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_第1页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_第2页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_第3页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_第4页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156-2017

稻油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HighYieldAndEfficiencyCultivationOf

TwoCroppingSystemProductionOfRiceRape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9日

稻油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为规范稻油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制定本规程。

1适应范围

“中稻+油菜”适应于大湘西山区;“一季晚稻+油菜”适应于湘中南丘陵区、湘北环洞庭湖区。

2品种选择

适应于我省种植的抗病优质中稻、一季晚稻和中熟油菜品种。水稻品种主要有Y两优1号、

黄华占等;油菜品种主要有湘杂油631,湘杂油199等。

3茬口安排

两熟种植茬口安排见表lo

表1稻油两熟种植茬口安排

种植模式作物播种期移栽期收获期

水稻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9月中旬

中稻+油菜

油菜9月中下旬10月底5月上旬

水稻5月下旬6月中旬10月上旬

一季晚稻+油菜

油菜10月上中旬(直播)—5月上中旬

4水稻种植

4.1播种期

根据水稻品种的生育特性安排适宜的播种期和移栽期(见表1)。

4.2秧床整地

选择土壤质地和肥力水平较好,道路畅通,运输方便的田块做秧田。秧田采用水耕水整,先

开沟分厢,厢宽130厘米、沟宽30厘米,沟深13厘米。在耙田或耘田时,每亩秧田施用优质腐

熟农家肥600公斤,或25%复混肥30公斤。

4.3播种

4.3.1种子处理

种子经清水或盐水清选后,用强氯精或咪鲜胺等浸种消毒8~12小时,洗净后用清水浸至破胸

露白,芽长、根长不超过2毫米。芽谷在阴凉处晾干6~8小时或过夜后播种。

4.3.2秧盘摆放

抛秧栽培采用软盘育秧,每亩大田备足软盘70张(308孔);机插秧栽培采用硬盘育秧,每

亩大田备足硬盘25~30张。摆盘前将秧厢沟泥上板袖平,秧盘在秧厢上横摆2排,秧盘与秧床紧

贴,盘与盘之间不留间隙。摆盘后,将多功能壮秧剂与厢沟泥装盘,用扫帚扫平,清除盘面烂泥

杂物。

4.3.3秧盘播种

抛秧软盘育秧:每亩大田种子用量杂交稻为1.257.5公斤,常规稻为2~2.25公斤。每盘播种

量杂交稻18~22克,常规稻28~32克。机插秧硬盘育秧:每亩大田种子用量杂交稻为1.75~2.5公

斤,常规稻为2.25-3.0公斤。每盘播种量杂交稻品种70-80克,常规稻品种每盘90-100克。播

种后用扫帚或木板泥浆踏谷。

4.3.4秧田管理

4.3.4.1管水

秧苗扶针前保持厢面无水而沟中有满沟水;1叶1心后保持平沟水,厢面湿润而不开裂,开

裂则灌“跑马水”;3叶期后已湿润为主。机插秧插前3~5天以干为主,保证水不上厢。插前5天

内如下雨,需盖膜遮雨,防止床土含水率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机插质量。

4.3.4.2追肥

秧苗2叶1心期,每亩秧田追45%的水稻配方肥2-4公斤作断奶肥。

4.3.4.3控苗

秧苗2叶1心期,每亩秧田用15%多效唾对水30公斤喷施。

4.3.4.4防治病虫

秧田期间注意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稻蓟马等。栽前2~3天每亩秧田施用20%氯虫苯甲酰胺

10克和25%口比蛎酮16克做送嫁药。

4.4大田耕整

前作收获后立即灌水泡田,翻耕整地,翻耕深度15~20厘米,然后施基肥(尿素10〜12公斤,

过磷酸钙30〜35公斤,氯化钾5〜6公斤。如果施用复混肥,则应按相应的养分含量计算)旋耕。

旋耕后沉实1天后用驱动耙或水田激光平地机平整,同一田块平整后泥面高差小于3厘米。

4.5大田移栽

抛秧栽培秧龄20天左右,3.5叶左右,抛栽密度杂交稻每亩1.6~1.8万穴(每穴2~3苗),常

规稻每亩1.8~2.0万穴(每穴3~4苗);机插秧栽培秧龄15~20天,约3~3.5叶,机插密度杂交稻

每亩1.2~1.4万穴(每穴3~4苗),常规稻每亩万穴(每穴4~5苗)。

4.6大田追肥

插秧(抛秧)后7~10天亩施尿素5~7公斤作分蕤肥,在抽穗前25天(穗分化期)每亩施用

尿素5~7公斤,氯化钾5~7公斤作穗肥。如果施用复混肥,则应按相应的养分含量计算。

4.7大田灌溉

前期(移栽期到幼穗分化期):秧苗移栽后保持湿润,立苗后浅水灌溉,当田间群体苗数达到

每亩18~20万苗时,排水露田或晒田10~15天。建议在稻田中间开腰沟,四周开围沟,以便中后

期排水晒田。

中期(幼穗分化期到抽穗期):晒田后至孕穗期前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从孕穗期到抽穗开花期,

保持浅水灌溉或者干干湿湿灌溉。

后期(抽穗期到成熟期):抽穗期间保持浅水层灌溉,抽穗以后采用干湿交替间歇灌溉,收割

前10天断水,降低土壤含水量,以利下茬油菜种植。

4.8大田草害防治

于移栽后5〜7天,选用乙草胺或丁草胺与不喀磺隆或毗喀磺隆的复配剂按照产品说明书使

用,药后保水3~5天。移栽后15~20天,田间稗草和千金子较多时,用2.5%五氟磺草胺60毫升

和10%氟氟草酯5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

4.9大田病虫害防治

4.9.1生物防治

稻田养鸭:在分蕤期到抽穗期每亩放养鸭龄45-50天的江南水鸭12只左右。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羽化前,分别安放信息素性诱捕剂(参照产品说明书)诱杀。

释放赤眼蜂: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产卵初期,每亩释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1万头。

4.9.2化学防治

主要防治对象主要为稻瘟病、稻瘟枯病、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在病虫达到

防治指标时,根据当地农业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开展化学防治,具体防治方法见附件。

4.10收割

当90%以上的稻谷黄熟时,及时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高度20厘米以下,秸秆粉碎

还田或移除,以不影响下茬油菜播种。

4油菜种植

4.1播种期

直播油菜在水稻收获后及时播种,育苗移栽油菜依据水稻收获期及时播种、育苗,以充分利

用茬口。

4.2播种方式

4.2.1机械直播

大田准备:待大田含水量在25%~35%,播种前5~7天按产品说明喷施草甘瞬除草。

a)浅(免)耕直播:采用油菜浅(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如2BYD-6型等)起垄播种,每

亩播种量250~350克左右,根据不同播期适当调整播量,播期越晚播量适当加大。播种作业前清

理干净联合收割机脱粒后抛出的水稻茎秆、穗叶及田间石块等杂物,田间作业优先选用南北向作

业。田间作业建议采用图1所示的梭形播法。即在机组进田后,播第1行时,靠田境一个畦宽留

下不播,且四周均留下一个畦宽,最后沿田填四周边转播,从而开出围沟,虚线部分表示转弯。

在1畦沟〜7畦沟及9畦沟与8横沟、10横沟之间,均有一段未开沟的盲地,应人工辅助开通。

图L免、浅耕作业田间作业路线

b)旋耕起垄直播:采用油菜垄作直播联合播种机(如2BYL-4型)起垄播种,每亩播种量

250-350克左右,根据不同播期适当调整播量,播期越晚播量适当加大。播种作业前清理干净联合

收割机脱粒后抛出的水稻茎秆、穗叶及田间石块等杂物,水稻收获完后晾晒4~5天即可进行田间

机械起垄播种作业。针对不同地块形状,起垄播种建议优先选用南北向作业,作业时采用机组右

侧靠田埃开始进行首次起垄播种,后续每一次起垄掉头退回到起始点,再参照第一厢面的左侧垄

沟进行跟进(如图2所示)。开沟沟深在20~30厘米为宜。播种后注意田间湿度,以利及时出苗。

图2旋耕起垄直播作业路线

4.2.2育苗移栽

a)苗床选择。选择土质松软肥沃、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田块做苗床。按照苗床与大田比例

为1:4〜5的要求留足苗床面积;

b)苗床整地、施肥。结合苗床耕整,每亩除施腐熟有机肥1吨外,另施纯氮1.5〜3千克、五

氧化二磷4〜5千克、氧化钾3〜4千克、硼砂1千克,整地前一次性撒施到苗床上。播种前一周

内耕耙1〜2次,要求土层厚度达到5厘米以上,然后开沟作厢,一般田块厢宽1〜1.5米,厢沟

宽0.2〜0.3米、深0.15米,并开好腰沟和围沟,达到土细厢平、三沟相通、沟直底平的要求。

c)播种。油菜苗龄一般控制在30〜35天。播种时应抢墙播种,每亩用种量0.5千克左右,也

可在播种前一天每亩施清水粪1吨左右,使苗床充分湿润后均匀播种,并盖一层薄细土。如遇秋

旱,播种结束后可在厢面上覆盖一层薄稻草,并浇足水分,待2〜3天后种子开始萌芽时再泼足水

分,同时及时揭掉稻草防止菜苗形成高脚苗,也可采用沟灌的方式,以保持厢沟有半沟水为宜,

以利油菜出苗整齐、快速。

d)苗床管理

菜苗1叶1心时及时间苗,疏理窝堆苗、拥挤苗,达到苗不挤苗;第二次间苗可在两片真叶

前后进行,达到叶不搭叶;3叶1心时定苗,拔除杂草、异生苗、弱苗,每平方米苗床均匀留苗

70〜80株。当菜苗开始出现真叶时即可追肥,一般可每亩施稀人粪尿500千克左右,生长较差的

田块可每亩增施尿素3〜4千克,移栽前一周,每亩施用尿素2〜3千克作为送嫁肥。苗期主要防

治蛎虫、菜青虫。

e)整地

采用旋耕机整地,开沟机开沟分厢,厢面宽1.8~2米,沟深20~30厘米,做到厢面平整,沟沟相通。

f)移栽:油菜拔苗前一天将苗床浇透水,使土壤湿润。拔苗时用小铲取苗,尽量少伤叶和根

系,多带护根土。选择苗高16〜18厘米、绿叶6〜7片、根颈粗0.5〜0.6厘米、直观青绿色、叶

片厚及叶柄短的壮苗进行移栽。如秧苗达不到壮苗标准则可根据其大小进行分级、分批移栽,以

提高移栽质量。密度每亩2万株左右。

4.3施肥

4.3.1施肥原则

——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和秸秆还田;

——根据土壤有效硼供应状况,适量补充硼肥;

——适当降低氮肥基施用量,抓好苔肥施用,增加苔肥比例;

——肥料施用应与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4.3.2施肥量和方法

选用含N:P2O5:K2O:S比例为12:6:7:0.6或者12:5:8:0.6油菜包膜控释肥,或者选用养分

相近的其它复合肥,中等肥力以上田块每亩施N11~13千克、P2O54~6千克、207~9千克、硼

砂1千克,低产田施肥量酌情增加。肥料总量的50~60%在直播时作基肥施用、40~50%在12月中

旬作腊肥施入,春后看苗施苔肥。

4.4水分管理

冬季干旱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春季雨水较多时,应及时清沟沥水。

4.5草害防治

在直播田出苗前用乙草胺50%乳油60〜80毫升、400〜500倍液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式除草。

在油菜4~5叶期以上,选用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或烯草酮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当气温低于8℃时:

停止使用除草剂。

4.6病虫害防治

4.6.1菌核病

在初花期到盛花期每亩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或咪鲜胺5%100毫升500-1000

倍液喷雾防治1~2次,提倡采用植保无人机喷药。

4.6.2蜥虫

当百株蛎量达500头以上时,选用咤虫咪、口比虫咻等低毒高效杀虫剂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防治。

4.6.3菜青虫防治。

选用高效氯氟菊酯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防治。

4.6收获

油菜机械收获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联合收获或者分段收获。

4.6.1联合收获

待油菜完全成熟后(角果脱水变黄,籽粒含水量20~30%),选用全喂入油菜联合收割机(如

碧浪4LZ(Y)-1.8型、星光至尊4LL-2.0Y型)收获,割台高度离地10~20厘米左右。

4.6.2分段收获

在油菜主花序中下部角果开始转色时用油菜割晒机割倒,铺放田间,后熟干燥后用带捡拾器

的联合收割机(4SY-2.0和4SJ-1.8型)进行捡拾脱粒、清选、秸秆粉碎等作业。

5质量安全控制

5.1产地环境条件。稻田土壤、灌溉水、空气质量应符合NY5116的规定。

5.2禁止使用国家禁用、限用的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的规定,安全间隔期要符合国家标

准规定。禁止使用无害化指标超标的肥料产品。

5.3提倡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禁止焚烧。

6田间档案记载

对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及水稻油菜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

虫害防治等农事按情况进行记载,建立田间档案。

7引用和参考资料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200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2911-201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编写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编写人员:官春云、邹应斌、官梅、陈社员、刘忠松、黄敏、王峰、吴鹏、罗海峰。

水稻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时期或指标化学防治方法建议

选用高含量三环嘤、喀菌酯、稻瘟灵、此哇醴菌酯、

朽菌•戊嘎醇等药剂防治。在历年发病较轻的区域,

分票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

稻瘟病可采用枯草芽泡杆菌、春雷霉素等生物制剂。提倡使

病中心时、破口抽穗期(预防)

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不要使

用敌瘟灵等抗性较强的药剂。

水稻分篥末期封行时优选高含量井•蜡芽或井冈霉素防治

水稻纹

枯病选用苯甲•丙环哇、嚷吠酰胺、己嗤醇、苯甲•喀菌

病丛率在20%~30%时

酯、喀菌酯、此嘎醴菌酯等药剂防治

选择戊哩醇、苯甲•丙环哇等持效期长、杀菌谱广、

稻曲病破口前5~7天(预防)

安全、低毒的杀菌剂防治

提倡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

胺、四氯虫酰胺等酰胺类药剂与阿维菌素、甲维盐、

二化螟枯鞘率达3%

杀虫单、三嗖磷等药剂混用,发生较轻的纯双季稻区

可应用苏云金芽泡杆菌(Bt)等药剂

选用嘎嗪酮,成虫量大时避免使用嘎嗪酮、噬虫

分菜期百丛虫量达到500头

用嚷虫嗪琳、喂虫嗪的低含量复配

稻飞虱制剂。味虫胺、嘎嗪酮、

选用味虫胺、嗽螃酮,虫

孕穗末期百丛虫量达到100011比虫啾'此甥酮、嘎虫嗪、

量较大的情况下若使用

头烯咤虫胺每亩次施用有

此妍酮、吠虫胺要混用烯

嗟虫胺效成份分别为7.5-10g.

15~20g、5〜6g、6~10g、

1.5g、5go

选用叱蜥酮与速效药剂

如烯唳虫胺、速灭威、敌

敌畏等混用,缺水情况下

穗期百丛虫量常规稻达到

选用敌敌畏或速灭威拌

1000,杂交稻达到1500头

毒士撒施,鉴于毒死婢农

药残留期较长,不得使用

毒死婢拌毒士撒施

分菜及拔节期每百丛有50个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

稻纵卷叶

束尖,槐期亩平有幼虫10000胺、阿维•氟酰胺'四氯虫酰胺、高含量的甲维盐与

条以上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157-2017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冬季南繁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RiceTGMSLineSeedProduction

InWinterSeasonAtTheWorthOfHainanIsland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9日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冬季南繁技术规程

为规范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冬季南繁技术,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1基地选择

1.1地域

海南三亚、乐东、陵水三县(市)水稻种植区。

1.2基地

灌溉水源充足、田块集中连片。隔离条件良好,时间隔离30天以上,空间隔离上风向200

米、下风向100米。无水稻检疫性病虫害。

2育性温度敏感期、播种期和抽穗开花期安排

2.1育性温度敏感期安排

不育系繁殖的育性温度敏感期(幼穗分化IV〜VI)应安排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

2.2播种期

以育性温度敏感期为基准,根据所繁殖不育系播始历期长短安排播种期。如播始历期为100

天左右的不育系,适宜的播种期在上年10月下旬;播始历期为90天左右的不育系,适宜的播种

期在上年11月10日前后;播始历期为70天的不育系,适宜的播种期在上年11月30日前后。

同一不育系宜分两期播种,时间间隔8〜10天。

2.3抽穗开花期

安排在2月中下旬。

3亲本种子

经核心种子生产的株行代种子或株系代种子,纯度99.9%以上。

4播种育秧

4.1育秧方法

水稻湿润水育秧法。

4.2秧田选择

在繁殖基地内及周边选择排灌方便、肥力较高、砂性轻、保水性好的田作秧田,宜选择前作

未种植水稻的田块做秧田。

4.3秧田落田谷处理:

在播种前15~20天灌水浸泡秧田2〜3天后排干,待落田谷发芽后翻耕;再灌水泡田2〜3

天后排干,待落田谷发芽后旋耕。平整秧田。

4.4整理秧厢

开沟分厢,施45%(氮15-磷15-钾15)复合肥15〜20千克/亩于厢面,平整秧厢。

4.5播种

用“强氯精”等浸种消毒8〜12小时。用妣虫林、百克威等拌种剂拌发芽种子。

按秧田20千克/亩干种子均匀播种。

灭鼠用的稻谷必须煮死或炒死。

4.6秧田管理

播种后至2.1叶,保持厢面无水湿润;秧苗2.5叶期灌浅水施肥,至移栽前防治病虫害2次,

重点防治好稻飞虱、稻前马和预防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秧苗期浅水湿润管水。

处理秧田灭鼠防鼠用稻谷,让其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4.7秧田除杂

秧苗4.5叶左右,除去异形异色株和杂草。

5移栽与大田管理

5.1大田准备

移栽前15~20天灌水泡田2〜3天后排干,待落田谷发芽后旋耕或翻耕,再灌水泡田2〜3

天后排干,待落田谷发芽后旋耕,亩施25〜30千克45%的复合肥,平整好大田。

5.2移栽

秧苗叶龄5.0〜6.0叶期移栽,有分藤的苗1〜2苗/穴,无分羹的苗2〜3苗/穴,播始历期70

天以下的移栽密度为16.7X20厘米,播始历期70天以上的移栽密度为20X26.7厘米为宜。

分厢移栽,厢宽300厘米左右,每厢栽插12〜15行,厢间距30〜40厘米。

5.3田间管理

5.3.1施肥

按播始历期的长短确定施肥次数:

播始历期80天以上的不育系,第一次在移栽后7〜8天,每亩施尿素10千克+复合肥10千克;

第二次在分藤盛期,每亩施复合肥10千克+尿素5〜7公斤。对播始历期80天以下的不育系,在

移栽后8—10天,亩施45%复合肥10~15公斤+尿素10〜15千克。

对深泥田、长期渍水的田,在移栽返青后排水搁田时,撒施熟石灰20千克/亩,或喷施杀菌

和灭病毒类药剂。

在幼穗分化V期结束晒田复水后,可根据叶色确定是否需要补施肥料。

5.3.2水分管理

在参照华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分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在移栽活免返青后排水露田和轻

晒田,晒至田面泥硬开小诉,分糜期田间以露田湿润为主,间歇性灌浅水。

5.3.3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繁殖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所繁殖不育系对病虫的抗性特性,确定施药防治方案,需施

药2〜3次。加强对白叶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的施药防治。

移栽返青露晒田后,灌3〜5厘米水结合施肥撒施或喷施水稻田专用除草剂。

5.3.4除杂除草

大田除杂除草3次。分廉盛期至抽穗前,清除异形异色株和杂草;抽穗开花期,清除早抽穗

3天以上和迟抽穗3天以上的植株、移尖和柱头异色株、落田谷成苗株,以及花药散粉与正常不

育系植株有明显差异的植株;乳熟期至黄熟期,清除株型、株高、粒型、粒色有异和结实率有明

显差异的植株。

6、种子收晒

根据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抢晴好天气收割。清理干净收割机、装种袋、场地、烘干机,防

止机械混杂。脱粒后的种子应在3小时内摊晒或进入烘干机循环,防止湿种堆泌、高温闷种。

7观测记载和调查项目

7.1生育期

记载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播始历期、全生育期。

7.2田间管理

记录施肥与施药时间、品种、数量和水分管理等。

7.3育性温度敏感期温度监测和开花期花粉育性判断

所繁殖不育系主穗进入幼穗分化IV〜VH期时,使用电子自计式温度计逐上卜记载田间气温,计

算日平均温度。根据逐日日平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不育系不同开花期的花粉育性状况,以此确定

除去同形可育株和高温敏株的日期和标准。

8技术术语

8.1冬季南繁法

利用海南南部地区冬季自然低温,使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能正常可育而繁殖种子的方法。该方

法繁殖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有较大的风险,风险系数在0.3左右.

8.2株行代和株系代种子

不育系核心单株的种子分株行种植繁殖,经株行比较鉴定筛选后,选留株叶穗粒形态完全一

致和抽穗开花期一致的株行,所选留株行种子混收,再经种植鉴定纯度达到99.9%以上,与该不

育系标准种进行DNA分子比对完全一致性的定为株行代种子。株行代种子再繁殖一代后即为株

系代种子。

8.3落田谷

水稻收获后遗落在稻田的谷粒。这些谷粒能在下季或多季后条件适宜时萌发成苗。

9、引用和参考资料

GB/T29371.1-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1部分:术语

GB/T29371.2-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2部分:不育系原种生产技术规范

GB/T29371.3-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3部分:不育系大田用种繁殖

技术规范

编写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编写人员:刘爱民、谢伟、李小华、陈南祥、何菊英。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158-2017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低纬度高海拔(云南保山)繁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RiceTGMSLineSeedsProduction

AtHigherAltitudeWithLowerLatitude(YunnanBaoshan)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9日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低纬度高海拔(云南保山)繁殖技术规程

为规范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低纬度高海拔(云南保山)繁殖技术,特制订本技术规程。

1基地选择

1.1地域

云南省保山市东经99.0〜99.2°、北纬24.8〜25.2°、海拔1500〜1660米的稻作区。

1.2基地

灌溉水源充足、田块集中连片。隔离条件良好,时间隔离30天以上,空间隔离上风向200

米、下风向100米。无水稻检疫性病虫害。

2育性温度敏感期、播种期和抽穗开花期安排

2.1育性温度敏感期与抽穗开花期

不育系育性温度敏感期(即幼穗分化IV〜vn期)应安排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抽穗开花期

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

2.2播种期

以育性温度敏感期为基准,根据不育系播始历期长短安排播种期。如播始历期为120天以上

(湖南夏播90天以上)的不育系,适宜的播种期在4月5日前后;

播始历期为100天左右(湖南夏播75天左右)的不育系,适宜的播种期在4月20日前后;

播始历期为80天左右(湖南夏播60天左右)的不育系适宜的播种期在5月20日前后。

同一不育系繁殖宜分两期播种,间隔时间6〜8天。

3亲本种子

经核心种子生产的株行代或株系代种子,纯度99.9%以上。

4播种育秧

4.1育秧方法

宜选用水稻湿润水育秧方法育秧。

4.2秧田选择

在繁殖基地内及周边选择排灌方便、肥力较高、砂性轻、保水性好的田作秧田,宜选择前作

未种植水稻的田块作秧田。

4.3落田谷与稻草谷处理

前作种植水稻的田块,在播种前15〜20天灌水浸泡2〜3天后排干,待落田谷发芽后翻耕;

再泡田2〜3天后排干,待落田谷发芽后旋耕。平整秧田。

秧田不得使用以稻草垫栏的猪牛粪肥。

4.4秧厢准备

开沟分厢,施45%(氮15-磷15-钾15)复合肥15〜20千克/亩于厢面,平整秧厢。

4.5播种

用“强氯精”或“咪鲜胺”液浸种消毒8〜12小时,用蛾虫林、百克威等拌种剂拌发芽种子。

按秧田30千克/亩干种子均匀播种。

4.6秧田管理

4月份播种宜搭拱薄膜覆盖,保温育秧。

播种后至2.1叶,保持厢面无水湿润;秧苗2.5叶灌浅水施肥,防治病虫害1次,重点防治稻

飞虱、稻蓟马、稻瘟病等,秧苗期秧厢以浅水湿润为主。

处理秧田灭鼠防鼠用稻谷,让其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4.7秧田除杂

秧苗4.5叶期,除去异形异色株和杂草。

5移栽与大田管理

5.1大田准备

移栽前15-20天灌水泡田2〜3天落干,待落田谷发芽后旋耕或翻耕,再灌水泡田2〜3天后

排干,待落田谷发芽后旋耕,施35〜40千克/亩45%的复合肥后平整。

5.2移栽

秧苗叶龄5.0〜6.0叶期移栽,有分蕤的苗1〜2苗/穴,无分藤的苗2〜3苗/穴,播始历期100

天以下的移栽密度为13.3X16.7厘米,播始历期100天以上的移栽密度为16.7X20)厘米为宜。

分厢移栽,厢宽300厘米,每厢栽15〜18行,厢间距30〜40厘米。。

5.3田间管理

5.3.1施肥

按播始历期的长短确定施肥次数。

播始历期100天以上的不育系,第一次在移栽后7〜8天,亩施尿素20千克,拌水稻专用除

草剂撒施,第二次在分镰盛期,每亩施45%复合肥10千克+尿素7〜10千克;

播始历期80天左右的不育系,在移栽后10〜12天,亩施45%复合肥10〜15千克+尿素10〜

12千克,拌水稻专用除草剂撒施。

低洼冷浸田在第一次施肥时每亩增施磷肥25〜30千克和锌肥2〜3千克。

幼穗分化N期结束晒出复水2〜3天后,根据叶色确定是否需要补施肥。

5.3.2水分管理

按照当地水稻高产栽培的方法管理水分。

5.3.3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基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所繁殖不育系对病虫的抗感特性,确定施药防治方案,强化对

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的防治。

移栽返青露晒田后,灌3〜5厘米水结合施肥撒施或喷施水稻田专用除草剂。

5.3.4除杂

大田除杂三次。分孽盛期至孕穗期,清除异形异色株和杂草;抽穗期开花期,清除早抽穗3

天和迟抽穗3天以上的植株,稗尖和柱头异色株,花药和散粉差异明显的植株;乳熟期至黄熟期,

清除株形、株高、粒型、粒色有异和结实率有明显差异的植株。

6收割干燥

根据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抢晴好天气收割。清理收割机、装种袋、场地、烘干机,防止机

械混杂。收获的种子应尽快摊晒或进入烘干机循环,防止湿种堆江。

7观测记载

7.1生育期记载

记载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播始历期、全生育期。

7.2田间管理记载

记载施肥施药时间、种类、数量和水分管理等。

7.3育性温度敏感期温度监测和开花期花粉育性判断

不育系主穗进入幼穗分化W〜VII期时,使用电子自计式温度计逐日记载田间气温,设置每小

时记录一次温度,计算每日平均温度,根据每日平均温度来判断不育系不同开花日期的育性状况,

以此确定除去同形可育株和高温敏株的日期和标准。

8技术术语

8.1低纬度高海拔繁殖法

利用我国低纬度高海拔稻区的自然低温,使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能正常可育而繁殖种子的方法。

因高海拔稻区的自然低温存在不稳定性,该方法繁殖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有一定的风险,风险系数

在0.1〜0.2。

8.2株行代和株系代种子

不育系核心单株的种子分株行种植繁殖,经株行比较鉴定筛选后,选留株叶穗粒形态完全一

致和抽穗开花期一致的株行,所选留株行种子混收,再经种植鉴定纯度达到99.9%以上,与该不

育系标准种进行DNA分子比对完全一致性的定为株行代种子。株行代种子再繁殖一代后即为株

系代种子。

8.3落田谷

水稻收获后遗落在稻田的谷粒。这些谷粒能在下季或多季后条件适宜时萌发成苗。

9引用和参考资料

GB/T29371.1-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1部分:术语

GB/T29371.2-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2部分:不育系原种生产技术

规范

GB/T29371.3-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3部分:不育系大田用种繁殖

技术规范

编写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

有限公司。

编写人员:刘爱民、李小华、张章、李翔、涂志业、陈南祥、肖一龙。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159-2017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冷灌繁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RiceTGMSLineSeedsProduction

ThroughLower-tempWaterIrrigation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9日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冷灌繁殖技术规程

为规范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冷水串灌繁殖技术,特制订本技术规程。

1基地选择与建设

1.1冷水资源

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的水库或溶洞自流水,出口水温16〜18℃。

1.2田块选择

田块集中连片,隔离方便。

1.3灌排设施建设

繁殖基地应修建灌水沟渠和排水沟渠,灌水和排水沟渠的大小应根据繁殖面积和冷灌期间所

需水量确定,每15亩繁殖田可按约0.5立方米/秒的流量建设灌排水沟渠,保证冷灌期间灌排水通

畅。每块田设置多个灌排水口,确保田间水温一致。田填高度20〜25厘米。

1.4基地隔离

以自然隔离为主,空间隔离在200米以上,时间隔离30天以上。

2播种期安排

双季稻区宜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一季稻区宜选择4月中下旬播种。

3亲本种子

经核心种子生产的株行代或株系代种子,纯度99.9%以上。

4播种育秧

4.1育秧方法

宜选用水稻湿润水育秧方法育秧。

4.2秧田选择

在基地内及周边选择灌排水方便、肥力较高、砂性轻、保水性好的田作秧田。

4.3落田谷和稻草谷处理

前作种植水稻的田块,应在播种前15〜20天灌水浸泡2〜3天,后排干,待落田谷发芽后翻

耕;再灌水泡田2〜3天后排干,待落田谷发芽后翻耕;平整秧田。

秧田不得施用以稻草垫栏的猪牛粪肥。

4.4秧厢准备

开沟分厢,施45%(氮15-磷15-钾15)复合肥15〜20千克/亩于厢面,平整秧厢。

4.5播种

用“强氯精”液等浸种消毒8〜12小时。用妣虫林、百克威等拌种剂拌破胸发芽种子。

稀播匀播,按20千克/亩干种子均匀播种。

4.6秧田管理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的宜搭拱薄膜覆盖,保温育秧。

播种后至2.1叶,保持厢面无水湿润;秧苗2.5叶期时灌浅水施肥,防治病虫害1次,重点防

治稻飞虱、稻蓟马、稻瘟病等;秧厢以浅水湿润管水为主。

处理秧田灭鼠防鼠用稻谷,让其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4.7秧田除杂

秧苗4.5叶期,除去异形异色株、落田谷苗和杂草。

5移栽与大田管理

5.1大田准备

移栽前15~20天灌水泡田2〜3天后排干,待落地谷发芽后翻耕;再灌水泡田2〜3天后排干,

待落地谷发芽后旋耕,亩施25〜30千克/亩45%的复合肥后平整。

5.2移栽

秧苗叶龄5.0~6.0叶期移栽,有分廉的苗1〜2苗/穴,无分廉的苗2〜3苗/穴,播始历期60〜

70天的移栽密度为13.3X16.7厘米,播始历期70天以上的移栽密度为16.7X20厘米为宜。

分厢栽插,厢宽300厘米,每厢栽插15〜18行,厢间距30〜40厘米。

5.3田间管理

5.3.1施肥

按不育系播始历期的长短确定施肥次数。

播始历期70天以上的不育系,第一次在移栽后7〜8天,亩施尿素10千克+45%复合肥10千

克,第二次在分廉盛期,每亩施45%复合肥10千克+尿素7〜10千克。播始历期70天以下的不

育系繁殖,在移栽后8〜10天左右,亩施45%复合肥10〜15千克+尿素10〜12千克。

在幼穗分化IV期结束晒田复水后的冷灌前,根据叶色确定是否需要补施肥。

5.3.2水分管理

除冷水串灌期按本规程6灌水外,其他按照水稻高产栽培的方法管理水分。

5.3.3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繁殖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所繁殖不育系对病虫抗感特性,确定施药防治方案,需施药3〜

4次。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等。

移栽返青露晒出后,灌3~5厘米水结合施肥撒施或喷施水稻田专用除草剂。

5.3.4除杂

大田除杂三次。分糜盛期至孕穗期,清除异形异色株和杂草;抽穗期开花期,清除早抽穗3

天和迟抽穗3天以上的植株,程尖和柱头异色株,花药和散粉差异明显的植株;乳熟期至黄熟期,

清除株形、株高、粒型、粒色有异和结实率有明显差异的植株。

6、冷水串灌

根据繁殖基地不同类型田块不育系的发育进程,观察群体的幼穗分化进度和叶龄余数,确定

冷水串灌时间。冷灌结束后排水,保持田间湿润。

6.1串灌时期

串灌开始时期:选择50%以上的分藤苗叶龄余数0.9〜1.1叶(幼穗分化IV期)、主穗余叶0.5

叶以下时开始灌水。

串灌结束时期:当90%以上的苗穗达到幼穗分化VH期初(剑叶叶枕距约2厘米)以上时结束冷灌。

6.2串灌水温

进水处水温18〜20℃,出水处水温22〜23℃。

6.3灌水深度

灌水深度保持淹没幼穗3~5厘米。

6、收割和干燥

根据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抢晴好天期收割。清理干净收割机、装种袋、场地、烘干机,防

止机械混杂。脱粒后的种子应在3小时内摊晒或进入烘干机循环,防止湿种堆泡、高温闷种。

7观测记载

7.1生育期与叶龄记载

记载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播始历期、全生育期。

7.2田间管理

记录施肥施药时间、品种、数量和水分管理等.

7.3冷灌期水温观测记载

根据繁殖基地各田块的灌水条件,分类型定点,每个点再按进水处、田中、出水处确定观测

位置,使用水银温度计或电子式温度计,观测记载田间不育系幼穗部位水温,每天每3〜4小时

一次,及时分析每个点所灌冷水的温度状况,对水温过高或过低的点,通过调节水量和水源温度,

保证所灌水达到适宜的水温。

7.4开花期花粉镜检

根据各定点灌水温度的不同,选择水温有一定差异的观测点,从不育系始花时开始,每个观

测点随机选5株开花的穗,取当天能开花的颖花约5个进行花粉镜检,每2〜3天镜检1次,记载

每次镜检的染色花粉率。

8技术术语

8.1冷水串灌繁殖(简称“冷灌繁殖)法

在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利用自然冷水进行串灌繁殖不育系种子的方法。

8.2株行代和株系代种子

不育系核心单株的种子分株行种植繁殖,经株行比较鉴定筛选后,选留株叶穗粒型态完全一

致和抽穗开花期一致的株行,所选留株行种子混收,再经种植鉴定纯度达到99.9%以上,与该不育系标

准种进行DNA分子比对完全一致性的定为株行原种。株行原种再繁殖一代后即为株系原种。

8.3落田谷

水稻收获后遗落在稻田的谷粒,这些谷粒能在下季或多季后条件适宜时萌发成苗。

9引用和参考资料

GB/T29371.1-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1部分:术语

GB/T29371.2-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2部分:不育系原种生产技术规范

GB/T29371.3-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3部分:不育系大田用种繁殖技

术规范

编写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

编写人员:刘爱民、李小华、陈南祥、谢伟、周飞捷、肖层林、张海清。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160-2017

水稻温敏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三层穗法”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RiceTGMSLineCoreSeedsProduction

ThroughThreeTermPanicles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9日

水稻温敏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三层穗法”应用技术规程

为规范“三层穗法”筛选水稻温敏不育系核心不育株、生产核心种子的各项技术措施,特制

定本技术规程。

1材料与设备

1.1种源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种家种子、原种或良种。

1.2人工制冷冷水处理设施

由制冷设备、制冷水池、冷水处理池、水温控制设备四部分组成

1.2.1制冷设备与制冷池

采用10kw功率水冷式压缩机,通过铜管循环冷却系统制冷,配备制冷水箱、水泵、温度调

控仪等。

制冷水池应采用混泥土、砖、钢筋和保温隔热材料建造,单个水池储水量10立方米左右,制

冷水温控制在16~20℃。

1.2.2冷水处理池

冷水处理池可采用混泥土和砖砌成,做好防渗漏处理,每个处理池面积可根据需要确定,通常(2.5

义4)亩,摆放200株左右,每个10立方米的制冷水池可满足4个(2.5X4)亩的处理池的冷水。

1.2.3水温控制

冷水处理池和制冷池通过PVC管道和可调控水量的阀门链接,采用制冷池低温水和处理池水

循环掺合控制水温模式,冷水处理池观测水温的感应式水银温度计探头安置在处理池的进水和出

水处,并与水量调节阀门链接,实现处理池水温的精确控制,保证处理池的水温比处理不育系的

不育起点温度稳定低0.51〜1℃o

1.3选种圃田块

选择光照充足、肥力均匀一致且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基地和田块做为选种圃。

2播种育秧

按繁殖水稻不育系的常规方法浸种催芽,播种密度1X1厘米。按湿润水育秧方法管理秧田。

3移栽

3.1秧龄

秧苗大苗移栽,叶龄7.0〜7.5叶,秧龄30〜35天。

3.2择苗除篥移栽

选择秧苗素质基本一致的秧苗,每根秧苗保留1个最大的分孽,其余小分蕤剥掉后单本栽插,

密度20X30厘米。

移栽前选种圃施45%的复合肥约20千克/亩。

4选种圃管理

4.1播始历期在80天以上的不肓系

移栽后1〜3天浅水返青活苑,返青后灌浅水,亩施尿素5〜7千克+45%的复合肥5千克;移

栽后6〜14天排水露田,湿润管理,促发第二层穗分薨:移栽后15〜20天晒田控分孽,控制分藁

发生,拉开二三层穗的发育进程;移栽后21〜22天每株保留3-4个分糜,剪掉其他小分糜,再灌

2厘米左右的水层,施45%复合肥12〜15千克/亩+尿素10千克/亩;移栽后23天后保持田间浅

水湿润状态,促发第三层分麋。

4.2播始历期在80天以下的不育系

移栽后第1〜3天保持田间浅水层返青,返青后灌浅水,亩施尿素5千克+45%的复合肥5千

克;移栽后第6〜10天排水露田,保持田间湿润,促分廉;移栽后第11〜15天晒田控分藤;移栽

后第16〜18天每株保留3〜4个大分薨,其余小分廉全部剪掉。再灌2厘米左右的水层,施45%

复合肥10千克/亩+尿素7千克/亩;移栽后18天后保持田间浅水湿润状态,促发第三层分廉。

5标准单株筛选与冷水串灌

5.1标准单株初选及冷灌前期准备

5.1.1标准单株初选

于选种圃分蕤盛期和主穗幼穗分化VI期,选择株、叶形态具有该不育系典型性状的单株为标

准单株,编号挂牌。

5.1.2标准单株冷灌前准备

选出的标准单株在冷灌前1〜2天,带土移入直径15厘米的塑料钵中备用。

5.2冷灌的起始时期

主穗苗的幼穗分化W1期初(剑叶全展后2天),第二层穗幼穗分化V期。

5.3冷灌期的水温、水深控制

分两段进行冷水灌溉

第一段为第二层苗穗分化V期-VU期(冷灌第1〜6天),用低于不育系起点温度0.5C或

的恒温冷水串灌;第二段从第一段冷灌结束时起至大部分弟三层苗穗幼穗分化vn期止(冷灌第7〜

15天),用21.5±0.5℃的恒温冷水串灌。

灌水深度以淹没幼穗2〜3厘米为宜。

5.4标准单株镜检穗标记

在第一段冷灌结束时,每个标准单株分别标记1〜2个刚好处于幼穗分化vn期初的穗(剑叶叶

枕距约2厘米),用于花粉镜检。

5.5标准单株的复选

在主穗已抽出且标记的镜检穗还未抽出时,根据穗型、粒型的典型性对标准单株进行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