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秋天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秋天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秋天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秋天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秋天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秋天(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

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秋、气”10个生字,会写“了、子”4个字。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重点)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有关秋天的图片:天高云淡、雁阵南飞。

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不知不觉,秋婆婆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感觉到了吗?学生用

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到了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1秋天)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图片,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

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

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

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熟字加一加:识记“秋、叶、会”;

动作表演法:识记“飞”,就做张开双臂飞翔的动作;

找反义词:“小”的反义词是“大”;

数量词的方法:一片()、一个();

图文结合法:出示图片帮助识记“树叶、秋天”。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秋天秋季空气气人飞了去了大树树枝叶子树叶一片云大片大片大人飞

鸟飞走学会开会一个个人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片”,翘舌音“树”等。)

②学习新的偏旁。

复习熟字“木、口、人”认识新的偏旁“木、口、人”,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的生字

中,分别有哪些字带有这三个偏旁?(“树”的偏旁是“木”,“叶”的偏旁是“口”,“会”

的偏旁是“人”。)

说一说熟字变成偏旁后有什么变化?(“木”的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口”在“叶”中注

意避让,“人”在“会”中也要注意穿插避让。

你还见过那些字带有这些偏旁?

木:林森棵

口:吹吗呀

人:合金全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好(hǎohào)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A.秋天来了.!

B.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这里的加点字“了”读轻声“le”,还有一个读音是“liǎo”;“会”字在这里读“huì”,

还有一个读音是“kuài”组词分别如下:

了liǎo(了不起)会kuài(会计)

le(好了)huì(开会)

②读一读:

A.爷爷是个了(liǎo)不起的人,一会儿就修好了(le)我的玩具。

B.会(kuai)计在开会(hui)。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大雁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

天气一种大型候鸟。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秋天(季节)的景色。

(2)认识自然段。

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

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

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3)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4)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5)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

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

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解决生字的音、形、义,了解课文的脉络顺序,为学习课文

扫清阅读的障碍。】

三、学习“会写字”

子了人大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

造句。

(2)认识新的笔画“横撇”

师范写讲解: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了:横撇的撇不宜长;弯钩沿竖中线写,稍弯,弯钩注意顿笔。

子:横撇短,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横在田字格横中线起笔。

人: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捺脚与撇尖持平。撇在上,捺在下,捺要

顿笔。

大:注意写法与“人”的区别。撇要写成竖撇,捺在横中线下起笔,捺脚比撇尖略低。

横在田字格横中线偏上。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

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指导细致入微,从小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知道了秋天到了,天气会变凉,树

叶落了下来,大雁飞到南方去了。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2.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大自

然的情感。(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秋天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

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介绍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树叶、天空、大雁)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品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从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板书:天气凉、树叶黄了、落下来)(2)理解

“一片片”的意思。

比较: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出示图片,通过比较,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小结:“一片片”是说很多叶子,“一片”是说仅仅有一片叶子。

(3)仿写:

练:我也会用“一(片片)叶子”这样的叠词:

一(只)大雁一(只只)大雁

一(件)衣服一()衣服

一()鱼一()鱼

【设计意图:同比较句子,理解词语“一片片”与“一片”的意思的不同,从而理解

“一片片”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达到加深理解和学以致用目的。】

(4)朗读指导:“凉了、黄了、落下来”这几个词语要重读,写出了秋天的特点。

(5)注意轻声的朗读。

“凉了、黄了、叶子”这几个词语都含有轻声,轻声都在末尾,注意这几个词语中两个

字前后轻重的变化,读出词语的轻重来。

4.品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

个‘一’字。”

(1)从本自然段中,找出秋天的景物和秋天的变化。(天空变得蓝、高;大雁南飞。)

(板书:大雁南飞)

(2)“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可通过把“那么”换成什么词语?(很、非常)

(3)“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从“一会儿……一会儿……”你体会

到了什么?

(表示大雁飞行时,经常短时间内变换队形。)

(4)读准“一”的变调。

教师讲解:“一”字在单独使用时、用在词句末尾或者作为序数“第一”的意思时,读

音不变,读本身的音:一声(yī),在第四声前读阳平(二声“yí”),在其他声调前读去声

(四声“yì”)。

(5)画出本段的“一”字,试试读读,注意“一”的变调。

本段中,“一会儿”中的“一”读二声,“一群”中的“一”读四声。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准“一”的变调。

5.品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啊!秋天来了!”

(1)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啊!”表示明白了。联系前文可以知道这些自然界事物发生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

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

(2)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对秋天的热爱和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读好“一”的变调,学会正确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秋天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大雁往南飞。)

2.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用手中的笔画一画,或者收集漂亮的树叶做一张

有趣的树叶贴画吧!

3.推荐阅读《黄豆荚》和《落叶》。

五、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描写秋天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

化,写出秋天的特征。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秋天的特征,喜欢上了秋天的美好,学会了感情朗读,了解

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写话方法

学一法:学习使用量词

量词就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数量单位的词。如本文的“一群大雁”“一片片树叶”中

的“群”“片”都是量词。

举一例:我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

练一练:秋天的果园里有什么?写一两句话,注意正确使用量词。

示例:果园里瓜果飘香。苹果树上一个个红红的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多像一盏盏灯

笼。葡萄架上,一串串的葡萄挂在藤上,像一颗颗珍珠,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

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让人看了直流口水。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课件17)

天气凉

秋天树叶黄、落下来喜爱、赞美

大雁南飞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调

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

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

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秋天》教案

一年级上册马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2.会写“了”和“子”这两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

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具准备1.制作课件

2.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孩子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特别美的图片,大家边

看边想,这些图片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书写课题。边写边讲,秋天的“秋”是禾苗的“禾”加一个“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孩子们把书翻到54页,自由朗读课文,这可是咱们第

一次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谁要是一字

不错的读下来,谁就是最棒的孩子。

2.师范读课文,提出孩子们听的要求。

三、认识自然段

1.认识自然段:孩子们,一篇文章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文

章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第一句话前面

空两格,就是两个字的位置,下面的每一个自然段都空两格。

3.示范标自然段:记住了吗?那我来考考你,这里空两格了,这是

第一自然段,标1,能告诉我第二、三自然段在什么地方吗?

4.自己标出:学生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在书上。

四、随文识字,感情朗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内容)请三个孩子读文章,对课文有新的认识。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男生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发现了秋

天的哪些足迹(变化)?

3.把学生找到的秋天变化“天气”“树叶”卡片贴在黑板上。

4.讲解“了”的读法:“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这里面出现了两个一

样的字,它们没有声调,就叫做轻声,咱们读的时候要读得轻短一些,

谁来试着读一读?

5.学习“了”和“子”的写法,注意强调横撇和弯钩。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了”和“子”,强调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

(二)学习“叶”的两个偏旁,木字旁和口子旁,有好多大树妈妈的名

字都有木字旁。

这些树木都有不同形状的树叶,再读“树叶”,到了秋天的时候,这

些树叶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纷纷扬扬的树上飘落下来,老师今天

给大家带来了树叶飘落的视频,特别的美,想看吗?

1.“一片”和“一片片”的意思

师:在看之前,需通过老师的的闯关题,成功便可欣赏。“一片”

表只有一片,“一片片”指的是很多片。

拓展:一本书,许多书是一本本书;一张桌子,许多是一张张桌

子;一个可爱的小朋友,许多的小朋友是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

2.顺利闯关,欣赏树叶飘落的视频。

3.加动作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入,着这样的好心情,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女生读,思考:第二自然段中又写了秋天的哪些足迹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天空”和“大雁”生字贴在黑板上。

4.学习句子中的“一会儿”的儿化音:我们读的时候要把儿字藏

在会字的后面,连起来读。

5.讲解“会”的写法,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出示学校四楼会议

室的标牌),告诉学生很多字都是由不同的偏旁组成的,偏旁在左

右的叫什么旁,如刚学的口字旁和木字旁,偏旁在上面的称什么

头,随着后面的学习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6.那么美的天空里,你还看到了什么?(大雁)在这么美的天空

里,大雁却要飞走了。(出示课件)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调皮的

“一”一共出来了几次?细心的孩子一定找到了。(4次)

7.(1)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

(2)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8.了解大雁飞行时为什么要变换飞行队形?抽孩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9.师总结

(四)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

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

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

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柿子、葡萄,还有黄黄的大鸭梨,

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像再说——啊!秋天来了!

秋天,孩子们最开心了,因为我们可以去秋游,所以所有的孩

子都大声的叫到——啊!秋天来了!

(2)孩子们:一年有4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

菊花雅,冬天腊梅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

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

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板书:1.秋天

天气

树叶

天空

大雁

《秋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文抓

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秋季景色众多,但作者所选的景色都很有代表性,学生们对“天气”“树叶”

“天空”“大雁”这些常见的景物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也能感知它们的变化,这

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会认“秋、气”等10个字,会写“了、子”两个生字,认识3个偏

旁和一个新笔画。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阅读的方法。

3.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认读字词,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会认“秋、气”等10个字,会写“了、子”两个生字,认识3

个偏旁和一个新笔画。

教学难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了解自然段的划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出示课件,秋天美景,

你们猜猜看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板书课题:秋天。

3.齐读课题。(第1课,秋天)

4.随文识字“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出示自读要求。(出示课件)

(1)看拼音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一边读一边把课后的生字在课文里圈出来。

(3)想一想:课文跟我们之前学习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出示词语:

(1)出示带拼音生字。(小老师带读,提醒字音读,指名读,齐读。

(2)去拼音读。拼音小帽摘了以后,你们还会读吗?(自由读,点名读,开

火车读)

(3)识记字形。会读的字,我们还要会认,谁来说一说,你都记住了哪个

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4)男女生赛读。

3.指导写“了”和“大”。

(1)出示“了”和“大”字。

(2)提醒书写要点。

(3)师范写了”和“大”字,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

(5)教师点评。

(6)生字游戏。

四、再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跟生字宝宝做游戏开心吗?那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到课文

中吧!

2.出示课文课件,想一想:课文跟我们之前学习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认识自然段。

导学:(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

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4.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5.(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6.听老师朗读,注意老师的语气语调,小声跟读。

7.分自然段朗读。

8.学习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

课下再多读读课文,去生活中再看看秋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六、板书设计:

1.秋天

天气:凉

树叶:黄

部编版一下《小池》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聚焦文本: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课文以“小池”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美景图。

诗歌紧扣“小”字,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池、泉、流、荷与蜻

蜓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诗歌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运用了三个拟人化的词语,即“惜、爱、

立”,应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感受拟人化写法的有趣、生动。学生以往背诵积累的古诗,

也可以试着让他们找找相同的用法。

聚焦学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正确吟诵古诗,有学习古诗的兴趣才是最主要的,不必

刻意要求学生解说古诗的意思。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应有的意境就会

丧失全无。应该重视起感情读和情趣读。诗歌不仅能读,还可以唱出来呢!让孩子们跟着唱一

唱,他们的兴趣就来了,这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读着读着,唱着唱着,自然而然地,这

首诗就背下来了。所以应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熟读成诵,进而迁移要点,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1.通过字理、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组词等方法识记“泉、流、柔、荷、露”几个生字,正

确书写“爱、树、尖、角”四个字。结合图片理解“泉眼、细流”的意思。

2.借助音乐、视频、填词游戏等多种方式诵读、学唱古诗,达到熟读成诵,并借助板书和图

片进行再次背诵。

3.通过猜读古诗、联系生活指导学生读好诗句,感受“惜、爱、立”拟人化写法的好处,体

会夏日小池风景的独特之美,并试着迁移其他古诗,并拓展积累有关荷叶的其他诗句。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并能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惜、爱、立”拟人化写法的好处,并试着迁移其他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课堂学习单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听说,我们班有好多背诗小达人,会背好多首诗,今天我把一位诗人请到了我们的课堂

中来,他叫杨万里,是个宋朝的诗人,(ppt)有一天,他来到池塘边,看见一眼清泉,泉眼里

涌出了一股股细流,旁边杨柳照应着水面,小荷刚刚露出尖角,就有蜻蜓飞来,停在上面。杨

万里觉得很美,马上做成小诗一首——《小池》。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知古诗,认识生字

过渡:那我们赶紧来读一读,杨万里是怎么写的。

(一)出示朗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词并正音

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

1.正确朗读诗句。

2.泉正音。(你读得真流利,尤其是前鼻音读得真准确)

3.字理识字认识“泉”,并借助图片认识“泉眼”。

师:说到这个泉,还有个来历。很久以前,山上有个石洞,石洞里的水不停地往山下流,就有

了这样的字,慢慢地变啊变,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泉,可以组词:泉水、泉眼。这就是泉眼,水

就是从这里面流出来的。

2.认识“流”:

(1)正音。(2)组词。细流指的是细小的水流(出示图片)积累词组:涓涓细流、细水长流。

第二句:树荫照水爱晴柔

1.正确朗读诗句,读好词组“爱晴柔”,注意两处停顿。

2.给“柔”正音,开火车读,给柔组词(温柔、柔软、柔和)

第三句:小荷才露尖尖角

1.正确朗读诗句。

2.给“荷”正音,关注草字头,知道与植物有关,组词荷叶、荷花。

3.给“露”正音,关注雨字头,知道与天气现象有关,组词露水、露珠、雨露。

(三)正确朗读整首诗(指名两位)

三、猜读诗句,品悟诗情

过渡:有位画家给这首诗配了四幅画,你来猜猜看每幅画究竟是哪句诗,随机板贴景物。

(一)猜读第一幅图。

1.你来猜猜这是哪句诗?(泉眼无声惜细流)

2.你是怎么猜的呀?生说理由,关注“细流”。

3.为什么这水流会这么慢?(关注“惜”,爱惜)同学们有自己爱惜的东西吗?就像平常我们

爱惜最喜爱的物品一样,谁也很爱惜这水流呀?(板贴:泉眼)你能带着爱惜的情感读读这句

诗吗?

4.是呀,一个“惜”字就让我们感受到这泉眼就像我们人一样,这就是拟人化的写法。板书:

(二)猜读第二幅图

1.你是怎么猜出来的?生说理由。板贴:树荫

2.树荫在哪儿呢?(倒映在水面上了)树荫特别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阳光,“晴柔”指的就是晴

天里柔和的阳光,照在身上多舒服呀,你喜欢吗?那就带上喜欢的语气读读吧!

3.是啊,哪个字让我们感受到树阴就像我们人一样?板书:爱

(三)猜读第三幅图

1.这幅图又可以用哪两句诗来题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你是怎么猜的呀?借助关键词“尖尖角”和“立”来猜读。

3.哪个字让我们感受到蜻蜓像人一样?板书:立

4.多么有趣的画面啊,谁来读?

(四)古诗配乐,想象朗诵

这么美的风景,这么有趣的画面,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朗诵这首小诗吧!

(五)学唱古诗《小池》

小池不仅可以诵读,还可以唱呢!想听听吗?

(六)背诵古诗。

1.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2.借助板书和图画背诵古诗。

四、迁移“拟人”,拓展延伸

1.我们刚刚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