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目录01.考点回顾02.提升演练01考点回顾考点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0年3考)八上P70—74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1.第一次国共合作【2024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黄埔军校创办100周年】第一次国共合作[1][2022安徽19(2)]背景①中国共产党: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②国民党: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时间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1][2022安徽19(2)]目的进行国民革命[3],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形成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开始概念解读

国民革命(国民大革命):指发生于1924—1927年,在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下,国共两党及其他革命力量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目标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续表第一次国共合作[1][2022安徽19(2)]合作形式实行党内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三大政策)续表第一次国共合作[1][2022安徽19(2)]合作成果创办黄埔军校①建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4]”。②领导: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5]任校长,周恩来[6]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旧址大门续表第一次国共合作[1][2022安徽19(2)]合作成果创办黄埔军校③作用: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7]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8]作了准备黄埔军校旧址大门续表第一次国共合作[1][2022安徽19(2)]合作成果北伐胜利进军1926—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合作破裂1927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先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续表2.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7月开始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9]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目的推翻吴佩孚[10]、孙传芳[11]、张作霖[12]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2019安徽5;2016安徽3]先锋叶挺[13]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14]”的美誉)北伐战争进程①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②两湖战场:攻下长沙→连克汀泗桥[1]和贺胜桥[2]→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北伐战争形势图续表北伐战争进程③江西、闽浙战场:北伐军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解读①重要地点:a.广州:国民政府所在地,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b.上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续表北伐战争进程④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往关外c.南京: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②战争形势:北伐军由南向北,分三路进攻;冯玉祥率领军队南下进攻;南北两军相互配合,联合作战,北伐取得节节胜利。续表北伐战争结果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促进了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胜利进军原因①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②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北伐军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④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⑤北洋军阀统治黑暗,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⑥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续表3.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表现①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②1927年7月,汪精卫[4]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结果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概况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东北易帜概况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5]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意义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续表考点2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0年4考)八上P75—79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2024年是古田会议召开95周年】南昌起义[2022安徽19;2017安徽4]背景①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②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南昌起义[2022安徽19;2017安徽4]时间1927年8月1日(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地点江西南昌(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1]”“人民军队的摇篮”)续表南昌起义[2022安徽19;2017安徽4]领导人周恩来[2]、贺龙[3]、叶挺[4]、朱德[5]、刘伯承[6]等经过1927年8月1日,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意义南昌起义[7]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八一精神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续表八七会议[9]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湖北汉口内容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②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0]著名论断续表秋收起义[11]时间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军队工农革命军[12]概况①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②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③在进军途中,进行“三湾改编[13]”,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续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概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5][2017安徽11(3)]续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意义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②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③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

冈山会师示意图续表井冈山会师时间1928年4月地点井冈山[3]解读①重要地点:a.南昌:1927年,南昌起义。b.三湾:1927年,“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概况朱德[4]、陈毅[5]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6]续表井冈山会师结果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7]。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c.井冈山:1927年,毛泽东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井冈山会师。d.瑞金: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②革命中心的变化:农村→城市。续表井冈山会师影响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③革命道路的变化及原因:a.变化:中心城市暴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续表井冈山会师井冈山精神[8]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b.主要原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武装斗争相继失败;敌强我弱,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良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体,受到残酷压迫和剥削,革命潜力大;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续表工农武装割据形成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9]的局面概念解读

工农武装割据: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其中,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根据地是战略基地。续表工农武装割据发展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贺龙、刘志丹、彭德怀、邓小平、徐向前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②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1]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2]的原则。[2020安徽6]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④在各革命根据地内,有几百个县建立了人民政权续表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3]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定都瑞金,毛泽东[5]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续表项目学习

论从史出观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论述

19世纪中叶,农民阶级发起太平天国运动,走社会财富平均分配的道路,最终失败。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只是引进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这种道路注定失败。1898年,资产阶级进行维新变法,意图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也以失败告终。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起义,都以失败告终,实践证明照搬俄国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队伍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由此革命形成燎原之势。综上所述,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考点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10年3考)八上P81—84课标要求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1.红军长征【2024年是红军长征90周年】红军长征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②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目的保存革命力量,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解读续表红军长征过程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2]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3]攻克遵义[4],召开遵义会议(转折点)四渡赤水[5](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①特点:历时长、行程远、规模大、环境险恶、战斗激烈。②经过省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中国旧省名,1955年撤销)、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续表红军长征过程[6](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7]飞夺泸定桥[8]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9],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10]会师[2023安徽7]③革命中心变化及原因:变化: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由南方瑞金转移到北方延安)。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最后到达陕北。中国革命中心随之转移。④革命任务:由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逐渐转变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续表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1]。②红军长征[1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③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续表红军长征胜利原因①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②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③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正确方针和政策。④红军战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革命精神。⑤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蒋介石集团内部的矛盾为红军长征创造了条件续表红军长征长征精神[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续表2.遵义会议遵义会议[2]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遵义内容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3]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2]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4]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5]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6][2022安徽19;2014安徽14(1)]续表命题点1

中国共产党适时转变方针政策中考设问角度1.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中国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2.概括中国共产党在转变方针政策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工作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及时吸取经验教训,自我革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符合国情。命题点2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命题点3

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不断地提供动力中考设问角度概括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1)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2)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文化自信。02提升演练命题点1

国民革命1.[2019安徽,5]

“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唯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C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独裁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败日本侵略者命题点2

工农武装割据2.[2020安徽,6]

“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这次会议”是(

)

B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命题点3

红军长征3.[2023安徽,7]

黄镇将军在亲历某历史事件过程中创作了由二十四幅漫画组成的画集,被誉为“真实的革命史料”,下面图片所示为其代表作。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泸定桥》《草地行军》D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解析]

由图片下文字“泸定桥”“草地行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D符合题意。1.[2023滨州]

孙中山指出:“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CA.提出三民主义

B.领导武昌起义

C.主张国共合作

D.创立黄埔军校2.[2023云南]

1926年7月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

)

D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复辟C.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3.[2023苏州]

下表反映了1923—1926年江苏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情况。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

时间组织情况党员人数1923年下半年仅有2个中共小组(后发展为2个独立支部)约20人1925年12月中共南京地方委员会,下辖4个支部共53人1926年初建立了中共南京地委、徐州特支、无锡独支、苏州特支、南通独支、丹阳特支、江阴支部等组织100人左右1926年底全省已有18个市、县建立了中共组织共525人注:数据来自《中共江苏地方简史(1921—2021)》A.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B.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社会安定促进了人民政治觉悟提高D.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4.[原创新题]“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为此,中国共产党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A.发动南昌起义

B.召开八七会议

C.发动秋收起义

D.进行土地革命5.高频考点

[2023黄冈]

1927年,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认为,农村有强大的革命力量,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既是军事上的需要,也是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需要。由此可见,毛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