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5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生物-5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生物-5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生物-5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生物-5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2)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解决方法:通过动态的课件展示,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解决方法: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特征,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三、教学方法采用导入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四、教学设计课前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了自学。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和模型构建引入,然后以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为主线,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穿插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解决自学产生的疑惑,构建正确的能量供应模型,并通过课堂检测和自我检测的重点解析来引导学生进行矫正反馈。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制作有关有氧呼吸的过程拼图。在本次教学中,首先在课前给学生留下了预习作业,按照作业要求给学生分成指定小组。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推举中心发言人。老师设计导学案,学生会按照导学案的要求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步骤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发面馒头图片,一份包住放在塑料袋中密闭,另一份不密封。学生思考体会,并推测有无气泡蜂窝,酒精气味等不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体验类比推理。

一、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指导学生思考分析如何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培养学生阅读自学习惯1.提出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在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尝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应用类比推理法,体会成功的喜悦2.原理对学生回答进行纠正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1、CO2的检测?(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3.实验设计

教师:原理明确后如何进行实验呢?

关键问题:1.如何保证无氧的条件?2.如何提供氧气?3.如何去除空气中的CO2?学生分组谈论思路,然后交流,相互改正和完善。创设争相提问、争相回答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4.结果5.结论1.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变混浊快慢/沉淀多少?2.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是否变色?

学生回答,结论:有氧: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2无氧: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CO2和酒精。让学生思考,依据已有的知识做出推测。并得出结论。

拓展补充疑问:若装置中10%的NaOH溶液不能完全吸收CO2,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应如何改进?学生有无疑问,或者对老师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突破难点。二、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要求,并不断巡视指导学生拼装。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P93—94有关“有氧呼吸”内容(2min)。2.参考P93图5-9,利用提供的材料,小组分工合作,构建有氧呼吸三阶段过程模型图。建议分三步:①物质、能量②数字③位置3.小组合作展示模型图并简要讲解。4.其他组提出疑问,进行指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加深印象,帮助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

教师纠正存在的问题,后展示正确的过程,各组进行改正,三.有氧呼吸定义方程式

回答定义

考点分析

展示问题串:(1)产生CO2的阶段_______(2)产生H2O的阶段_______(3)消耗H2O的阶段____________(4)氧气参与的阶段_____________(5)产生能量的阶段______________(6)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_______(7)三个阶段的酶是否一样______(8)产物H2O中的O来自于_____(9)产物H2O中的H来自于__________(10)有氧呼吸实现的能量转换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能量的去向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以_____释放。学生思考谈论后问答,其他同学可纠重点内容,核心概念要重点突破练习线粒体与有氧呼吸的关系:(11)将葡萄糖和线粒体混合能否发生反应?______(12)无线粒体则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完成()(13)无线粒体的真核生物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14)有线粒体一定时刻进行有氧呼吸()回答并说明原因使学生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例.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学以致用提倡慢跑,透气的创可贴,植物松土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练习实际能力学情分析:学情,是指包括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内的各方面的总和,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自学,自学过程中一定产生了疑问和困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提出并解决疑惑,在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课前自学所得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新课程标准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加大主体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力度,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当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重走科学家的探索思路,体验创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能力的方法,同时也是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效果分析知识目标:

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达成效果较好。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分组拼凑有氧呼吸的过程,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效果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与做馒头有关的图片激发兴趣,让学生将生活和知识进行紧密的联系,达到预期的目的。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虽然借助于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而且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印象,但要学生非常熟练的写出说出完整准确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在教材编排上位于《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之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之后》,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能量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半壁江山。因此如何上好本节内课的内容至关重要。观评记录学科:生物班级:2015级7班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刘光江授课时间:2016年2月课题:《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优点1、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如馒头的照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识衔接较好,前后知识紧密,层层深入;通过话题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多样,不单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课堂上语言简洁规范,穿针引线,牵着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顺利完成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拼图完成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较好。教学建议语言还需要进一步锤炼,课中,过渡语言还是有些拖沓;课的最后,组织的升华语言在感情上再饱满一些会更好。课件的制作还可以再精美一些,比如:呈现方式、色彩搭配等。在教学设计上对于有氧呼吸的过程学生拼凑用的时间比较多导致后面的问题解决时间比较仓促。综合评价1、整节课,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采用了贴近生活又很新颖的导入,知识衔接较好,前后知识紧密,层层深入;通过话题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多样。2、小组合作讨论设问有效,能恰当的服务于教学内容。3、课堂上语言简洁规范,引用名人的言语,穿针引线,牵着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顺利完成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评价等级优注:等级按优、良、中、差进行评价《基因在染色体上》评测练习1.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2.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下列三个阶段,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C6H12O6→丙酮酸②丙酮酸+H2O→CO2+[H] ③[H]+O2→H2O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B.第①②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C.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D.第①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②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自我检测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2.贮藏苹果时既要保持其口感又要降低水分的消耗,下列最适宜的贮藏条件是()A.高CO2浓度、低氧浓度和零下低温B.低CO2浓度、高氧浓度和零下低温C.低氧浓度、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D.完全无氧、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3.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酒精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D.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反思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自学,自学过程中一定产生了疑问和困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提出并解决疑惑,在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课前自学所得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较好的是:1、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如馒头的照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识衔接较好,前后知识紧密,层层深入;通过话题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多样,不单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课堂上语言简洁规范,穿针引线,牵着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顺利完成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拼图完成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较好。整节课,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采用了贴近生活又很新颖的导入,知识衔接较好,前后知识紧密,层层深入;通过话题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多样。小组合作讨论设问有效,能恰当的服务于教学内容。课堂上语言简洁规范,引用名人的言语,穿针引线,牵着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顺利完成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待改进:1.语言还需要进一步锤炼,课中,过渡语言还是有些拖沓;课的最后,组织的升华语言在感情上再饱满一些会更好。2.课件的制作还可以再精美一些,比如:呈现方式、色彩搭配等。在教学设计上对于有氧呼吸的过程学生拼凑用的时间比较多导致后面的问题解决时间比较仓促。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知识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