲高压

寒冷干燥

(5)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分析】考查季风风向及其成因,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1)读图可知,此时我国东部盛行东南季风,为北半球夏季。A位于印度半岛附近,为印度低压。(2)图中B地处亚洲东部,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3)读图可知,C为西南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形成。同时也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素的影响。(4)1月,北半球为冬季,大陆比同纬度的海洋寒冷,形成高压,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在冷高压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5)B点地处33°N,同一纬度大陆西岸,即为30°-40°大陆西岸,其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故气候特点表现为炎热干燥。【点睛】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纬度较低,靠近赤道,除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叠加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使南亚的西南季风特别强盛。故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8.读“亚洲季风图”,完成下列问题。(1)时北半球的____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气压(高或低),它割断了_____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2)半年后,A处刮_____季风,性质是_____,B处刮_____季风。(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_____。而南亚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是_____。(4)与A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参考答案:(1)夏

副热带高(2)西北

寒冷干燥

东北(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4)地中海

受副热带高气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详解】(1)

此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东亚盛行东南季风,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低气压,即亚洲低压,它割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2)半年后,北半球是冬季,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A处刮西北季风,性质是寒冷干燥,B处位于东南亚,刮东北季风。(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南亚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超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4)与A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29.根据实验小组所做的的实验,回答问题。

我国某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甲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A、B的偏动情况。(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A向___(左或右)偏,甲图中电炉对应乙图中

(填字母)(2)乙图中ABCD中气压由小到大排序为

,其中AB的风向为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相应方框内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夜间的海洋与陆地之间,则甲图中电炉代表

。(5)成语“巴山夜雨”源于唐朝李商隐的博作《夜雨寄北》。下图中反映“巴山夜雨”现象成因的是(

)参考答案:(1)右

B

(2)DCBA

东南风

(3)①

(4)海洋

(5)C解析:(1)据图可知,电炉一侧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冰块一侧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水平面上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因此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电炉一侧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应向下弯曲,因此应对应B。(2)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据图可知,A为高压,B为低压。同一地点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则D为低压,C为高压,因此ABCD中气压由小到大排序为DCBA。其中AB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为东南风。(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先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引起空气发生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夜间的海洋与陆地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夜间陆地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海洋形成低气压。则甲图中电炉代表海洋。(5)成语“巴山夜雨”主要是考虑晚上的山谷风,AB排除;晚上山坡冷却快,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谷底冷却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气流上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实验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2)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这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该处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3)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热岛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三、综合题(共38分)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