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三专题历史的回音(文本研习) 优秀奖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三专题历史的回音(文本研习) 优秀奖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三专题历史的回音(文本研习) 优秀奖_第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三专题历史的回音(文本研习) 优秀奖_第4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三专题历史的回音(文本研习) 优秀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阿房宫赋》一、重点实词归纳整理训练(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并予以记忆。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

2.思厥先祖父厥: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

4.终继五国迁灭迁灭:

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洎:

7.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

8.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理:

9.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劫:

10.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

1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

12.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

1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

14.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并予以记忆。1.为(1)以荆卿为计

(2)邯郸为郡

(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2.向(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并力西向

3.兵(1)非兵不利

(2)而秦兵又至矣

(3)斯用兵之效也

4.犹(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2)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得(1)大则得城

(2)此言得之

(3)诚不得已

6.始(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2)始速祸焉

7.终(1)终继五国迁灭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暴(1)暴霜露

(2)暴秦之欲无厌

(3)虽有槁暴

9.一(1)六王毕,四海一

(2)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0.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11.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士大夫之族

(3)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2.举(1)举以予人

(2)函谷举

13.下(1)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是又在六国下矣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14.极(1)尽态极妍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15.使(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6.固(1)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

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

3.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义:今义:

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今义: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今义:

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

7.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

8.刺客不行古义:今义:

9.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今义:

10.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今义:

(四)指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情况并释义。1.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释义为:

2.当与秦相较“当”:同“”,释义为:

二、词类活用归纳整理训练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类型:释义:

2.义不赂秦类型:释义:

3.以地事秦类型:释义: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类型:释义:

类型:释义: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类型:释义:

6.未云何龙类型:释义:

类型:释义:

7.朝歌夜弦类型:释义:

类型:释义:

8.日割月削类型:释义:

类型:释义:

9.骊山北构而西折类型:释义:

类型:释义:

10.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类型:释义:

11.朝歌夜弦类型:释义:

类型:释义:

12.不能独完类型:释义:

13.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类型:释义:

14.始速祸焉类型:释义:

15.燕赵之收藏类型:释义:

16.李牧连却之类型:释义:

1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类型:释义:

1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类型:释义:

类型:释义:

三、重点虚词归纳整理训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焉(1)盘盘焉

(2)风雨兴焉

(3)始速祸焉

2.之(1)破灭之道也

(2)诸侯之地有限

(3)秦之所大欲

(4)子孙视之不甚惜

(5)奉之弥繁

(6)此言得之

(7)苟以天下之大

(8)杳不知其所之也

四、文言句式归纳整理训练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注意词类活用情况。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句式:译: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句式:译: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句式:译: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句式:译:

5.举以予人。句式:译: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句式:译:

7.赵尝五战于秦。句式:译:

8.其势弱于秦。句式:译:

9.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句式:译:

10.苟以天下之大。句式:译:

11.并力西向。句式:译:

12.秦人不暇自哀。句式:译:

13.函谷举。句式:译:

1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译:

15.洎牧以谗诛。句式:译: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礼论宋·王安石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逆其嗜欲之性 逆:违背B.束联胶漆之 胶:胶水C.故其制虽有以强人 强:胜过D.天则无是 天:天性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 以是礼兴焉B.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 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C.夫民之于此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D.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 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2)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4.荀子和王安石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一、重点实词归纳整理训练(一)1.都、皆2.其,他们的3.决定4.灭亡5.结交,亲附6.等到7.改变,除去8.理数,指命运9.胁迫,挟持10.趋11.雨雪初晴12.美丽13.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14.传递(二)1.(1)作为(2)成为(3)做(4)治理;被2.(1)以前(2)介词,朝3.(1)兵器(2)军队(3)武力4.(1)动词,像、好像(2)副词,仍然、还5.(1)得到(2)适宜、得当(3)能够6.(1)起初(2)才7.(1)终于(2)始终(3)坚持到底8.(1)暴露(2)凶暴(3)同“曝”,晒干9.(1)统一(2)专一10.(1)喜爱(2)爱惜11.(1)灭族(2)类(3)家族12.(1)拿(2)攻占13.(1)自取下策(2)与“上”相对(3)向下(4)攻下14.(1)达到顶点(2)至,到15.(1)假使(2)让16.(1)顽固(2)本来(三)1.古义:它的实际情况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接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2.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3.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4.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5.古义:旧事,成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6.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7.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8.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9.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10.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四)1.餍满足2.倘如果二、词类活用归纳整理训练1~7.名词作动词礼遇坚持正义侍奉焚烧;化成焦土自取下策出现云;出现龙唱歌;弹琴8~11.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向北;向西乘辇车在早晨;在夜晚12~14.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坚持到底招致15.动词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16.使动用法使……退却17.意动用法以……为鉴18.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三、重点虚词归纳整理训练1.(1)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2)兼词,于之(3)语气词,不译2.(1)助词,的(2)助词,的(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4)代词,代土地(5)代词,代秦国(6)代词,指上面所说的道理(7)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8)动词,往,去四、文言句式归纳整理训练1~4.判断句翻译略5~6.省略句举以(之)予人长桥卧(于)波翻译略7~9.状语后置翻译略10.定语后置:苟以大之天下翻译略11~12.宾语前置并力向西秦人不暇哀自翻译略13~15.被动句翻译略五、文言文阅读1.B(胶:用胶水粘黏)2.A(A.介词,因为;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百姓;D.介词,在/介词,向)3.(1)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驯服马匹让它成为座驾,这并不是(凭它们的)天性就能够做到的。(2)圣人如果不施行这些礼节,那么天下大概将会有怠慢自己的父亲和痛恨自己的母亲的人了。4.荀子认为“礼”是对天性的人为改造;王安石则认为“礼”来源于人的天性(或顺应了人的天性)。参考译文:哎,荀子不懂得礼啊!他说“圣人(用礼义法度等)去改造人的自然本性(即天性),从而兴起后天的人为(使人具有崇高的境界)”,我因此知道他不懂得礼啊。懂礼的人,贵在知道礼的本意,而荀子极力称赞法度节奏的美,至于说到教化,就认为是后天人为的结果。又哪里知道礼的本意呢?礼仪从天性开始而通过人为完成,知道天性却不知道人为就会变得粗鄙,知道人为却不知道天性就会强调后天人为的作用。圣人厌恶人的粗鄙并憎恨后天的人为,因此礼就兴起了。现在荀子认为圣人用礼义法度去改造人的本性以兴起后天的人为,就是不能辨别天性中的过错,虽然他也看见而且说出来了。凡是施行礼的人,一定要阻止他的放诞傲慢之心,违背他贪婪欲念的天性。没有人不想逃跑却会为尊贵的人劳作,没有人不想获取却会为长者谦让,拱手跪拜鞠躬行礼,来表现他的谦恭。百姓施行这些礼节,哪会都有乐于这样做的想法呢?是担心地位高的人厌恶自己,而用刑罚紧随其后(责罚自己)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