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标准》_第1页
重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标准》_第2页
重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标准》_第3页
重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标准》_第4页
重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XXX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XXX-XXX—XXX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标准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ast>in-situconcretehollowfloorstructure

(征求意见稿)

2O19-XX-XX发布2019-XX-XX实施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标准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ast-in-situconcretehollowfloorstructure

DBJXXX-XXX—XXX

(征求意见稿)

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曰期:2019年XXX月XXX曰

2019重庆

前S

本标准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发

(2017)451号文件的要求,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

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道同建材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重庆市设计院会同有关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

完成了本标准的编制。

本标准是在国家行业标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

规程》JGJ/T268-2012的基础上,并结合重庆市地方特点编

制本标准。

编制过程中,规程编制组经过了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吸

收了国内外已有的科研成果,总结了我市设计、施工方面的

实践经验;与国内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经过反复讨论、修

改,形成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符号;3.

材料;4.场地与地基;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6.结构分析方法;

7.结构构件计算;8.构造规定;9.柔性支承楼盖梁柱节点;

10.施工;附录A~附录F»

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和对条文的

解释,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市《现浇

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标准》编制组。(通讯地址:重庆

市九龙坡区石桥铺渝州路17号,邮编:400039;电子邮箱:

XXX)o

本规范主编单位、副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

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副主编单位: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重庆道同建材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重庆大学

重庆市设计院

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重庆河邦建材有限公司

重庆机三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重庆和恒智博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重庆建工第八建设有限公司

重庆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长厦安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弗洛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审查人员:

目录

1总则...............................................1

2术语与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5

3材料...............................................9

3.1混凝土.......................................9

3.2普通钢筋.....................................9

3.3预应力筋及锚固系统...........................9

3.4填充体......................................10

4场地与地基........................................14

4.1一般规定....................................14

4.2场地........................................14

4.3地基........................................15

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14

5.1一般规定....................................16

5.2房屋适用高度................................17

5.3房屋抗震等级................................18

5.4结构布置原则................................20

5.5空心楼盖结构布置要求........................21

5.6空心楼盖截面特性............................22

6结构分析..........................................25

6.1一般规定....................................25

6.2拟板法......................................26

6.3拟梁法......................................30

6.4经验系数法..................................31

6.5等代框架法..................................37

1

6.6空间等代框架法...............................42

7结构构件计算......................................45

7.1一般规定....................................45

7.2设计计算原则................................46

7.3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47

7.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49

8构造要求..........................................52

8.1一般规定....................................52

8.2柔性支承楼盖................................57

9柔性支承楼盖梁柱节点...............................64

9.1节点计算....................................64

9.2节点构造....................................72

10施工.............................................76

10.1施工要点...................................76

10.2材料进场验收...............................79

10.3工程施工质量验收...........................80

附录A填充体检验方法................................84

附录B空心楼板自重、折实厚度、体积空心率计算........87

附录C正交各向异性板的等效各向同性板法..............89

附录D施工流程......................................92

附录E填充体质量验收记录表..........................93

附录F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常用参数表..................98

本标准用词说明......................................98

引用标准名录........................................98

附:条文说明.......................................134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5

3Materials......................................................................................9

3.1Concrete............................................................................9

3.2OrdinaryReinforcement...................................................9

3.3PrestressingTendonandPrestressedAnchoringSystem....9

3.4Filler...............................................................................10

4SiteandBase.............................................................................14

4.1General...........................................................................14

4.2Site..................................................................................14

4.3Base................................................................................15

5BasicRequirementofStructuralDesign...................................14

5.1General...........................................................................16

5.2MaximumApplicableHeight.........................................17

5.3SeismicDesignGradeofStructuralMembers...............18

5.5StructuralArrangementPrinciple...................................20

5.6HollowFloorStructureArrangementRequirements....21

5.7SectionalPropertiesOfHollowFloor.............................22

6MethodsofStructuralAnalysis.................................................25

6.1GeneralRequirements....................................................25

6.2AnalogueSlabMethod...................................................26

6.3AnalogueCrossBeamMethod.......................................30

6.4EmpiricalCoefficientMethod........................................31

6.5EquivalentFrameMethod..............................................37

3

6.6EquivalentSpaceFrameMethod....................................42

6.7FiniteElementMethod...................................................42

7CalculationofStructureMembers.............................................45

7.1GeneralStipulations........................................................45

7.2PrinciplesofStructureCalculationandDesign.............46

7.3UltimateLimitStates......................................................47

7.4ServiceabilityLimitStates..............................................49

8DetailingRequirements.............................................................52

8.1GeneralRequirements....................................................52

8.2FlexibleEdgeSupportedFloorStructures......................57

8.3Column(ColumnCap)SupportedFloorStructure....61

9Joints..........................................................................................64

9.1Column-beamJointsofFlexibleEdgeSupported

FloorSystem............................................................................64

9.2Column-beamJointsofColumn(ColumnCap)Supported

FloorSystem........................................................................72

10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76

10.1ConstructionPoints.......................................................76

10.2MaterialApproachAcceptance....................................79

10.3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79

AppendixACheckMethodofFiller............................................84

AppendixBCalculationofWeight,ConvertedThickness

andVolumetricVoidRatioofHollowSlab....................................87

AppendixCEquivalentIsotropicPlateMethodof

OrthotropicPlate.............................................................................89

AppendixDConstructionTechnologicalProcess.......................92

AppendixEFillerQualityAcceptanceForms.............................93

4

AppendixFParametertableofcast-in-situhollowfloor............98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98

ListofQuotedStandards..............................................................98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34

5

1总则

1.0.1为使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贯彻

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

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条文: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在减轻楼盖自重、减少她震作用、

隔声、节能等方面较传统的实心板有较明显的优势,同时增加结构净

空高度,可减低层高,目前已经在一些大跨度写字楼、商业楼、大型

会展中心、图书馆、多层停车场等公共建筑及大开间民用住宅中广泛

应用。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有自身的特点,如:由于填充体布置的

不对称性引起板的正交各向异性、正交异性板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

法以及圆孔板横向抗剪问题、横向最低配筋率及其算法等。

制定本标准是为了规范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使用的填充体的技

术参数,并对以上提到的新的技术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确保工程设计

和施工质量,使该项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及构筑物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条文: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因缺乏可靠的近

场地震资料和数据,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的柱支承空心楼盖没列入本

标准。

1.0.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符合本

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混凝土结构的一种形式,设计计算

依据现在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进行,行业标准

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根据该结构的特点进一步细化

和明确,特别是解决板的正交各向异性的计算问题、正交异性板的内

力计算方法问题以及圆孔板横向抗剪问题等。本地方规程在国家行业

标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IGJ/T268-2012的基础上结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IGJ3,并吸收目前相关研究或工程实践经验,对在使用现浇混凝土空

心楼盖多层、高层建筑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确保设计质

量。其他常规设计问题,凡现行标准中已有明确规定的,本标准原则

上不再重复。

2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cast-in-situconcretehollowslab

采用内置填充体,经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空腔楼板。

2.1.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cast-in-situconcretehollowfloor

由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和支承梁(或暗梁)等水平构件

形成的楼盖。

条文: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填充体空心部分不参与结构受力。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包括了混凝土空心楼板和支承梁(暗梁)等所有

支承构件。

2.1.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cast-in-situconcrete

hollowfloorstructure

由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和竖向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如

框架结构、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筒中

筒结构等。

2.1.4刚性支承楼盖rigidedgesupportedfloorstructure

由墙或抗弯刚度较大的梁作为楼板竖向支承的楼盖。

条文:刚性支承楼盖的楼板只承受竖向荷载,竖向刚度较大的梁

是一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用达到4或5就可以作为刚性支承梁,楼

板就可以按四边竖向刚性支承的双向板计算。

3

2.1.5柔性支承楼盖flexibleedgesupportedfloorstructure

由抗弯刚度较小的梁作为楼板竖向支承的楼盖。

条文:柔性支承楼盖是柱之间由刚度不大的梁作为竖向支承的楼

盖,介于刚性梁支承和无梁柱支承楼盖之间,本标准给出了这类楼盖

的计算方法。

2.1.6柱(柱帽)支承楼盖Column(ColumnCap)Supported

FloorStructure

由柱或柱帽作为空心楼盖竖向支承,支承间设有柔性梁

的楼盖,柱(柱帽)支承楼盖为柔性支承楼盖的一种。

2.1.7填充体filler

埋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中,置换部分混凝土以达到减轻

结构自重的物体。按形状和成型方式可分为:管状成型的填

充管、棒状成型的填充棒、箱状成型的填充箱、块状成型的

填充块和板状成型的填充板等。

条文:埋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中,置换部分混凝土以达到减轻结

构自重的成孔芯模。填充体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填充体

包括:一次性使用永久埋置的管状成型的填充管(tubefiller),棒状

成型的填充棒(stickfiller),箱状成型的填充箱(boxfiller),球状成

型的填充球(ballfiller)等;以及主材可重复使用的管状成型的填充管

(rubefiller),棒状成型的填充棒(stickfiller),箝状成型的填充箱(box

filler),球状成型的填充球(ball皿er)等。

2.1.8内置填充体embeddedfiller

埋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中,表面均不外露的填充体。

2.1.9一次性填充体disposablefiller

4

埋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内,不可取出的填充体。

2.1.10可重复使用填充体reusablefiller

埋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内,在楼板混凝土初凝后可以将

主材取出重复使用的填充体。

条文:填充板是通过钢丝连接网将轻质芯块连为一体形成网格状

填充板,填充板的构造见图1,现场浇筑混凝土后与混凝土成为整体。

图2.1.10填充板示意图

2.1.11体积空心'率volumetricvoidratio

现浇混凝土楼板区格内填充体的体积与楼板体积的比

值。填充体的体积包括了填充体材料的体积和内部空腔的体

积。

条文:体积空心率只是表明了填充体占的体积,由于填充体有一

定重量,因此不能完全表达减轻自重的比率。

2.1.12表观密度apparentdensity

自然状态下填充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5

条文:表观密度是衡量填充体自重和占有板内体积的一个宏观量

度,体积相同时,数值越小说明越能减轻自重。

2.1.13肋rib:主肋main-rib;框架肋梁framerib:次肋

secondary-rib

肋:同一柱网内相邻填充体侧面之间、端面之间形成的

混凝土区域。

主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中相邻填充板之间形成的肋。

框架肋梁:空心板楼盖中,布置在竖向支承构件之间的、

与竖向构件组成抗侧力体系的主肋或实心暗梁。

次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中填充板内相邻轻质芯块间

形成的肋。

2.1.14肋间距ribspacing

相邻两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2.1.15翼缘厚度flangedepth

填充体上、下表面分别至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顶面、底

面的距离。

2.1.16拟板法analogueslabmethod

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等效为实心板进行内力和变形分

析的计算方法。

2.1.17拟梁法analoguecrossbeammethod

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等效为双向交叉梁系进行内力和

6

变形分析的计算方法。

2.1.18经验系数法empiricalcoefficientmethod

用弯矩分配系数计算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各板带控制截

面弯矩的计算方法。

2.1.19等代框架法equivalentframemethod

在两个方向将柱(柱帽)支承楼盖或柔性支承楼盖等效

成以柱轴线为中心的连续框架分别进行内力分析的计算方

法。

2.1.20空间等代框架法equivalentspaceframemethod

将空心楼盖柱上板带及跨中板带按拟梁法等效为多根

梁,同竖向构件一起参与在水平作用、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

的整体内力分析的计算方法。

条文:本标准第2」.16~2.1.20条给出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几

种计算方法的定义。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

Ec—混凝土弹性模量;

我小一梁混凝土弹性模量;

Ecs—板混凝土弹性模量;

耳,一柱混凝土弹性模量;

7

与-正交各向异性板X向弹性模量;

4—正交各向异性板y向弹性模量;

G-L正交各向异性板剪变模量;

即,一填充体表观密度;

%—混凝土泊松比:

V.一正交各向异性板x向泊松比;

力一正交各向异性板y向泊松比;

2.2.2作用、作用效应

楼板区格内填充体重量;

M。一计算板带在计算方向一跨内的总弯矩设计值;

%八%八他,仅一等效各向同性板x向弯矩、y向弯矩以

及扭矩;

M,、%,、Mq—正交各向异性板x向弯矩、y向弯矩以及

扭矩;

9一板面竖向均布荷载设计值;

2.2.3几何参数

4、A。一圆形截面填充体空心楼板纵向、横向截面积;

4一非预应力筋面积

8

b—计算单元宽度:计算板带宽度;等代框架梁计算宽度;

为一拟梁对应的空心楼板宽度;

瓦一梁截面宽度;拟梁宽度;

儿一柱截面宽度;

bw—计算截面肋宽;

C2一等代框架法中垂直于板跨度/1方向的柱(柱帽)宽;

。一圆形截面填充体直径;

〃一楼板厚度;

〃。一楼板截面有效高度;

%一柱截面度;

国一柔性支承梁的截面高度

一空心楼板折实厚度;

//一等代框架中梁板在柱(柱帽)边缘处的截面惯性矩;

一计算单位等宽度实心楼板截面惯性矩;

/八0一圆形截面填充体空心楼板纵向、横向截面惯性矩;

4一等代框架梁宽度的楼板截面惯性矩;

&一等代框架梁宽度范围内除4所取梁截面外楼板截面惯

9

为一等代框架梁截面惯性矩;

4一柱在计算方向的截面惯性矩;

七一等代框架法中柱的抗弯线刚度;

K“一等代框架法中等效柱的抗弯线刚度;

长一等代框架法中柱两侧抗扭构件的抗扭刚度;

。一经验系数法及等代框架中板计算方向跨度;

/2—经验系数法及等代框架中板垂直于计算方向的跨度;

一正交各向异性板X向计算跨度;刚性支承双向板长跨

跨度;

&-正交各向异性板),向计算跨度;刚性支承双向板

短跨跨度;

蜀、4一等效各向同性板X向和y向跨度;

计算方向板的净跨。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C—经验系数法计算中的截面抗扭常数;

k一正交各向异性板y向与x向的弹性模量比;填充管

(棒)空心楼板横向与纵向惯性矩比;

内一经验系数法计算中计算方向梁与板截面抗弯刚度的

10

比值:

一经验系数法计算中垂直于计算方向梁与板截面抗弯

刚度的比值;

填充体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值;

夕一填充管(棒)空心楼板横向受剪承载力调整系数;

为一等代框架计算中抗扭刚度增大系数;

用一经验系数法中抗扭刚度系数;

PwdL体积空心率;

[a一柱帽高度与柱计算长度之比;

一临界截面的周长:

力一梁对节点的约束影响系数。

11

3材料

3.1混凝土

3.1.1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混凝

土楼盖不宜低于C25;预应力混凝土楼盖不宜低于C40,且不

应低于C30。

条文: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作了规定。

3.2普通钢筋

3.2.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

HRB400.HRB500,HRBF400和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

HPB300、RRB400钢筋。

条文:提倡采用HRB400级钢筋作为主受力钢筋。

3.3预应力筋及锚固系统

3.3.1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的预应力筋宜优先选用高

强低松弛钢绞线,必要时也可选用钢丝束、纤维预应力筋等

性能可靠的预应力筋,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

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

5223等有关规定。

条文:公称直径15.2mm的低松弛钢绞线是我国目前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中应用最广的预应力筋,优先采用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对于

12

工程设计和施工都是有利的。

3.3.2预应力可采用有粘结、无粘结、缓粘结等技术体系,其

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缓粘结预

应力钢绞线》JG/T369和《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JGJ-387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了结构可采用的预应力体系类别。近年来缓粘结预应

力技术在不断推广应用,对于柱支承的空心楼盖,由于楼盖参与了结

构抗震,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延性比不上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楼板中应用存在波纹管和群锚布置困难等

施工缺陷,而采用缓粘结预应力体系既可以提高抗震性能、又便于施

工,因此,柱支承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可以优先采用缓粘结预应力

技术。

3.3.3预应力锚固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

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有关规定。

条文:预应力筋锚固系统应遵循的有关标准。

3.4填充体

3.4.1工程应选用轻质、强度高、低破损率的填充体,填充体

应优先选用节能环保的材料。

条文:为贯彻国家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选用轻

质、强度高、低破损率的填充体和节能环保的的材料,能减少材料水

平和垂直运输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工程质量,

同时能大量减少社会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13

3.4.2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填充体及其原材料除满足《现浇

混凝土空心结构成孔芯模》JG“352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

定:

1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内的一次性填充体材料,其

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中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放射性核素的限量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的要求;正常使用环境下不应产生有损人身健康及环境的有

害成分,火灾时防火等级要求时间内不得产生析出楼板的有

毒气体。

2埋置于混凝土楼板中的一次性有机成孔芯模严禁采用

聚苯乙烯泡沫制品、聚氨酯泡沫制品和再生塑料制品。

3埋置于混凝土楼板中的一次性成孔芯模内置部件燃烧

性能不应低于《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规

定的B1级。

4采用填充体形成的空心结构耐火等级应符合设计要

求,耐火极限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耐火极限可按上下两层混凝土板总厚度计算。

5填充体应具有可靠的密闭性,不应采用易渗漏水泥浆

的材料或构造制品。

6填充体的自然吸水率不应大于5%。

条文:对填充体的有害物质含量、火灾时的形态等均作了规定,

14

考虑填充体可能含有对结构和对人体健康有害成分,尤其是氯离子含

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放射性核素的限

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填充体在正常使用环境下不应产生有损人身健康及环境的有害成

分,火灾时按防火等级要求时间内不得产生析出楼板的有毒气体,而

很多一次性使用的填充体利用废旧回收物作为原材料,材料成分良莠

掺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结合《混凝土结构用成孔芯模》

IC/T352的要求,对埋置于混凝土楼板中一次性使用的有机材质填充

体作出相关限制,对材质的防火要求、燃烧性能和构件的耐火极限作

出要求,并要求做相关的检测并提交检测报告。

本条还对填充体的表观质量和物理化学性能作出基本要求。

3.4.3填充管、棒的规格尺寸应根据具体工程需要确定,外径(外

边)可取80〜800mm,长度可取600mm~2400mm。填充管、棒

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43的规定。填充管、棒的外观质量应符

合下列规定:

1表面应平整,无明显贯通性裂缝、孔洞、飞边毛刺。应具

有可靠的密封性,不允许有镂空网眼和破损穿孔;

2填充管管端应封堵密实、牢固;

3填充管、棒有外裹封闭层时,封裹层应耐冲击和抗振捣,

表面应整齐、密实、粘附应牢固、无裂缝和破损;

4当填充管、棒采用两根或多根组合时,相互之间应连接牢

固可靠,防止脱落、错位和滑移。

表343填充管、填充棒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mm)

15

L<500±8

长度(mm)

L>500±10

D<300±5

断面尺寸(mm)

D>300士8

L<5005

轴向表面平直度(mm)

L>5008

注:检睑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条文:对填充管、填充样的规格、尺寸作了具体的规定,填充棒

断面也可以不为圆形,此时,D取断面的最大尺寸。

3.4.4填充箱、填充块、填充板的规格尺寸应根据具体工程需要

确定,其边长可取200〜1500mm,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4.4

的规定。当内置填充箱、填充块、填充板的底面短边尺寸大于

500mm时,应在箱体中部设置功能性竖向通孔。填充箱、填充块、

填充板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应平整,无明显贯通性裂纹、孔洞。

2表面应具有可靠的密封性,不得有镂空网眼和破损穿

孔,且不得有非功能性孔洞和影响楼盖混凝土成型的其他缺

陷:

3当填充箱、填充块、填充板有外裹封闭层时,封裹层应

耐穿刺和抗振捣,表面应整齐、密实、粘附应牢固、无裂纹

和破损。

4当填充箱、填充块、填充板采用两片或多片组合时,相

互之间应连接牢固可靠,防止脱落、错位和滑移。

16

表3.4.4填充箱、填充块、填充板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mm)

边长+5,-8

高度+5,-8

表面平整度5

两对角线长度差10

条文:内部为空腔的填充体表面应平整,应具有可靠的密封性,无明

显贯通性裂坐、孔洞和镂空网眼,且不得有非功能性孔洞和影响楼盖

混凝土成型的其他缺陷,表面的裂缝、孔洞和镂空网眼会导致混凝土

漏浆进入空腔内,影响混凝土质量和楼板强度。当一个填充体由两个

或以上填充管、棒、箱、块组合而成时,相互之间必须有可靠的固定

连接措施,使各部件之间结合紧密,防止发生脱落、错位和滑移而导

致混凝土灌入空腔内,固定连接措施可以采用绑扎、码钉钉牢等方法,

表观密度350公斤以上重型填充体也可以利用材料自重在结合部位设

企口咬合紧密,企口高度和宽度不应小于20mm。

3.4.5填充体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应符合本标准表345的规定。

表3.4.5填充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项目技术指标

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

氯化物含量<0.2%

碱含量W3Kgzm3

放射性核素的限量IRa<1.0,lr<1.3

表观密度(kg/m')15.0〜500.0

48h浸泡后局部抗压荷载(kN)>1.0

17

自然吸水率(%)<5

(充气芯模)气压(kPa)235

330振动棒紧贴内置表面振动Imin,不出现贯通

抗振动冲击

性裂缝及破损

注:1.检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

2.当填充体为充气芯模时,物理化学力学性能检沼气压和抗振动冲击:

3.如确需采用自然吸水率而于S%的填充体,填充体与混凝土之间须采取有效的阻断隔离

措施,而且采用的隔离阻断指施应直观、易于判断.对采用高性能防水防泛霜材质的填充体或者

采用防水剂表面处理的填充体仍应经检测满足自然吸水率不得大于5%的要求.

条文:规定了填充体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局部抗压面荷载主

要为了防止施工中填充体上站人等造成破坏;国标中对氯化物和碱的

总含量、放射性核素的限量提出了要求,本条补充了检测指标要求;

对充气芯模填充体补充了指标要求,由于其为完全密闭的腔体,不进

水,韧性和强度高,物理化学力学性能检测气压和抗振动冲击。

部分无机材质填充体自然吸水率在15%-30%之间,远高于不大于

5%的国家标准。这些无机填充体在现浇混凝土浇揭和养护的过程中,

会与混凝土抢水,削弱楼板的成型强度。如确需采用自然吸水率高于

5%的填充体制品,其与混凝土之间应有可靠的阻断隔离措施,以防止

其与混凝土抢水,并阻断材料中的无机盐结晶体泛霜至楼板表面。对

采用高性能防水防泛霜材质的填充体或者采用防水剂表面处理的填充

体仍应满足自然吸水率不得大于5%的要求。

3.4.6为有利于混凝土流入填充体底部空腔,填充体下部沿长边(边

长大于300mm的方块四边)应圆角50~80mm。

条文:对填充体作了下部圆角的规定,根据实际工程现场情况,

下部圆角有利于混凝土浇筑时更顺畅的流入填充体下部,有利于底板

混凝土的密实。

18

4场地与地基

4.1一般规定

4.1.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按表4.1.1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ft不利

4.12场地附蟒与治理应符合国家及重庆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3应蝌在抗震有利±1殿及艇蛾,避开不利地不应选择危

险地段。当谢避开不利地段时应采取有效的昔施。

条文:第4.1.1~4.1.3条场地选择时,应尽量选在对抗震有利的地段

及一般地段。对于无法避免的不利地段,必须采用有效措施,使其满

足要求。

4.1.4对簸物府潜在威胁或直接危害的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以及

岩溶、土潮跳峻育地段、擀区可能引起1陷等不闺蛹地段,未经

姐环应选作

条文:场地都属于不利地段,应尽量避免,当无法避免时,应同

本章第4.1.3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经过认证才能采用。

4.15地基承载力及变隧算应符合国家及重阳见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6对位下i坡h的基础,其相应验算应符合重庆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条文:第4.1.5~4.1.6条采用空心楼盖的结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验算

与普通结构采用的规范相同;位于边坡上的基础采用重庆的现行标准,

与普通结构相同。

19

4.1.7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

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缴耐,

除保证其在地1作用下的稳定恸卜,鄙Z估计不利地段对设ii地震动参

数可育济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幽大值应曾大系数。

4.2场地

4.2.1碘糊IJ的切吩龈国密见彳"滩《0^谢十规范》

GB50011的原则执行,尚应符^下列要求:

1地建效应评价

1)婕(构)筑时婵体作夕频雨介单元。

2)当存在!也下室,主体建筑未与地下室脱开时,应将主体建

筑与地下室作为T■抗震评价单元。

3)当建筑物存在地下室时,地蜥告应按基坑边坡与主体建

筑晚JF和不脱H讷种情况分另忸伊照效面用介。

2覆盖层定

1)地螂告网翅W页目场平后确定覆盖层厚度。

2)覆盖层厚度i十算机地面标高以设H地阚示高作为起算标

局。

条文:对场地类别的划分进行了规定,并对不同类型的覆盖

层厚度作了规定。原则上按最不利情况划分,取抗震评价单元内最大

遗盖层厚度作为场地类别判定覆盖《厚度的依据.当局部隈盖层厚度

跨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表4.1.6中界线值时,在地震时不

20

对建筑产生明显不利影响时可按下列原则执行:跨越两个建筑场地类

别时,局部土层厚度较高类别区平面面积超过总面积的5%、覆盖层厚

度大于场地类别相应界限值的5%,按较高的类别确定,否则可取莪低

场地类别。

4.2.2对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段,应验算境海存岩土界面或新旧填土滑动

的稳定性,不满足稳定性要求时应设置支挡经构渊施。

条文:稳定性的验算应符合国家及重庆现行标准的规定,当稳定

性不满足要求时,设置的支挡结构等。

4.3地基

43.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怀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峥上。一般情

况下,同T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础醯基础、部分采用桩基;中风

化岩石地蒯可部分采用无照幄基础、

条文:基础适用的不同情况,应严格按照地质劭察情况采用不同

的地基形式。

432当采用压缩填,填土应考虑辘定性、均匀性、密实性,

并应娜蹦场上潞构的冈峻。

4.33岩石地基主要持力层深度内存在软下卧层时,应进行下卧层承

财验算。

条文:对岩石地基需要考虑的特性作了规定。

43.4岩石地基应充分考虑岩层产龙岩层特性的变侬中螳和娜的

影响。

21

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5.1一般规定

5.1.1空心楼盖可采用框架、剪力框架剪雄、筒体结构等结构体

系。空IL楼盖厚度与空11楼盖跨贬比1/18至1/25的柔性支承楼盖结构,

且楼板厚度不宜小于300mm(.

5.12采用冈竹生支承空心楼盖的多、高层建宽房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心楼盖峰结构、I晖剪力^结构中框架肋梁、鸭噪与竖

向构件形成的^侧力体系的结构布置、抗震措施及献力验算等各项要

求应前飒行规范《建蜥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

构技术规褶JGJ3中框架结构、剪辘、框架剪力ig结构的各项

要求。

2扇睬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目应双向布置。

3框架梁及其梁柱节点的承载力验算、抗震措施应满足《戳断震

设I十规超GB50011、《高层建筑海魁结构技树鹤JGJ3、《预

应力®疑士结构抗震设计蝌JGJ140中框麒的各项要求。

4按《频抗震设计规汕GB50011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翘

GB50010验雌端抗弯承载Zl时,梁端瞰殴实配^筋宜押柱的全

部弯矩及纵筋;当有可靠的ft哪,能确定楼板翼缘作用的有效范围时,

也可按实际范围采用。

条文:空心楼盖结构用于高层建筑时,结构布置及框架梁、梁柱

22

节点的性能应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

土结构技术规程》|G|3普通框架梁的各项要求“

5.13柔性支承楼盖结构的轴压比限值应在《建蜥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相关规定基础±应降低0.05控制。尚应满足现行规范《建辘

构荷载规超GB50009、《混凝土缔勾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制海疑士结龈林狼JGJ3中

结拗勺其它和锄定。

5.1.4采用柔性支承楼盖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柱I、可设置鸭噪

2框架结构;

3楼梯间、电梯间等楼板应采蛔噪;较大开洞处设置明梁。

5.15柔性支承楼盖结构,扭转位移比不宜大于1.40。

条文:本标准第5.1.4~5.1.5条多次地震表明扭转对结构抗震不利,

本条对柔性支承楼盖结构的框架比例及结构的扭转规则性提出更为严

格的要求。单列柱数不少于三根,主要指整体上不宜采用单跨的框架

结构。

5.1.6结构计算振型数应满足振型参与质量之和不小于总质量的90%,

掉层缩勾不小中5%o

5.1.7房屋建筑的隔墙、填神斜腺构构件在构造上应与主体结构可

靠雌,并应满足用载力、稳定性及结构触要求。

5.2房屋适用高度

23

5.2.1采用刚性支承楼盖的多、高层建筑,其最大适用高度网行国家

标准《高层建筑混凝±结构技术规般JGJ3和《建筑雌设i十规范》

GB50011的艇取值。

5.2.2采用柔性支承楼盖的博噬构、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做

构丙类的房屋建筑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4.3.7的规定。

多、高层建筑房屋最大适用高度(m)表522

烈度

结构类型厚跨比

67

1/1850(60)40(50)

空心楼盖框架1/2240(60)30(50)

1/2524(60)20(50)

大跨度结构

1/18120(130)110(120)

空心楼盖框架-剪力墙1/22110(130)100(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