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1/18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号诗鬼。生于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代,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以奇特想象,浓艳色彩、瑰丽语言著称。2/18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甲:铠甲,战衣。角:古代军中号角。燕脂:即胭脂,色红,比喻血。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易县一带。君:皇帝。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材。玉龙:指宝剑。3/18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普通铠甲上,金光闪闪。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如同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4/18【诗歌赏析】①全诗共描写了几个画面?创造了一个什么样诗歌意境?

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创造出一场边关战争壮美、苍凉、悲壮意境。5/18②既写“黑云压城”这里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一个“压”字,表现出一个怎样场面?

利用了比喻、夸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担心气氛和危急形势。

6/18【诗歌赏析】④三、四句调用了哪些感官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战地气氛,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悲壮气氛和战斗残酷。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18【诗歌赏析】⑤颔联尾联分别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引用典故作用是什么?

化用荆轲刺秦王典故。是人引用这个这个典故,既写出战争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称颂。还用黄金台典故,表现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人才,已死报君决心。8/18【诗歌赏析】⑥这首诗意在歌颂什么?从哪些句子能够读出?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英雄气概。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9/18【小结】:此诗用浓墨重彩组成了奇特意境,在“黑云”“夜紫”背景下,点染以“金鳞”“燕脂”“黄金台”“玉龙”,画面色彩斑斓,用以描绘悲壮惨烈战争,显得奇异诡谲。10/18【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其父夏允彝,其师陈子龙,均是文名卓著、讲求气节民族英雄。其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灵敏,有神童之称。夏完淳被清廷捕捉,洪承畴想软化他,夏坚贞不从,还把洪奚落一番,便从容就义,年仅十七岁。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充满了强烈民族意识。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1/18【题解】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故乡云间被清兵逮捕后,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绝命诗。从体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题作“别云间”,实际上一语双关: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2/18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注释】“云间”: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故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悲愤与至死不变决心。“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域,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南冠”:用典,用春秋钟仪故事。“毅魄”二句:用典,是说死后,仍将抗清。“灵旗”:汉武帝为伐南越,祷告太一,作灵旗。这里指抗清旗帜。13/18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译文】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浮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敞地又广。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迫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14/18“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意译】过了三年漂泊在外生活,今天又成了清兵囚徒。“又”,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悲苦。“南冠”,古代南方楚国人戴帽子,后用为囚犯代称。作者利用典故,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沉痛、愤懑之情。15/18“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意译】风光无限山河都在流泪,(没有地方容纳),谁还能说天地广袤无边呢!为何诗人以为天地不宽广?祖国山河沦陷敌手,自己本欲振翼搏击,谁知落入罗网,所以顿觉天地变窄了。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责问与诘责。作者在此抒发了英雄失路之悲。16/1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意译】已经知道去黄泉路很近了,要永远告别故乡真是难舍难分。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事业未成,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有身孕,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念及自己终年奔走在外,未能尽孝于母,未能尽为夫之责。想起这一切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愧疚与无限依恋。作者在此已抱定了杀身成仁决心,但又难以告别故乡和亲人,表现出了作者情感和心理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17/18“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意译】自己死后成了鬼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