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上半期重大理论成果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上半期重大理论成果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上半期重大理论成果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上半期重大理论成果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上半期重大理论成果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模块三中国近代篇第一步专题优化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上半期重大理论成果课时提升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山西晋中考前模拟)《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认为:“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也。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这反映出()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B.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D.中国位于“世界中央”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徐继畲比较如实客观地描绘世界图景,因此中国位于“世界中央”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只涉及描摹地图而未涉及反封建,故A项错误;《瀛寰志略》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少数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当时不可能“全盘西化思想……大为流行”,故B项错误;本书与魏源的《海国图志》同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但一本介绍世界地理的书并不能反映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故C项错误。2.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道:“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解析:选C。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材料反映了维新变法推动过程中的阻力源于历史传统,托古(圣人之言)改制意在减少改革阻力,故C项正确。A项的说法是袁世凯时期的行为,B项的说法与题意相反,D项的说法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2015·广东汕头二模)清同治帝曾有谕令:“惟该院(同文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籍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查,毋令滋弊。”这表明()A.朝廷坚守中体西用的原则B.朝廷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列强侵略的主要目的是传教D.同治皇帝反对洋务运动解析:选A。从“不准西人籍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查,毋令滋弊”,可知当时的清政府严格控制西方文化的传播,体现出仍然坚持中学为根本,坚守中体西用原则,没有充分发挥西方文明的作用,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以后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故B项错误;列强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把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同治帝反对洋务运动的内容,故D项错误。4.(2015·四川广安一模)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的是()A.妇女应追求婚姻自主B.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C.妇女价值观在不断更新D.妇女教育应遵循礼制解析:选B。由材料中“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得出梁启超认为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故B项正确;由材料中“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得出梁启超主张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并未体现要妇女追求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材料重在强调妇女教育,并未涉及妇女价值观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妇女教育应遵循礼制问题,故D项错误。5.(2015·陕西教学质检)《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解析:选B。由材料“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可以看出其反对迷信,将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结合起来,故B项正确;《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不强调变法思想,故A项错误;自由和民主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6.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从材料可以看出,祥林嫂遭到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残酷精神虐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学革命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痛斥封建礼教,不是彻底否定传统道德,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是表达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是鲁迅表达的主要思想,故D项错误。7.(2015·内蒙古包头模拟)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解析:选D。北洋政府时期指1912—1927年间,“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应该对应“回归”,故A项错误;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应该对应“再选择”,故B项错误;1912—1927年间未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接受”指的是利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推动民主共和的实现,即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民主和科学,故D项正确。8.(2015·山东菏泽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A.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B.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C.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解析:选D。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发生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时,故A项错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发生在1895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时,故B项错误;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在一战后未发生,故C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由民主科学转为宣传社会主义,以俄为师,故D项正确。9.(2015·昆明一模)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C.脱离了中国的现实D.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解析:选D。钱穆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集法西斯精神的优点,民生主义集苏俄共产政权的长处,民权主义集英美代议制的理论,体现了三民主义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故选D项。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是世界进步思想的体现,并不是西方思想的大杂烩,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政治的问题,没有体现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故B项错误;脱离了中国的现实不符合材料的观点,故C项错误。10.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C.倡导资本家大力发展产业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解析:选A。依据材料“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可知孙中山在共和实现以后主张发展社会产业,同时担心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所以要倡导社会公平,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11.(2015·辽宁大连一模)20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曾认为:“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久之纠纷,唯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这表明孙中山主张()A.民主共和 B.联俄联共C.三权分立 D.联省自治解析:选D。材料译文:“专制集权是清朝以来的弊端,今天要永远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纠纷,唯一的途径是各省自治。中央把权力分给各省,各省分给各县……这样就不用穷兵黩武,让老百姓受害。”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联俄联共,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由译文可知,孙中山主张联省自治,故D项正确。12.某位毛泽东书籍收藏爱好者,因保管不善,书籍受损严重,下图为该书目录。此部著作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解析:选C。解读图片可知该书有“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等内容,可判断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总结,故选C项。A、B两项分别是国民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著作,不是对近代民主革命的全面总结,与题干不符,故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材料二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起被称为17世纪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启蒙运动随之而起。——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科学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科学革命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8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大破大立”的。启蒙运动的“创新”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出处可以判断其时间,由时间可判断“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第二小问迁移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影响的相关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所提及的时间“17世纪”,可知其“思想条件”应与文艺复兴运动相联系;第二小问需回答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的影响。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回答启蒙思想的基本内涵,迁移有关启蒙思想的内容知识,从其批判和提倡的内容方面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演变历程回答。答案:(1)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君主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2)思想条件: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面向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形成,为欧洲近代科学革命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提供了研究社会的办法。(3)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立: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影响:维新派提倡君主立宪,开展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反对专制独裁。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独秀等知识精英,以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舞台,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体系,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浓缩为“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进行启蒙宣传,反对一切旧文化,由此掀起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之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对固有文化进行批评和反省,同时努力追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密接、相互融合的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近代史研究》材料二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主观方面: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在没有真正参透“西学”的情况下,便轻易地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客观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特别是加拉罕代表苏俄发表的废除原沙俄在中国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1920年3月传到北京之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群体”,便迅速地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李明海《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在他(梁启超)看来,眼下的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西方文明之所以走到这步田地,表面上是战争所致,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内在的弱点所造成的。……俄国的社会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可是,就是在这片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