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标: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重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以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以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得更多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展开激烈争夺,形成错综复杂的矛盾。一战的背景背景1: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国家英国沙俄法国德国占世界工业总产量(%)142.6616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335017401060290背景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实力发生变化矛盾重重英德矛盾: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法德矛盾: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英国开始把德国作为最危险的对手,逐渐调整战略部署:在远东与日本结成同盟,以阻止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在欧洲开始与法国接近,以期共同对付德国。当时,德国操纵三国同盟称霸欧陆的态势明显。历史演变的结果是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欧洲形成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摘编自陈欣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背景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德奥意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使老皇帝约瑟夫一世悲痛欲绝。奥匈帝国立即向自己窥视已久的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德国先后加入,法国也找到了报仇的良机。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法国史》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背景1: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背景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实力发生变化矛盾重重背景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归纳总结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1)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2)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以150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意大利在英法拉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第三阶段: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海山封锁。(3)结果: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1918年大战以德国的失败而结速。材料

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一战的影响材料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一战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也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2、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的国际格局。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时间国别减少比例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约1/5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1/2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法国1/3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德国完全停止出口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取消德国在中国、埃及、利比里亚、暹罗、摩洛哥、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特权,但将它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凡尔赛和约》依据以上材料指出一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日美对中国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概况: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国际会议主要内容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评价:在对战败国宰割的基础上重新瓜分了世界;协调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恢复了列强共同奴役中国的局面;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美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们也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国际盟约宣称,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它们的所有决议必须全体一致表决通过。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国联实际成为美法操纵的,并时时为美国所支持的,维护它们在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工具。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美]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二、国际联盟: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世界饱受战乱之苦的大众对和平社会有强烈的期待。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都认为,传统“欧洲协调”机制已崩溃,应建立一个国际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战胜国以《国际联盟盟约》为主要依据构建了战后的国际秩序。《国际联盟盟约》对其决策机制进行了规定,凡大会或行政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即“全体一致”原则。此外,还规定了把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和德国的前殖民地委托给国际联盟,由国际联盟再把它们委任给英、法、比、日等主要战胜国进行统治,即委任统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和国际联盟彻底破产。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结合课本依据以上材料归纳国联建立的背景,并进行评价(1)背景:一战的教训,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各国政治家的努力推动;巴黎和会的决定;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一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欧洲传统均势格局被打破;为维护战后和平的需要;美国提出“十四点原则”,主张建立国际联盟。(2)评价:国际联盟是一战后建立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对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作用;其决策机制存在漏洞,难以制止战争的爆发;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本质,激化各方矛盾;美国、苏联、德国等大国未加入,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联合国组织”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同盟国于1945年建立的国际组织,其目标是做其前身“国际联盟”没有做到的事:保证国际和平。与国联不同,联合国有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安全理事会”机构,安全理事会具有广泛的权威,包括采取抵御侵略的海、陆、空军行动的权力。“联合国大会”只能辩论问题,并向安理会建议采取行动。过去50年间,这些机构在世界事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表现还很令人失望。—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美]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与国联的异同。同: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都具有大国强权色彩;其宗旨都宣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异:原则不同-国联强调大会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普遍性不同-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不仅会员国多于国联,尤其是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战争,战争的胜败不仅取决于战争本身,更取决于经济后盾及人カ资源。特别是当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所考验的就不仅仅是前线的战士,后方的生产能力和交通状况能否为前线提供有力的后备保障,也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1916年体现得尤其明显。到1916年之时一战已经进行了近两年,大批青壮年开赴前线,协约国后方生产劳动力严重匮乏,而战争还不知道何时结束,这让协约国方面深感压力。法国在大战发生前就已经人工匮乏,此时情形更为严重。英国昔日的傲慢态度也为绝望的情绪所代替,索姆河战役给英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仅在7月份,也就是索姆河战役的第一个月,英军伤亡或失踪的人数竟达18.7万之多。可以说,此时能否获得新的人力资源成为协约国对同盟国战争胜负与否的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