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能力提升卷(有解析)_第1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能力提升卷(有解析)_第2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能力提升卷(有解析)_第3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能力提升卷(有解析)_第4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能力提升卷(有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能力提升卷(有解析)期中能力提升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正月(zhènɡ)简陋(lòu)缥缈(miǎo)头晕目眩(xuàn)

B.沸腾(fèi)____________野蛮(mán)急遽(jù)____________衣衫褴褛(lán)

C.机杼(zhù)日晷(ɡuǐ)坚劲(jìn)____________哪吒闹海(nuó)

D.演绎(yì)____________萦系(jì)____________侦探(zhēnɡ)奄奄一息(yǎn)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彻底截然寂寞心平气和不可思议

B.凄凉抛弃挪移翻箱倒柜司空见贯

C.徘徊游丝荒凉万不得己见微知著

D.通霄批评偶然汹涌澎湃不以为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游记》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B.我写的一篇作文在班级里传阅,习作内容誉满天下。

C.听了爸爸对景区的详细介绍,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景区的美丽。

D.看着老师捧着试卷走进了教室,我担心自己考差了,一下子忐忑不安起来。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教室里安静得连蚂蚁走路的声音都能听见。

B.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C.刚过元宵节就开学了,寒假眨眼就过去了。

D.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5.在下列特定的语言场合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A.某图书馆的墙上挂了一幅标语:“求知使人进步,知识就是力量。”

B.某中学有一个教室贴了一幅标语:“人生求痛快,先痛而后快。”

C.某中学校门口立了一块告示牌:“同学,进出学校请佩戴校徽。”

D.某体育馆内挂了一幅标语:“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6.下列表达,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

B.《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

C.“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两句表现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

D.《匆匆》一文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写出了作者的彷徨、堕落与无可奈何。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读拼音,将词语正确、规范地写在括号里。

(1)过年啦,真热闹!逛xiǎotān___________,办年货,吃jiǎozi,庆团圆;rán___________烟花,hè___________新年。大人小孩笑呵呵,tōnɡxiāo___________守岁迎新春。

(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páihuái______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

8.形近字组词。

牺___________醋___________络___________饺___________

栖___________腊___________骆___________绞___________

9.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北京___________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2)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___________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3)指导员嘱托老班长,多么艰苦,要把我们三个带出草地。

10.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

(2)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

(3)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4)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___________

1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①万不得___________②张灯结___________③知非福

④翻箱___________柜⑤五___________四海⑥不可思___________

(1)这是爸爸在___________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最大让步了。(填序号)

(2)常与“塞翁失马”连用。(填序号)

(3)一般用来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填序号)

(4)⑤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___。

(5)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填序号)

12.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匆匆》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紧扣“”二字,刻画了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

(2),更有早行人。

(3)《腊八粥》围绕___________讲述了八儿母亲熬煮腊八粥的过程和全家人喝腊八粥的画面,写出了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的图景。

(4)日暮汉宫传蜡烛,。——《寒食》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3.按要求改写句子。

(1)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局势越来越严肃,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照你的办。(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从“高兴、激动、热闹、热”这几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表里的生物(节选)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好看。

(1)选文中画“_____”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我”的心情。

(2)父亲把表放在桌子上时,“我”的眼睛为什么总盯着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主动给“我”看表,“我”很高兴并且心跳加速的原因是什么?

A.“我”不知道父亲的用意是什么,心里充满了疑惑。

B.“我”不知道怎样感谢父亲,心里既紧张又高兴。

C.“我”终于能够看到表里的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心里既开心又激动。

D.“我”既想看到表里的世界,又害怕看到后令自己失望。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摸书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版式的内页,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的。”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嗜书如命:

经久不衰:

(2)“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也在书里。”请从文中找出几个具体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读书人对书的感情十分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请从8至10段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写一写你的见解。

句子:___________

我的见解:___________

(5)作者想到“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的”,请结合全文和你的感悟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共1小题)

16.完成习作。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出你的感恩之情。

期中能力提升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项错误,“正”读“zhēng”时,指正月;其余情况读“zhèng”。因此,“正月”的“正”应读“zhēng”。

B项正确。

C项错误,“劲读“jìn”时,指力气;读“jìng”时,指坚强有力。因此,“坚劲”的“劲”应读“jìng”。“哪”读“né”时,指哪吒,神话中神的名字;其余情况读“nǎ”。因此,“哪吒闹海”的“哪”应读“né”。

D项错误,“系”读“xì”时,意思是牵挂;读“jì”时,意思是扣。因此,“萦系”的“系”应读“xì”。“侦”的意思是暗中察看;调查。读音为“zhēn”。

故选:B。

2.【解答】A项正确。

B项错误,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因此,“司空见贯”应是“司空见惯”。

C项错误,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因此,“万不得己”应是“万不得已”。

D项错误,通宵:整夜。因此,“通霄”应是“通宵”。

故选:A。

3.【解答】A、C、D正确。

B.有误,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不符合句子语境。

故选:B。

4.【解答】A.句中将安静的程度进行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B.句中雷锋做好事的数量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句中将寒假时间过去之快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D.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

故选:D。

5.【解答】A、C、D得体。

B.不得体,“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应该用与学习有关的标语,用“人生求痛快,先痛而后快”不合适。

故选:B。

6.【解答】选项A、B、C表达正确。

选项D表达有误。《匆匆》一文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写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解答】故答案为:

(1)小摊饺子燃贺通宵;

(2)徘徊。

8.【解答】如“牺”与“栖”,偏旁、读音和意思都不同。牺:古指作祭品用的牲畜。组词:牺牲。栖:鸟在树枝或巢中停息。组词:栖息。

故答案为:

牺牲香醋网络饺子

栖息腊月骆驼绞刑

9.【解答】(1)前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可是……”相连。第三个分句与前面句子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而且”相连。

(2)前面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相连。后面分句间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如果……就……”相连。

(3)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无论……也……”相连。

故答案为:

(1)虽可是而且;

(2)因为所以如果就;

(3)无论也。

10.【解答】(1)这是拟人句,赋予“竹子”人的特点。

(2)这是用连续三个“是……”引导的排比句。

(3)这是比喻句,用“红领巾”比喻“少年儿童”。

(4)这是夸张句,用“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来形容痛苦的程度。

故答案为:

(1)拟人;

(2)排比;

(3)比喻;

(4)夸张。

11.【解答】①万不得已②张灯结彩③焉知非福

④翻箱倒柜⑤五湖四海⑥不可思议

(1)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故选①。

(2)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故选③。

(3)张灯结彩:形容喜庆或节日的繁华景象。故选②。

(4)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近义词是“四面八方”,反义词是“方寸之地”。

(5)不可思议: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故选⑥。

故答案为:

①已②彩③焉

④倒⑤湖⑥议

(1)万①;

(2)③;

(3)②;

(4)四面八方方寸之地;

(5)⑥。

12.【解答】(1)结合课文《匆匆》作答即可。

(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意思是: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出自古训《增广贤文》。

(3)结合课文《腊八粥》作答即可。

(4)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

故答案为:

(1)朱自清匆匆时间流逝的踪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莫道君行早;

(3)腊八粥八儿在一旁等着吃腊八粥的情态与急切的心情和睦、温馨、纯朴;

(4)轻烟散入五侯家。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3.【解答】(1)考查改写句子。原句为直接引用句,将引号中的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一人称“我”,去掉双引号,冒号改为逗号。

(2)考查修改病句。句中“局势”与“严肃”搭配不当,把“严肃”改为“严峻”。

(3)考查关联词。上下句之间存在假设关系,因此用关联词“只要……就……”。

(4)考查句子仿写。原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也用夸张的手法即可。

故答案为:

(1)父亲对我笑着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只许看不许动。

(2)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3)只要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4)听到这个好消息,我激动的心要跳到嗓子眼了。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解答】(1)考查写作手法及句子的理解。文中的“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我”痛苦的心情。

(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从文中的“父亲一把表放在桌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可看出,句子表达了“我”对表很好奇,总想知道表里到底有什么。

(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父亲主动给“我”看表,“我”很高兴并且心跳加速的原因是:我”终于能够看到表里的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心里既开心又激动。故选C。

(4)考查对文中人物的评价。通读语段可知,语段主要写了“我”对爸爸的表非常好奇,总想知道表里到底有什么,终于有一天,爸爸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让“我”看到了表里的世界。从这件事可看出“我”是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孩子。

故答案为:

(1)心理痛苦;

(2)“我”对表很好奇,总想知道表里到底有什么;

(3)C;

(4)“我”是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孩子。

15.【解答】(1)考查了解释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嗜书如命:把读书看做是和自己生命一样重要的事,就是酷爱读书的意思。经久不衰:形容一种思想经历很长时间仍能保持价值。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从文中“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和“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可知,“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也在书里。”

(3)考查了词语能否调换顺序。因为只有把书翻找出来才能看到书,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书才会去摸它。这三个词语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的。所以不能调换顺序。据此作答即可。

(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从8至10段找出认为精彩的一句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即可。

(5)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结合读过的书在读者眼中的生命、价值,以及人与书在情感上的交流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①把读书看做是和自己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