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教材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1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教材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2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教材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3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教材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4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教材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教材汇编(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教材汇编(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阅读说明: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相关专业概念、工作方法;第二部分讲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和范围;第三部分讲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第四部分讲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类及费用估算。其中重要的是第三和第四部分,其是公司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息息相关。第三部分介绍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流程及需要做哪些工作,对实际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第四部分介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详细的费用估算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用估算方法是:(1)施工监理服务收费=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准价×(1士浮动幅度值)。(2)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准价=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价×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高程调整系数。(详见第四部分)第一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概述一、基本内容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1、历史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要素有: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其中危害强度指灾害将活动所具有的破坏能力,是灾害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一种综合性的特征指标,只能用灾害等级进行相对量度。2、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是指未来时期将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地质灾害,其灾害活动的强度、规模以及危害的范围、危害强度的一种分析、预测。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受多种条件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地质灾害活动条件的充分程度是控制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为活动条件等。历史地质灾害活动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具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具有双向效应,有可能在地质灾害发生以后,能量得到释放,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削弱或基本消失。也可能具有周期性活动特点,灾害发生后其活动并没有使不平衡状态得到根本解除,新的灾害又在孕育,在一定条件下将继续发生。针对以往工作程度,要对工程建设项目所处区域内开展过的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环境评价、水土保持、项目可研等工作进行概述,明确工作实施单位和年代。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工作方法:现场调查、试验、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现场调查:主要采用穿越和追踪法,须出具原始卡片记录和调查路线实测手图等原始资料,报告中应反映现场调查的点、线密度。·收集资料:列出所收集利用资料目录(明确编著单位及时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发生概率及发展速率的确定方法,危害范围及危害强度分区,区域危险性区划等。2、实物工作量及工作安排:简述工作人员、各工作时段,用实物工作量表(表2-*)反映实物工作量(调查面积、各类调查点、调查线路长、照片等)第二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和范围一、按照阶段性分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作出评估。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估。预测评估必须在对地质环境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判断降水或人类活动因素等激发下,某一个或一个以上可调节的地质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致灾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预测评估地质灾害的范围、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包括: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诱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不稳定的高陡边坡变形等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作出预测评估;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危害隐患和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作出预测评估;对各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可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成因历史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字统计法等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进行。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及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及防治效益,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见表2-1。表2-1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级别分级说明适宜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基本适宜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适宜性差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4防治措施建议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拟建设项目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从能避让的则避让;能预防的则事前预防;实在不行的,则采用技术上可行、工程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治理方案对其进行必要的治理,以确保工程的安全。二、按照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分类1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在相同地质环境务件下,存在适宜的斜坡坡度、坡高、坡型,岩体破碎、土体松散、构造发育,工程设计挖方切坡路堑工段,将是崩塌、滑坡的易发区段,应为调查的重点。经初步分析判断,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的冲沟,应为调查的重点。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松散盖层厚度、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判断、圈定可能诱发岩溶塌陷的范围,应做为调查的重点。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圈出各类特殊性岩上分布范围,可做为调查的重点。对线状及区域性的工程项目,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和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调查的重点。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A崩塌调查一、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落方向。二、崩塌区岩体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水的活动情况。三、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延展及贯穿情况及编绘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图。四、气象(重点是大气降水)、水文和地震情况。五、崩塌前的迹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构造、地质、采矿、爆破、温差变化、水的活动等。六、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B滑坡调查一、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质构造。二、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并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下发展的可能性。三、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四、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五、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六、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C泥石流调查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井应调查下列内容:一、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三、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隋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并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及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四、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查明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五、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查明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六、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查明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粒径及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七、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暴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并区分正常沟谷或低频率泥石流沟谷。八、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九、当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经验。D地面塌陷调查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宜以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为主,分别查明下列内容:岩溶塌陷:一、调查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区内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及岩溶水环境条件。二、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形态、规模、分布密度、土层厚度与下伏基岩岩溶特征。三、地表、地下水活动动态及其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关系。四、划分出变形类型及土洞发育程度区段。五、调查岩溶塌陷对已有建筑物的破坏损失情况,圈定可能发生岩溶塌陷的区段。采空塌陷:一、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开采层的岩性、结构等。二、矿层开采的深度、厚度、时间、方法、顶板支撑及采空区的塌落、密室程度、空隙和积水等。三、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包括地表陷坑、台阶、裂缝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关系。四、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中间区、内边缘和外边缘区,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特征值。五、采空区附近的抽、排水情况及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六、搜集建筑物交形及其处理措施的资料等。E地裂缝调查主要调查以下内容:一、单缝发育规模和特征以及群缝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二、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三、地裂缝成因类型和诱发因素(地下水开采等)。四、发展趋势预测。五、现有防治措施和效果。F地面沉降调查主要调查由于常年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不包括自于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地面下降。主要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来查明地面沉降原因、现状和危害情况。着重查明下列问题:一、综合分析已有资料查明笫四纪沉积类型、地貌单元特征,特别要注意冲积、湖积和海相沉积的平原或盆地及古河道、洼地、河间地块等微地貌分布。第四系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特别要查明压缩层的分布。二、查明笫四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及水力联系;搜集历年地下水动态、开采量、开采层位和区域地下水位等值线图等资料。三、根据已有地面测量资料和建筑物实测资料,同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圈定地面沉降范围和判定累计沉降量,并对地面沉降范围内已有建筑物损坏情况进行调查。G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主要调查建设场地范围内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潜在隐患的陡坡地段。调查的内容包括:一、地层岩性、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软弱夹层岩性、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二、斜坡坡度、坡向、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三、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成地下水对斜坡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四、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可能失稳的斜坡:一、各种类型的崩滑体;二、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三、斜坟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棱体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四、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五、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六、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己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七、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八、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九、其他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H其他灾种根据现场实际,可增加调查灾种,并参照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进行。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及注意事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则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米~1000米为限。《技术要求》规定,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第三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作出如下规定:第四部分分类及费用估算一、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通过实地勘察分析以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并进行分类。分类情况如下表。表4-1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复杂中等简单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分类及等级技术要求1、分级、分类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三级,分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明确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分级和分类分别见表5-12、表5-2复杂程度表5-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复杂程度评估分级项目重要性评估分级项目重要性复杂中等筒单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一级一级-较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二级二级一般建设项目二级三级三级表5-2项目重要性分类表项目类型项目类别重要建设项目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逝、军事设施、枝电、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娃筑、垃圾处理插、永处理厂等。较重要建设项目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稠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插、水处理厂等。一般建设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插、水处理厂等。2、各评估等级的技术要求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初步现状评估。对建设场地范围和规划区内,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初步预测评估。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其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作出概略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的照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标准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中第五条规定:“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收费,其基准价根据《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计算,浮动幅度为上下20%。发包人和监理人应当根据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收费额。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由发包人和监理人协商确定收费额。”施工监理服务收费按照下列公式计算:(1)施工监理服务收费=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准价×(1士浮动幅度值)。(2)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准价=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价×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高程调整系数。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价是完成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规定的施工阶段监理基本服务内容的价格。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价按《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价表》(附表一)确定,计费额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价。施工监理服务收费调整系数

施工监理服务收费调整系数包括: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和高程调整系数。

(1)专业调整系数是对不同专业建设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计算施工监理服务收费时,专业调整系数在《施工监理服务收费专业调整系数表》(附表三)中查找确定。

(2)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是对同一专业建设工程的施工监理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工程复杂程度分为一般、较复杂和复杂三个等级,其调整系数分别为:一般(Ⅰ级)0.85;较复杂(Ⅱ级)1.0;复杂(Ⅲ级)1.15。计算施工监理服务收费时,工程复杂程度在相应章节的《工程复杂程度表》中查找确定。

(3)高程调整系数如下:

海拔高程2O01m以下的为l;

海拔高程2001一3000m为1.1;

海拔高程3001一350Om为1.2;

海拔高程3501一4000m为1.3;

海拔高程4001m以上的,高程调整系数由发包人和监理人协商确定。附件1:地质灾害评估基本收费基本收费工程类别(万元)评估地质环境级别复杂程度线性工程矿山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一级复杂15132010中等1311168简单119147二级复杂98106中等8785三级中等6664简单5553注:基本费用包括进行地质灾害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图件绘制、技术分析,以及评估报告的编制和评审等全部费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确需进行勘察工作,按《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中通用勘察收费规定另行计取勘察实物工作费用。附件2:地质灾害评估收费的工程规模和工程类别调整系数调整系数工程类别工程类别调整系数K1工程规模调整系数K2线性工程(线路评估长度L,单位:km)铁路(地铁)、高等级公路1.0L≤30;K2=1.0L>30;K2=1+(L-30)/50一般公路、输水渠道0.8输油、输水、输气管线、光缆、输电线路0.6矿山工程(评估面积S,单位:km2)地下采矿工程1.0S≤5;K2=1.0S>5;K2=1+(S-5)/10露天转地下采矿工程0.8露天采矿工程0.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库水面及附属工程面积评估S,单位:km2)地下电厂水利水电工程1.0S≤15;K2=1.0S>15;K2=1+(S-15)/30地表电厂水利水电工程0.9水利工程0.8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工程场地评估面积S,单位:km2)工业民用厂房、住宅工程1.0S≤1;K2=1.0S>1;K2=1+(S-1)/2其它场地及单跨场馆工程0.8注:1、火电工程按照厂房、引水管线、水库及堆灰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以上四类工程的收费办法计取,但总费用不应超过25万元。2、地区调整系数范围为O.8~1.2,地区调整系数的具体数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确定。报告编制纲要说明:1.本纲要为综合纲要,一、二级评估须按纲要内容编制,三级评估可在此基础上简化;一、二级为评估报告书,三级为评估说明书。2、报告书力求简明扼要,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资料齐全,结论明确,建议可行,附图规范,图面清晰、美观合理,实用易懂,便于使用单位阅读;3、要求报告文、图、照片混排;按规定字号编排。4.地质灾害分布图和评估图按适宜比例尺编制,一般以便于装订、阅读为宜。5.点状工程须根据其主次建筑、功能等分区描述工程概况及进行危险性评价。6.线状工程(如公路)须按其地质条件、工程布置(桥涵、隧洞、切坡、挖方、填方等)进行分区域工程概述,并按相关区域进行地质灾害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估。7.面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按枢纽区和库区分区评估,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包括:水库、坝(闸)、围堰、输(引)水、排水、冲砂、溢洪、渠系和调压、管道、厂房、尾水等建筑物,以及建筑材料开采场地、碴场等,其中隧洞(溢洪、排砂、输(引)水、尾水、导流),调压井、地下管道、地下厂房属地下建筑工程,坝(闸)坝基、围堰、两岸坝坡开挖及填筑、渠系(导流、尾水渠)开挖、溢洪道、地面管道及地面厂房,建材开采场地、碴场等属地面建筑工程;工程概述应按此内容叙述,并按其工程特点,分区、分地下、地面不同工程类别进行危险性评估。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除《技术要求》中所列灾种,及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外,还应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充分评估其特有的工程地质问题:(1)水库渗漏(绕坝渗漏和库区渗漏);(2)库岸再造:基岩,松散层库岸应分别评估,近坝库岸的不稳定是否造成人居环境及工程本身的危害;(3)水库淹没后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4)水库淤积;对以上均须根据实际灾害评估。9.大坝工程:评估两岸坝肩山体的稳定程度,预测不稳定山体造成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发展趋势;坝基、坝肩开挖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地质环境及工程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均须进行充分评估,其次,建坝蓄水后,对下游地质环境的改变及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也应作相应评估。10.地下工程:主要对地下开挖的围岩稳定性及可能性形成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同时,对地下工程进出口地段边坡及山体稳定性及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尤其要关注涌水、涌泥沙等“地下泥石流)进行预测评估。11.评估工作,应充分指出问题所在,提请业主在勘察、设计应充分收集资料给予论证,避免和减小地质灾害隐患及危害。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一、支护工程预防措施:(1)施工前,要经过现场勘察,摸清工程实地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河流、运输道路及邻近建筑、地下埋设物管线、电缆、地面障碍物和堆积物等。(2)根据勘察、制定全面、细致、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并经总工程师和主管部门审批。(3)方案中必须有详细基坑(槽)护壁支护措施,护壁支护板柱的承载力计算数据、节点图和大样图。(4)各种支护方法(间断式水平支护、连续连水平支护、错柱支护、临时挡上墙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地下连续墙杆支护)等的详细说明及安全技术措施。(5)操作前,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并记录,详细说明对坑壁的计算公式(考虑主动土压和被动土压)。(6)作业中,对支撑、护壁、土压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监护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停工处理。应急预案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公司经理)成员:**医疗救治小组:**为组长,医疗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现场救援小组:**为组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后勤工作员;保卫小组:**为组长,全体保安部人员为成员。1、指挥部职责: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分析事故情况,确定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及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定各部门职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援行动命令。为救援提供物资保障和其他保障条件。负责内外信息的接受和发布,向上级报告或汇报事故救援情况。组织《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及改进。负责了解、检查各救援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对《预案》提出调查、修订和补充。(9)适时调解各救援部门人员组成,保证救援组织正常工作。(10)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11)负责向上级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12)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13)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进行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2.现场救援小组职责:(1)负责事故原因、事故责任、事故损失的调查;(2)负责对事故责任人的确定,对事故处理意见的综合分析工作;(3)进行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3.医疗救护小组职责:(1)负责现场紧急处置指挥及中毒、负伤人员的分类抢救;(2)紧急呼叫“120”救护车,运送过程的护理抢救护和住院、转院工作;(3)现场救护:进行人工呼吸,紧急包扎等;(4)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5)对群众做好自救与互救的宣传,并宣传简单救护基本知识。4、保卫小组职责:(1)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2)进行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3)保证交通线路畅通,保障救灾物资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4)事故发生后,对现场周边进行封锁,控制无关人员进行现场。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给项目部负责人,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记、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平面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2、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再次,撤离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3、当建筑物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应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并派人到路口接应。************************************降水工程预防措施:基坑开挖和在地下施工时,应全面考虑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大量渗入所造成的基坑(槽)破边坡稳定的不安全,必须做好降水工程。1、隆水井的布置位置详图,降水沟(槽)的位置详图。2、排水设备的数量,排水线路位置详图。3、作业中应有专人对降水情况进行巡查,并做好记录。4、降水工程检测记录应保留存查。5、发生塌方预测和排水不畅或阻滞现象立即停工处理。应急预案: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公司经理)成员:**医疗救治小组:**为组长,医疗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现场救援小组:**为组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后勤工作员;保卫小组:**为组长,全体保安部人员为成员。1、指挥部职责: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分析事故情况,确定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及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定各部门职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援行动命令。为救援提供物资保障和其他保障条件。负责内外信息的接受和发布,向上级报告或汇报事故救援情况。组织《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及改进。负责了解、检查各救援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对《预案》提出调查、修订和补充。(9)适时调解各救援部门人员组成,保证救援组织正常工作。(10)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11)负责向上级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12)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13)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进行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2.现场救援小组职责:(1)负责事故原因、事故责任、事故损失的调查;(2)负责对事故责任人的确定,对事故处理意见的综合分析工作;(3)进行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3.医疗救护小组职责:(1)负责现场紧急处置指挥及中毒、负伤人员的分类抢救;(2)紧急呼叫“120”救护车,运送过程的护理抢救护和住院、转院工作;(3)现场救护:进行人工呼吸,紧急包扎等;(4)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5)对群众做好自救与互救的宣传,并宣传简单救护基本知识。4、保卫小组职责:(1)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2)进行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3)保证交通线路畅通,保障救灾物资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4)事故发生后,对现场周边进行封锁,控制无关人员进行现场。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给项目部负责人,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记、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平面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2、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再次,撤离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3、当建筑物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应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并派人到路口接应。************************************三、土方开挖工程安全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安全预防监控措施:(1)、挖土方应从上而下分层进行,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m,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2)、开挖坑(槽)沟深度超过1.2m时,一定要按土质和挖的深度按规定进行放坡或加可靠支撑,如果既未放坡,也不加可靠支撑,不得施工。(3)、坑(槽)沟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1m以外堆土,其高度不应超过1.5m,坑(槽)沟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m。(4)、工人上下深坑(槽)应预先搭设稳固的阶梯,避免上下时发生坠落。(5)、在沟边处,必须设两道1.2m高牢固的栏杆和悬挂危险标志,并在夜间挂绝色标志灯,任何人严禁在深坑(槽)悬岩陡坡下面休息。(6)、在雨季挖土方时必须排水通畅,并应特别注意边坡稳定,下大雨时应暂停土方施工。(7)、夜间挖土方时,应安排在地形平坦,施工干扰较少和运输道路畅通的地段。(8)、机械开挖后边坡一般较陡同,应用人工加以修整,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其它作业。(9)、从事挖孔桩作业的工人以健壮男性青年为宜,并需经健康检查和井下、高空、用电、吊装及简单机械操作等安全作业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10)、在挖孔前,应认真研究钻探资料分析地质情况,对可能出现流砂、管涌、漏水以及有害气体等情况应予重视,并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对安全施工存在疑虑,应在事前向有关单位提出。(11)、为防止孔壁坍塌,应根据桩径大小和地质条件采取可靠的支护孔壁的施工方法。(12)、孔品操作平台应自成稳定体系,防止在护壁下沉时被拉垮。(13)、工作人员上下桩孔时必须有可靠的保护,不得脚踩护壁凸缘上下桩孔,桩孔内壁设置尼龙保险绳,并随挖孔深度增加放长至工作面,作为救急之备用。(14)桩孔开挖后,现场人员应注意观察地面和相邻建筑的变化,桩孔如靠近旧建筑物或危房时,必须对旧建筑物或危房采取加固措施后才能施工。加强对孔壁土层涌水情况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15)、挖出的土石方及时运走,孔口四周2m范围内不得堆放淤泥杂物,机动车辆通行时,应作出预防措施和暂停孔内作业,以防挤压塌孔。(16)、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m时,每天开工前应用气体检测仪进行有毒气体的检测,确认孔内气体正常后,方可下孔作业。(17)、每天开工前,应先将孔内的积水抽干,并用鼓风机向孔内送风5min,使孔内混浊空气排出,才准下人,孔深超过10m时,地面应配备向孔内送风的专门设备,风量不小于25L/S,孔底凿岩时,尚应加大送风量。(18)、为防止地面人员和物体坠落桩孔内,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拦,护壁要高出地表面200mm左右,以防杂物滚入孔内。(19)、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鞋。在孔内不准吸烟,使用明火,每工作4小时应轮换一次。(20)、作业时认真留意孔内一切状态,如发现流砂、涌水、护壁变形等不良预兆及有异味气体时,应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21)、孔内作业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安全灯。电缆、电线必须绝缘良好,并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22)、现场设专职安全检查员,在施工前和准备施工中应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待消除隐患后再行作业。应急预案: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公司经理)成员:**医疗救治小组:**为组长,医疗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现场救援小组:**为组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后勤工作员;保卫小组:**为组长,全体保安部人员为成员。1、指挥部职责: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分析事故情况,确定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及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定各部门职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援行动命令。为救援提供物资保障和其他保障条件。负责内外信息的接受和发布,向上级报告或汇报事故救援情况。组织《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及改进。负责了解、检查各救援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对《预案》提出调查、修订和补充。(9)适时调解各救援部门人员组成,保证救援组织正常工作。(10)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11)负责向上级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12)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13)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进行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2.现场救援小组职责:(1)负责事故原因、事故责任、事故损失的调查;(2)负责对事故责任人的确定,对事故处理意见的综合分析工作;(3)进行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3.医疗救护小组职责:(1)负责现场紧急处置指挥及中毒、负伤人员的分类抢救;(2)紧急呼叫“120”救护车,运送过程的护理抢救护和住院、转院工作;(3)现场救护:进行人工呼吸,紧急包扎等;(4)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5)对群众做好自救与互救的宣传,并宣传简单救护基本知识。4、保卫小组职责:(1)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2)进行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3)保证交通线路畅通,保障救灾物资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4)事故发生后,对现场周边进行封锁,控制无关人员进行现场。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给项目部负责人,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记、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平面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2、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再次,撤离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3、当建筑物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应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四、脚手架工程预防措施:1、脚手架搭设、拆除、维护和升降,必须由架子工负责。非架子工不准从事脚手架作业。2、架子工必须经过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和体检。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痴痫病、晕高或视力不够以及不适合于蹬高作业的,不得从事蹬高架设作业。3、风力六级以上(含六级)强风和高温、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高处露天作业。风、雨、雪过后要进行检查,发现倾斜下沉、松扣、山脚扣要及时修复,合格后方可使用。脚手架要结合工程进度搭设。未搭设完的脚手架,在离开作业岗位时,不得留有未固定构件和不安全隐患,确保架子稳定。在带电设备附近搭、拆脚手架,应停电作业。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作业时,脚手架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应保持最小安全操作距离。脚手架搭设到高于在建筑物顶部时,里排脚手架的高度应低于檐口40·50mm,外排立杆应高出檐1~1.5m,并搭设两道横栏,挂密目安全网。4、架设用的材料应有质量合格证应急预案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公司经理)成员:**医疗救治小组:**为组长,医疗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现场救援小组:**为组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后勤工作员;保卫小组:**为组长,全体保安部人员为成员。1、指挥部职责: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分析事故情况,确定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及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定各部门职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援行动命令。为救援提供物资保障和其他保障条件。负责内外信息的接受和发布,向上级报告或汇报事故救援情况。组织《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及改进。负责了解、检查各救援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对《预案》提出调查、修订和补充。(9)适时调解各救援部门人员组成,保证救援组织正常工作。(10)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11)负责向上级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12)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13)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进行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2.现场救援小组职责:(1)负责事故原因、事故责任、事故损失的调查;(2)负责对事故责任人的确定,对事故处理意见的综合分析工作;(3)进行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3.医疗救护小组职责:(1)负责现场紧急处置指挥及中毒、负伤人员的分类抢救;(2)紧急呼叫“120”救护车,运送过程的护理抢救护和住院、转院工作;(3)现场救护:进行人工呼吸,紧急包扎等;(4)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5)对群众做好自救与互救的宣传,并宣传简单救护基本知识。4、保卫小组职责:(1)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2)进行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3)保证交通线路畅通,保障救灾物资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4)事故发生后,对现场周边进行封锁,控制无关人员进行现场。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给项目部负责人,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记、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平面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2、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再次,撤离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3、当建筑物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应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并派人到路口接应。************************************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救援措施: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大声呼救,拔打报警(119、110、120)并向有关人员报告。2、应急小组人员维持事故现场秩序,疏散人员,封闭事故危险区,搬走事故危险区附近的重要物品。3、明确事故原因并判断事故发展状态,立即采取正确的方法施救,但不可目的进入事故危险区,应配备相应的防护装置。4、使用现场一切可以使用的救援装置、设备对伤员进行抢救,急救小组对伤者进行急救,过程中,不要停止、放弃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理包扎伤口或输氧急救等。应急预案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公司经理)成员:**医疗救治小组:**为组长,医疗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现场救援小组:**为组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后勤工作员;保卫小组:**为组长,全体保安部人员为成员。1、指挥部职责: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分析事故情况,确定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及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定各部门职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援行动命令。为救援提供物资保障和其他保障条件。负责内外信息的接受和发布,向上级报告或汇报事故救援情况。组织《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及改进。负责了解、检查各救援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对《预案》提出调查、修订和补充。(9)适时调解各救援部门人员组成,保证救援组织正常工作。(10)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11)负责向上级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12)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13)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进行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2.现场救援小组职责:(1)负责事故原因、事故责任、事故损失的调查;(2)负责对事故责任人的确定,对事故处理意见的综合分析工作;(3)进行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3.医疗救护小组职责:(1)负责现场紧急处置指挥及中毒、负伤人员的分类抢救;(2)紧急呼叫“120”救护车,运送过程的护理抢救护和住院、转院工作;(3)现场救护:进行人工呼吸,紧急包扎等;(4)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5)对群众做好自救与互救的宣传,并宣传简单救护基本知识。4、保卫小组职责:(1)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2)进行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3)保证交通线路畅通,保障救灾物资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4)事故发生后,对现场周边进行封锁,控制无关人员进行现场。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给项目部负责人,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记、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平面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2、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再次,撤离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3、当建筑物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应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六、高处作业。现场救援措施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大声呼救,拨打报警(如110、120等),并向有关人员报告;2、应急小组人员维持事故现场秩序,疏散人员;3、明确事故原因和判断事故发展状态,立即采取正确的方法抢救;4、使用现场一切可以使用的救援装置、设备对伤员进行抢救,急救小组对重伤者进行急救,如无抢救条件时应在原地等待120急救车或送往就近的医院,但在等待医生或送往医院的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伤口或输氧气急救等。应急预案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公司经理)成员:**医疗救治小组:**为组长,医疗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现场救援小组:**为组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后勤工作员;保卫小组:**为组长,全体保安部人员为成员。1、指挥部职责: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分析事故情况,确定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及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定各部门职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援行动命令。为救援提供物资保障和其他保障条件。负责内外信息的接受和发布,向上级报告或汇报事故救援情况。组织《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及改进。负责了解、检查各救援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对《预案》提出调查、修订和补充。(9)适时调解各救援部门人员组成,保证救援组织正常工作。(10)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11)负责向上级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12)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13)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进行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2.现场救援小组职责:(1)负责事故原因、事故责任、事故损失的调查;(2)负责对事故责任人的确定,对事故处理意见的综合分析工作;(3)进行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3.医疗救护小组职责:(1)负责现场紧急处置指挥及中毒、负伤人员的分类抢救;(2)紧急呼叫“120”救护车,运送过程的护理抢救护和住院、转院工作;(3)现场救护:进行人工呼吸,紧急包扎等;(4)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5)对群众做好自救与互救的宣传,并宣传简单救护基本知识。4、保卫小组职责:(1)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2)进行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3)保证交通线路畅通,保障救灾物资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4)事故发生后,对现场周边进行封锁,控制无关人员进行现场。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给项目部负责人,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记、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平面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2、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再次,撤离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3、当建筑物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应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并派人到路口接应。************************************七、防止触电事故预防措施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2、加强培训教育对电工作业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对现场其他人员也要定期进行好安全用电的教育。3、规范现场用电设施及操作1)、现场施工用电设计要有针对性严格执行设计内容;2)、施工现场严格按JGJ59-2021标准实行,用电系统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一级一间一漏,开关箱有门有锁。3)、现场宿舍用电,现场电缆要绝缘良好,铺设或教改符合规范,做好设备保护接零及重复接地。4)、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严格执行规程。电、焊工作业穿好绝缘鞋,戴好绝缘手套。4、加强检查维修:电工要加强现场用电,定期检查设备开关线路等电元件,发现故障及隐患及时排除并做好记录。5、现场安全员、项目部、公司要按有关制度加强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做到定人定时整改。应急预案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公司经理)成员:**医疗救治小组:**为组长,医疗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现场救援小组:**为组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后勤工作员;保卫小组:**为组长,全体保安部人员为成员。1、指挥部职责: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分析事故情况,确定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及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定各部门职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援行动命令。为救援提供物资保障和其他保障条件。负责内外信息的接受和发布,向上级报告或汇报事故救援情况。组织《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及改进。负责了解、检查各救援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对《预案》提出调查、修订和补充。(9)适时调解各救援部门人员组成,保证救援组织正常工作。(10)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11)负责向上级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12)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13)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进行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2.现场救援小组职责:(1)负责事故原因、事故责任、事故损失的调查;(2)负责对事故责任人的确定,对事故处理意见的综合分析工作;(3)进行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3.医疗救护小组职责:(1)负责现场紧急处置指挥及中毒、负伤人员的分类抢救;(2)紧急呼叫“120”救护车,运送过程的护理抢救护和住院、转院工作;(3)现场救护:进行人工呼吸,紧急包扎等;(4)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5)对群众做好自救与互救的宣传,并宣传简单救护基本知识。4、保卫小组职责:(1)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2)进行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3)保证交通线路畅通,保障救灾物资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4)事故发生后,对现场周边进行封锁,控制无关人员进行现场。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给项目部负责人,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记、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平面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2、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再次,撤离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3、当建筑物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应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并派人到路口接应。************************************TOC1.前言 31.1任务由来 31.2评估工作目的、方法与技术标准 41.评估工作目的 42.评估工作方法 43.评估工作技术标准 51.3评估范围 61.4评估级别的确定 71.5评估工作概述 72.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82.1地理位置 82.2水文、气象、植被特征 9(1)水文 9(2)气象 9(3)植被特征 92.3地形地貌特征 102.4地层岩性与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02.5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112.6水文地质条件 122.7地质环境条件小结 133.评估区社会经济状况 133.1人口、聚落、经济状况 133.2评估区土地利用状况 143.4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 144.评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 144.1矿区概况 144.2矿床类型、矿石类型 154.3采矿历史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54.4采矿工程及其辅助设施布置情况 154.5开采方案、采矿工程分析 164.6采矿工程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形式及程度 165.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65.1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6(1)滑坡 17(2)泥石流 18(3)崩塌 19(4)地面塌陷 20(5)地裂缝 22(6)地面沉降 23(7)地压灾害 245.2其它环境地质问题 25(1)矿坑涌水 25(2)井巷工程变形破坏 25(3)地球化学异常 26(4)不稳定边坡 26(5)其它不良地质作用 275.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小结 296.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06.1矿山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威胁目标 306.3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小结 347.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57.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357.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397.3小结 418.评估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18.1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18.2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 429.结论与建议 429.1结论 429.2建议 43报告编制纲要说明: 45编图说明 471.前言1.1任务由来任务由来:明述建设项目名称、业主、项目来源、项目批复文件(批复部门、批复文号,并附文件复印件)、评估工作委托关系、评估合同的签订。1.2评估工作目的、方法与技术标准1.评估工作目的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灾害调查和资料的综合研究,查清评估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对矿山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评价矿山建设和运营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预测及综合评估,提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和进行场地适宜性评价,为矿山建设项目的规范和决策提供依据。2.评估工作方法(1)评估工作组织实施。(2)工作方法:现场调查、试验、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现场调查:以环境工程地质测绘为主,主要采用穿越、追踪法及剖面测绘等方法进行。须出具原始卡片记录和调查路线实测手图等原始资料,报告中应反映现场调查的点、线密度。·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地震、气象水文、植被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其中需要重点收集的资料是:矿床地质勘查资料、成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列出所收集利用资料目录(明确编著单位及时间)。3.评估工作技术标准执行的政策依据和技术标准:(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3年11月24日);(2)《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参照:(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环[2000]01号);(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4)《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1∶100万)》(ZBD14001-89);(5)《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1∶20万)》(ZBD14002-89);(6)《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万)》(GB/T14158-93);(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中国地震动参数规划图》(GB18306-2001);(9)《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以上技术规范、规程,应根据建设工程类型对口选用。1.3评估范围(1)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依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和地质环境条件,将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作为评估区范围;(2)单个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应以计划采矿用地或最终用地范围为基础;(3)矿区(多个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不仅依据单个矿山的矿业活动影响范围,还应根据矿区(多个矿山)矿业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评估区范围。(4)评估范围以征地范围适度放宽,一般50~100米,边坡地段以第一斜坡为界。(5)崩塌、滑坡以第一斜坡,泥石流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以沉陷可能影响范围,地裂缝以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为评估范围。(6)项目区处于强震区时,评估范围应尽可能包含邻近活动断裂的特殊构造部位(断裂交汇、折曲、陡崖等)。(7)明确评估面积,面积单位:亩、hm2、km2。1.4评估级别的确定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原则上按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建设规模划分为三级(见表1)。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见附表1;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依据原地质矿产部文件地发[1998]47号的规定见附表2。表1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评估分级复杂程度评估分级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大型一级一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1.5评估工作概述(1)人员组织列表简述投入工作人员情况,(2)完成实物工作量实物用工作量表反映实物工作量,并附表完成野外调查面积、各类调查点、调查线路长、对各灾害点必须使用照片和收集相关资料等。(3)以往工作程度对矿山建设项目所处区域内开展过的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环境评价、水土保持、项目可研等工作进行概述,明确工作实施单位和年代。2.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2.1地理位置(1)明确建设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域和地理坐标,概述外部和区域内交通情况、社会经济条件,附交通位置图。(2)概述建设工程性质、类型、工程规模、单项构成及配置情况,建设投资和工程期,附建设工程平面布置图。(3)明确征地位置、所属县、镇(乡)、村办事处;明确征地范围及面积,面积单位:亩、hm2、km2;建设工程各单项工程的占地分配及占地面积、占用土地类别(用表格形式列出)。2.2水文、气象、植被特征(1)水文描述评估区所属水系、流域,地表水类型、流域内水系发育的基本特征,河流、溪沟水文特征值(流域面积河流流量、水位、泥沙含量、地表水动态变化规律),与地表水密切相关的建设工程须插水系图。(2)气象主要阐述评估区所属气候带区,降水量(年均量,年最大、最小量,日、月、时极端值等),气温(年平均、年最大、最小值),蒸发量(年平均、年最大、最小量),枯、雨季时段,降水量比例,降水量程度评述,对当地暴雨、点降雨情况进行描述,选择适宜图表示(动态特征表、降雨量一览表、降雨量等值线图等)。(3)植被特征植被应描述植被类型、分布、森林覆盖程度、植被覆盖率,及植被与高程、气候、岩性的关系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但植被不列为地质环境条件的主要内容,2.3地形地貌特征阐述评估区地貌类型、地形标高、高差、地势特征、坡度变化特征(总体地形坡度及特殊地段地形坡度)、微地貌(冲沟、坳沟、谷地、陡崖)发育特征等,一、二级评估地貌需分级分区描述,一级评估插地貌分区图,二、三级评估视情况决定。2.4地层岩性与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地层岩性描述评估区内所发育地层的时代、岩性和分布情况,明确地层结构、地层产状、厚度、可列表描述。表*评估区地层一览表系统组地层代号区域厚度地层岩性分布情况对一级、二级评估、区域规划项目,需描述区域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a、岩土体类型划分,依《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表、A.0.4划分为土体和岩体,岩体则以岩石坚硬程度、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定名,如块状结构较坚硬岩体等,编号ⅰ、ⅱ、ⅲ、ⅳ(亚类注脚码1、2、3)。b、按岩土体类型逐一定性、定量描述其工程地质特征,附岩土工程地质特征表。c、对软弱结构面(体)的发育部位、特征、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予具体描述;软弱结构面(体)指分布在工程区与工程区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相关,且是控制地质灾害发育的软弱结构面(体),如断裂带、不整合接触面、作为夹层的软弱岩层、上覆土体与下伏基岩分界面等;对控制滑坡或不稳定斜坡的软弱结构面应予评述。d、除碳酸盐岩,其余岩层,尤其是玄武岩、花岗岩、变质岩类之风化特征、风化营力、风化壳分带等特征应予具体描述,风化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表分类;附风化层特征表。2.5新构造运动及地震(1)描述区域构造体系、构造形迹特征,对活动断裂、主要断裂、褶皱的发育规律、性质、产状、断裂特征等,需逐一描述,附构造纲要图;也可以用构造形迹一览表表述;(2)明确评估区所处构造部位,与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