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策略_第1页
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策略_第2页
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策略_第3页
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策略_第4页
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策略一、校园文化(一)文化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的特性为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素质、塑造情操、营造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整合和结晶。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学校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属于精神层面的,是一种静态文化。学校文化分为显性、隐性文化,教师和学生文化等类型;具有组织性、创新性、独特性、传递性、累积性、相对稳定和发展性等特征;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作用。(一)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1.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是学校基于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和个性特色的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道德规范,其核心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2.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物态环境文化,如学校建筑、设备设施、绿化美化等学校硬件以及表现学校精神文化的雕塑、标语、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3.制度文化。是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在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风格,是全体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4.行为文化。是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是学校人际关系、精神面貌、学校作风(校风、教风、学风)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价值观和学校精神的折射。它包括管理机制的运行、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学术研讨、教育教学活动、校园生活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说的物质文化不等于物质,它主要指一个组织中的人对待物质的态度和方式;制度文化不等于制度,它在根本上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本身,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是人们对待名言警句的态度。所有这一切,都应化为学校师生群体的实际行为。(二)学校文化强调的内容1.批判精神。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批判性思考的习惯,那么即使从表面上看有优雅的环境和苦读的学风,也与现代学校文化大相径庭。因为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要素之一,批判的前提是怀疑,怀疑的结果是创新,创新的特征是求实,即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研究解决具体问题。2.学术自由。深厚的学术力量是现代学校的标志之一,这种力量的取得是以学术自由这一文化特征为基础的。中小学教育中的学术不仅指学科知识,还应该包括对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教法以及对课堂内外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内容。学术自由的基础是思想自由,这不仅是对教师而言的,也是对学生而言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我们轻视、鄙弃、甚至试图予以校正,然而为年轻人所喜欢的文化,均有可能成为主流文化弥漫于校园,甚至整个社会中。3.制度建设。制度即规范。规范不仅是作风问题,也不仅是效率问题。规范体现的是意志和习惯,进而是一种文化。目前学校管理,人治的痕迹比较重,法治观念还不强,方法也不理想。为此,作为一种可传承的文化,学校要特别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对制度建设意义的理解和各种制度的制订与完善。制度本质上是精神的,表现在行为过程中,因此,养成行事规范是制度建设的重点。三、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在实际运用中经常混同,为什么?这是因为“学校”和“校园”的密切关系造成的。学校在空间上总是占据着一定的校园,没有校园的学校构不成“学校”和“学校文化”,虽然现在有不需要占据地域的网络学校,但是因为网络交流的虚拟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网络文化,而并非我们要说的“学校文化”;校园总是因为学校组织的存在才称得上是校园,一个没有学校组织的校园不能称为校园。因此,学校离不开一定空间性的校园(除网络学校),校园更是不能没有学校组织,二者看似一样,其实不同,有交叉但不等同。(一)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区别1.空间区域不同。“校园”一词一般是指空间维度内的区域,或者说是一种场所,而“学校”一般是指培养人、教育人的组织机构,它往往涵盖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管理空间。校园文化具有半封闭的局限性,而学校文化则具有整体性、引领性、规范性、丰富性、传承性和凝聚性。2.特征各异。以社区文化为最终定性的“校园文化”,强调的是明显的区域性,以在这个区域中呈现、发生、发展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特征。而以“组织文化”为定性的“学校文化”则强调学校这个组织的整体性,是以学校组织在成长中形成的种种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为特征的。3.适用范围不同。学校文化概括了所有教育行业的所有学校内形成的所有文化,它适用于所有的校园,具有有益的传播性、统一性。校园文化则是指某一个校园的个体内所形成的独特的有唯一性的文化形式,它适合于在个体的校园内存在,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校。4.侧重点不同。校园文化更多的指向学校文化的形式载体——建筑、标志、标识、节日、活动等,是看得见摸得着或是直观感受得到的物化了的内容。它以各种不同渠道和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偏重是学生的“活动文化”和“环境文化”。学校文化侧重学校理念和学校精神,是学校长期以来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传统,它更多的是在于对师生心灵的引领上。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其核心是它的教育思想体系、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风尚体系等,或者说是建立在学校哲学思考基础上的学校思想方式和运行体系,这体系是一所学校特有的,又是与社会主文化的本质和方向是一致的。(二)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联系1.相同点。两者内涵有共性部分,它们都是以文化为主体反映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特征方面的内容,都重视学校教育的一些隐性因素,与课程、教材、教师一样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两者都是围绕学校活动来探索其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及其作用,都是对学校的发展理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反映。这其中有些是物质化的,如学校的校园环境,也有非物质化的,如学校的制度等。2.“校园文化”隶属于“学校文化”。当把“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定位为社区文化时,两者就有了交叉。学校文化包括校园里发生发展的文化,即“校园文化”,也包括与学校发生关系的其他社区文化,视这些社区文化为学校文化的延展文化。“学校文化”是以更开放更主动的态度来构建自己的文化,是开放性的。而“校园文化”因为“校园”的限定则只为校园中的,对待其他社区文化是封闭性的,视其他社区文化为“对立”的文化。因此,从广义的角度和社区文化的定位上来看,“学校文化”的外延要比“校园文化”大,“校园文化”属于“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包含的内容更广、更多,更适合传播与复制,是面向所有学校这个大众群体的;校园文化则是小众的,有独特目标的,具有唯一性的。如果说学校文化是一片星空,那么校园文化则是这片星空里闪烁的星星3.学校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化的设计、实施、提升和反映,是一种有意识、持续进行、以充分体现学校师生价值观追求为目的的活动,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总体反映。因此说,学校文化是对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可以说是经过设计、系统化了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更强调作为一种亚文化与社会的联系,起着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定调节等作用,比校园文化作用更大。4.在一定条件下可通用。“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有一定区别,但当二者统一界定时,其实是一致的。因此,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通用的,但是一定要统一语境。总之,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学校文化”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