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考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神性英雄主义开始,英雄主义文学便具有了以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神圣与正义的道德制高点。英雄主义文学的首要特征是占领道德的制高点,总是从神圣与正义

出发的。《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及以色列先知总是肩负民族责任和历史使命,阿喀琉斯、赫克托尔等人

视保卫国家为自己的使命,他们明知自己会死于战争,却不避灾难、勇于牯牲、勇敢前行。历史英雄主义

继承了神性英雄主义的这一特点,古典小说中的英雄形象无不体现着使命的神圣和道德的正义。

第二,天使与魔鬼的冲突模式。神性英雄主义中的民族英雄具有天使般的优秀品德,却常常遭遇魔鬼

的挑战。英雄在道德上是完美的,而魔鬼则每个细胞里都充满邪恶。古典英雄主义文学将这种“天使一魔

鬼”的叙事模式,转化为“君子一小人”式的人格冲突。从屈原开始,中国文学已经建立起“君子一小

人”的人格对立叙事模式。君子与小人式的冲突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性矛盾冲突,这种二元对立模式,也

体现为个人英雄主义中的灾难性叙事,表现为革命英雄主义文学的“革命与反革命”“英雄与敌人”的冲

突。

第三,艰难与悲壮的故事情节。英雄主义叙事是建立在正义与非正义基础上的,其间充满了天使与魔

鬼、君子与小人式的矛盾冲突,因此故事的发展,多是艰难曲折的,英雄形象也常常充满了流血物牲,甚

至是悲剧的。古希腊史诗是悲剧性的,那些为民族而牺牲的英雄往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尚书•金滕》

是一篇艰难叙事的典范文献,整个故事情节带有悲壮色彩。这种源于正义,发展为天使与魔鬼的冲突,英

雄历尽艰难曲折最后终于赢得胜利的模式,是英雄主义文学的基本叙事模式。个人英雄主义文学故事情节

的跌宕起伏,革命英雄主义文学斗争的艰难曲折,都是这种叙事的延伸和拓展。

第四,宏大与庄严的审美境界,卓越与非凡的个人能力。英雄主义文学体现为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

宏大的叙事是“完整的叙事”,历史的书写者往往以一种俯瞰苍生的姿态出现,对历史做出英雄式的全知

全能的判断和预言,其描写的笔法也是史诗式的庄重与神圣。宏大叙事所描绘的历史常常是一个民族、一

个国家、一个种群面临胜败存亡关键时刻的非常事件,这个时刻呼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英雄出现。英雄具

有卓越与非凡的意志和能力,这种意志和能力成为英雄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础。

英雄主义文学一味追求叙事的宏大和庄严的美学特征,影响了英雄主义文学的艺术表现。另一方面,

英雄主义叙事,过于强调理念的正确,而忽略了艺术的真实与细致,使得艺术表现方法过于简单粗略。

中国革命英雄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曾经历理论探索的曲折。其明显的

特征是把英雄的塑造当成了“造神”,所谓英雄成为没有缺点、绝对正确的完美形象。英雄的形象缺少个

性,而只是具有某种思想观念和政治符号的代表。由于放弃了典型的个别化要求,忽略了英雄人物作为普

通人的真实生命,致使英雄形象走向虚假和僵化。过度地拔高英雄境界,不仅使得英雄的形象脸谱化,也

忽略了普通人的描写,人民大众只能作为英雄的陪衬,这实际上已经将英雄与人民群众隔离开来。英国小

说家福斯特以为:“一个圆形人物务必给人以新奇感,必须令人信服。如果没有新奇感,便是扁平人物,

如果缺乏说服力,他只能是伪装的圆形人物。”失去了典型化的特征,英雄便是扁平的概念化的类型人

物,从而失去文学健康的形象,而变得苍白孱弱缺少血色。

(摘编自傅道彬《点亮英雄主义的文学之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之前,中国文学都是神性英雄主义文学;屈原之后,中国文学都是古典英雄主义文学,是“君子

一小人”式的冲突。

B.英雄主义文学的首要特征体现为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描绘的历史是非常事件,笔法庄重与神圣,判

断是英雄式全知全能的。

C.英雄主义文学一味追求叙事的宏大和庄严、理念的绝对正确、艺术的真实,而拒绝世俗,使得艺术表

现方法过于简单粗略。

D.英雄主义文学具有神圣与正义的道德制高点、天使与魔鬼的冲突模式、艰难悲壮的情节和宏大而庄严

的审美境界等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论述了“英雄主义文学”的鲜明特征以及在艺术表现上的缺陷,条理十分清晰。

B.文章引用《尚书•金媵》里的内容,论证英雄主义文学叙事模式充满艰难与曲折的观点。

C.文章引述小说家福斯特的话,阐述了英雄人物失去典型化的特征便是类型人物的观点。

D.文章使用的论据涉及东西方文学领域,翔实丰富,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英雄主义中英雄形象无不体现着使命的神圣和道德的正义,如《三国演义》中刘备是皇族正

统,有仁、知的特征。

B.英雄在道德上是完美,凭借卓越与非凡的意志和能力战胜一切困难,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辉,当然,

也常常会流血牺牲。

C.作家放弃典型的个别化要求,忽略英雄人物作为普通人的真实生命,过度拔高英雄境界,会使英雄形

象走向虚假和脸谱化。

D.英雄主义文学过于简单粗略,英雄人物的形象脸谱化,使得英雄主义文学陷入困境,所以,要拒斥英

雄主义文学的倾向。

【答案】1.D2.B3.D

【解析】

【I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屈原之前,中国文学都是神性英雄主义文学;屈原之后,中国文学都是古典英雄主义文学”理解错

误,根据材料第三段相关内容“古典英雄主义文学将这种‘天使一魔鬼’的叙事模式,转化为‘君子一小

人’式的人格冲突。从屈原开始,中国文学己经建立起“君子一小人”的人格对立叙事模式”可知,不能

简单地以屈原为界划分两种叙事模式,“都是”也说法绝对。

B.“首要特征体现为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分析错误,根据材料第二段可知,“首要特征是占领道德的制

高点”。

C.“英雄主义文学一味追求叙事的宏大和庄严、理念的绝对正确、艺术的真实,而拒绝世俗”分析错误,

根据材料第六段中的“另一方面,英雄主义叙事,过于强调理念的正确,而忽略了艺术的真实与细致,使

得艺术表现方法过于简单粗略”可知,选项对“艺术表现方法过于简单粗略”原因的分析有误,“追求叙

事的宏大和庄严的美学特征”,是“影响了英雄主义文学的艺术表现”的原因。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引用《尚书•金膝》里的内容”分析错误,应该是举《尚书•金滕》的例子。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所以,要拒斥英雄主义文学的倾向”错误。文章主要论述了“英雄主义文学”的鲜明特征以及在艺术

表现上的缺陷,有缺陷并不等于要“拒斥英雄主义文学的倾向”,推论不成立。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我国,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纪念性建筑并不罕见,红色文化的教育与宣传从未停止过。对比传统长

征纪念环境设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出现了明显的对人、事件和环境的“人情化”设计倾向,这说

明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长征文化精神的传递不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所指,也不再只是静态的、严肃

的、抽象的符号,而是以更加动态的、新生的、活力的姿态参与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来。

纪念性设计文化性设计

o环境•事件一>影响Q情感

图3从传统纪念性到文化设计的情感延伸

(摘编自钱若云《人情化设计理念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设计中的体现》)

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需要体现出丰富的人情化特点,使人们在进入到公共

空间环境时能够感受到愉悦。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程度。

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首先需要了解活动的安全感对于人们活动的重要价值。倘若人们长期处于交通

混乱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人们会缺乏安全感,商业活动也会受到阻碍。对此,要建立完善的人行道系

统,通过建立地下通道、步行街和空中通道等方式为行人提供良好方便的出行条件,使市民的心理需求得

到相应的满足,从而促进城市的整体性发展。城市的空间环境尺度能够对城市的设计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

衡量,使市民在城市空间中感到亲切舒适。比如,商业街如果太宽会对人们的购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需要合理地控制商业街的宽度,使两旁的建筑尺度合适,橱窗的内容清晰,为人们的购物提供良好的基

础。除此之外,城市公共空间场景中广场设计的尺度也极其重要。中小型广场可以发挥出更加良好的集聚

与引导作用,能够让居民的生活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并且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线下沟通。

充分接近自然。绿色能够使人们的心情宁静,情绪稳定,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让人们

进一步接近绿色,会使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效果更加好,符合人们的追求和享受。适当应用水的元素

可使人们更接近自然。水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视野内容,而且使人们获得愉悦和安慰。

活动支持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面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规划者

应当使人们的各种活动都能够得到理性的尊重和支持,从而为人们的观赏、交往、沟通娱乐等方面的活动

创造更加良好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张艺萱《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人情化要素分析》)

材料三:

阿尔瓦•阿尔托对人情化理念的表现与表述都是非常具体和透彻的,他充分沿用他对建筑设计的特别

分析和见解以及人情化设计的巧妙手法,通过亲身实践证明了他的人情化理论的核心价值和影响力,为现

代建筑做出卓越的贡献。

他执着坚持一生的人情化建筑设计,体现在建筑场所与其环境内住户之间相互和谐共容的关系、技术

时代的设施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关系上。阿尔托一生的设计和设计实体始终坚持和睦共存、和谐共

生的思想。他脑海中的建筑师,作用和义务就是要不断设计和创建新的为人所充分利用的不停变换、流动

和充满合理想象的空间,更要为人们设计出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由惬意的空间,并且这个空间要很好地为

人的生活服务,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尽可能地解决人的生活与居住问题。

人情化的概念概括起来应是:①冲破技术的层面,深入人情、心理的领域,特别关注人们生活和心理

的需要。②传统材料与新结构、新材料相结合,不排斥现代技术。③处理手法适当、柔和、多样。④注重

打造变化多样、层次丰富的空间格局。⑤充分考虑人的感受度,打造适合的建筑尺寸。⑥细节处更显建筑

本身特质,特别留意建筑细部。⑦结构构件巧妙地化为精致的装饰,建筑造型娴雅,空间处理自由活泼且

有动势。

(摘编自张晓宁《浅析阿尔瓦•阿尔托的人情化理念》)

4.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传统纪念性空间设计是“人(事件参与者、群众)一场所(事件发生地)一(了解)事件”的过程,

这是一个由大到小的、动态的、新生的、活力的过程。

B.纪念性空间融入人情化设计主要是“事件一(影响)场所(事件发生地场所或相关环境)一(影响)

人(事件参与者、逝者、文化传承者、生者等)”的过程。

C.“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设计不同于传统长征纪念环境设计的地方主要是,出现了明显的对人、事件和环

境的“人情化”设计,其情感辐射范围会更广。

D.材料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人情化”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人情化要素、建筑家阿尔

瓦•阿尔托建筑设计中人情化理念三者有共通之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公共空间场景中广场设计要控制合适的空间尺度,可以设计一个中小型广场,让居民的生活具有

更强的稳定性。

B.自然环境与技术时代的设施相互和谐共处,建筑场所与其环境内住户相互和谐共容体现了阿尔托的人

情化建筑设计理念。

C.通过人情化的概念可知,在特别重视民族化的今天,设计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应关注人们的需要,不

使用现代技术。

D.人情化设计建筑的结构构件巧妙地化为精致的装饰,这与中国建筑在斗拱和门窗、屋脊、瓦当、脊吻

上的刻花图案类似。

6.你所在的市区的城市管理局征集以“多元规划,构建人情化家园”为主题的城市建设措施建议书,请结

合材料二列出建设措施建议的要点。

【答案】4.A5.C

6.①合理规划交通运输系统。多方位建立人行道系统,建立地下通道、步行街和空中通道。②控制商业街的

宽度。③建设中小型广场。④引进自然资源。如用绿植代替水泥地板,适当使用水元素。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A.“这是一个由大到小的、动态的、新生的、活力的过程”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长征文化精神的传递

不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所指,也不再只是静态的、严肃的、抽象的符号,而是以更加动态的、新生的、活

力的姿态参与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来”可知,“动态的、新生的、活力的”是融入人情化设计的特征。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不使用现代技术”分析错误,从材料三最后一段“传统材料与新结构、新材料相结合,不排斥现代技

术”可知,应该是“不排斥现代技术”。

故选Co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从第二段“倘若人们长期处于交通混乱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人们会缺乏安全感,商业活动也会受到阻

碍。对此,要建立完善的人行道系统,通过建立地下通道、步行街和空中通道等方式为行人提供良好方便

的出行条件,使市民的心理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从而促进城市的整体性发展”可以总结出:合理规划交

通运输系统。多方位建立人行道系统,建立地下通道、步行街和空中通道。

从第二段“城市的空间环境尺度能够对城市的设计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衡量,使市民在城市空间中感到亲

切舒适。比如,商业街如果太宽会对人们的购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地控制商业街的宽度,使

两旁的建筑尺度合适,橱窗的内容清晰,为人们的购物提供良好的基础”可以得出:应控制商业街的宽

度,为人们的购物提供良好的基础。

从第二段“城市公共空间场景中广场设计的尺度也极其重要。中小型广场可以发挥出更加良好的集聚与引

导作用,能够让居民的生活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并且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线下沟通”可知,应建设中小

型广场,发挥出更加良好的集聚与引导作用,同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线下沟通。

最后,从第三段“绿色能够使人们的心情宁静,情绪稳定,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让人们进

一步接近绿色,会使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效果更加好,符合人们的追求和享受。适当应用水的元素可

使人们更接近自然”可知,应引进自然资源。如用绿植代替水泥地板,适当使用水元素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索画

相裕亭

在饭后的茶会上,潘向余跟郝逸之说:“老郝,你给我弄张画。”

郝逸之只知道潘向余是盐政司里的一个什么官员,肚子挺大,穿着盐政司里那身质地笔挺的制服,衣

角下面总会撅起一块空当,让人觉得那里会鼓进很多风,他会很冷。其实不然,潘向余是盐政司里一个课

长,夏天他穿着浮云流水一样的绸缎,冬天他有绵羊毛的长袍,耳朵上时而还会挂着两个毛茸茸的貂皮耳

罩子,与他那张圆乎乎的胖脸混搭在一起,很像是一只大耳朵猫。

潘向余手中掌管着盐引,类似于当下的税务票据。同时,他还拥有缉拿倒卖私盐的权力,经常捉到一

些倒卖私盐的小贩,游街示众。盐区人怕他、恨他、敬畏他。

郝逸之是个画家,他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画画好,并用他的画换些银两养家糊口。所以,潘向余向

他要画,郝逸之口头上应承下了,内心里却并不想给他画。

自古以来,画家压画,即答应给你画,多为逢场作戏。你只有把足额的银子塞到人家手上,对方才会

为此心动。

此番,潘向余要画,郝逸之想拖一拖,等日子久了,对方忘记,也就拉倒了。没想到,潘向余还真当

回事,事没过半月,便派人来取画,同时告诉郝逸之,他潘某家中餐厅的某个位置要挂他的画。

这一来,郝逸之不得不画了。

但,郝逸之把画画好以后,依然没有把画顺顺当当地给他。其间,潘向余三番五次地派人来催画、看

画、取画,郝逸之都说:“还在润色中。”

有一回,郝逸之把画面展开来,给取画的人看了。对方想拿走,郝逸之说:“题款还没有想好。”其

实,那幅画在落笔时就有了“画题”。他之所以不想让对方拿走,是看来者两手空空。

在郝逸之看来,你潘向余不想掏钱买画,派人来取画时,带几盒茶点当作润笔费总是可以的吧。

郝逸之想等潘向余亲自上门取画。

可巧,这一天潘向余外出办事,路过郝逸之的住处时,前几天上门取画的那位随从告诉他:“郝画家

就住在对面小楼上。”

潘向余猛一愣怔,顺手一比画,如同到集市、街口捉拿倒卖私盐的小贩似的,说:“走,去家里看看

去。”

看到潘向余大驾光临,郝逸之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吩咐夫人给潘向余沏茶。

潘向余说:“不必沏茶,我来看看我的画。”

郝逸之说:“画,早已经画好了,专等您潘课长来命名。”

随后,郝逸之在画案上将那幅画展开。画面上,五六只大螃蟹,装在一个古式典雅的青花瓷盘子里,

乍一看,红彤彤的一片。细看,其中有一只螃蟹侧着身子,露出半边蟹肚白,蟹脐、蟹爪上毛茸茸的金线

都勾勒出来了,可谓是“画龙点睛”,生动有趣。

潘向余连声说:“好!”

郝逸之说:“听说你要挂在餐厅里,我就给你画了这幅《满堂红》,不知潘课长意下如何?”

潘向余说:“好!就叫《满堂红》。”

接下来,郝逸之题款,盖章。一幅完整的画,就这么交到潘向余的手上了。

此时,原以为潘向余会有所表示,没想到他卷起画作时,随口敷衍一句,说:“改天,请你喝酒。”

这是郝逸之最不愿听到的话。

可潘向余在盐政司的位置上,吃、喝、卡、拿、要习惯了。他拿走郝逸之的那幅画,如同在街口的小

摊上顺手捏两颗瓜子香香嘴一样。

郝逸之顿感不爽。可他表面上还是装作很愉悦的样子,“潘课长能喜欢我的画,我很荣幸,岂敢烦劳

潘课长请酒。”

说话间,潘向余好像很忙似的,夹起画,拱手下楼。

郝逸之家楼梯是盘旋式的,两边摆放着各种玩物、挂件与字画。潘向余一边下楼,一边两边张望。

忽而,“吭”的一声脆响,一把青花瓷的茶壶在潘向余脚下跌碎。

刹那间,郝逸之惊呼一声,说:“哎呀,我的壶……”随之,他弯腰去捡楼梯上的碎壶片。

潘向余驻足观望,只见他脚下的楼梯上,有两块大一点的碎片还在那一摇一摆地摇晃,但他并不知道

那壶是怎么碎的。

郝逸之告诉他,是他腋下的画,碰到隔断上了。

潘向余一脸茫然。

郝逸之呢,看潘向余面露难色,他反倒平静了,反过来安慰潘向余,说:“没事,没事!”

潘向余听对方说''没事",他越觉得这是个事儿。潘向余尴尬之余,当即承诺:“好啦好啦,回头送

把好壶给你。

果然,当天晚上,潘向余派人送来一把价格不菲的壶。郝逸之把赏了一番,连声朗叫,“好壶!好

壶!”和夫人在月下小酌了几杯。

而郝逸之跌碎的那把壶呢,原本是一把普通的壶,且壶底都掉了。至于那把壶当天到底是怎么从隔断

上掉下来跌碎的,这个话题,恐怕只有郝逸之自己知道。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在对话中展示人物性情,如潘向余的语言简短,语调高昂,表现了其霸道又精明干练的特

点。

B.直到最后,郝逸之才索到“画资”,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延迟”这一手法,在不断故意延迟的情节中

“抖包袱”。

C.小说结尾”这个话题,恐怕只有郝逸之自己知道”,用了留白式的结尾,韵味十足,给读者留下了无

穷的遐想空间。

D.潘向余拿走郝逸之的画“如同在小摊上捏两颗瓜子香香嘴一样”,这一描述契合潘向余惯于利于职权

巧取豪夺的性格。

8.作者对郝逸之应对潘向余的索画的心理叙述很有层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情节曲折有致,紧紧围绕“索画”,以连环式情节链贯穿全篇,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

【答案】7.A8.①先是内心不愿意画:口头上答应给对方画,内心却不愿意画。想通过拖延的方法,让

对方忘记。②进而感到反感:画好画后,对方白白拿走画作让郝逸之反感,找各种借口拒绝交画。③然后觉

得不爽:潘向余准备没有任何报酬就想拿走画作,郝逸之非常不情愿。④最后感到舒畅:郝逸之设计让潘向

余摔破一只破壶,最后从潘向余手中获取了一只价格不菲的好壶,心里愉悦。

9.①使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潘向余求画,郝逸之不想画;潘向余一再求画,郝逸之画好之后不想让对

方白白拿走;潘向余拿画时误碰茶壶,郝逸之成功获取画作的报酬。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潘向余的贪婪、

颐指气使、粗鄙,郝逸之的文雅和机智都得以体现。③使小说主题更突出:嘲讽了像潘向余这样的人以权谋

私的丑恶行径,歌颂了像郝逸之这样的普通人的机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精明干练”分析错误,潘向余并不精明干练。他是盐政司的一个课长,“手中掌管着盐引”“还拥有

缉拿倒卖私盐的权力,经常捉到一些倒卖私盐的小贩,游街示众”,手中有权力,他说话简短,语调高

昂,只是体现其霸道、傲慢、颐指气使。

故选A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脉络、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心理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作者对郝逸之应对潘向余的索画的心理叙述的层次感,实际上相当于梳理小说叙事脉络。

根据“郝逸之是个画家.他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画画好……郝逸之口头上应承下了,内心里却并不想给他

画”可知,先是内心不愿意画;

根据“郝逸之想拖一拖,等日子久了,对方忘记,也就拉倒了”可知,潘逸之想通过拖延的方法,让对方

忘记;

根据“但,郝逸之把画画好以后,依然没有把画顺顺当当地给他。其间,潘向余三番五次地派人来催画、

看画、取画,郝逸之都说:'还在润色中。’……他之所以不想让对方拿走,是看来者两手空空”可知,

郝逸之对潘向余讨画感到反感,找各种借口拒绝交画:

根据“原以为潘向余会有所表示,没想到他卷起画作时,随口敷衍一句,说:'改天,请你喝酒。'……

郝逸之顿感不爽。可他表面上还是装作很愉悦的样子”可知,潘向余准备没有任何报酬就想拿走画作,郝

逸之觉得不爽。

根据“忽而,‘口光’的一声脆响,一把青花瓷的茶壶在潘向余脚下跌碎……但他并不知道那壶是怎么碎

的。郝逸之告诉他,是他腋下的画,碰到隔断上了”“当天晚上,潘向余派人送来一把价格不菲的壶。郝

逸之把赏了一番,连声朗叫,'好壶!好壶!’和夫人在月下小酌了几杯”可知,郝逸之在心理上获得平

衡,精神上获得愉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写作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

紧紧围绕“索画”设计连环式情节,使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首先是潘向余求画,郝逸之不想画,

“在饭后的茶会上,潘向余跟郝逸之说:'老郝,你给我弄张画“潘向余向他要画,郝逸之口头上应

承下了,内心里却并不想给他画”;潘向余一再求画,郝逸之画好之后不想让对方白白拿走,“自古以

来,画家压画,即答应给你画,多为逢场作戏。你只有把足额的银子塞到人家手上,对方才会为此心动。

此番,潘向余要画,郝逸之想拖一拖,等日子久了,对方忘记,也就拉倒了”“郝逸之把画画好以后,依

然没有把画顺顺当当地给他。其间,潘向余三番五次地派人来催画、看画、取画,郝逸之都说:'还在润

色中。“他之所以不想让对方拿走,是看来者两手空空”;潘向余拿画时误碰茶壶,郝逸之成功获取

画作的报酬,“郝逸之家楼梯是盘旋式的……潘向余一边下楼,一边两边张望。忽而,'胱’的一声脆

响,一把青花瓷的茶壶在潘向余脚下跌碎”“当天晚上,潘向余派人送来一把价格不菲的壶”。

这样的设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潘向余张口要画,“在饭后的茶会上,潘向余跟郝逸之说:'老郝,你给

我弄张画'",还想白拿,“原以为潘向余会有所表示,没想到他卷起画作时,随口敷衍一句,说:‘改

天,请你喝酒。'",写出了潘向余的贪婪、颐指气使、粗鄙;郝逸之几次推脱不交画,是不想让潘向余

白拿,“郝逸之把画画好以后,依然没有把画顺顺当当地给他。其间,潘向余三番五次地派人来催画、看

画、取画,郝逸之都说:'还在润色中。'",最后不得不设计让潘向余赔了一把壶,“郝逸之家楼梯是

盘旋式的……潘向余一边下楼,一边两边张望。忽而,'胱’的一声脆响,一把青花瓷的茶壶在潘向余脚

下跌碎”“当天晚上,潘向余派人送来一把价格不菲的壶”,郝逸之的文雅和机智都得以体现。

这样的设计使小说主题更突出:潘向余根本不想给画钱,明目张胆白拿,最后被人设计,反赔了一把好

壶,嘲讽了像潘向余这样的人以权谋私的丑恶行径;郝逸之几次推脱不交画,是想让潘向余掏钱,哪怕

“带几盒茶点当作润笔费”也可以,但发觉潘向余根本不想给钱,于是设计让潘赔了一把好壶,歌颂了像

郝逸之这样的普通人的机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目:“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但年

日:'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

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英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

王乙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代。

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日:“臣间离齐、赵,齐、赵已孤矣,王何不出兵以攻齐?”燕乃伐齐攻晋。

又令人谓闵王曰:“燕之攻齐也欲以复振古地也燕兵在晋而不进则是兵弱而计疑也王何不令苏秦将而应燕

里夫以苏子之贤将而应弱燕燕破心矣燕破则赵不敢不听,是王破燕而服赵也。”闵王曰:“善。”乃谓苏

秦日:“燕兵在晋,今寡人发兵应之,愿子为寡人为之将。”对日:“臣之于兵,何足以当之,王?改

举。王使臣也,是败王之兵,而以臣遗燕也。战不胜,不可振也。”王日:“行,寡人知子矣。”

苏秦遂将,而与燕人战于晋下,齐军败。苏秦收其余兵,以守阳城,而报于闵王日:“王过举,令臣

应燕。今军败亡二万人,臣有斧质之罪,请自归于吏以戮!"王曰:“此寡人之过也,子无以为罪。”

明日代又使燕攻阳城及狸。又使人谓闵王日:“日者齐不胜于晋下,此非兵之过,齐不幸而燕有天幸

也。今燕又攻阳城及狸.是以天幸自为功也。王复使苏秦应之,苏秦先败王之兵,其后必务以胜报王

矣。”乃复使苏秦,苏秦固号,王不听。遂将以与燕战于阳城。燕人大胜,得首三万。齐君臣不亲,百姓

离心。燕因使乐毅大起兵伐齐,破之。

(选自《战国策•燕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之攻齐也欲以复/振古地也/燕兵在晋而不进/则是兵弱而计疑也/王何不令苏秦将而应燕乎/夫以苏秦

之贤将/而应弱燕/燕破必矣/

B.燕之攻齐也/欲以复振古地也/燕兵在晋而不进/则是兵弱而计疑也/王何不令苏秦将而应燕乎/夫以苏秦

之贤/将而应弱燕/燕破必矣/

C.燕之攻齐也欲以复/振古地也/燕兵在晋而不进/则是兵弱而计疑也/王何不令苏秦将而应燕乎/夫以苏秦

之贤/将而应弱燕/燕破必矣/

D.燕之攻齐也/欲以复振古地也/燕兵在晋而不进/则是兵弱而计疑也/王何不令苏秦将而应燕乎/夫以苏秦

之贤将/而应弱燕/燕破必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乐,相传为我国古代春秋时人,善相马;后喻指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B.“去而顾之”中的“顾”意思是回头看,与《屈原列传》“眷顾楚国”中的“顾”字含义不同。

C.“王其改举”中的“其”是助词,无实义;与《师说》“其为惑也”中的“其”字用法相同。

D.“苏秦固辞”中的“辞”意思是推辞,与《陈情表》“辞不就职”中的“辞”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代在见齐王之前,先去见了淳于髡,并送钱财给淳于髡,让淳于髡向齐王推荐自己,苏代最终得到

齐王的欢心。

B.苏代接近齐王是为了帮助燕国,他后来告诉燕昭王,他已经成功离间齐国、赵国,使齐、赵两国都孤

立了起来。

C.苏代一边让燕昭王出兵攻打齐国,一边派人在闵王面前分析形势并替苏秦说好话,为闵王任苏秦为大

将奠定了基础。

D.闵王一再相信苏秦的军事能力,让其两次担任统帅,而苏秦都拒绝了,原因在于他知道齐国君臣不

亲,百姓离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

(2)日者齐不胜于晋下,此非兵之过,齐不幸而燕有天幸也。

【答案】10.B11.C12.D

13.(1)现在我想凭借“骏马”的身份被齐王召见,可是没有人替我前后周旋,您有意做我的伯乐吗?

(2)前儿天,齐国军队在晋城之下没能取胜,这不是齐军的过错,是齐军不走运而燕军得到了,上天的保

佑。

【解析】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燕国进攻齐国,想收复以往的失地。燕军在晋地停滞不前,这是由于兵力弱小又犹疑不决。大王为

什么不派苏秦率兵抗击燕军呢?凭苏秦的才能,率兵抗击弱小的燕军,一定能攻破燕国。

“复振古地”,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C;

“以苏秦之贤”是介词短语,其后要断开,可以排除D。

故选B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顾”:回头看。句意: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顾”:眷念,思念。句意:思念楚国。两处“顾”字

含义不同,正确。

C."'其’字用法相同”错误。“其”:助词,无实义。句意:大王还是改任别人吧。/“其”:代词,

那些。句意: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两处“其”字用法不同。

D.“辞”:推辞句意:苏秦坚决推辞。/“辞”:推辞,辞去。句意:辞去官职,不去就职。两处

“辞”字含义相同,正确。

关系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原因在于他知道齐国君臣不亲,百姓离心”错误,“齐国君臣不亲,百姓离心”是在齐国大败之后。

关系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凭借;“于",被;“莫”,没有人;“先后”,前后周旋。

(2)“日者”,前几天;“不胜于晋下”,状语后置句,“不于晋下胜”;“此非兵之过”,判断句;“天

幸”,得到了上天的保佑。

参考译文: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守候在市

场里,也无人知道那些马是骏马。卖马人去见伯乐说:'我有骏马,想要卖掉它们,可是接连三天站在集

市上,也没有人来过问,想请先生您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我愿意奉送一天的价

钱。'伯乐于是(果真)绕着马看,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结果一天里马的身价暴涨了十倍。现在我想凭借

‘骏马’的身份被齐王召见,可是没有人替我前后周旋,您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允许我送您白璧一双,

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淳于髡进宫对齐王说了(苏代想见他)这件事并引荐苏代拜见了齐王,

齐王很喜欢苏代。

苏代从齐国派人对燕昭王说:“臣下离间齐国、赵国,现在齐、赵两国都已经孤立了。大王为什么还

不出兵进攻齐国?”燕昭王于是讨伐齐国进攻晋地。苏代又让人对闵王说:“燕国进攻齐国,想收复以往

的失地。燕军在晋地停滞不前,这是由于兵力弱小又犹疑不决。大王为什么不派苏秦率兵抗击燕军呢?凭

苏秦的才能,率兵抗击弱小的燕军,一定能攻破燕国。燕国被攻破,那么赵国就不敢不听命,这样大王既

攻破了燕国,又制服了赵国。”闵王说:“好。”于是就对苏秦说:“燕军驻在晋地,现在寡人发兵抗击

它,希望您替寡人做军队的大将。”苏秦回答说:“臣下对指挥军队的事,怎么敢担当呢,大王还是改任

别人吧。大王派臣下为将,这会使大王的军队遭到失败,也会把臣下交给燕国,打不赢,齐军就不能复

振。”齐王说:“您去吧,寡人了解您。”

苏秦于是率领齐军同燕国人在晋城之下交战,齐军大败。苏秦收拢齐国的残兵,退守阳城,向闵王回

报说:“大王用错了人,竟派我来抗击燕军。如今军队伤亡两万人,臣下有杀头之罪,请让我自己回去到

执法的官吏那里领受斩刑。"闵王说:“这是寡人的罪过,您不要以为自己犯了罪。”

第二天,苏代又让燕国攻打阳城和狸邑。又派人对闵王说,“前几天,齐国军队在晋城之下没能取

胜,这不是齐军的过错,是齐军不走运而燕军得到了上天的保佑。现在燕国又攻打阳城和狸邑,这是把上

天的保佑当作自己的功劳。大王再派苏秦抗击燕军,苏秦先前曾使大王的军队失败,失败之后他一定竭力

用胜利来报答大王。”于是齐王再次任用苏秦,苏秦坚决推辞,齐王不听。于是苏秦率兵在阳城同燕军作

战。燕军大获全胜,斩下敌人三万首级。齐国君臣之间互不亲近,百姓离心离德。燕国乘机派乐毅大举兴

兵进攻齐国,最后攻破了齐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芍药

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诗用字生动传神,如首句以“浩”字形容芍药之姿态,以“狂”字描绘芍药之香气。

B.韩诗“红灯烁烁绿盘龙”一句中把芍药花比作红灯笼,把芍药的叶比作盘旋而走的龙。

C.吕诗首句描写绿色的原野和青色的田垄渐渐干成尘土,这与标题中的“旱甚”相照应。

D.吕诗描写移花人不顾及天气情况和芍药的生长状况贸然移花,这样做终究是徒劳无功的。

15.这两首诗都以芍药为题材,却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D15.韩诗描写了芍药的外形、气味。芍药的美好使诗人有身处仙宫之感,突显诗人对眼前

芍药美景的赞叹与喜爱。吕诗针对“权门移芍药”事件,谴责了贵族权门只知自己游乐、不顾农人遭受旱灾

的丑恶行径,慨叹无人忧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

D.“吕诗描写移花人不顾及天气情况和芍药的生长状况贸然移花”错误,吕诗是将“权门”忙碌地移花与

农民忙碌地抗旱保苗做对比,而不是在写“移花人不顾及天气情况和芍药的生长状况贸然移花”。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韩诗“浩态狂香昔未逢”,以一个“浩”字形容芍药之姿态,用一个“狂”字描绘芍药之香气,言简意

丰,利索传神。诗的第二句用了“拟物”、“夸张”的手法,化静物为动物,显得生气勃勃,生机盎然。

诗的三四句,纯写主观感受来反衬芍药之艳丽,把自己由人间幻化入仙宫,反衬出芍药是九天降下的仙

种,表达诗人对眼前芍药美景的赞叹与喜爱。

吕诗首句“绿原青垄渐成尘”,让人们看到在旱魔面前,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严重灾情。

“汲井开园日日新”,在特大干旱面前,特权贵族的府第里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不仅派人“汲井”抗旱

保花,而且还在不停地扩建新园,在花匠奴仆汗水的浇灌下,各种花卉长势奇好,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儿。

这里的“日日新”与首句中的“渐成尘”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愈显出达官贵人们所真正关心的不是社稷百

姓,而是一己享乐。第三句"四月带花移芍药”,写在严重旱灾面前“权门”“带花移芍药”的所作所

为。结句“不知忧国是何人”,是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一事所抒发的感慨。“权门”本有君命在身,

重权在握,理应以国家社稷为重,以黎民的苦乐为念,但是,当严重的自然灾害袭来的时候,他们却置民

生于不顾,这就说明了他们并不是‘‘忧国"忧民的贤达,而是祸国殃民的罪人。“不知”二字是明明知

道,却故作糊涂,含有浓烈的讽刺意味。"忧国"二字是诗人思索问题的核心。谴责了贵族权门只知自己

游乐、不顾农人遭受旱灾的丑恶行径,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两句用“粟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

阿房宫耗费之大。

(3)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峻,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

都很难越过。

【答案】①.挟飞仙以遨游②.抱明月而长终③.钉头磷磷④.多于在庾之粟粒⑤.黄

鹤之飞尚不得过⑥.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遨、磷、庾、粟、鹤、猱、度、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业遗产记录了我国近代工业迂回曲折的变迁,见证了国人在迈向近代化过程中艰难跋涉的步伐。it

些戈塔维于城市的内核与胜理工史、.选而影感工独检的拽掾历史文化、最终,凝固成为特有的工地检二的遗

址以这样的方式彰显着这座城市不同凡响的特色点风貌。

工业遗产标注了城市文明的厚度,丈量了民族精神的高度。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一些工业遗产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旧址蝶变,不少地区在工业遗产可持续利用方

面大胆探索且—o比如首钢工业园,将遗址改建融入城市发展的综合系统之中,兼顾历史保护、文化活

力与经济价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一些破坏工业遗产也经常时有发生。有的以保护之名,行商业

之实,房地产开发泛滥;有的缺乏整体规划,与城市定位、居民生活—。如何让工业遗址嘉续生命、产

生价值,关键还是要—,即在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一种独具特

色的发展模式。历史已逝,文化犹存。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7.①卓有成效②格格不入③因地制宜

18.这些遗址彰显着这座城市不同凡响的特色与风貌,先熔铸于城市的内核与肌理之中,进而形成了独特的

地域历史文化,最终凝固成为特有的“地标”。

19.不过,一些破坏工业遗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语意方面强调“工业遗产”在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语法方面需填可充当谓语的成语,和

“地区”构成主谓关系。可填“卓有成效”。“卓有成效”,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

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

第②处语意上强调破坏工业遗产的事件的一种类型,即“缺乏整体规划”,语法方面需填可充当谓语的成

语。可填“格格不入”。“格格不入”,形容彼此思想不协调,想法不相容。

第③处语意方面强调工业遗址要产生价值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语法方面需填可充当谓语的成语。可

填“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长短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单句(只有一个谓语的句子),主干部分是“这些遗址彰显着这座城市不同凡响的特

色与风貌”,“彰显”是谓语,“以这样的方式”是状语,“遗址”的前面有三个定语,而每个定语都是

动宾短语充当的。

题目要求的本质是把这个长的单句变成几个短的单句。句子本身的主干部分就是单句,让三个充当定语的

动宾短语分别独立成句,即“熔铸于城市的内核与肌理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凝固成为特有的

‘地标’",最后排列这四个句子的顺序并用相应的连词连接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句有两处错误:

一是“一些破坏工业遗产”成分残缺,可改成“一些破坏工业遗产的事件”;

二是“经常时有发生”语意重复,可改为“经常发生”或“时有发生”。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一种天然食物①,所以食物要多样化。在翻看各个国家膳食指南的时候,人们发现“吃各

种各样的食物”这一条基本都置于首位,这说明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是各国科学家的共识。两千年前我

国《黄帝内经•素问》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大家都知

道,吃得正确不仅能使婴幼儿健康地生长发育,帮助成人维持健康体重、避免慢性疾病,而且还能改善人

们的情绪。即使患病,②。

平衡膳食要牢记几点。成人每天③,因为谷物有更丰富的维生素B和膳食纤维,薯类主要提供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也是膳食纤维的来源。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

素等,应保持适量摄入。奶制品包括酸奶、奶酪、奶粉,这些都是钙质和蛋白质的来源。成人每天保持喝

1升的鲜奶,即能满足每日身体需要。鱼和肉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要适量。食用糖和植物油为纯热量

食物,主要提供人体每日所需的能量,因此,要控制食用糖和植物油的用量。

20.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大家”,含意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话,摆出个大家架子。

B.所谓大家文章,除掉卫道的门面话,抄袭而来的虚浮话,还剩什么?

C.他们相谈甚欢,直到晚上,大家才意犹未尽地走了。

D.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消息,大家兴高采烈地奔走相告。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答案】20.D21.①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②合理的膳食也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③可以吃一

些谷物和薯类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波浪线处的“大家”意为众人,大伙儿,为代词,代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A.指世家望族。

B.指著名的专家。

C.指前文出现的一起谈话的人。

D.指众人,大伙儿,代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