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项目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项目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项目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项目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项目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附中)项目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审核:审批:日期:中国对外建设有限企业淄博师专附属学校项目部TOC\o"1-3"\u第一章概述 31.1编制根据 31.2编制目的 31.3编制原则 31.3编制范围 4第二章应急响应的重点及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 42.1应急准备及响应的重点 42.2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 4第三章 突发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53.1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53.2突发事故应急小组组员管理职责 5第四章火灾应急组织机构 64.1义务消防队 64.2义务消防队组员工作职责 74.3应急器材的配置 74.3.1灭火器材分布 74.3.2急救箱药物清单 74.3.3报警电话 8第五章火灾、爆炸应急措施 85.1项目消防预案 85.2电气火灾灭火的安全技术规定。 95.2.1灭火前的安全组织措施 95.2.2灭火前的电源处理 10第六章烧伤、烫伤急救措施 11第七章化学危险品、油品泄漏应急措施 11第八章化学危险坍塌滑坡事故应急措施 12第九章高空坠落伤害应急(救急)措施 13第十章触电应急(急救)措施 13第十一章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措施 14第十二章化学品急性损害应急(急救)措施 15第十三章机械伤害、车辆伤害急救措施: 15第十四章食物中毒应急(急救)措施: 16第十五章环境污染应急措施 1715.1扬尘污染应急措施 1715.2水污染应急措施 1715.3噪声污染应急措施 17第十六章传染病防止控制方案 1716.1传染病概述 1716.2防止措施 1816.3控制措施 19第十七章项目年度及重大节日活动的应急准备和保卫方案 19第十八章上报制度 20第十九章定期检查制度 20附录图:应急准备和响应指挥流程图第一章概述1.1编制根据《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册)》1.2编制目的为防止或减少潜在的施工安全隐患或紧急状况对环境、施工安全的影响,为减少对环境导致的污染、对人员导致的伤亡和对财产导致的损失。最大程度地控制局面,减少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保证人员和物品的安全。对也许出现的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触电、塌方、穿刺及食物中毒、坍塌等意外伤害、职业病危害事故、等重大环境危害的紧急状况进行分析、防止和控制。一旦发生,要作出应急迅速反应,实行急救措施,竭力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1.3编制原则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遵照“安全第一、防止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管理生产条例,建设部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管理制度、施工方案、资源配置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备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质量、工期和经济效益等目的。1.3编制范围中国对外建设有限企业淄博分企业承建的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附中)工程。第二章应急响应的重点及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2.1应急准备及响应的重点1、易燃、易爆液(气)体:汽油、柴油、油漆、系列稀料、氧气、乙炔气、液化气、天然气、废脱模剂。2、可(易)燃体:建筑木材、海绵条、聚苯板、建筑垃圾、冬季施工保温材料。3、化学品: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4、作业点或场所:施工现场食堂、办公区、现场电气焊作业点,防水作业面、“四口”、“五临边”、交叉作业面、高处作业面、特种作业点、高温作业面、电气作业点、机械作业点。2.2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1、火灾爆炸的发生(大气污染、人身伤害);2、坍塌、滑坡事故的发生(人身伤害);3、食物中毒的发生(人身伤害);4、触电事故的发生(人身伤害);5、化学危险品、油晶的泄漏(土地污染);6、施工、搅拌站扬尘及生产生活的烟尘排放(大气污染、职业病);7、施工、生活废水排放(水污染);8、施工噪声(噪声污染);9、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工伤事故(人身伤害);10、职业病危害(职业病)。第三章突发事故应急组织机构3.1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各施工队队长为组员。组长:靳春贵副组长:唐晓苗 组员:张福军王国群谢楠王双庚刘耀恺孟帅张海陈浩紧急事件联络员:李亚报警员:李亚车辆引导员:荣启凡疏散组:所有管理人员。救济组:所有管理人员。3.2突发事故应急小组组员管理职责1、组长、副组长职责:应组织组员演习,熟悉紧急事件发生时应做好的工作和程序。负责定期组织小组组员对办公区及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应急及响应工作的实行状况进行检查。定期分析施工人员的思想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事故发生后指挥员要从容冷静、及时观测,掌握突发事故的动态,积极组织指挥部组员和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报警,急救伤员,疏散人员,抢运易燃易爆和宝贵物品。公安、消防机关抵达火灾、事故现场后,及时汇报火场或事故现场状况,配合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灭火急救作战。2、组员职责:要绝对服从指挥员的领导,听从指挥,按照分工和指挥部的指令,亲密配合,尽最大努力在紧急事件发生的初起阶段做好应急救济,紧急事件、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降至最低。3、报警员职责:紧急事件、事故发生后,报警员在第一时间向有关救济单位报警,报警内容应清晰地讲明事故现场地理位置、事故状况、火势大小、人员伤害状况、联络人和联络电话号码。报警结束后,积极到路口迎接消防车、救护车或其他车辆。4、车辆引导员职责,车辆引导员应与报警员亲密配合,负责将紧急救济车辆引导至事故地点,并配合做好疏散工作。5、疏散组负责在紧急事件发生后,组织疏散人员,并对人员进行清点,确定失踪人员名单,并对紧急事件现场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危险区域,无关人员应原地待命,不得混乱和进入危险区域。6、救济组应具有基本急救常识,在专业医疗人员抵达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简朴救济。7、各小组组员负责定期对现场的应急准备及响应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常常检查消防器材、急救物品,以保证其可靠性。常常检查现场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及消防、安全规定执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定期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一旦发生灾害及意外伤害事故,做到召之即来,团结奋斗。第四章火灾应急组织机构4.1义务消防队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队长的义务消防队,副经理为副队长,各单位员工为组员。队长:靳春贵副队长:唐晓苗 灭火组组长:王国群成员:全体管理人员破拆组组长:张福军成员:全体管理人员救援组组长:陈浩成员:全体管理人员4.2义务消防队组员工作职责(1)报警员职责:报警员拨通报警电话后(详见紧急联络电话),清晰地讲明事故现场地理位置、着火物、火势大小、人员伤害状况、联络人和电话号码。报警结束后,积极到路口迎接消防车或其他车辆。如有人员伤亡拨打“120”急救电话,祈求医疗救济。(2)其他组员及义务消防队职责:要绝对服从指挥员的领导,听从指挥,按照分工和指挥部的指令,亲密配合,尽最大努力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把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降到最低。(3)义务消防队长负责带领灭火组运用灭火器材灭火。破拆组负责切断电源,并设法架设临时照明线路保证正常供水供电,根据指挥部的决定拆除也许导致火灾蔓延的建筑物及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救济组负责急救伤员及物资。(4)救济组负责在专业救济人员到来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急救、包扎,使伤员的伤情临时得到控制。4.3应急器材的配置4.3.1灭火器材分布办公区、宿舍区、施工现场根据规定布设了消防器材:消防斧,消防锹、消防钩、消防桶、灭火器等。4.3.2急救箱药物清单现场设置急救箱,急救箱内物品有:氧气带、急救包、紫药水、红药水、酒精、棉纱、十滴水、创可贴。4.3.3报警电话火警————————119匪警————————110医疗急救————————120交通————————122第五章火灾、爆炸应急措施5.1消防预案一旦发现火情,全体职工和消防队员,应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先制定的扑火方案进行实行。必须迅速及时地将火扑灭,把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为此制定消防工作预备方案,其详细分工如下:(1)最先发现火情的人要大声呼喊,某某地点或某某部位失火,并汇报义务消防队负责人。向内部报警时,报警人员应论述:出事地点、状况、报警人姓名;向外部报警时,报警人应详细精确汇报:出事地点、单位、电话、事态现实状况及汇报人姓名、单位、地址、电话;报警完毕报警员应到路口迎接消防车及急救人员的到来。(2)消防队长负责现场总指挥。由紧急事件联络员打电话告知119汇报失火地点,火势以及联络人和联络电话,同步告知分部管理部主管领导和报警员,车辆引导员。(3)组织义务消防队按应急方案立即进行自救,打开消火栓井盖后接上水龙带水源,用水龙带灭火。义务消防队队员用灭火器灭火,用消防桶提水,使用消防钩,用铁锹铲土等力争在火灾初起阶段,将火扑灭。若事态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在自救的同步向专业救援队求援。(4)由义务消防队副队长和电工负责切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及物品的输送,防止事态扩大。(5)在组织扑救的同步,组织人员清理、疏散现场人员和易燃易爆、可燃材料。如有物资仓库起火,应首先急救化工危险及其他有毒、易燃物品,防止人员伤害和污染环境。(6)疏通事故发生现场的道路,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保证消防车辆通行及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消防车由消防机构统一指挥,火场根据需要调动义务消防队及其他人员。(7)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状况时,应首先保证人身安全,迅速疏散人群至安全地带,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场所后,再采用紧急措施;对因火灾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要及时急救。亲密配合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急救工作。(8)值班车做好备勤工作,把受伤人员及时送医院治疗。(9)工区应为消防队及救火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消防队灭火作战顺利进行。(10)保护火灾现场,指派专人看守。(11)现场发生火灾事故后的注意及急救要领:现场出现火险或火灾时要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扑救,救火措施要得当。油料起火不适宜用水扑救,可用泡沫灭火器或采用隔离压灭火源。电气设备在起火时,应尽快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千万不要盲目向电器设备上泼水,这样轻易导致触电、短路爆炸等并发性事故。假如化学材料起火,更要谨慎,要根据起火物质选择灭火措施,同步要注意急救人员的安全,防止中毒。5.2电气火灾灭火的安全技术规定5.2.1灭火前的安全组织措施①用电单位发生电器火灾,应立即组织人员和使用对的的措施进行补救。②立即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③告知供电局用电监察部门,有用电监察人员到现场指导监护扑救工作。5.2.2灭火前的电源处理5.2.2.1电器火灾发生后,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人身触电,应尽量立即切断电源,其目的是把电气火灾转化成一般火灾扑救,切断电源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烟熏火烤,火场内的电器设备绝缘也许减少或破坏,停电时,应先做好安全技术措施,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使用电压等级合格的绝缘工具。②停电时,应清晰倒闸操作次序进行,先停断路器(自动开关),后停隔离开关(或刀开关),严禁带负荷拉合,负荷拉合隔离开关(或刀开关)以免导致弧光短路。③切断电源的地点要合适,以免影响灭火工作。④切断带电线路时,切断点应选择在电源侧支持物附近,以防断落后触及人身或导致短路。⑤切断电源时,不一样相线应不在同一位置切断,并分相切断,以免导致短路。⑥夜间发生电气火灾,切断电源要处理临时照明,以利扑救。⑦需要供电局切断电源时,应迅速用电话联络,阐明状况。5.2.2.2带电灭火的安全技术规定:带电灭火的关键是在带电灭火的同步,防止扑救人员发生触电事故。带电灭火应注意如下几种问题;①应使用容许带电灭火的灭火器。②扑救人员所使用的消防器材与带电部位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10KV电源不不不小于0.4米,35KV电源不不不小于0.5米。③对架空线路等高空设备灭火时,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不应不小于45度,并站在线路外侧,以防导线断落导致触电。④高压电气设备及线路发生接地短路时,在室内扑救人员不得进入距离故障点4米以内,在室外扑救人员不得进入距离故障点8米以内范围。但凡进入上述范围内的扑救人员,必须穿绝缘靴。接触电气设备外壳及架构时,应戴绝缘手套。⑤使用喷雾水枪灭火时,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⑥穿靴的扑救人员,要防止因地面水渍导电而触电。⑦现场出现火险时,工长判断要精确,当即不能救的要及时报警,请消防部门协助灭火。⑧在消防队到现场后,工长要及时而精确地向消防人员提供电器、易燃、易爆物的状况。⑨火灾区内如有人时,要尽快组织力量,设法先将人救出,然后再全面组织灭火。⑩灭火后来,要保护火灾现场,并设专人巡视,以防死灰复燃。保护火灾现场又是查找火灾原因的重要措施第六章烧伤、烫伤急救措施1、立即冷却烧(烫)伤的部位,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0~30分钟或冷水浸泡直到无痛的感觉为止。2、冷却后再剪开或脱去衣裤。3、不要给口渴伤员喝白开水。4、发生窒息可用粗针头从病人环甲膜处刺入气管内,以维持呼吸。5、妥善保护创面,不可挑破伤处的水泡,不可在伤处乱涂药水或药膏等。6、尽快送往医院深入治疗。7、搬运时,病人应取仰卧位,动作应轻柔,行进要干稳,并随时观测病人状况,对途中发生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就地急救。第七章化学危险品、油品泄漏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化学危险品或油品泄漏,应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并严防火灾事故的深入发生。尽量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也许,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如发生化学危险品或油品的大面积泄漏,则在迅速组织自救的同步,迅速向专业救援队伍求援。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查后再用。1、对化学危险品产生泄漏和处理有毒废弃物前,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危险废弃物转移计划,经同意后,产生单位应向转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危险废弃物转移联单”,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签订废弃物清运协议书,保证废弃物在清运过程中不对环境导致二次污染。2、限制性措施限制易燃易爆品寄存数量,安装阻火泄压设备,设置防火墙,限制火的蔓延。3、防止措施对易燃、易爆、油品、化学危险品的使用严格按制度贯彻,使可燃物与火源没有结合的机会,从主线上杜绝发生火灾的也许性。4、控制措施(1)对易燃、易爆物品要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2)防止可燃气体受热压缩而着火;(3)乙炔、氧气瓶、油漆寄存要防止高温和避光(热射线);(4)控制油漆、脱膜剂遗洒,并及时清理。第八章坍塌滑坡事故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坍塌、滑坡事故,首先应由疏散组进行疏散,清点人员,确定有无人员失踪、受伤。理解事发前该区域施工人员状况,作业人数,如有施工人员失踪或被埋,立即组织有效的挖掘工作。挖掘应采用人工挖掘,严禁采用机械挖掘,防止机械对被埋人员导致伤害。人工挖掘尽量防止使用锋利性工具。对于大块沉重物体,应合理组织搬运,尤其是压在被埋人员身上的大块物体,必须组织好足够人力方可搬运,搬运前明确职责,由专人负责将被埋人员移动出。急救挖掘人员应分班组,合理按照工作面安排人力,及时换班,保障急救挖掘人员体力,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被埋人员急救出来。1、如有人员失踪、受伤应立即报警。并有车辆引导员做好救济车辆引导。2、划定危险区域,安排测量人员进行坡面位移变形观测,并安排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做好监控工作,如坡面不能稳定,及时采用措施处理。3、必要时合理组织卸掉坡顶堆载,坡面组织有效支撑,防止坡面破坏扩大。4、在专业医疗人员抵达前由救济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简朴救济。(1)争分夺秒急救压埋者,使头部先露出,保证呼吸畅通。(2)出来之后,呼吸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呼吸,然后进行正规心肺复苏。(3)伤口止血且使用止血带。(4)切忌对压伤进行热敷或按摩。第九章高空坠落伤害应急(救急)措施1、坠落伤员,应初步检查伤情,不要搬动摇摆。2、清除伤员身上的用品和口袋中的硬物。3、采用初步急救措施:止血、包扎、固定。4、要固定颈部、胸腰部脊柱,搬运时保持动作一致平衡,以免脊柱弯曲扭动加重伤情。5、立即呼喊“120”急救医生前来救治或迅速平稳地送就近医院救治。第十章触电应急(急救)措施1、对于触电者的急救应分秒必争。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病情都非常严重。这时应一面进行急救,一面紧急联络专业救护机构,就近送病人去医院深入治疗;在转送病人去医院途中,急救工作不能中断。 2、关掉电闸,切断电源,然后施救。无法切断电源时,可以用木棒、竹杆将电线挑离触电者身体。如挑不开电线或其他致触电的带电电器,应用干的绳子套住触电者拖离,使其脱离电流。救援者最佳戴上橡皮手套,穿橡胶运动鞋等。切忌用手去拉触电者,不能因救人心切而忘了自身安全。3、伤者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应让伤者就地平卧,严密观测,临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4、发现其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等复苏措施(少数已证明被电死者除外),一般急救时间不得少于60~90分钟。直到使触电者恢复呼吸、心跳,或确诊已无生还但愿时为止。现场急救最佳能两人分别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1:5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现场急救仅用1人,用15:2的比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即先作胸外心脏按压15次,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进行,急救一定要彻底。5、注意事项:(1)处理电击伤时,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如触电后弹离电源或自高空跌下,常并发颅脑外伤、血气胸、内脏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2)现场急救中,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若确需移动时,急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移动伤员或将其送医院,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应继续急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医院医务人员末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断。(3)对电灼伤的伤口或创面不要用油膏或不洁净的敷料包敷,而用洁净的敷料包扎,或送医院后待医生处理。第十一章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措施1、停止导致伤亡事故或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应救护受伤害者,采用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程度;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排险;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伤亡事故或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物体的痕迹、状态,不得破坏更换;4、对遭受或者也许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人身伤害的劳动者,及时送医院进行救治,如伤者不能移动,应在专业救护人员到来时对伤者实行必要救治,并随即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测。5、为急救受伤者需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6、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用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第十二章化学品急性损害应急(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衣着,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2、皮肤灼伤:迅速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碱性物质污染后冲洗时间要延长,就医。3、眼睛接触:眼部化学灼伤后,必须争取时间,就近获得清水或生理盐水(大量),立即提起眼睑,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注意冲洗液自流压力不要过大,冲洗要及时、有效。如不合并颜面严重污染或灼伤,亦可采用浸洗,即将眼浸入水盆中,频频瞬目。就医。4、吸入: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若呼吸停止,渐进行人工呼吸;若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有合适的解毒剂,立即服用)。就医。5、食入:若食入的是非腐蚀性化学品,则应首先饮水催吐,若食入的是腐蚀性化学品,则引用牛奶或蛋清以保护胃粘膜;若食入石油品,不能催吐。6、苯中毒应急措施:急性中毒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口服者给洗胃。中毒者应卧床静息。对症支持治疗。第十三章机械伤害、车辆伤害急救措施当伤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拨通120急救电话,汇报出事地点、受伤人员及伤情,同步应根据详细状况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对伤员的现场急救包括。1、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现场施行心肺复苏。2、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泌物、呕吐物,随即将伤员置于侧卧位以防窒息。3、对出血多的伤口应加压包扎,有搏动性或喷涌状动脉出血不止时,临时可用指压法止血:或在出血肢体伤口的近端扎止血带,上止血带者应有标识,注明时间,并且每20分钟放松一次,以防肢体的缺血坏死。4、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体,防止骨折的再损伤。5、遇有开放性颅脑或开放性腹部伤,脑组织或腹腔内脏脱出者,不应将污染的组织塞入,可用洁净碗覆盖,然后包扎;防止进食、饮水或用止痛剂,速送往医院诊治。6、当有木桩等物刺入体腔或肢体,不适宜拔出,宜锯断刺入物的体外部分(近体表的保留一段),等抵达医院后,准备手术后再拔出,有时戳入的物体恰好刺破血管,采用临时填塞止血的措施,一旦现场拔除,会招致大出血而不及急救。7、若有胸壁浮动,应立即用衣物,棉垫等充填后合适加压包扎,以限制浮动,无法充填包扎时,使伤员卧向浮动壁,也可起到限制反常呼吸的效果。8、若有开放性胸部伤,立即取半卧位,对胸壁伤口应行严密封闭包扎。使开放性气胸变化成闭合性气胸,速送医院。救护人员中若能断定张力性气胸者,有条件时可行穿刺排气或上胸部置引流管。第十四章食物中毒应急(急救)措施:1、及早识别食物中毒。2、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物。3、发生群体中毒(多人中毒)事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局、卫生防疫站汇报,同步向当地"120"急救中心呼救。4、重症病人送医院深入急救或进行特殊的或特效的抗毒治疗。第十五章环境污染应急措施15.1扬尘污染应急措施可发生扬尘污染后,应立即停止扬尘源头的操作,并迅速洒水降尘。如扬尘升腾过高,应在扬尘源头洒水降尘,待扬尘得到主线控制,方可继续施工。15.2水污染应急措施发生水污染后,应立即停止污水、废水的排放,检查沉淀池、隔油池与否正常使用,如沉淀池、隔油池无法满足现场污水、废水的排放规定,应立即增设沉淀池或隔油池,防止污水、废水随地排放或直接排入市政管线。15.3噪声污染应急措施当施工噪声的分贝超过限制,应立即查找噪声来源,如属人为噪声,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减少人为噪声的发生。如属机械噪声,尽量将多种机械的作业时间错开,防止强噪声机械同步工作,或为机械加装消声设备,设置封闭机械棚,减少噪声的扩散。第十六章传染病防止控制方案16.1传染病概述(1)传染病即是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由于传染病可以通过互相传染对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导致严重威胁,根据国家规定,有35种传染性疾病被列入监测管理。最常见的如禽流感、传染性非经典性肺炎、流行性感冒、乙肝、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麻疹、流感等传染性强的急性传染病。(2)传染病一般要通过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几种阶段。(3)传染病的特点①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均有它特异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例如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病毒,猩红热的病原体是溶血性链球菌。病原体重要分为细菌、病毒(比细菌小、无细胞构造)、真菌(癣的病原体)、原虫(疟原虫)、蠕虫(蠕虫病的病原体)。②有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种人通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种人。每种传染病均有比较固定的传染期,排出病原体,污染环境,传染他人。③有免疫性: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痊愈后,都可产生不一样程度的免疫力。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属于自动免疫。④可以防止: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御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⑤有流行病学特性: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其流行过程受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的影响,并体现出多方面的流行特性。(4)传播途径传染病可以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步具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乏其中任何一种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防止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就针对这三个方面。16.2防止措施(1)办公区、生活区应保持整洁卫生,垃圾应寄存在密闭式容器内,及时清运。(2)生活区宿舍、食堂采用灭蝇、灭鼠、灭蟑螂等措施。(3)食堂内外整洁卫生,炊具洁净,无腐烂变质食品,生熟食品分开加工保管,食品有遮盖。(4)施工现场保证供应卫生饮水,有固定的盛水容器,并要专人管理。(5)配置保健药箱、一般常用药物和急救器材。(6)施工现场设水冲式厕所,不具有条件时可采用移动式封闭厕所。设专人负责,及时打扫,定期消毒。(7)宿舍内应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和生活空间,宿舍高度不低于2.5m,通道宽度不不不小于1m,有高于地面不少于30mm的床铺,床铺面积不不不小于2㎡,床铺间距不不不小于0.3m,床铺搭设不多于两层,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超过15人。(8)生活区封闭式管理。(9)生活区设置卫生监督员,对生活区及个人卫生状况监督检查。(10)施工人员出现传染病感染时,必须2小时内向企业及事故发生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汇报。(11)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