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粮食现代物流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TOC\o"1-2"\h\z\u第一章项目总论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承建单位 11.3项目负责人 11.4项目主管部门 11.5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6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11.7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1.8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 21.9项目建设工期 21.10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1.11编制原则 3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42.1 项目背景 4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0第三章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123.1建设地点概况 123.2建设条件 12第四章技术方案 144.1工艺技术方案 144.2总图运输 254.3建筑设计 264.4结构设计 284.5电气设计方案 314.6消防工程 354.7给排水工程 37第五章环境保护与节能 395.1环境保护 395.2资源节约 41第六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436.1组织机构 436.2工作制度 436.3劳动定员 43第七章实施进度 447.1培训 447.2实施计划 44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58.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458.2流动资金估算 468.3资金筹措 46第九章财务与社会效益评价 479.1编制依据 479.2基础数据 479.3财务评价 479.4社会效益评价 50附表目录附表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2工艺设备投资估算表附表3给排水投资估算表附表4电气投资估算表附表5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6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附表7营业收入及税金估算表附表8外购原材料费用估算表附表9外购燃料动力费用估算表附表10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14项目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附表15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附表17资产负债表附表18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表附图目录效果图总平面布置图第一章项目总论1.1项目名称粮食现代物流设施项目1.2项目承建单位**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1.3项目负责人***(**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1.4项目主管部门1.5项目拟建地区、地点,**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区。1.6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1.7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7.1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为粮食储备库仓容12.41万吨(地方粮储备5万吨,年粮食中转能力30万吨),日处理500吨小麦面粉生产线一条。1.7.2主要子项构成建设平房仓10栋,其建筑面积17136㎡(平房仓仓容73255t),浅圆仓6个(直径25m,总仓容50802t),卸粮地沟36m,转接地沟114m,铁路罩棚540㎡,工作塔480㎡,打包房120㎡,汽车发放塔50㎡,缓冲筒仓2座、直径D=10m,总仓容3000t,取样及地磅房两处,每处建筑面积34平方米,机械罩棚576㎡,机修器材库720㎡,综合办公楼1568㎡,食堂192㎡,面粉车间4608㎡,成品库1920㎡,变配电间216㎡,变配电箱36㎡,药品库54㎡,消防泵房29㎡,厕所32㎡,门卫3×23㎡,消防水池600m3,围墙1171m1.7.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64192㎡,拟建建筑物占地面积25656㎡,新建建筑面积55237m2,道路广场面积19832㎡,硬化地面面积12172㎡,绿化面积6522㎡,绿化率10.2%,利用系数89.8%,挖方量69296.37m3,填方量56255.111.8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投资;14244.97万元自有资金:2300万元银行贷款:4450万元合作投资:3500万元财政资金:4000万元1.9项目建设工期建设工期为15个月。1.10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国务院2004年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3、《**省“十一五”粮食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规划》(2005~2009);4、国家基本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5、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数据;6、**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编制《**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物流基础设施及交易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7、**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规定和要求。8、《**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规划》。9、国家基本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10、**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为拟建物流基础设施提供的资料。11、设计小组赴现场收集资料及讨论研究的技术方案。1.11编制原则针对国家粮食局和**省人民政府的总体要求,结合粮食流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优先发展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在中央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科学安排投资计划,加大对粮食流通重要通道和结点的基础设施改造以及功能的提升,构建高效、迅捷的粮食物流节点,发挥试点项目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将粮食收购、集并、储存、运输、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背景根据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和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完善和加强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现代化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物流流通、商品交易及其信息获取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现代物流业作为社会分工进一步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产物应运而生,并将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细增长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不难预测,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随着“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框架的确立,传统粮食流通业在与现代粮食物流业接轨中所发生的体制性障碍将日益显现,与现代粮食物流业的结构性摩擦将日益升级,由此带来的必将是粮食流通模式的大改变和现代粮食物流业的大发展。**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粮食省粮食批发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心结点,其定位是立足本省、面向西北和全国。要求功能完整、设施齐备、服务全面、手段先进。具备紧密联结全国及省内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大型粮食加工、仓储企业、销售市场的能力。集现货、期货、交易、信息处理为一体。具有引导大宗粮油贸易供需双方进场交易的交易中介功能;粮油产、供、销等即时信息的采集、发布的信息传导功能;**省粮油价格形成功能;为交易双方提供场地、结算、运输、仓储、咨询、食宿等服务功能。在交易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电子商务与传统交易相结合,具有竞价销售、招标采购、物流配送、网上交易、栈单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并加快信息传送速度,节省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机会。**省粮食批发市场于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省粮食批发市场必将向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发展。2005年,根据中央和省政府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上级领导的指示,**省粮食批发市场出资设立了**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运营以来,承担了部分省级和中央储备粮的代储、轮换和代转业务。但仓储设施、中转能力和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等技术装备、科学手段严重不足和落后已逐渐突显,市场经营受到滞碍,无法适应国家和**省粮食现代物流规划。为此提出新建储备库及配套设施,完善散粮进出机械化设备和检验检测设备及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改善粮食物流薄弱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保证**省粮食供求平衡,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必要**省粮食生产基础相对薄弱,总量基本平衡但有缺口,年度之间丰歉不平衡,区域之间、品种结构之间余缺矛盾较为突出,又是全国贫困面较大的省份之一(有50个国定贫困县,位居全国第二),陕南、陕北属自然灾害多发区,只有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粮食生产能力相对较强,需一定规模的粮食流通数量方能保持总量基本平衡。“十五”期间,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粮食年平均总产达到230亿斤左右,为**省实现粮食产销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进入“十一五”以来,由于**省粮食生产后劲不足,加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价格持续处于较低价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挫伤,粮食与经济作物比重逐年下调,使粮食产量持续低位徘徊。随着人口的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退耕还林及消费结构变化将会逐年提高。随着省内粮食供求缺口的逐年加大,地区间产销不平衡的矛盾加大,粮食流通规模的逐年加大,急需建设一定规模的粮食流通设施,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要保持**省内及各区域粮食的供求平衡,要有相当数量的粮食从外省调入**境内,流向省内各大区域,需要省内产区粮食流向省内各销区。同时**作为西北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在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一盘棋的流通环节,也将起到相应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特别是仓储设施条件有了极大的改观,在促进省内粮食流通、保证供求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及渭河流域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面前,各级政府正确应对,政令畅通,粮食部门措施有力,调动及时,保证了突发事件下市场正常供应和群众基本生活。各地储备库,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及供应网点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粮食仓储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为政府即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但作为粮食流通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市场建设,质检机构,信息系统,应急设施系统,预警监测系统等基础设施条件“少、小、差、无”,部分粮库功能有待提高,设施有待完善,需加强建设,改善条件,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环节对政府调空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对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流通需求,从而保证省内粮食总量供求平衡,提高政府对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2.2.2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而且和粮食安全问题紧密相连,相互交织,互为影响。从**情况看,近年来粮食产量持续低位徘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减弱,影响粮食安全的苗头不容忽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种粮比较效益低,经济作物收入远高于粮食作物收入。从统计数字看,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由2001年的82.5:17.5下降到2003年的77.3:22.7,从一个侧面说明种粮农民增收困难,种粮积极性不高。**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优势。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土壤肥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潜力很大,而在今后和很长一段时间内粮食收入依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必须抓好粮食生产力,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种粮农民增收。粮食流通是生产到消费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它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只有不断加强完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条件,在粮食流通环节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粮食商品,通过不断降低粮食流通环节的成本,使粮食商品在整个粮食产业链的增值比重增加,才能更好地促进粮食生产,使种粮农民受益。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降低整个粮食流通成本的前提,它对于增加粮食生产,保障市场有效供给,解决种粮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都会起到积极作用。2.2.3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形势下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要新一轮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发展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在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农民,转换粮食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粮食流通企业如何在大商品,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下转换机制、站稳脚跟、占领先机,如何面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挑战和竞争,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更好的为农民、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一方面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现行企业机制,另一方面实现从政策指令性企业向服务型、效益型企业的转变,实现从劳动密集型、管理粗放型加速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变,需要有完整的粮食流通服务体系和完善的粮食基础设施做支撑。以适应放开市场后面临的挑战和激烈竞争,继续有效发挥国有粮食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从**目前粮食基础设施现状看,现有条件和市场化改革的要求相差甚远。除1998年建设的国家储备粮库外,原有的设施、设备老化陈旧,经营作业方式落后,使得流通环节的成本增大,企业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形成有效的服务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使现有条件大大改观,提高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效发挥主渠道作用,以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2.2.4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对国家预算内粮库建设功能提升和完善的必要1998年来,经过近5年的国家粮库建设,**省粮食仓储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技术装备有了很大的提高,布局,结构及安全储粮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省内有效仓容净增21.94亿斤(含中储仓容),为近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安全打下基础。从全省粮库设施的总体情况看,作为今后发展方向的“四散”作业系统,亟待完善。目前全省98%的库点以平房仓仓型为主,“四散”作业设施只有中储西安大明宫库、田家湾库及省粮食储备库具备铁路散卸设施。而省粮食储备库(原全国18个机械化骨干库之一)原有铁路散卸地坑、地下输送通廊等设施主要为立筒库配套,而且工艺设备及输送车辆不完备,已基本停止使用外,其余库点均无“四散”设施,“四散”只能做到散存。全省粮食流通基本为包装、包运、包卸,机械化程度低,作业成本高,损耗大。平房仓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储存的主要仓型,迫切需要在“四散”化作业的发展方向上,有一个技术性的革命,作为立足现有条件,对粮库功能进行提升的主要内容之一,以降低粮食作业成本和费用,减少损耗、提高机械化程度,加快粮食仓储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另外,相当一部分扩建库点及“八五”粮库中,各类仓型并存,在安全储粮四项技术的应用及配套设施设备方面尚未达到协调统一和完善,影响整体功能发挥,亟需提升功能完善配套。同时,考虑今后发展及市场条件下,现代物流新型业态模式及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对粮食流通企业的冲击和影响,粮库的单一功能必将进一步拓展,其部分过剩的运营能力将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期货交割、配送、联运等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粮库在现代粮食流通网络体系中的商品物流平台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粮库作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功能拓展和分工定位,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家预算内粮库功能提升和完善十分必要,对推进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2.2.5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建立完善的全国粮食流通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的必要**地处我国东、西部的结合部,周边与八省区接壤,是西北的门户丝绸之路的起点,欧亚大陆的桥头堡,也是连接东、中部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粮食集散地之一,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省内的关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已逐步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科技经济,退耕还林(草)工程使**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省粮食商品流通的规模也在稳步扩大。近五年来,国有粮食部门粮食年交易量规模基本稳定在70亿斤左右,并呈稳步增长态势。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信息服务管理、粮油检测服务等也有一定的发展。但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之一,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总体发展水平远远不适应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步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消费要求和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内收购市场的放开,世贸规则的逐步引入,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省内粮食流通企业将受到更大的冲击,目前**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中,原有设施陈旧老化现象严重,相关功能及设施不尽完善;新增粮库项目不具备散化作业系统及运输车辆,无法开展“四散”作业,功能和运营效率难以充分发挥;省内尚无大型粮食物流枢纽及市场设施,市场及物流体系尚未建立。最大的现货批发市场年交易量不过3亿斤,年交易金额仅3.5亿元,其余基本为自发的集贸市场形态,市场整体发育程度低,设施落后,物流不畅,信息滞后,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传统陈旧;粮油质检机构处于各自为政、分散作战的状态,部分机构由于无力投入,已经难以为继;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如商流信息系统、储备粮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系统及粮食质量服务系统亟待加强建设,有效整合;粮食供应应急设施体系、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处于空白,亟需建立健全,为政府宏观调控、稳定市场和粮食安全服务。以上现状,难以抵御拥有新型商业业态及现代物流技术、智能技术和信息自动化技术以及拥有现代企业管理和先进经营理念的现代流通企业的冲击和竞争,难以发挥**粮食流通在西部和全国一盘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家对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均给予了各方面的倾斜,在近日国务院发布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而**省粮食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已成为制约粮食流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大对**粮食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省内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我国粮食流通的市场体系、信息体系和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对加快建立全国粮食流通公共服务网络系统不可或缺的补充完善,使**作为西部粮食流通枢纽作用得以发挥。2.2.6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建设是对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域。粮食基础设施在粮食产业结构体系中起着为粮食产业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作用,从粮食的生产者--农民到消费者--市民,其联结纽带的粮食流通环节,对市场、运输、设施、通讯、信息等基础条件依赖性很强。因此,粮食产业化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得到先行发展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省粮食产业体系中购、销、调、存、加各个环节门类齐全,大而全,小而全,各自独立,单兵作战,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产业化体系,企业竞争力不强,其设施大多陈旧老化,基础设施的薄弱已成为严重制约粮食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加快**省粮食产业化的发展,争取国家的政策倾斜和有限的资金投入,必须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切入点,以重点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实施。所以,加强骨干粮库的散化作业系统建设,提升现有功能,完善相关设施,可大大降低粮食在流通过程的费用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方便快捷的实现省外调入,省内调出及内部平衡,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农民收益;加强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商流、物流、信息枢纽和物流平台,通过现代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竟拍、期货等手段,降低交易成本,规范交易行为,规避企业风险,同时通过遍布全省城市、乡村的购销网点的信息发布,使农民、市民得到权威的供求关系、价格定位等公开的信息和第一手资料,起到指导农民生产,引导市民消费、价格发现等作用。加强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一方面通过各级储备及商品粮油库存的质量监控,即使掌握库存粮油的质量、品质状态,为农民提供种植品种质量信息服务,引导农民适时调整种植品种,实现较大的种植收益,同时引导市民消费各种放心粮油产品、营养绿色食品,防止各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伪劣、假冒、有害产品流入市场,设置放心的安全关卡,等等。通过这些环节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使省内粮食流通中的市场设施、运输、通信、信息、服务等基础条件得以先导加强,为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粮食基础设施差距,使**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快,实现东西部粮食经济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项目选址合理**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物流基础设施选址西**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区,该园区是以保障**省城乡居民粮油产品需求和提供优质、营养、健康、方便的粮油产品为宗旨的工业园区,按照“创新思维、抢抓机遇、优化布局、产业集群、依靠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粮油食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和粮油精深加工两个中心,建设人性化、生态化、园林化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和仓储基地。构筑高端研发平台,聚集产业资源,从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由**省粮食局和杨凌示范区负责投资建设。利用财政贴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杨凌示范区资金扶持,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分批,连片开发,滚动发展,产业循环的原则,为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营造经营环境,形成统一的具有综合加工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杨凌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周边的宝鸡、咸阳各显均为产粮区,主产优质小麦和玉米,粮源丰富,周边有宝鸡祥和、老牛等四-五家大型面粉和酒精、淀粉生产企业,年粮食交易量大,辐射周边的四川、甘肃、宁夏等省,交通便利。因此,**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市场的需要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粮食物流基础设施是必要、可行的。2.3.2经济效益显著年均利润:3745.28万元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0.26%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Ic=10%):10387.61万元2.3.3社会效益明显储备粮是国家政策性经营的商品,储备粮库是粮食的基础设施。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和要求,它顺应了粮食购销市场对粮食市场建设的需要,该项目的建设将为确保储备粮安全,为储备粮提供安全、可靠的储粮条件,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带来保障。也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障社会稳定,实现粮食顺价销售创造有利条件。第三章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3.1建设地点概况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科教基地和国家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所在地,**以“农科城”闻名于世,是世界上少有的农业科技力量、科研成果和农业高科技产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杨凌”品牌已享誉国内外。示范区成立九年多来,这里由“农科乡”变成“农科城”,城市面貌的改进速度、高新企业的进驻速度、产学研的结合速度、科研水平的长进速度等都呈快速增长态势。如今每年11月举办的杨凌“农高会”参加人超过百万人次,已成为全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依托区内农业科技优势,建成小麦良种基地4.6万亩,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良种1000多万公斤。发展设施农业大棚3000多座、名优新特杂果9000多亩,建成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65个,奶肉牛存栏10000多头,初步形成良种业、无公害精细蔬菜业、奶畜业、名优新特杂果业以及苗木花卉业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所在地。该区小麦种植由来已久,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小麦单产一度徘徊不前。2005年以来,**区抓住国家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机遇,严格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原则。经过4名专家和50名技术指导员两年来对1000个小麦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和示范辐射,全区小麦生产基本进入标准化精细栽培新阶段,2006年平均亩产达到了503.9公斤,实现了亩产过千斤的历史性跨越。3.2建设条件3.2.13.2.2第四章技术方案4.1工艺技术方案4.1.11**省粮油批发市场提供的基础资料。2《粮食仓库建设标准》(修订本)(建标‹20001›58号);3《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50320-2001;4《储粮技术规程》LS/T1201~1204-2002;5《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GB/T17913-1999;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7《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GB54990-85;8国家粮食局其它相关规范、标准和技术措施;4.1.2根据周边粮食生产区和销区的粮源情况,进入该库的主要品种是小麦和玉米,为充分发挥紧邻库区铁路专用线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资仓库的接收系统,根据需要,该库拟设置火车包散粮接收、汽车包散粮发放功能。同时设置缓冲仓.根据现有铁路专用线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每次2节车皮进行卸车作业。根据该项目的定位和发展规划,本报告考虑仓型方案为:采用浅园仓、房式仓2种仓型。方案1:浅园仓选用Φ=25米仓径,装粮高度23米,1*6排列,总仓容5.08万吨;平房仓选用9栋24×72米平房仓,1栋24×66米平房仓,总仓容7.334.1.31.火车散粮接收根据原有物资仓库现有条件及与铁路部门的协商结果,铁路部门每次送6节车皮进入库内,每次牵引2节进行卸车作业。空车皮停放在倒车线上,6节车皮卸完后,统一牵出库外。(为满足作业需要,需对铁路道叉进行改造)。火车接收作业如下:火车来粮→卸车→地沟输送→工作塔内斗提机→入缓冲仓→入库内平房仓2.汽车散粮发放:缓冲仓→仓底输送设备→工作塔内斗提机→水平输送→装车发放或打包4.1.4根据库内现有条件及与铁路部门的协商结果,铁路部门每次送48节车皮的散粮专列,载重量为2880吨,故缓冲仓仓容量取3000吨,可满足1列散粮专列的接发需要。由于包粮卸车时作业效率较低,造成整个作业线达不到额定产量。故火车卸粮坑可同时接卸2节散粮车皮,可有效地缓解产量不匹配的矛盾。4.1.5铁路车型为L18散粮专用车,及包粮C型敞车,铁路专用线是双线,倒车作业简捷、流畅。整列车在附近火车站编组,每次送6节。每次的装卸车时间为2小时,则所需设备产量为Q1=6x60/2=180(t/h)1.卸车及进粮设备生产能力计算由于火车卸车时,粮食存入卸粮坑,可起到缓冲作用,抵消牵引车皮移动所造成的作业中断。为保证设备作业产量的稳定。因此,火车散粮接收设备产量取200t/h。2.出粮及汽车装车出粮设备生产能力计算由于汽车装粮后主要去向是到平房仓进行储备,因此,综合考虑取发放及装车设备产量为100t/h。4.1.61.浅圆仓进出粮a.火车→浅圆仓火车→火车卸粮地沟→输送机→输送机→斗提机→自动称→初清筛→斗提机→横向输送机→仓顶输送机→浅圆仓b.汽车→浅圆仓汽车→汽车衡计量→汽车卸粮坑→斗提机→同上c.浅圆仓→汽车浅圆仓→仓下输送机→斗提机→仓外装车溜管→散粮汽车→汽车衡检斤d.浅圆仓→打包浅圆仓→仓下输送机→斗提机→打包机打包e.浅圆仓→侧壁发放浅圆仓→侧壁发放溜管→散粮汽车2.仓容量确定该项目年中转量为40万吨,其中平房仓年轮换量约3.5万吨,面粉加工厂原料中约15万吨直接进入车间,剩余21.5万吨粮食中转由浅圆仓完成。粮食品种主要是小麦。也有部分玉米。浅圆仓仓容量的确定如下:年中转量:Q=21.5万吨入库系数:Kr=0.8不平衡系数:Kb=1.3浅圆仓利用系数:Kk=0.85浅圆仓年中转次数:n=5经计算,浅圆仓容量为:E=5.26(万吨)本期建浅圆仓仓容5.08万吨。4.1.7平房仓进、出粮作业:汽车来粮→秤重→卸车→拆包→清理→入仓仓内粮食→出仓→打包→装车发放1.设备生产能力的确定(1)粮食入平房仓时,设备的生产能力W.K67600×1.2Q===133(t/h)D.H.η90×8×0.85式中:Q:设备生产能力(t/h)W:仓容量(94200t)D:入仓时间(取90天)K:来粮不均匀系数(取1.2)H: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η:设备利用系数0.85由计算得知,取设备作业能力为200t/h,配备3组50t/h的可移式输送设备可达到要求。(2)发放设备生产能力:以国家粮食储备粮年轮换量3.38万吨计,选用3组50t/h的可移式输送设备,所需时间W133800D===33(天)Q.H.η150×8×0.85式中:Q:设备生产能力(t/h)W1:国家储备粮食年轮换量(t)D:出仓时间(天)H: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η:设备利用系数(取0.85)配备3组50t/h的可移式生产设备,可满足要求。根据计算确定:该库接卸设备生产能力为150t/h,(采用可移式设备)。发放设备生产能力为150t/h(采用可移式设备)。2工艺设计平房仓进、出粮作业方式:进粮工艺流程:散粮汽车来粮→汽车衡检斤→拆包→除杂→移动式皮带输送机→入平房仓(2)发放工艺流程:散粮装车发放平房仓散粮→扒谷机→移动式皮带输送机→灌装打包→移动式皮带输送机→装车发放4.1.81.通风为保证储粮安全,在浅园仓、平房仓内设置通风装置,通风机采用移动式通风小车,前后墙上部设轴流排风扇.平房仓内设置地上笼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通风均匀性良好,通风阻力较小,地坪上不需开沟挖槽,采用地上笼通风系统能有效地使粮食降温,加快仓内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从而有效地达到安全储粮目的.浅园仓设置通风地槽进行通风。2.除尘在工艺作业流程中,为保证环境清洁卫生及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卸粮坑、工作塔、输送设备转接处、清理筛、汽车发放塔、打包作业站等处设置高效除尘装置。3.熏蒸浅园仓、房式仓熏蒸采用液态磷化氢和液态二氧化碳,熏蒸药剂PH3由具有国家生产许可证的厂家提供,将熏蒸与通风系统相结合,在通风入口处设熏蒸管路,进行外环流熏蒸.熏蒸作业时,PH3气体通过熏蒸系统进入仓内,由风机使其通过粮层,进行循环并使其浓度稳定在某一数值上,保持一段时间,从而达到杀虫目的。4.粮情检测为了确保仓内粮食不霉变生虫,配备可靠的粮情自动检测系统,定期进行粮情检测,以便能及时发现并排除粮食病、虫、害。5.1.9专用面粉生产工艺说明1面粉产品标准该项目可以生产各种等级面粉及专用面粉,等级面粉执行国家面粉系列产品标准GB1355-86,专用面粉执行原商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SB/T10136~10141-93。A.等级面粉质量标准:项目名称水分(%)灰分(%)含沙量(%)面筋(%)气味口味特制一等≤14.0≤0.70≤0.02≥26.0正常特制二等≤14.0≤0.85≤0.02≥25.0正常标准粉≤14.0≤1.10≤0.02≥24.0正常普通粉≤14.0≤1.40≤0.02≥22.0正常B.专用面粉质量标准:项目名称水分(%)灰分(%)含沙量(%)面筋(%)气味口味面包专用粉≤14.5≤0.60≤0.02≥33.0无异味饼干专用粉≤14.5≤0.55≤0.0222~26无异味水饺专用粉≤14.5≤0.55≤0.02≥28.0无异味方便面专用粉≤14.0≤0.65≤0.0228~30无异味馒头专用粉≤14.5≤.55≤0.0228~30无异味面条专用粉≤14.0≤0.55≤0.0225~30无异味2.制粉工艺说明1)毛麦仓毛麦仓设10个,装粮高度19米,单仓容量140吨,共1400吨。仓下设配麦器,根据原粮情况及生产要求进行配麦。通过仓下绞龙将原粮送到清理车间进行进一步的清理。毛麦接收能力为100吨/小时。设置一组吸风除尘风网,采用二级除尘,使原粮中所含的杂质和粉尘得到有效地清除,为后续工序打下良好的基础。2)清理部分清理工艺流程采用三筛三打二去石一精选三磁选二着水的清理工艺。为了保证润麦效果,在润麦仓前加了一道动态润麦工艺,原粮经过动态润麦,再经过一道打麦机轻打,有效打松小麦胚乳强度,再送润麦仓润麦,这样大大增加了润麦的效果,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使产品灰分最大程度的降低。在入磨前设一道喷雾着水,这样必要时可进行喷雾着水。设备产量配备毛麦清理阶段39吨/小时,光麦清理阶段32吨/小时。3)为了保证入磨麦的质量,加强了小麦清理环节,三道筛理设备均选用TQLZ250×200型高效振动筛,配有吸风道。4)打麦设备选用FDMW40×150型卧式打麦机。5)去石设备选用TQSF.250型比重分级去石机,磁选设备选用TCXT.30磁筒。6)精选设备选用FJXZ-63-YQ碟片滚筒精选机,带有付流再处理装置。7)为了提高小麦表皮的韧性,减少麸皮破碎,提高小麦的出粉率,设置二道着水,第一道选用FZSQ40×250型强力着水机,配置FLSK-15A流量控制仪,确保均匀地加足水分。第二道选用2台FSZW75-380型喷雾着水机,着水量控制在0.3%左右,入磨麦的水分控制在15%左右,否则影响正常生产。生产时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使用喷雾着水机,以确保入磨麦的韧性,保证面粉的品质。8)润麦仓设6只,单仓容量140吨,保证润麦时间超过24小时。在1B前设有净麦仓,仓容量10吨,在喷雾着水后可以润麦半小时。9)为了便于内部核算,设置毛麦一道检斤,选用MWBL-120型电子自动秤。10)为了保证车间的工作环境,根据不同的作业环节,车间内设置四套吸风除尘风网。前三组风网选用二级除尘,第一级选用中间分离器,第二级选用可靠的低压脉冲除尘器。净麦去石机设独立风网,采用下旋55型四联刹克龙除尘。风网中的所有管件及蝶阀,应保证能够密闭,为防止灰尘在水平管中堵塞,应在水平管的适当位置设置清灰小门,不用时能密闭。为减少车间的粉尘和噪声污染,将粉尘和噪声大的风机和除尘器单独隔离,设置通风井,集中排除废气。11)在麦间底层设置有密闭的下脚暂存仓,用来收集清理出来的下脚尘杂,仓下设有下脚箱,定期用麻袋将下脚和尘杂运出处理。清理工艺预期效果尘荞杂质不超过0.3%,其中砂石含量不超过0.03%,粮谷杂质不超过0.5%,灰分降低不少于0.06%。3制粉部分粉路采用四皮二渣八心二尾,四皮分粗细。设有重筛和清粉系统,麸皮的处理选用打麸机,力争出好粉,多出粉,提高面粉质量和出粉率。1)研磨设备选用24台MDDK250/1250型气压磨粉机,总接长为6000CM,皮磨系统的接长为2250CM,占总接长的38%,加工指标为73-85公斤麦/CM.日,磨粉机单位接触长度配备的动力为0.131KW/CM。2)筛理设备选用5台FSFG8×24d高方平筛,1台FSFG6×24高方平筛,总筛理面积为322M2,筛理指标为0.7-0.9吨/M2.日,每厘米接触长度配备的筛理面积为0.121M2(不包括检查筛)。3)清粉系统选用五台MQRF49/2/3清粉机,根据物料粒度大小和质量差别分四道进行处理。4)吸风粉的来源复杂,流动性差,单独设一仓进行筛理。5)设置回粉处理系统。6)打麸粉分粗细两种,分别设一仓进行筛理。4面粉后路处理部分1)为了能够生产各种专用粉,设置有20只面粉散存仓和面粉打包仓,生产的三种基础面粉经面粉收集绞龙收集后进行检查和检斤,然后通过正压输送系统经杀虫后送入粉仓暂时存放,检斤后加入添加剂和改良剂,经混合制成各种专用粉。配粉系统可进行面粉倒仓操作。面粉和添加剂的均匀混合依靠混合机来完成。2)设有四条面粉称重打包系统,其中三条为25Kg大包装系统,一条为1-10Kg小包装系统,面袋通过皮带输送机送到成品库。小包装面粉,装箱后通过吊物洞送到一楼。3)麸皮打包设有专用的麸皮仓3个。可根据需要分为粗麸皮和细麸皮分别打包。5专用粉车间主要设备表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量单机功率合计一麦间设备1毛麦仓刮板机TGSS25条35.52锤片式粉碎机SFSP56/36台118.53净麦工艺称MWBL-120台24气动闸门TZMD台165料位器TLWR台326斗式提升机TDTG50/25台57.57斗式提升机TDTG36/18台42.28高效振动筛MTRB-150/200台30.749吸风机MVSH150台310去石机MTSC-120/120台20.611打麦机MHXS45/100台21512刷麦机SM150台2413单循环吸风道台214滚筒精选机FGJZ71/300H台25.915着水控制仪MEAF台116高效着水机MOZL台17.517喷雾着水机台118磁选器MMUA30台519配麦器台1620绞龙LSS32台5421脉冲除尘器TBLM78台54.422低压风机4-72NO.5A台515二制粉设备1空压机HSD30台2302空压系统套13磨粉机MDDK-1250台246004高方平筛FSFG8×24台5115高方平筛FSFG6×24台146清粉机MQRF49/2/2台50.57打麸机MKLA45台25.58打麸机MKLA45×2台2119撞击松粉机FSJZ51、43台205.510面粉工艺称MWBL60台311麸皮工艺称MWBL60台112绞龙喂料器FHJ-1台30.313绞龙LSS40台6314关风器TGFY台4115磁选器MMUD-20台316脉冲除尘器TBLM104台15.217低压风机4-72NO.6C台13018高压风机TY台29018019脉冲除尘器TBLM130台2620电动葫芦CD.5-40D台18.3三后处理设备1面粉打包机TDBZ-4台3102麦麸打包机台33.753撞击杀虫机台344罗茈鼓风机BK台62005正压关风器TGFC台7126双路阀THFX台187脉冲除尘器TBLM104台14.48脉冲除尘器TBLM78台14.49低压风机4-72NO.4.5A台17.510低压风机4-72NO.5.5A台11511振动出仓器TDXZ台260.612螺旋喂料器TLSG25条26413提升机TDTG48/23台25.514混合机SLHJ2-4台13015粉料筛FSFD-40台17.516微量添加器TWCD-6*10台1317轴流风机T35-11NO.5.6台161.118码垛机台87.519板式输送机台8420移动式皮带机条8321滑道条422叉车1.5吨台823电动葫芦3吨台17.524托盘个6005设备选用设备选用按国家计委和国家粮食局的有关规定,详见设备清单。6产品方案1)主要原材料及动力消耗表(处理吨小麦)序号名称单耗日用量年用量1小麦1吨500吨150000吨2包装袋:面袋30.8条15400条462万条3包装袋:麸皮袋7.7条3833条115万条4水0.04m20m6000m5电65度32500度975万度2)产品方案产品名称面包粉方便面粉特二粉次粉麸皮出率(%)253511623价格(元/吨)30402650150010009004.2总图运输4.2.1总图布置原则1、功能分区,系统分明,布置整齐,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注意美观。2、储备系统,运输系统,办公及辅助系统的布置科学合理,物流和人流路径短捷,方便作业,尽量避免物流与人流相互交叉,往复迂回。3、土地利用系数和建筑系数应科学合理,根据设计规范确定各建筑物、构筑物间的距离,保证仓库运输和消防安全。4、根据场址的风向、地形、地势特点及地度条件,因地制宜。4.拟建场地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自然地形高差较大,挖填土方量较大。4.2.3总平面布置方案根据拟建库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在对本项目的物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后,将库区规划为3个功能区:生产区、仓储区和办公生活区。1、生产区在库区的东部,东北侧为面粉车间和成品库,东南侧为工作塔、打包间及汽车发放塔,在库内外主要出入干道口部布置1座地磅房。2、仓储区位于库区的中部,由6座30米跨、两座21米跨钢筋混凝土折线形屋架平房仓和6座25米直径浅园仓构成,仓与仓间距合理,仓周围均有环形道路,满足交通运输及消防的要求,仓储区西北角为机修器材库和机械罩棚,跨度24m。3、办公生活区位于库区的西部,为库区的次要出入口,布置了办公综合楼、传达室、食堂等办公生活设施。通过对综合办公楼、食堂、的建筑空间组合,并设计消防水池作为景观水池,周围布置了大片绿化用地,设计了小品、水景、铺砌、绿化等软硬质景观,体现了现代化粮库的时代风貌。办公区和生产区之间有出入口相通,办公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既互不干扰,又联系方便。4、景观绿化设计:在库区道路的边侧种植吸尘、常绿树种,兼有净化环境和降低噪声的作用。在边角地面上种植草皮,与灌木等一起形成富有层次的立体绿化景观。4.2.4竖向设计库区竖向布置主要是根据库区的生产工艺要求、输送要求、场地排水要求以及库区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确定建设场地上的高程(标高)关系,合理组织场地排水,同时还应与库区外规划大道的运输线路、排水系统、场地标高等相协调。竖向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库区生产作业简单方便、交通的连续通畅,消防的安全快捷。本项目场地整体东北高西南低,自然地形高差较大,竖向设计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按台阶法设计,主要考虑尽量减少挖填方,同时也有利于各种管线的敷设以及地面排水。整个场地道路横坡1.5-2.0%,纵坡由北向南按0.5%的坡度降低。库区由东向西分为五个台阶,东侧主入口以2.9%的坡度向西侧降低,仓前按0.3%坡度降低,有利于仓前的日常作业;仓间按4.2%坡度降低,仓与仓之间设置挡土墙。浅园仓区标高低于东侧平房仓1.45m,以方便作业。库区西南入口通过21.5米长的坡度为4.3%的干道与库外市政道路相连,以适应整个库区的地形和交通组织。场地雨水明沟汇集后由库区西南侧排入雨水系统,整个场区排水通畅,杜绝了倒灌。4.2.5交通流向、运输组织库区道路根据运量、车型、流向、货种、运输组织、地形、进线条件等进行设计,满足陆域平面布置及装卸工艺要求,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在满足生产、运输、安装、检修、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对库内生产流程和汽车运输流量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道路流畅、短捷、灵活、方便和安全。仓储和中转区道路形成环路,满足消防及日常生产作业要求。库区以主干道为纽带,次干道与主干道互相交汇形成环状,组成完善的交通网络,货流、人流分区明确,无交叉干扰,交通运输灵活、畅通、合理。做到既尽量节约投资又满足消防要求。4.3建筑设计4.3.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项目总占地:122.42亩2、总建设面积:64192㎡3、建构筑物占地面积:25656㎡4、新建建筑面积:55237㎡5、道路广场面积:19832㎡6、硬化地面面积:12172㎡7、绿化面积:6522㎡8、绿化率:10.2%9、利用系数:89.8%10、挖方量:69296.37填方量:56255.11土方量:125551.484.3.建筑形式的选择,根据库区生产作业特点、建造条件和其他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并力求外形简单、布置合理、充分利用空间、节约用地,同时对建筑造型和风格给予认真考虑,力求和周边建筑群体统一和谐,体现时代风貌。1、24米跨折线形屋架平房仓平房仓共10栋,西南侧的一栋为24米跨,长度66米,分为2个廒间;其余9栋平房仓也为24米跨,长度为72米,每栋仓分为2个廒间;平房仓仓体为钢筋混凝土折线形屋架平房仓,组合柱结构,装粮高度6米2、机修器材库及机械罩棚建设规模1296平方米,跨度24米,长度机修器材库30米,机械罩棚24米,全钢门式钢架结构,屋面和墙体为5公分3、办公综合楼办公综合楼共2层,总建筑面积1568平方米4、地磅房本项目拟建地磅房2座,每座34平方米,砖混结构,基础采用砖砌条形基础方案。新建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规模备注124m×72m平房仓9栋15552仓容12.41万吨224m×66m平房仓11584325米直径浅园仓6栋29464卸粮地沟36宽2.5m5转接地沟114宽2.5m6铁路罩棚5407工作塔4808打包房1209汽车发放塔5010筒仓2×79D=10m,单仓1500t11取样、地磅房2×3412机械罩棚57613机修器材库72014综合办公楼156815食堂19216面粉车间46086F17成品库19202F18变配电间21619变配电箱2×18m20药品库5421消防泵房2922厕所3223门卫3×23m24消防水池60025围墙117126挡土墙2573m4.4结构设计4.1.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粮食房式仓库设计规范(GB50320-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建筑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7-2003)11.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1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13.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14.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15.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16.碳素结构钢》(GB/T700-88).17.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3632~3633).18.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94).19.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4.1.基本风压0.35KN/m2:2.基本雪压或屋面活荷载KN/m2:3. 粮食容重按8kN/m3,墙体考虑粮食侧压力,地面考虑粮食大面积堆载;4.其余荷载取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25-2004)之规定取值。4.1.本工程屋盖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折线型屋架,对施工、吊装要求较高,需由相应资格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任务;2.墙体按挡粮墙设计,必须保证砂浆强度等级,确保储粮安全。4.4.4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砌体结构施工质量等级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平房仓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结构,屋盖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折线形屋架,上铺1.5mx6.0m大型屋面板,开间6m,跨度30m,装粮高度6m;墙体均为370厚砖墙。为抵抗粮食对墙体的水平压力,沿墙体高度范围每隔一定高度设置圈梁,圈梁标高分别为:-0.060m、1.200m、2.700m、4.600m、7.800m、9.330m4.4.5钢筋混凝土浅圆仓内径D=25m,采用仓底落地结构,仓壁厚270mm。4.4.6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径D=10m,采用仓壁落地结构,仓壁厚24.4.7面粉车间、成品采用框架结构,钢筋砼独立基础。4.4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砼独立基础。4.4.采用轻型门式刚架钢结构,檐口高度为6.5m,跨度为15m,柱距为6m,屋面,墙面采用彩色压型钢板,屋面檩条为Z型连续檩条,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25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4.4采用砌体结构,条形基础。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4.4采用钢筋混凝结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基础设计等级丙级。4.5电气设计方案4.5.1由附近市电引来10kV线路,以YJV22-10kV电缆直埋方式敷设至本工程新建变电间。4.5.2负荷等级根据负荷重要性,生产及办公负荷均按三级负荷供电。4.5.3负荷计算库区工艺设备装机容量为2861.3kW,照明设备装机容量为200kW,计算负荷1989.8KW。4.5.4设备选择根据“变配电间应宜靠近负荷中心”的原则,依据负荷计算结果,并考虑变压器经济运行(70~85%),拟在浅圆仓附近设置一座630kVA变配电间,为浅圆仓及东半部平房仓供电。在办公区设置一座500kVA箱式变电站,为综合办公楼及西半部平房仓供电。在面粉加工区设置两座800kVA箱式变电站,面粉加工车间及成品库供电。无功补偿采用并联静电电容器方式,采用自投自切方式,电容器选用自愈式。补偿后系统的功率因数可达0.9以上。工作区的电气设备根据国家标准《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7440),按设备所属的危险区域,选择相适应的防护型。对于室外安装的电气设备,其防护等级不低于IP55。4.5.5配电方案电源经低压配电柜,以放射式为各用电设备供电。低压动力和照明电源采用50HZAC380/220V,TN-C-S系统。采用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电力电缆(YJV22--1KV型)直埋地敷设引至各用电点。4.5.6照明系统照明电源采用50HZAC380/220V,TN-C-S系统供电。平房仓内照度按10Lx设计,仓内设粉尘防爆灯,照明灯具由照明配电箱分组集中控制。照明线路采用ZR-BV-2.5m2线穿钢管沿墙或顶棚明敷。配电箱采用密封防尘型钢制外壳,距地面1.5浅圆仓上、下照度按75Lx设计,仓下设粉尘防爆灯,仓上设防水防尘灯。照明灯具由照明配电箱分组集中控制。照明线路采用ZR-BV-2.5m2线穿钢管沿墙或顶棚明敷。配电箱采用密封防尘型钢制外壳,距地面1.5面粉车间内照度按200Lx设计,车间内设粉尘防爆灯。照明灯具由照明配电箱分组集中控制。照明线路采用ZR-BV-2.5m2线穿钢管沿墙或顶棚明敷。配电箱采用粉尘防爆型钢制外壳,距地面1.5综合办公楼内照度按200Lx设计,采用三基色节能荧光灯,由照明开关分散控制。疏散照明灯具自带后备蓄电池。一般情况下事故照明由正常照明系统供电并向事故照明灯具的后备蓄电池充电,故障时,事故照明灯具由后备蓄电池供电,且连续供电不少于30分钟。配电箱采用钢制外壳,距地面1.5米室内嵌墙暗装。照明线路采用BV-2.5m2线穿道路按10Lx设计,路灯由值班室照明配电箱集中控制。照明线路采用YJV22-1kV-电缆直埋敷设。4.5.7配电系统动力电源采用50HZAC380/220V,TN-C-S系统,经配电系统和MCC柜,以放射式或树干式为各子项供电,对于计算机、PLC等重要设备采用UPS做后备电源。动力线路采用ZR-YJV/YJV型电力电缆,控制线路采用ZR-KVV/KVV型控制电缆,沿桥架敷设,从桥架引出时穿钢管保护。4.5.8防雷系统根据当地的雷电活动情况及建筑物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防雷等级、形式及其布置。面粉车间、工作塔、浅圆仓等均按二类建筑设防,其他生活及生产辅助设施按三类建筑物设防。4.5.9接地系统建筑防雷接地、电气工作接地、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电子装置的接地等共用同一接地体,接地电阻满足其中最小值。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就近与接地系统做等电位连接。4.5.10控制方式1.浅圆仓散粮作业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监控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电动机控制中心(MCC)、现场操作箱、传感器等主要设备:监控计算机(上位机):监控计算机安装HMI软件,用于生产状态监控、操作指令输入、报警记录及打印、报表统计和生成。可编程控制器(PLC):进行信号采集、逻辑控制并输出启停信号;根据输入条件和设备状况控制设备和流程的自动运行。开关量信号为DC24V信号,模拟量输入信号为4~20mA/0~10V。电机控制中心(MCC):安装电机回路中的断路器、电动机保护开关、接触器、按钮及指示灯等元件。大功率电机回路采用智能软启动器,改善电动机启停性能,并有节能作用。现场开关:对应每台设备,设一个现场开关,用于设备检修。并按区域设置紧停开关,在紧急情况时,可停止该区域内所有设备运行,以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传感器装置:为确保自动控制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安全,对机电设备、仓等设置必要的现场检测元件。2.面粉加工控制系统专用面粉加工车间控制系统对原粮接卸、暂存、输送和面粉加工生产线进行控制。控制室设在粉车间楼内。按不同区域及不同生产线分别设置MCC和PLC分站。两条生产线的供电和控制相互独立。制粉生产线设有各种产品的产量、出粉率、电耗等一套监测设施,能自动生成各种生产报表并提供分析对比数据和图形。各仓上下设有料位器。输送设备中提升机、皮带机、刮板机等设备的传感器设置同散粮作业控制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方式是正常作业方式,操作人员可选择生产流程和加工工艺,以满足不同品种原料和不同等级产品的生产需要。4.5.11粮情测控系统对浅圆仓和平房仓均设有粮情测控系统。1.粮情检测系统的构成及安装位置粮情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测温主机、测温分机、分线器和测温电缆。测温主机安装在中央控制室,测温分机、分线器和测温电缆安装在现场。2.布点情况测温电缆间距不大于5米,每根测温电缆的测温电阻间距不大于33.测温系统功能测温主机可以显示测点的仓号、电缆号、测温点和该点的温度值,如果超过预设定值,则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所有检测信息都储存计算机内,并可分期分批打印出来。测温主机与采集箱之间用3芯电缆连接,采集箱与测温电缆之间用4芯电缆连接,均穿钢管明敷。4.5.12通讯系统有线通讯系统:在企业内部各部门按需要设置语音或数据终端。无线对讲系统:设置多套对讲机,便于操作及维修,并可用于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络,以完成辅助调度功能。4.6消防工程4.6.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50320-200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6.2建筑消防库区消防设计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总平面主次干道纵横交错、互相贯通,形成环道,满足消防作业和排烟、疏散要求。各单体建、构筑物间距及安全出口数量、宽度均符合防火规范规定。4.6.3消防给水1消防水源600t消防水池(分两格)。2消防用水量: 根据GB50016-2006,本工程消防用水流量见下表建、构筑物名称室内消火栓(L/S)室外消火栓(L/S)合计(L/S)火灾延续时间(h)平房仓025253浅圆仓045453工作塔1525403面粉车间2530553办公楼1025352本工程消防用水量最大的建筑物为面粉车间,其一次消防用水量为594t/次,建600t消防水池能够满足本工程的消防用水要求。3消防给水系统库区室外消防给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由600t消防水池、消防泵房供给所需消防用水。室外消防给水管网沿道路设成环状,并设分隔阀门,确保消防供水安全。根据建筑物室外消防用水量布置室外消火栓,且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面粉车间、工作塔室内采用环状消防管网,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其中面粉车间设十分钟消防用水高位水箱。消防系统由消防水池、消防泵、消防管网、消火栓、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组成。其他建筑物高度低,室内消防给水系统采用直接连接。4.6.4建筑灭火器配置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在平房仓外墙处及办公楼等配置磷酸胺盐手提干粉灭火器。4.6.5消防电气为保证安全生产需要,电气系统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消防需要:本工程变配电系统采用成熟技术和可靠元件,对变压器、输电线路设有可靠的断路器和各种继电保护,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并防止电气故障引起火灾。消防设备供电采用双电源自投自复系统,供电线路采用直埋电缆双回路供电,采用柴油发电机做为备用电源,保证消防系统供电。配电系统采用TN-C-S系统,对各用电负荷供电线路均采用YJV22电力电缆。建筑内选用阻然型铜芯电缆,室内照明线路均采用ZR-BV铜芯电线穿厚壁钢管敷设。建筑物均设有防雷接地设施,防雷系统采用建筑主筋组成暗装笼式防雷系统。金属管线、设备均按要求设置等电位连接和防静电措施。根据生产车间性质,选用适合粉尘防爆和防护型电气设备和灯具。动力线路和照明线路均设有短路和过负荷保护装置,灯具分组集中控制,在主要出入口、配电间等处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具。消防控制室设消防泵控制装置,可以自动和手动方式启动消防泵。在库区各消防栓附近设消防报警按钮,接入消防控制中心联动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可以显示报警位置,发出声光报警,并可启动消防泵或泡沫灭火系统。4.7给排水工程4.7.1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设计依据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5业主对本专业的设计要求设计范围库区给排水设计及办公楼等室内给排水设计。4.7.2给水系统1水源:市政自来水作为本项目的生活、生产水源,分别由康乐路、东新路市政给水管接入。2用水量:序号用水名称用水量备注(t/d)1生活用水量362生产用水量153绿化用水量9.74管网漏损量7.35未计用水量6.86合计74.8 3给水系统:本工程给水采用分质给水系统,即生活与消防采用独立的给水系统。给水管网采用枝状布置,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4.7.3排水系统1排水量:生活污水量约:30.6t/d 雨水量约:970L2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康乐路、东新路市政污水系统,污水管采用双璧波纹管,胶圈承插连接。3雨水系统本工程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雨水经地面径流至雨水口、雨水检查井、雨水管排入康乐路市政雨水系统。雨水管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第五章环境保护与节能5.1环境保护5.①《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②《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5.1.2本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以及粮食贮运过程都不会引起明显的环境问题;在项目实施后粉尘的排放量将有所增加,噪声源将会有所增大,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着粉尘爆炸的可能性。因此项目建成后,在生产过程中,注意控制粉尘排放,减少噪声污染以及采取必要的防爆泄压措施,是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的主要内容。5.1.2.11、施工期由于地基处理土方挖掘、堆放及清运过程,建筑材料的装卸堆放及混凝土搅拌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外出旅游安全协议书5篇
- 新解读《GB-T 32622-2016社会保险征缴稽核业务规范》
- 2025防盗门工程承包合同2篇
- 高级房屋售卖合同范本
- 赠予车位合同范本
- 河南高层工程施工方案
- 简易办公租房合同范本
- 石材购销合同范本
- 的消防合同范本
- 承建喷泉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年智慧城市信息化运维服务合作合同模板
- 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实施方案与标准
- 2025年多省公务员联考公安基础知识考试真题(附答案)
- 2025年税务副科领导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 2022.12六级真题第3套答案及详解
- 七下地理知识清单
- 基于人工智能的复合材料结构性能预测及分析方法研究
- 股权无偿转让与公司资产重组协议
- 村镇建筑工匠培训课件
- 欧盟委员会人工智能白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