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研究_第1页
贵阳市南明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研究_第2页
贵阳市南明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研究_第3页
贵阳市南明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研究_第4页
贵阳市南明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前言随着现代化、信息化高速发展,文化在社会发展及国际竞争方面的地位和影响愈发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没有伟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十分重要,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服务于文化强国的宏观战略目标。相对于社会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当前的公共文化供给还存在一件事、供给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新公共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应赋予有限责任,从“桨”到“方向盘”,在多主体治理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市场和社会发挥“桨”作用。”。因此,协调政府、市场、社会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中的关系,创造多元化的公共文化主体已成为必然趋势,发展多主体供给模型的相关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1南明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现状分析1.1南明区基本概况南明区隶属于贵州省会贵阳市13区县,是省会贵阳市中心城区之一,是省委、省军区所在地,全区总面积209.34平方公里,据2020年度数据统计,南明区常住人口为1047792人,辖4个乡和18个街道办事处。近年来,在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中,南明区考核排名连续位列全省前列,在全国百强县评比中多次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1.2南明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主体构成在过去的公共服务范畴中,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大部分的文化资源被政府掌握,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然而这种单一的供给主体模式一定程度上容易忽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在改革开放以来,供给主体变得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由单一供给阶段逐步转变到混合供给的阶段,市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将不断提高供给效率。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逐步形成以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共同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现阶段,南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并未完全被政府垄断和控制,市场、社会以及非营利性志愿组织参与了南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把这三种参与主体分别概括为责任性参与主体、辅助性参与主体以及志愿性参与主体。南明区政府不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责任参与主体。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要由政府和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机构、组织组成。南明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依靠辖区各级政府以及下属管辖文化事业单位采取直接参与供给的方式。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主要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有公益性讲座,图书借阅,展览活动,受众欢迎的品牌文化活动等。政府部门发挥着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制定并监督实施与文化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相关政策的引导同时整合资源以及统筹文化资金,实施一些文化惠民工程等,政府应该从“办文化”朝着“管文化”的方向去转型,以政府主导为主,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更加全面和均衡。南明区公共文化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作用包括以下两点:一是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重要的文化服务者、传播者,满足辖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区全民文化素质;二是与群众的文化需求形成良好且有效的对接,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不一样的活动形式、供给内容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繁荣公众的文化生活。社会和市场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则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参与提供,或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他们根据当地政府出台、制定的公共文化政策,能够独立或与文化机构、组织合作完成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参与不可或缺的力量。发展公共文化,使公民的服务意识与主体意识得到不断加强,也投身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之中,成为公共文化供给的一部分,志愿者组织就这么产生而来,这些非营利性志愿者力量共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些志愿者队伍主要是从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志愿者团体有南明区文化馆志愿者服务队、南图志愿者服务队、南明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1.3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供给概况南明区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承担着“战略规划者”、“政策制定者”、“统筹资金者”、“网路文化信息平台搭建者”、“非遗文化遗产保护者”、“文化惠民工程推进者”、“基础设施建设者”几个重要的角色。具体如下;1.3.1战略规划者政府对于公共文化供给的战略性规划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科学定位,对该区公共文化建设要一切着眼于从实际出发,定位准确,符合历史传统以及现实情况。其次是科学论证,要对公共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多方面调研、可行性研究,尤其对公共文化的发展走向、发展模式、发展途径等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评估,使公共文化建设能够健康的、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后是科学的统筹规划,公共文化的营造既包括长远的宏观规划,又包括近期的微观规划,需要把规划内容细化到所有地区、部门和阶段。在科学的定位和科学的论证之后制定该地区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详细规划,能够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布局的合理性,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加精准、高效、科学。1.3.2政策制定者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要角色,而政府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制定和监督实施与文化服务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应按照国家公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结合本地区文化服务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本地区群众的真实文化需求,再依照本地区的文化特色,统筹制定出更符合当地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贵阳市南明区分管公共文化服务的是文体广电旅游局,南明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内设机构中的政策法规科(其主要职能就是建立、健全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落实;负责对有关文化、体育、广电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负责对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进行审核及备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更有效地保护公民的文化权利,更加快速的改善公民文化生活品质。为创新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南明区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建设。例如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繁荣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南明区促进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办法》,其中包括公众参与的一般形式,决策参考与服务监督,捐赠资助形式的公众参与,政府购买形式的公众参与,整合资源形式的公众参与等重要内容。1.3.3统筹资金者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中,会依照不同类别的公共文化服务具体内容进行项目资金统筹,如通过项目补助、定向资助、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有序的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促进文化企业在内的各类社会文化机构大力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从而满足辖区群众各类文化需求供给。如2017年政府投入481.8万元资金,用于南明区图书馆空调、图书、定制家具等物资以及自助借还书机、图书除菌机等智能化设备的采购。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聘请合格的专业团队来管理地区图书馆,是全省首家采用社会化管理服务运营模式的公共图书馆。引进艾迪讯(无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按全国区县一级图书馆相关指标进行日常开放和管理。为进一步确保服务效能,政府与引进团队在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细则,从服务外包任务的完成数量和质量、服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关规章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根据综合考评结果向团队支付对等的费用。政府通过创新式对资金的统筹,引导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供文化服务。南明区目前一直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017年,南明区政府投入资金110万元,用于南明区文化馆小剧场(多功能厅)改造提升。着重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群众体育活动、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培训等工作。其中南明区2019年文体项目总投入736.8万元,2020年文体项目总投入2566.8万元。1.3.4网路文化信息平台搭建者贵阳市南明区设立了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官网,网站建立在全面、真实、及时、便民和有利监督的原则下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发布和传播相关文化体育的主要活动动态以及服务项目,重大政策方针等内容。局下属各单位根据服务需要,分别也设立了相关的官网,APP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相关的文化活动预告,为老百姓提供信息查询等功能,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拓展公共文化的覆盖区域。如南明区图书馆通过公众号来为读者传递各类图书馆资源信息及文化活动,向公众提供免费文献信息查询、借阅等服务。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应尤为明显,与外界媒体合作不断巩固,如贵州日报,百姓关注栏目,贵阳晚报等媒体平台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南明区图书馆官网设有图书推荐,书目检索,活动日历,读者服务,数字资源等板块,方便群众,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如南明区文化馆,通过官网和公众号,微博等媒介,向老百姓发送文化服务相关信息,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及培训,群众文艺理论研究。举办公益性艺术类相关辅导讲座和培训,向辖区群众普及各类科学文化知识。较为特殊的是,公众号向老百姓提供免费的“数字资源”,南明区文化馆将本年度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各类文艺活动进行录制、并在“南明区文化馆”网站上传分享,内容包含舞蹈、戏曲、音乐演奏等艺术门类,为广大市民了解和学习各类传统文化文艺知识开通了便利的渠道,增加了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通过公众号引导各类活动在线报名、在线预约等功能,为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方便。除此之外还加强了与“多彩贵州文化云等文化网络服务平台的对接,借助多彩贵州文化云等数字网络服务平台实时更新公共文化动态。如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和公众号负责发布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举办的相关展览预告,活动预告等情况,提供票务预约,讲座活动预约,藏品赏析等服务。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向公众宣传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贵州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和宣传窗口,不断强化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和社会教育作用。如推出专门针对志愿者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甲秀南明公众号里的文化服务平台专栏中,设立推广一些相关的文化服务活动,志愿者可以通过此平台报名参与活动。

2南明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的问题分析2.1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保障上存在不足2.1.1资金筹措不完善首先,南明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南明区在公共文化建设上资金投入不足。数据显示,2018年财政支出:614900万元,文化体育支出:5,439万元,占比0.88%,2019年财政支出:732500万元,文化体育支出:5337万元,占比0.72%,2020年财政支出:734600万元,文化体育支出:2566.81万元,占比0.34%。近些年在文化体育上的支出均小于1%,总体来看,长期以来南明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经费一直都相对比较少。就比如在南明区西湖路街道办事处的盛世花城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去年政府投入了30000元资金,对原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像我国发达地区如广州的越秀文化站,每年的业务经费高达40来万,我们对比起来还是差距较大,仍然需要改进,明显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要提高重视,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其次,根据与文化部门负责人的访谈记录显示;目前来说,南明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地方财政的拨款,相对要覆盖区文化服务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根据资料显示,南明区在公共文化服务受到的捐赠几乎为零,文化服务建设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首当其冲应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若仅仅只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在面临民众日益增长的各类文化服务需求时,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显得捉襟见肘,各类文化服务机构对资金的依赖性非常强。有了一定的资金,对于资金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在用以维护基础文化设施、购买文化节目和演出的服装道具、招聘文化管理人才的薪水等,一旦资金链供给不足,相应的服务也将难以得到保障,公众接受的公共文化服务随着大打折扣,若过度依赖政府的主导,文化服务种类又不够丰富、缺乏层次感。资金的短缺,文化服务的供给效果也会随之降低,二者相辅相成。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主来来源:政府投入,也就是地方财政拨款。其次是通过市场融资,主要指对市场上有相应的资质的组织,对具有经营性的文化活动或文化产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收费。最后是通过社会集资,通俗来说就是社会志愿团体、个人或者企业对公共服务文化建设自愿的进行集资或者捐赠。2.1.2文化设施短缺图2-1公共文化设施情况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面不够全面,配套设备老化,陈旧,文化站(室)地址偏远,且开放时间短。笔者在收集问卷的同时与被调查对象进行交流沟通,比如现在二胎政策的开放,怀孕的女性越来越多,针对母婴室相关基础设施相对较少。还有一些偏远的文化站,体育文化设施较少。最后,通过交流发现,有些地方建立了相关的文化活动阵地,但很多设施已经完全老化了不能够再使用,只是一个摆设。说明管理措施没有做到位,对于这些已有的文化设施应该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管理。2.1.3文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不足根据问卷调查2-2显示,南明区公众对于当地公共文化人员保障的满意度,在文化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这一指标满意度是最低的,说明相关的文化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南明区大多数文化站,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从事文化服务相关的工作人员从招聘到具体的人员配置都是由街道办负责,有时候避免不了有些工作人员不适合做这份工作。同时对于他们的业务水平组织相关的培训较少。根据和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沟通访谈,他们觉得工资太低了,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这样一来,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与效率就大打折扣了。同时在对被调查者做问卷的同时,有人反馈到目前在南明区文化人员保障上还存在一个问题,对于志愿者服务队,虽然他们都是免费提供文化服务,但是有时候可能专业化不足,服务效果就会收到影响。因此,对于非盈利型文化志愿者在提供文化服务前,应当适当的做一些专业培训。队伍是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的前提,保障文化队伍的建设质量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南明区基层文化队伍的不足,直接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宽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于文化需求的幸福感、获得感,直接影响到文化队伍不利于下沉到基层。基于上述现状,急需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近几年,相较于体育、教育事业,我国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投入还有待提高。投入不足,将直接影响到相应文化单位的正常运营,由此引起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导致恶性循环,最终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期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公共文化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巨大挑战。基于分析,提出了导致文化队伍建设不足的几个原因:首先资金不足。导致现有队伍留不住人才,同时流失的人员没有新进人员补充。其次,现有的用人体制在竞聘上岗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相应的薪酬体制、培养方案、晋升方案还未建立健全。最后长期有效的人才梯队储备意识不足,导致人才断层。图2-2公共文化人员保障供给满意度平均得分2.1.4文化政策制度不完善目前南明区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总体投入有所欠缺,基于此,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投入相应资金进行多维度参与,以此更加全面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单凭政府是不够的,南明区在对于如何引进、发展各类社会非政府团体加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没有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如税收惠民政策,缺乏政策激励。其次,在对于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时候,没有相关法律明确其职责制定细则,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规定各类供给主体的权责,这样容易造成各个供给主体上的权责模糊。2.2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供给运行机制不完善2.2.1多元供给主体参与合作的引导机制不健全根据问卷调查显示,针对问题:您有想要自己组织文化活动的意愿和需求吗?调查问卷的反馈如下表2-1;表2-1公民组织文化活动的意愿和需求选项小计比例A需求和意愿很强烈8936.18%B需求和意愿较强烈6124.80%C需求和意愿一般5321.54%D不愿意4317.4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6问卷结果显示,有17.48%的公民完全没有自己组织活动的意愿,对于是否想要组织文化活动时,结合问卷调查,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与调查对象进行沟通交流,有将近一般的人不愿意或者意愿一般,说明政府还需要加强引导。2.2.2多元供给主体间的协商决策机制不健全根据问卷调查显示,针对问题:您有了解并参与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决策吗?调查问卷的反馈如下表2-1;表2-1公民是否了解并参与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决策选项小计比例A参与过,并鼓励朋友参与228.94%B了解,偶尔参与5321.54%C了解,从不参与6024.39%D不了解,想参与8434.15%E不了解,也不想参与2710.9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6问卷结果显示,有10.98%的公民完全不了解并参与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决策,说明政府还需要健全协商机制。2.2.3公民参与相关的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备根据访谈和调查问卷结合,发现南明区还存在供需不匹配,公众所需要的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没有提供到位。2.2.4多元供给主体的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目前南明区多个供给主体存在权责不明确,缺乏互相监督的严重问题。

3完善南明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的对策分析3.1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保障机制3.1.1建立多元化筹措渠道,扩宽资金来源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难以维系整个县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需求。因此,发挥好除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团体显得尤为重要,寻求多元主体的投入,才能够最大程度弥补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存在的短板和不足。(1)政府主导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属性和职能,文化安全的保护服务于国家战略时,具有高度严肃性。地方政府政府在进行编制预算时,应将本年度文化服务的预算列为优先。保障好财政在文化支出方面呈稳定增长,确保文化建设支出达到应有标准。根据目标导向,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有实施的对资金的进行精准投放。文化服务的支出增长可列为上级政府对下属部门服务工作考核的项目之一,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民众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利。二是根据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要求,制定经费增长计划,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要把新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一起纳入小区、社区的建设,规划建设一手抓。(2)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补全短板。通过加大宣传,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引进社会资本创造条件。利用商业化模式来完善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提高文化服务的公共性,也更有利于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双赢的结果。在政府和公众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的情况下,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供给,搭建融资平台,吸收社会资本,促进融资。通过政策的支持和补贴,加大引导社会组织、团体的投入,大力实施放管服,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构建良好的政企关系,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3)依靠“互联网+”搭建公共文化服务融资平台,弥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资金不足,为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有力的保障。政府财政加大文化事业上的投入,丰富和拓宽资金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进而扩大文化服务供给总量,满足好广大县区群众的各类文化需求。3.1.2完善文化设施,保障长效运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当地政府首先要以《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里面关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为基本原则,结合南明区当地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对本地的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科学的管理,进一步提升大众满意度,具体措施如下:(1)提供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当地财政部门应根据当地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做好相应的专项资金预算用于基础文化设施的管理。为公众的公共文化活动设施配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此,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上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为辅,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资金支持。(2)保障文化阵地,实现基层地方全覆盖。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相对滞后的街道,应做好对标工作,充分结合街道人口情况、街道布局、街道居民需求程度,进行文化设施的改造升级,做到最大限度的对街道进行升级改造。在进行新的文化场所建设时,政府应进行充分、全面的调研,同时结合已具备的科学的建设经验,进行活动场所的建设,应着眼于长远,从场所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考虑,真正造福本地群众。(3)定期维护设施,保障长效运行。对现已建成使用的文化设施一一建立设施档案,并录入电脑系统,将定期巡视和检查情况一一记录于录入的系统中,使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同时建立专业的考核制度,对现已建成使用的文化设施责任单位进行考核,将文化设施的管理具体落实到个人,更加高效便捷的管理。在确保有专人负责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当地人员参与到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中来,提升公众参与度。3.1.3重视培育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服务质量和数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社区文化服务队伍存在兼职人员为主的问题,要强化人才保障,必须统筹规划社区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加大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培养力度。(1)健全人才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机制的灵活性科学合理设置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定编定岗定绩效定薪酬,促使工作人员“在编在岗”,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同时做好对“在任”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与考核等相关管理工作。落实人员编制,加强选拔培养。同时要重视解决文化站、社区文体专干工资待遇低的问题,保护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文化骨干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建立文化人才信息库,为文化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科学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针对公共文化领域建立文化人才的数据库,对各类文化人才的工作、行为进行跟踪及档案记录,最终将有利于对每个文化人才的科学管理。不断激励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实施与完善竞聘制度;在薪酬待遇方面,要实行文化人才、工作业绩、所得报酬的一流化;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积极培养有潜力的人才成为业务骨干或领导,激发他们的潜能,形成重视人才的良好风气。(2)加大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培养力度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保障。让文化志愿者在文化服务过程中挥洒热血、贡献力量。政府应该重视培育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以项目补贴、资金扶持等形式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文化志愿者的积极性。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将主题文化志愿活动带到社区,并深入到特殊群体中开展各种文化公益活动。3.1.4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健全法律法规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为更好的满足民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应建立、健全一部关于调节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法律法规,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供给效率。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为更好的开展文化项目评估考核,一是要明确职责,根据制定细则,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规定各类供给主体的权责;二是制定文化服务提供标准,最大化发挥主体作用,对于社区公共文化社区、社区具体文化活动、社区文化产品应设立对应的标准,发挥最大化优势作用。一方面,对于引进、发展各类社会非政府团体,应在制度上体现制度化优势,通过完善各类制度、出台政策,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革,结合本地区实际,及时对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修订,促进社会团体深入变革。例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能帮助社会文化团体的发展提供制度性的保障,也保障了社会或市场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性、有序性。另一方面,为持续推进、提高公共服务文化的供给,要确保多元化主体在提供供给服务的时候实现统筹性、顺序性,通过制定、规范行业准入门槛,完善行业资格准入的操作性规则体系,确保各类社会团体在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时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从而保证了能够增强文化企业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地位;对于政府而言,应创建直面社会和市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常规制度。通过竞争择优机制,向社会公开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原则、实施范围主体、承接对象和条件、购买形式、支付手段、操作流程以及职责分工等,促进社会团体参与公共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中,政策激励对于提高参与度也不可或缺。一是税收惠民政策,政府机构对于加强地方公共文化供给的企业,应同税务、财政等部门多方合作,通过调整、完善税收优惠等配套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减免税收程序、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政府应该加大政策奖励力度,通过评优、公开嘉奖、项目补贴等多种形式,引导和鼓励市场通过捐赠、赞助、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刺激本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性增长,满足多元化的文化需求。3.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运行机制3.2.1营造参与氛围,建立引导激励机制社会力量的参与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实现多元化最重要的基础。要实现社会力量的主动、积极参与,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各类支持、引导和激励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首先,针对愿意组织文化活动的群体,政府应持续加强对这些群体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引导,鼓励他们积极的投身于文化活动组织中去。对于表现良好的,应该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同时颁发证书,并将组织进行经验分享,人才库搭建。其次,针对不愿意组织文化活动的群体,采取以下措施;(1)营造参与氛围。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创造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主人翁意识。(2)加强宣传推广。通过现有的新媒体方式,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形式,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参与的宣传推广,进一步加深公众对公共文化传播、组织的认识,充分的引导、动员市场社会组织的参与积极性。(3)依托文化志愿者队伍,以点带面,扩大影响。依托现有的文化志愿服务团队,通过他们的文化服务实践,使参与到文化服务的受众真切感受到获益并且发自内心的愿意去付出。同时对于专职人员匮乏的情况有所缓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掘培育群众中的文化达人,调动社会人士积极性,形成广泛参与氛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影响力。3.2.2拓宽参与平台,健全协商决策机制所谓“众人事,众人商”,协商是制定好政策的前提,是民众更高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的保证。因此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参与渠道至关重要。(1)通过平台加大宣传,树立主人翁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树立公众主人翁意识。首先,以网络、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为载体,让民众了解和熟悉协商机制,认识到“众人事,众人商”与自身的联系以及重要性,提高民众参与意愿。其次在社会上安排文化讲座和大型文化公益活动,借助媒体扩大宣传,对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构建协商决策平台,让公众能够参与进来在制定决策时要充分尊重公民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定期安排民主协商会和文化恳谈会,让百姓对公共文化服务具有选择权和表达权。合理采纳民意,通过公开听证、协商对话等方式达成各方利益协调,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让公众能够置身其中,并切身感受到“众人事,众人商”的主人翁精神。3.2.3畅通交流渠道,优化需求表达机制供需失衡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群众需求表达机制的欠缺和阻塞。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导者的政府就必须从大众的需求出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如果政府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能力,那么公共文化服务的供求关系就会失衡,从而难以达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优供给状态,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为了打造供需匹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手:(1)了解真正需求相关部门应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调研,摸清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真正切实的去解决人民群众热情不高和参与度不够的问题。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实地调研、电话访问、技术创新等手段,全面收集群众心声,通过群众心声整理归纳出相应的需求,并且及时全面的针对需求做出回应,并适时的引导,可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需求。只有号准了人民群众真实需求的脉,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去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2)引导表达意愿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培育民众表达诉求的意识。首先,以网络、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为载体,让民众了解和熟悉公共文化服务,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与自身的联系以及重要性,提高民众表达意愿。其次,依托居委会、村委会等举办各类培训,有针对性地传授公共文化相关知识和需求表达技能,使民众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需求表达能力,增强民众表达的意愿和有效性。(3)畅通表达渠道畅通需求表达渠道可以从实地调查、协商、公民会议、咨询委员会等方式展开,还可以引入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进一步方便民众和政府以及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沟通,极大提高沟通效率。同时在本地政务网站开设专门的需求表达专区,让有表达需求的群众能够及时反馈需求。3.2.4建立评估体系,完善监督评估机制(1)首先,政府和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在供给过程中可以相互监管。在多元主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这个过程中,多元供给主体之间实际上更应该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的局面,同时在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基础下会使得供给效率更加高效。具体如下;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信息的公开透明化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应当加以强化。比如在发布和更新最近的政策与重大决策内容,资金使用的一些相关信息等。可以构建一个公开的平台,让社会和市场通过平台更好更清晰的了解到这些重要的实时信息,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公共文化决策不那么随意片面,更加科学。第二,反过来对市场和社会经行监督,要加强问责的力度,让市场和社会提高责任担当。通过定期检查,倘若市场和社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数量等质量不达标的情况,监管机关应整改通知,告知参与主体经行快速整改。同时在对于多元主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可以聘请三方机构经行相关培训,帮助监督,当然对于一些违规问题,也可以联合媒体进行曝光,做到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在老百姓背后暗箱操作的不良现象。每个人都有监督的责任,形成强大监督合力携手创建更好的明天。(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相关工作的考核与评估,要形成常态化的考核机制,确保监督评估更加规范,对任务的完成度和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在监督和考核之后会有一个相关的评估结果反馈,从中提炼经验做出总结,让政府文化项目中的财政投入更有效。从第一步的评估,第二部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