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1页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2页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3页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4页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程标准】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在近几年高考中,几乎年年涉及本专题内容。从考查的题型看,以选择题居多,也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中苏、中日关系;万隆会议等。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今天,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本专题的内容极具现实意义。在综合考试形势下又极易与其他内容综合,实现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的综合联系,具有较多的切入点,故应特别关注。【考情分析】时间特点表现1949~1955年“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1955~1969年“一大片”重点发展与邻近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1970~1978年“一条线,一大片”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苏继续恶化至今全方位外交,无敌国外交争取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活动外交发展概况:

单元知识梳理:

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时间国家类型指导方针原因影响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主要是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时间国家类型指导方针原因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主要是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时间国家类型指导方针原因影响20世纪70年代美国日等西方国家发展同美日欧的“一条线外交”美苏争霸,美趋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时间国家类型指导方针原因影响20世纪80年代起

发展同世界各国全方位外交“无敌国”外交、不结盟政策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了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外交成就: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和封锁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一、50年代的外交(外交政策核心:一边倒)①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成为最突出特点;②新中国诞生,迫切需要废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巩固新生政权、捍卫主权和独立;③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孤立遏制政策。(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背景: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2、外交方针:三大政策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的原因:(1)由国际局势决定。当时世界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全面敌视新中国,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则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2)由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决定。当时国内的革命、建设需要一定的国际支持和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由中共性质和革命性质决定。中共领导革命的最终前途是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取得它们的支持和合作。(4)由党的外交政策决定。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一边倒”基本方针。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1953年内容:特点: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1)包容性(2)开放性(3)创新性①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②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求同存异1、提出:2、含义1955年,万隆会议(1)同:历史遭遇相同,独立后面临问题相同。(2)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不同。3、意义:(1)中国国际地位,综合国力上升。(2)中苏关系恶化。(3)西欧、日本崛起,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4)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70年代的外交(外交政策核心:中美关系改善)(一)背景:(二)外交方针:(三)外交成就:

以中美关系改善为突破口,打开外交新局面。“一条线、一大片”,重点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①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得到提升。②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③历史原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会员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④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关系,其在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原因(2)意义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②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③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④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2、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表明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泥潭;③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挑战;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直接威胁。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④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发展,许多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西方国家对中国长达20多年的封锁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2、中美关系正常化(2)过程:(1)原因:(2)过程:3、中日邦交正常化拓展:回顾历史上中日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如何正确认识中日关系?中美关系改善直接促进(“越顶外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1973年互派大使1978年《中日友好和平条约》中日关系的相关史实:古代史上中日交往;日本侵华史;二战后亲美对立敌视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及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

90年代冷战格局解体后,中日关系摩擦不断,逐步由局部矛盾转化为现实的多方面的摩擦。主要表现为:①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教科书事件等)②参拜靖国神社③领土摩擦问题(主要是钓鱼岛问题)④防卫摩擦(制造“中国威胁论”,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并为其扩军找借口)①日本是我国的重要邻邦,虽然中日双方关系面临困难局面,但加强在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友好交往仍是两国人民的迫切愿望。②中日经济的交往是互利共赢的,经过双方努力来改善和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从而达到双赢局面。③国家间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④在中日关系中,努力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负责同日本的合作关系,努力化解分歧,推进中日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认识:①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②加强了中国同各国联系,便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有利于构建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①加强各国间联系,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稳定。②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对世界(1)对中国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①新中国建立后,日益巩固、发展、壮大,在国家事务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越来越重要。②第三世界兴起。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③美苏争霸形成两极对峙格局,也为中国外交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外交(20世纪80年代后)(核心:不结盟政策)

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③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④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原因:1、改变了对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2、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3、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加强睦邻友好,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4、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原则,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5、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A、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1、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2、首倡安理会五常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5、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B、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1、积极参与APEC

2、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新时期外交成就:材料一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从最初的军事、政治领域,发展到经济、能源、交通、司法等广泛领域。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2003年,举行首次反恐军事演习。2009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叶卡捷琳堡召开。胡锦涛在会上作题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创造和谐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新华网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特点、合作模式、意义。材料二上海合作组织:⒈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⒉特点: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⒊合作模式: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⒋意义:

⑴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⑵为中国经济建设造和平的周边环境。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其国内政治的延伸。主要受以下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