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桥(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1页
13 桥(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2页
13 桥(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3页
13 桥(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4页
13 桥(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3.读课文,圈出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关键词句,结合相关情节感受人物形象。4.能找出环境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联系老支书的表现,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5.结合课文内容,感受小小说“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结尾,体会结尾的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读课文,圈出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关键词句,结合相关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课时准备:课件PPT、课前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2.读课文,能借助鱼骨图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3.熟读课文,圈出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关键词句,结合相关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我们即将开启小说之旅,出示单元导读语,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本单元只有三篇课文,每篇课文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如何认识这些人物形象呢?出示单元要点: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板块一“开门见山”,初识“小小说”特点1.揭题,点明:谈歌写的小小说。2.朗读课文,发现《桥》与其他课文的不同。(篇幅短小,独词成句,独句成段)板块二“以小见大”,发现小说的要素1.出示第一组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结合插图、理解重点词“咆哮”。2.出示第二组词语:清瘦、沙哑、揪出、吼齐读,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词语是描写——洪水(环境)第二组词语是描写——老汉(人物)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分组赛读)(感受洪水的威力和可怕)小结:洪水是贯穿这篇小小说的环境,而老汉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板块三“环境引路”,梳理故事情节1.在突如其来的洪水面前,人们都有哪些行为表现,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指导学生先梳理洪水、桥的变化,再借助鱼骨图,根据环境的变化,梳理概括人们的行为,来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2.引导同学们再仔细看这张鱼骨图,有什么发现?预设(1)横向看图,上面一行是环境,下面一行是情节,中间轴指向人物—老汉预设(2)纵向看图,上面的环境和下面的情节是相互关联的3.交流反馈4.师小结:环境、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读小说,我们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板块四关注情节,感受人物形象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过渡:面对灾情老汉挺身而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呢?课文描写老汉组织过桥这一情节中,有两处刻画老汉的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像一座山;像只豹子)2.深入感知老汉人物形象出示学习要求(1)感知老汉像一座山①老汉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壮、魁梧,可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至少说出两点)②学生自主学习(提醒:紧扣情节,抓关键句,联系上下文,整合起来回答)③出示关键句,交流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3.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预设(在交流中,如果学生没有扣住情节,教师可以用追问地形式进行引导。)比如句1中:山洪逼近,老汉看到怎样的村民?早早站在木桥上想做什么?④根据句1.和句2引导:过桥前,村民的反应与老汉对比;由“拥戴”一词想开去预设:灾情突临的时候,人群慌乱,而只有老汉既没有逃,也没有跑,第一个站在没腿深的唯一通道的木桥上,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想尽快让村民过桥。从“站、盯”足以可见他的沉着与镇定。他稳稳地屹立在洪水中,屹立在危难之中,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又是受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平时老汉为村民不知做了多少好事,人们完全信任他,以他人格的魅力,控制了混乱的局面,稳住了村民的情绪。在村民眼里老汉就像一座山。指导朗读:谁能够站起来,稳稳地站着来读这两段话。你读出了老汉的——(沉着、镇定…)我们全班都站起来,像山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段话。根据句3引导:从语言表达(感叹号、短句)中感受老汉形象预设:老汉组织过桥时,命令党员排在后边!言下之意排在前面的是群众。虽然他说的话只有简短的三句话,却句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如大山一样坚定、果断,有威严。老汉在危急时刻想到的是群众,心里装的还是群众,老汉一心为民、先人后己,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这是一座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是啊,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有威严!人们拥戴他是因为他像大山一样可靠。指导朗读:在人们你用我挤的惊慌情形下,老汉镇定地喊话……生接读为了人们有序安全地撤离,老汉焦急而又坚定地喊道……生接读(板书: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心系群众)根据句4.引导:之前老汉不是揪出插队的小伙子,为何还要写老汉推小伙子过桥的情节?预设:在自己和儿子面临生死抉择时,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句子中的“推”字使我感受到一个爱子情深的父亲形象,父亲的爱如大山一样纯厚、深沉!师小结: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老汉心系群众表现得这样镇定,说得这样坚定,指挥得这样有序,难怪老汉在人们的心中就像一座山。(2)感知老汉像只豹子①.回顾学习方法:扣住情节—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感受人物形象②.指名学生说预设:洪水来临,他知道桥窄,如果大家都想插队先走,后果不堪设想,他要做出表率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搞特殊化。老汉在群众、党员和自己儿子的生死抉择时,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给了群众。从老汉“冲、揪、吼、凶”等字眼,让我感受到当时动作果断,内心极度愤怒和不满,俨然像只凶猛的豹子,同时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铁面无私、一心为民、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形象。③.指导朗读:果断地读读这段话(3)面对如魔的洪水,清瘦的老汉既像一座山又像一只豹子,你觉得还像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预设:老汉像座灯塔……老汉像一座桥……板块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阅读了《桥》这篇小说,通过关注情节,抓住语言和动作的的关键词,我们感受到一个伟大的老支书形象和一个伟大的父亲形象。2.布置作业:默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第四题中的第一小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找出环境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联系老支书的表现,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2.感受小小说“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结尾,体会结尾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导入1.说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上节课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汉?过渡:课文不仅刻画了老汉这个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人物形象,还有多处关于大雨、洪水、桥的描写。板块二体会环境描写作用1.默读课文,将文中描写雨水、洪水和桥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读读描写雨水、洪水、桥的句子,(出示句子)说说发现:预设: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短语构成句子,短句成短段,读来节奏快,让读者仿佛也产生了紧张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雨、桥与洪水一起构成了这篇小小说的环境,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3.整合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发现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请女生读环境描写的句子,男生读描写人物的句子,继续发现环境描写的作用。(1)男女生对读描写环境和人物的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2)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笔墨描写环境?小结:环境描写与人物的描写交叉进行,环境描写在前,人物描写紧随其后,所以,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了紧张不安的氛围,突出了情势危急,也烘托了老支书的高大形象。板块三体会结尾表达1.学生自由读结尾2.小组讨论:课文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当我们知道结尾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他对儿子的那一“揪”一“推”,试着把角色的身份直接代入课文读一读。△老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水,爬上了老父亲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儿子。老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3.学生对比:和原文相比,哪种表达方式更好?(原文更有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尾带来更多的感动和震撼,凸显了老汉大公无私的精神,深化了人物形象,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微型小说的独特魅力。)4.再次齐读故事的结尾,感受悬念揭开时的震撼。板块四深化文本主旨1.课题里的“桥”,仅仅指的是故事中最后被洪水冲塌的这座桥吗?(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是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挽救村民的桥。)2.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什么要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