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句、段专题练习 素材资料_第1页
小升初句、段专题练习 素材资料_第2页
小升初句、段专题练习 素材资料_第3页
小升初句、段专题练习 素材资料_第4页
小升初句、段专题练习 素材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句、段专题练习素材资料目录

第一讲汉语拼音

第二讲汉字

第三讲词语理解

第四讲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对联

句、段

语言技巧

第七讲古诗文

第八讲百科知识

第九讲阅读专练(一)

第十讲阅读专练(二)

阅读训练(三)

说明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专练(一)

第十四讲文言文训练(二)

第十五讲写作方法指导

第五讲句、段

【知识窗】

一、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准"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按照句子的用途和语气,一般把句子分为四种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二、句子的类型

句子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单句:指不可以再分出分句的句子。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所组成的比较复杂的句子。单句与单句之间,一般用关联词连接。

1.常见的单句

类型定义倒句

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我要回家。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你喜欢看书吗?

祈使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请你把那本书递给我。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桂林的山水真美啊!

双重否定句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没有人不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设问句先提出问题,再做出回答的句子。语文很难学吗?我看不是。

反问句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被”字句把主动句中的宾语提到主语前,中间加上“被"字的句子。枝头的花被一夜的春雨全都打落了。

“把”字句在主动句的主语后面加上一个“把"字,并把宾语提到谓语前的句子。1905年,清政府把詹天佑任命为总工程师。

2.简单的复句

类型定义关联词例句

并列关系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相互并列。每个分句各说一件事或同一件事的一个方面。既……又……一边……一边……又……又……一面……一面……不是……而是……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妹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承接关系前后几个分句是几个连续发生的事件或动作。……又…………然后…………于是……一……就……首先……接着…………从而…………便……小方写完了作业,又去画圆。

因果关系前面(后面)的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前面)的分句说明结论或结果。因为……所以……既然……就……由于……因而…………因此……既然……就…………因为……之所以……是因为……他因为睡眠不足,所以看起来脸色苍白。

转折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的转折。虽然……但是…………可是(但是、可、却、然而、不过、只是、倒)……尽管……还是……虽(固然、尽管)……但(可是、而、却)……这些花很香,可是我并不喜欢它们。

选择关系两个分句表达两种情况,从中选一种。要么……要么……是……还是……或者……或者……宁可……也……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愿……不愿……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西蒙的孩子。

假设关系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如果……就……要是……就……假如……就……倘若……就……哪怕(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哪怕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条件关系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后面分句表示结果。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凭……也……无论……都……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递进关系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意思更进一层。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而且……不仅……还……小明不光歌唱得好,舞跳得也棒。

三、句式转换

1.变换原则:句式之间在互换时,不得改变句子原意或随便在句子中增减一些词语。

2.变换类型及变换的具体方法见下表说明:

例句要求变换后的句子变换要点

主动句:我叠好了被子。主动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①“把”字句:我把被子叠好了。②“被"字句:被子被我叠好了。①将主动句改成“把”字句:把主动句中的宾语提到谓语前,再加上“把"字。②“把”字句和“被"字句变换:互换施动者和受动者的位置,同时互换“把”字和“被"字。

例句要求变换后的句子变换要点

陈述句:听了这个报告,我们很激动。陈述句与疑问句、反问句的变换①疑问句:听了这个报告,我们很激动吗?②反问句:听了这个报告,难道我们不激动吗?①陈述句和疑问句变换:在陈述句末尾加叹词,将句号改为问号,成为疑问句;将疑问句末尾的叹词去掉,将问号改为句号,则成了陈述句。②陈述句和反问句变换:将陈述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为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给末尾加叹词,并将句号改成问号。为加强语气,可在句中加入“难道”“怎么"一些词语。反之亦然。③疑问句和反问句变换:在疑问句中加入表示否定的词(还可在句中加入“难道”“岂"等),就成为反问句。反之,反问句成为疑问句。

肯定句:小华赞成你的意见。肯定句与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的变换①否定句:小华不反对你的意见。②双重否定句:小华不应该不赞成你的意见。(或者改成:小华没有不赞成你的意见。)①否定句分为单纯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纯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句中有两个否定词,如“……非……不可”“没有……不……"……不能不……”“……不得不……"等。②两者在变换之前,一定要先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根据要求增加或减少否定词,并注意改变末尾的标点符号。

陈述句:这里的风景真美。陈述句与感叹句的变换感叹句:这里的风景真美呀!①陈述句变换成感叹句:在陈述句中增加表示强烈感情的词语,并将末尾句号改成感叹号。②感叹句变换为陈述句:去掉有强烈感情的词语,并将末尾感叹号改为句号。

直接叙述:小明对小芳说:“我们一起去玩吧!”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变换间接叙述:小明对小芳说,他要和小芳一起去玩。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变换:①改变叙述中的人称。②改变句中的标点符号。删去(增加)引号,将冒号(逗号)改为逗号(冒号)。③根据需要,改动句子中的个别文字。

四、扩句和缩句

1.扩句

扩句就是要求给句子的主干添上附加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生动。

例:奶奶在打毛衣。

扩句为:慈祥的奶奶在专心地打毛衣。

扩句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留句子原来的基本意思。

(2)加上的修饰词要准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2.缩句

缩句是去掉原句的附加成分,保留主干,使句子简明。

例:蓝蓝的天上轻轻地飘着一朵朵白云。

缩句为:天上飘着白云。

缩句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留句子的“主干”。

(2)要缩成最简的句子,要去掉附加成分。

(3)一般地说,要删掉以下这些:

①“的"前面的修饰限制的词语(包括“的”字)要删去。

例:那位年轻的老师走过来了。应缩为:老师走过来了。

⑦“地"前面的修饰限制的词语(包括“地”字)要删去。

例:老师认真地教我们。应缩为:老师教我们。

③“得"后面补充说明的词语(包括“得”字)应删掉。

例:我兴奋得一蹦老高。缩成:我兴奋。

④“在……中(下、里)"等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语应删去。

例: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取得了进步。缩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五、句子的修辞

1:基本讲解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比喻句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①明喻:甲像乙。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常用“像”“像……一样"仿佛”“好像"犹如”等比喻词。如: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

②暗喻:有本体和喻体,常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如: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③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比拟

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①拟人:特点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人来写,但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比拟要恰当。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②拟物:是把人当物来写,运用比拟时要注意人和物一定要有相近或者相似点。如:指

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

(3)夸张

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①扩大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夸。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缩小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少、弱等处夸。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③超前夸张: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者同时出现的。如:还没喝到嘴里,心就醉了。

(4)排比

排比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而语气相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

排列,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如: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

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

运用排比句时,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并将

各句合理地安排,这样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5)对比

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手法能更鲜明、更有力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运用对比手法时,必须能表现对比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是必须相反的。用来对比的词

语,意义要鲜明,能揭示对立事物的矛盾,选用反义词或意义相反的两个比喻,更能加强对

比的表达效果。如: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前后两个句子中的两对反义词,体现了

鲜明的是非观和坚定的立场。

(6)设问

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设问也叫设疑、提问。设问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如:是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7)反问

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问而不答,答案其实就在句子中。

如果反问句的句子形式是肯定的,意思就是否定的;句子形式是否定的,意思就是肯定的。它的作用在于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8)双关

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谐音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②语义双关。如: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对偶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①正对:即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②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即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引用

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如: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直接引用)“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间接引用)

(11)反复

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手法被称为反复。

①连续反复。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②间隔反复。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2.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含“像”字的非比喻句用法有这样几种:

①作比较。如:“她长得像她妈妈。"

②表猜测。如:“这天像是要下雨了。”

③表举例。如:“像大熊猫这样的珍稀动物,要加以保护。"

④表说明。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⑤表想象。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

(2)不能混淆比喻和拟人。

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融为一体,具有相融关系,“人”并不出现,当然也不能出现比喻词“像"如”等。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将鸟儿当人来写,“人”并未出现)而比喻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如:“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暗喻,喻体是“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3)夸张不等于说大话。

夸张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

假话是一点儿也不相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非常有艺术性。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句中的“雪花大如席”,就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如果说“三亚雪花大如席”,那就是说大话、说假话了。

(4)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设问多是自问自答,答案就在问句的后面;反问多是问而不答,可以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来。反问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其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问题的答案蕴涵在句中,肯定了这就是伟大的奇观,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属于反问。“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内心。"答案紧随问题之后,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的,属于设问。

(5)不能混淆对偶和对比。

对偶主要是结构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是怎样的。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反复不是重复。

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起增强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而重复是一种语病,一般表现为使用不同的词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句中“盼望着"出现两次,突出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属于反复。“天气渐渐地慢慢地变冷了。”句中“渐渐地"慢慢地”意思相同,属于重复。

六、修改病句

1.修改原则

①病因要查清;②修改尽量少;③原意必保留。

2.修改方法

①读懂原句意思,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②运用修改符号,在病句上进行修改;③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校对,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产生。如果发现问题,再重新修改。

3.病句类型

类型病句修改方法

搭配不当他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将“心情很繁重"改为“心情很沉重”。

前后矛盾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展览馆。去掉“挤"。

成分残缺公园里开满了。在“了”后加“鲜花"。

用词不当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应给老师。把“反应”改为“反映"。

重复哕嗦他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往事。删掉“过去的”或“往"。

词序颠倒两个新旧社会,真是天壤之别。把“两个新旧”改为“新旧两个"。

指代不明小华和小刚一起做作业时,他不小心把他撞了一下。将两个“他”分别改为“小华"小刚”。

大小概念并列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在“古都"后加“之一”。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把“如果……就……"改为“即使……也……”。

归类不当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瓜、西红柿等蔬菜。删去“西瓜"。

一个动词两个宾语昨天上午,他戴着一顶帽子和一件大衣出门了。把“和”改为“__________________,穿着"。

不合情理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田里收割麦子。把“冒着凛冽的寒风”改为“顶着太阳"。

褒贬不分他们几个人勾结合作,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把“勾结”改为“团结"。

比喻不当万里长城像一条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的长蛇。把“长蛇”改为“巨龙"。

七、造句的形式

造句就是把词语按照一定规则组织成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句子。造句是运用词语和句式的一种创造性强的综合练习。常见的造句形式有:

1.给词造句。如用“凝聚”一词造句:这部作品凝聚着他一生的心血。

2.用关联词造句。如用“如果……就……"造句: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玩。

3.用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如用“自然”一词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①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你先别问,到时候自然明白。

②表示理所当然:只要认真学习,自然会取得好成绩。

4.照例句仿写。

(1)用加点词仿写。如:假如我是春风,我将吹绿所有沉睡的枝条。仿句:假如我是旭日,我将温暖所有冰冷的生命。

(2)根据例句的特点仿写。如:圆规①真自豪,你的一生都是圆满的。②真可怜,你的一生都与方正无缘。

仿句:粉笔①真伟大,为了别人的学习,不惜自己粉身碎骨。②真可悲,总喜欢表现自己,却总是逃脱不了被抛弃的命运。

八、歧义句

同一个句子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样的句子就是歧义句。产生歧义主要是因为:(1)由于停顿、重音不同或是否读轻声,有时也包括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而造成歧义。如“我看见他笑了”,可以让人理解为“我笑了”,也可以理解为“他笑了"。(2)由于词语的多义性造成的歧义。如“他走了半小时”,可理解为“离开半小时”,也可理解为“行走了半小时”。(3)由语法造成的歧义。如“进口机器”,一种理解是名词,另一种理解是动词。(4)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充分而造成的歧义。如“饭吃完了”,可理解为“没饭了”,也可理解为“吃完饭了”。要注意从以上方面克服歧义,使语言表达准确清晰。

九、理解句义

对学生理解句义的要求:(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2)能体会含义

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3)能联系文章内容,理解对表现中心思想有作用的句子。

理解句子含义的一般方法是:(1)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抓住重点词、难理解的词等关

键词语来体会;(3)注意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4)联系时代背景及有关资料,通过比较分

析来理解。

十、整理句子顺序

1.排列的方法:①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②对一些错乱的句子,可以先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句子;③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④如果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2.排列的步骤:①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②综合每一句的意思,认真领会这些话说的是什么内容;③弄清全段的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④按确定的排列依据排列顺序;⑤按排列好的顺序仔细阅读两遍,看排得是否正确,如发现有的句子位置排得不合理,再进行调整,直到这段话排得通顺、连贯为止。

3.句子之间常见的排列顺序有以下几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②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③按空间位置转移的顺序排列;④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⑤按先分述后总述的顺序排列。

十一、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两大类。标号包括引号、书名号、省略号等,其作用在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有的也可以表示语气。点号包括逗号、句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和叹号,其作用在于点断,主要用来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使用标点符号时,应注意:①标点符号书写要规范,形状不能走样,不能逗号、顿号、句号混用,否则意思表达不清楚,句义难以理解。②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占格位置。顿号、逗号、句号、冒号、分号用在文字后面的左下角,占一格;前引号用在文字前面的右上角,后引号用在文字后面的左上角,各占一格;省略号、破折号用在文字后面方格的正中,各占两格。③句号、问号、冒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和分号通常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这3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名称标点符号用法说明举例

句号_________________。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问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1.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2.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感叹号!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1.啊,光明的世界!2.你给我滚出去!

逗号_____________,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顿号_____________、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冒号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韭菜、黄瓜、西红柿……品种可真多啊!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书名号()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发刊词》。

……表示列举的省略。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听鸟叫的人说:“如果我们出了什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将来……"

“”‘’表示引用的部分。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词语。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引号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整天吃吃睡睡不于活,你可真“勤快"啊!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思?”

——表示解释说明。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1年7月13日。

表示意思的转折。他不喜欢乘马车游公园——除非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习题练兵场】

1.在下列句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蜜蜂(虽然)能远游,(但是)远游的能力比不上鸟。

(2)(既然)老师让我帮助你,我(就)要负责到底。

(3)这么热的天,(与其)出去花钱买罪受,(不如)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看电视。

(4)(只有)勤奋的人,(才)有希望做出优异的成绩来。

(5)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培育我成长的母校。

(6)(如果)人人重视环境保护,我们(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天地。

2.按要求写句子。

(1)用下列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温和】①气候不冷不热:孩子们在温和的阳光下,欢乐的嬉戏。

②使人感到亲切: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了,老师也依旧用温和的语气去指导他纠正。

(2)根据示例,仔细揣摩其中的奥妙,然后以“风扇”为主题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示例蜈蚣:即便你有再多舶脚,也得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向前走。

风扇:无论你有多少档的风力,都得一圈一圈的旋转才能吹出凉爽的风。

(3)写一个含有两个连续动作的句子。

眼看瓶子快摔在了地上,我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接住了空中的花瓶。

(4)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①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散落的彩色碎纸。

缩句:小姑娘拾起碎纸。

②蝴蝶飞。

扩句:(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得自由自在)。

③太阳落山了,小鸟儿全都不见了踪影。

改成拟人句:太阳落山了,小鸟儿全部躲回了家。

④少年吴运铎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改成双重否定句:少年吴运铎不得不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⑤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干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改为反问句: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干旱的天气,泥土怎会这样湿?

⑥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你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改为转述句:妈妈问我说,明天她要出差,这几天我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3.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中,恰当的一组是(C)。

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

4.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这句话中把浪头比做小山。

(2)“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这句话中用

红云比喻凤凰树的花。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句话中把蟋蟀当做人

来写,它会鸣叫(弹琴)。

(4)“广场上人山人海。"这句话中是对人的数量进行了夸张,说明人多。

(5)“桂子开花,十里飘香。”这句话中是对桂花香的程度进行了夸张,说明桂花极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6.“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a,求侧面积等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高等于这个正方形边长的直圆柱体体积。”这道题所求的是(C)。

A.侧面积B.高C.直圆柱体的体积D.直圆柱体的面积

7.下面这句话,有人觉得很荒谬,有人觉得很有道理,试简要写出他们各自的理由。

铁锤锤碗锤不碎

(1)觉得荒谬的理由:一个铁锤连碗都锤不碎

(2)觉得有道理的理由:铁锤锤碗,碗碎了,铁锤不会碎。

8.说说下列句子中指定的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不同用法。

(1)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发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