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9赤壁赋 获奖作品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9赤壁赋 获奖作品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9赤壁赋 获奖作品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9赤壁赋 获奖作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诵读、品味、鉴赏文中精美的语言。3、理解作者游赤壁而触动的情思和用主客问答手法表现的乐观旷达的胸怀。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鉴赏文中精美的语言。2、理解作者游赤壁而触动的情思和用主客问答手法表现的乐观旷达的胸怀。三、书目推荐。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如何?这种炼狱般的经历又是如何让苏轼走向成熟的呢?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余秋雨的散文《苏东坡突围》,答案自然揭晓。如果你还想体味苏轼那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乐观与豪情,就再去翻开苏东坡留下的传世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后赤壁赋》等,一同走进这位大智者的精神家园。四、文本教学。(一)新课导入。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是优秀剧目《班昭》中的精彩台词。我认为,用它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再合适不过。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130天。之后,以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解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从此,与鱼虾麋鹿为朋,与樵夫渔民为友,苏轼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为他苦难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即《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二)字词整理。1、正音。壬戌(rénxū)

桂棹(zhào)

扣舷(xian)

嫠妇(lí)愀然(qiǎo)余音袅袅(niǎo)少焉(shao)

舳舻(zhúlú)酾酒(shī)

横槊(shuò)

扁舟(piān)匏樽(páo)无尽藏(zàng)狼籍(jí)

枕藉(jiè)

2、释义。(1)通假字。举酒属客。

属: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2)古今异义。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星宿名;今义,西班牙一种著名的斗牛游戏。白露横江。

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词类活用歌窈窕之章。(名词作动词,吟诵)正襟危坐。

(形容词作动词,整理)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东下,东进)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不知东方之既白。

(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舞,使……哭泣)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哀吾生之须臾。

(为动用法,为……哀叹)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三)文意理解。意读全文,思考回答: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第4段:写作者针对客人的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第5段:写客人听了作者的谈话后,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先正面描写“泛舟”游赏的景物,融情于景;然后用主客问答的手法表达自己的人生观;结尾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超然境界。(四)语言品析。本文是一篇散体文赋,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讲究文采、对仗和韵律,兼具诗与散文的性质,语言精美,情、景、理尽妙。有哪些句子让你玩味不已,请先将其翻译出来,然后将你的所品之味写出来,并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交流。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明确:此句用词生动准确。“横”字写出了江上水汽范围之大、之厚;“接”写出了江天一色的壮景;“纵”字写出了任小舟自由漂游的悠闲状态;“凌”字写出了小舟掠过江面的动态。这些动词写出了月下江面之美。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明确:此句讲究对仗、韵律,运用比喻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明确:此句运用工整、大气的对偶。节奏优美,写出了“客”消极避世的心态。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明确:此句骈散结合,错落有致。骈句对偶,读来节奏明快,有感染力;散句陈述事理,令人心动。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有长有短,不规则中包含规则,和谐中包含灵动。形式优美,感情丰富。五、课堂探究。(一)重点、难点探究。细读全文,注意把握朗读的语气。之后探讨: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苏子的“悲”从何而来?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明确:“饮酒乐甚”→“苏子愀然”→“客喜而笑”,即发生了从“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苏子的“悲”从歌声(政治失意)中来,

从箫声(箫声幽怨)中来,从历史人物(人生无常)中来

分析第4段,解答第3问。作者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为喻,阐述万物与人生,既“变”又“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在变;从“不变”角度看,万物和人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而后,又从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的角度阐释“取”与“不取”的道理: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大自然原本是一部抚慰人心灵、开阔人胸襟、陶冶人情操、启迪人智慧的百科全书。苏轼的“悲”情是从哲学思辩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辩使他乐观旷达。2、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具体分析见教参)(二)拓展探究。这篇文章苏轼所表现的对宇宙、人生的感悟以及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迪?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该如何面对?点拨:苏轼的感悟启示我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顺境有逆境,遭遇逆境时应调整好心态,以乐观豁达不拘世俗的心胸去看待得失,如果悲观怅惘,只是徒增烦恼,如果淡然处之,心境自然明朗,还会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外收获。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象苏轼那样,明智达观地看待荣辱得失,因为生命的真谛是:结果并不重要,经历才弥足珍贵,难忘的经历在于心态和胸襟。六、课堂总结。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也是课文的感情线索。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七、教后反思。《赤壁赋》是一篇美文,是苏轼“以议论为诗”在散文创作方面的体现。文章有强烈的理性色彩,教学此文,我不仅让学生流畅地背默,还让他们深刻体味了文章的内涵。因此,教学重点就落在品读优美文句,理解苏轼的思想上。本文文笔跌宕。写景则水月流光,抒情则哀乐相生,说理则物我相适,又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情由景发,理由景悟。以水月为主景,作者如何抒情、说理,是授课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篇课文的教学,通过积累文言知识、探索感情线索以及理解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