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图是王家范编著的《大学中国史》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寻觅”夏朝历史的最佳方法是()第一章多中心起源:部族时代第二章上古三代:夏、商、西周第一节寻觅中的夏文献传说中的夏朝夏文化的考古探索A.只研究文献史料 B.文献、传说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C.只研究考古发现 D.将传说故事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2.商朝历史之所以成为“信史”(“信史”意指较为详实可信的历史),不是其依据的是()A.遗址中发现了甲骨文B.后世流传着众多商王的故事与传说C.考古学家的考古成果D.文献资料的多重印证3.“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近年来,三星堆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大量文物。这些文物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有助于加深对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识。这说明考证历史真实性最有力的依据是()A.考古发现 B.史料记载 C.文学作品 D.神话传说4.2024年12月2日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正式与我们见面。它萌萌的外表大有来头,既蕴含满满的中式美好寓意,又暗藏很多创新设计巧思。2025年正是乙巳年,首先它的造型参考了甲骨文中的“巳”字,寓意万物生生不息。对甲骨文理解不正确的是()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C.我国已发现古文字中最早的成熟文字D.完整记录中华古老文明的起源5.《周礼》载:“青铜器有六种调配铜锡比例的配方:锡占六分之一,是铸造斧头的比例;锡占四分之一,是铸造戈戟的比例……”。《周礼》是记载周朝典章制度的书,相传为周公所作,经考证,可能是战国人托周公之名而作。这些材料告诉我们()A.《周礼》乃有人伪造,没有什么价值B.当时人们已掌握了制作青铜器的技术C.当时青铜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D.中国是当时唯一会制作青铜器的国家6.我国古代对青铜礼器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等。这体现了()A.青铜器制作流程复杂 B.青铜器种类和数量多C.社会等级的界限森严 D.流行以礼器彰显财富7.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种历史进程划分标准的主要是()A.生产力水平 B.生产关系 C.存在区域 D.时间长短8.《周礼》最早记载了“鞭打春牛”这一民间习俗。立春时节,人们通过鞭打泥捏纸粘的“耕牛”催农耕作,祈愿五谷丰登。这表明()A.铁农具的使用推动生产发展 B.战国时期牛耕开始出现C.我国古代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D.生产方式影响社会习俗9.《管子·牧民》中记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这段话反映了管子()A.崇德尚贤,崇尚天人合一 B.强调以德治国,和而不同C.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尊重规律 D.主张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10.下表为楚国“出奔(逃亡)”“来奔(投靠)”中“流亡公子”统计表(部分),据表可推知春秋时期()序号公子母国流亡国事件资料来源备注1公子重耳晋楚骊姬之祸僖公二十三年晋献公子2太子建楚宋、晋、郑无极言太子建,伍奢将以方城为叛昭公二十年楚平王子3王子朝周楚王子朝之乱昭公二十六年周景王子A.楚才晋用普遍 B.社会变革剧烈 C.变法运动兴起 D.人口迁徙频繁11.“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地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太极拳也是在一招一式动作之中,阴阳互变,相辅而生。”陈氏太极拳创编的理论依据,反映太极拳()A.是“百家争鸣”的成果 B.体现了道家的思想C.源自华佗的“五禽戏” D.是文明交流的产物12.由于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难以为继,于是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导致私学兴起,学在官府逐渐下沉到学在民间,如孔子创办私学。这表明了()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的反映C.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D.百家争鸣促进思想领域的繁荣13.“秦国对魏国的法律进行吸收改造,将爵位规定为二十等级,重新制定爵位获取、升降、继承等原则,以军功作为赏爵的唯一依据。”这一措施()A.壮大了旧贵族的势力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14.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这表明都江堰的修建()A.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基础 B.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C.成功解决黄河流域的水患 D.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15.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被使用B.战国时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C.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争夺霸主地位D.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统一16.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下列关于夏商周时期文化与科技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②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③屈原的《诗经》采用新体诗歌“楚辞”编写④《黄帝内经》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在《管子》一书中,记载了春秋时,齐国已经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并为扩大耕地,开发山林,发展水利交通创造了条件。材料二:春秋以来,诸侯不尊周天子,互相征伐,争当霸主,齐桓公第一个称霸。仅记载《鲁史》的242年里,列国间发生的战争就有483次。春秋时期“狱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故而孟子说:“春秋无义战”。(1)据材料一,写出春秋后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5分)(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国家所处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状态开始出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4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如孔子……”“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如孟子曾游说于齐、魏、滕、薛、宋、郯、梁等国,慷慨陈词,阐述儒家的理论和政见”。——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中孔子“复古与怀旧”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述材料中的“两种社会现象”产生的社会影响。(7分)材料二古代天文学与农学息息相关,儒家经典中记载的天文知识也多是为农业活动服务的。如《夏小正》,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载了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气象、天象和农事活动;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多次从《诗经》《周礼》《尚书》《礼记·月令》中引述儒家经典中关于动植物的知识和农业活动的知识。总之,整体上来看,在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构架中,儒家经典理论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他们以此创造了儒学文化的科技知识。——摘编自谷洪彦《论中国古代科技与儒学思想》(2)根据材料二,概括儒学经典与科技发展的联系。(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4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截至2019年7月,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有55项,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我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中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项目(部分)遗产名称入选理由A.______________商朝晚期的一座古都城,位于今河南安阳。它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以及中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这里出土的甲骨文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系统、古代信仰和社会体系提供了宝贵证据B.都江揠灌溉系统______________(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处的世界遗产名称。(2分)(2)结合所学知识,撰写B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7分)(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世界遗产的认识。(6分)20.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春秋时期青铜牺尊春秋时期的铁臿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墨家墨子①______、非攻、尚贤、节俭儒家②_______“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③_________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法家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④__________,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1)根据材料一,你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工具的出现有何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不得摘抄原文)(5分)(3)阅读材料三的表格,将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材料三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哪一局面?(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况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4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文献传说中的夏朝”“夏文化的考古探索”分析可知,作者认为“寻觅”夏朝历史最佳的方法是文献、传说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B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注重文献传说与考古发现相结合来研究夏朝的历史,只研究文献史料过于片面,排除A项;只研究考古发现的说法过于片面,排除C项;考古探索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将传说故事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也未能全面反映作者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历史之所以成为“信史”,是因为遗址中发现了甲骨文,还有考古学家的考古成果,以及文献资料的多重印证,但是后世流传着众多商王的故事与传说不可靠,故选项B符合题意;A.遗址中发现了甲骨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C.考古学家的考古成果,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D.文献资料的多重印证,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不是其依据”,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传说、神话、记载、化石、遗物、遗址等都是我们用来寻找历史的途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对于历史遗迹的发现以及考证,需要依据的是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以及通过生物化石、遗址和遗物考证获得结论,A项正确;史料记载的价值较大,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文学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也是作者主观意志的体现,排除C项;神话传说不存在太大的史料价值,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完整记录中华古老文明的起源”夸大了甲骨文的内容与功能,且表述绝对,D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我国已发现古文字中最早的成熟文字,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D项。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结合题干材料“青铜器有六种调配铜锡比例的配方:锡占六分之一,是铸造斧头的比例;锡占四分之一,是铸造戈戟的比例。《周礼》是记载周朝典章制度的书……”可知,当时人们已掌握了制作青铜器的技术,B项正确;《周礼》乃有人伪造,没有什么价值,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排除C项;题干材料看不出中国是当时唯一会制作青铜器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可以看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反映出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界限,体现了社会等级的界限森严,C项正确;材料反映社会等级的界限森严,没有涉及青铜器制作流程,排除A项;材料体现社会有严格的等级界限,没有体现出青铜器的种类和数量,排除B项;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不是财富的象征,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如北京人、元谋人,主要用于采集渔猎。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如河姆渡、半坡文化,主要用于原始农业。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如商周此时社会对立的阶级是奴隶和奴隶主阶级,主要实行井田制。铁器时代是继青铜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时代,它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具和牛耕的开始使用,导致了大量私田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封建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成效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因此题干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变化发展,A项正确;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排除B项;存在区域、时间长短不是划分的主要标准,排除C、D项。故选A项。8.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牛耕出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社会习俗也是社会生产的一种反映,“鞭打春牛”的习俗是对当时社会生产方式牛耕技术使用的反映,体现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影响,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铁农具使用推动生产发展的相关情况,排除A项;春秋时期牛耕出现,牛耕在战国时期推广,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地区农耕经济发展的情况,无法进行比较,不能推断出“我国古代农耕经济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D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尚贤、天人合一的信息,排除。B.和而不同指要与他人和谐共处,又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没有“人类利用自然应尊重规律”的信息,排除。D.根据“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知,管子主张君主治国理政要顺应民心,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B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主要讲述春秋时期出奔到楚国及楚国出奔到其他国家的情况,通过对其出奔的原因及其人物的分析,反映了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体现了社会剧烈的变革,B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涉及晋国的国君逃亡楚国,但这并非楚国与晋国的人才互动交流,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春秋时期出奔到楚国及楚国出奔到其他国家的情况,没有涉及各国的变法运动,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几位诸侯国太子的流亡情况,不属于频繁的人口迁徙,排除D项。故选:B。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道家思想。A.材料中没有体现“百家争鸣”,故A选项错误;B.根据材料中“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地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可知材料反映了道家思想,故B选项正确;C.材料中没有体现华佗的“五禽戏”,故C选项错误;D.材料中没有体现文明交流,故D选项错误。1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以来教育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私学的兴起是因为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和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所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B正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排除A;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是百家学派之一,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百家争鸣的地位,排除D。1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秦国对魏国的法律进行吸收改造,将爵位规定为二十等级,重新制定爵位获取、升降、继承等原则,以军功作为赏爵的唯一依据。”可知,材料与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有关。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的这一措施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D项正确;商鞅变法的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排除A项;商鞅变法的鼓励耕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所以说都江堰的修建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D项正确: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完成统一奠定基础,排除A项,都江堰的修建不能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排除B项:都江堰与解决黄河流域水患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答案:D解析:据题干“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可知,“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统一”是对兼并战争影响的评判,属于历史评价的范畴,D项正确;“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被使用”是客观阐述了农耕技术进步的事实,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战国时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是对三家分晋史实的描述,不属于历史评价,排除B项;“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争夺霸主地位”是对齐桓公夺取霸主地位的事实的客观描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时期文化与科技的相关知识。①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故①正确;②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他总结出中医四诊法,发明了切脉诊法,故②正确;③屈原的《离骚》采用新体诗歌“楚辞”编写,《诗经》是春秋时期孔子编订的,故③错误;④《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故④正确;故B①②④正确,ACD错误。17.答案:(1)“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影响:使得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的形成。(2)状态:诸侯争霸,战乱不断。事件:周平王东迁洛邑。(3)特征: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解析:(1)新现象:根据材料“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可知,春秋后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影响:根据材料“推动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并为扩大耕地,开发山林,发展水利交通创造了条件”和结合所学可知,使得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的形成。(2)状态:根据材料“诸侯不尊周天子,互相征伐,争当霸主、发生的战争就有483次”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春秋以来,诸侯不尊周天子”和结合所学可知,周平王东迁洛邑,我国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之中,标志性事件是周平王东迁洛邑。(3)时代特征:根据材料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可知,生产力发展;根据材料“诸侯不尊周天子,互相征伐,争当霸主”可知,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8.答案:(1)思想主张:在政治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社会影响: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②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①儒学经典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资料来源;②中国古代科学家以儒学经典为基础创造了儒学文化的科技知识。(3)①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并为社会发展服务;②思想家、科学家是推动思想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19.答案:(1)A.殷墟。(2)示例:都江堰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这一大型综合水利枢纽科学地解决了岷江的分流和排沙等难题,其防洪、灌溉等功效至今仍造福成都平原,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3)类别齐全、数量众多,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认识历史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遗产人人有责。20.答案:(1)信息: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影响:有利于精耕细作;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山林的开发、耕地的开发;促进人口的增长。(2)主要内容:废除旧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①兼爱②孟子③道家④以法治国局面:百家争鸣。(4)王室衰微、诸侯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磁性材料中的化学矿物考核试卷
- 空间遥感技术与卫星仪器考核试卷
- 经济型酒店客户满意度调查考核试卷
- 木材采运的项目风险评估考核试卷
- 矿山环境保护法规-石墨滑石矿区治理考核试卷
- 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考核试卷
- 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控制考核试卷
- 船舶改装质量控制与检验考核试卷
- 毛皮服装行业的新零售模式探索考核试卷
- 结构力学II 课件 第12章-结构的极限荷载
- 上海市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定方案(常用版)
-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专题患教用
- 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练习题附答案
- 2018年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湖北卷)
- LY/T 2482.1-2015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抚育技术要求第1部分:大兴安岭林区
- FZ/T 91007-2004纺织机械产品涂装工艺
- 工程结构试验作业朱尔玉课后题答案
- 英语连读发音技巧讲解课件
- 青绿山水 国画 教学课件
- 2015年低压电工初训题库
- 自身免疫性脑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