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ppt_第1页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ppt_第2页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ppt_第3页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ppt_第4页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学习目标,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一、字形推断法,例1、可以独飨(xing)白粲(cn)。,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例2、王怒曰:“劓(y)之。”,劓:割掉鼻子。,例3、家人瞷( jin )见者,悉惊愕。,加点字“瞷” 可根据字形,推断为形声字。与“看”有关,眼睛透过门缝看东西 ,意思是“窥见”。,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如:以“ 糸 ”作偏旁的字多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以“ 王(玉) ”作偏旁的字与美玉珍宝有关,何故怀瑾握瑜 屈原列传 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

2、占12%以上,其义符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绡:丝织品,“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丰则贱籴(d),歉则贵粜(tio) 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jn)。,“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课堂练习,二、对称结构互解法,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文过饰非】 请你解释“文” 。 这个词语中的过和非同义,那么文和饰也应该同义。“饰”是“掩饰之意”文就是文饰、掩饰的意思。 【求

3、全责备】请你解释“责” 。 全,全面。备,完备。意思同。“求”和“责”意思也应该相同。“求”是要求,“责”也是要求(责成、寻求)。这样就不会把责和备看成是“责备”了。 【前倨后恭】请你解释“倨” 。 “前”和“后”相反,“倨”和“恭”也应相反。恭,恭敬。倨,傲慢。,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 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冲”,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例题展示:讨论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的词义,同义复词,小结: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根据汉语对称结构的词句较多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推

4、断出一些实词的词义。 就双音节合成词来说常常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3、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 4、以情胜者,多悱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 到伤害,刑律宽松,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 宽严适度。,凭借情感取胜的,大多是悱恻感人的语言,它的弊病在于词藻华丽而缺少实际内容。,例题展示:讨论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的词义,就句子或四字短语而言,由于文言文具有整齐对称的特点,处于

5、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具有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推断词义。,方法:看清对称结构的特点,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3.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4.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攻下,攻取,“余”处在相同的位置,其意思也是“多”。,不周全,不周到,村落,任用,课堂练习,阅读一 隆庆时,绍兴岑(cn)郡候有姬方娠(shn).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zhng)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

6、,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 理解: 弄璋 弄瓦,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三、语境(上下文)推断法,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韩擒虎)说下之。,岁中旱,募人就功,厚与直,给其食。,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课堂练习,下,使投降,直,报酬,鬻,卖身为奴。,四、借助语法分析作推断 运用所学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语法知识,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它的含义;利用通假字知识,来推断音同音近或形近的通假字等。,例1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cun)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答案:C,“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2000年高考11题),例2: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推断】 “意”后面带有宾语,作动词,应解释为“料想”; 的 “ 意 ” 作主语,为名词,的“ 意 ” 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都应解释为“样子”; 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

8、图”或“心意”。,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2、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 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4、知杭州仁和县(2005上海卷),课堂练习,动词,抬高,动词,掌管,动词,腰佩(戴),丸:制成丸,12001年全国题:“齐人追亡逐北”,“北”是什么意思? 2.2005年全国高考卷: “(优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解释为“辩驳”是否正确? 3.2006年湖南高考卷:“间以婀娜之声” , “间”解释为“间或”是否正确?,1.“北”作动词“逐”的宾语,应理解为名词“逃跑者”。 2.“辩”作“多”的宾语,应理解为名词“辩才”。 3.“间”在此句中担任后置的状语“以婀娜之声

9、”的谓语,应译为动词“夹杂”。,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五、联想推断法,济:同舟共济,渡江。,1、联想成语推断 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村”。,薄而观之,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近”的意思。,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作“宽恕”讲。,2、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进之布指算,不爽(2007年高考江苏卷)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差错

10、铨(qun)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 选拔官吏 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07年高考江苏卷)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宰杀,1、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联想】A其后秦伐赵,拔十城。(拔:攻取)廉蔺 B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归附)赤壁之战 C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登临)卫风氓 D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败逃的人)过秦论 可见答案是C,课堂练习,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规劝。 B咸私哂(shn)其矫饰焉

11、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 由也?” 讥笑。,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从事,致力于。,C,六、根据事理来推断,1“人灾,绝食者千余家”中的“绝食”与现代汉语意义是否相同?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是不是“跟从”的意思?,1根据情理来推断。百姓遭受灾害,那么当然不可能“拒绝进食”了,应理解为“无粮可吃”。 2“从”不是“跟从”的意思,而是使动用法,使跟从。按情理不可能是将领

12、在后面。,小 结,辨析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利用字形推断 (二)利用对称结构互解法推断 (三)根据语境(上下文)推断 (四)利用语法结构(词性)推断 (五)利用联想成语、课文推断法 (六)根据事理推断,巩固训练,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不少考生将其误译成“天下像管仲这样贤明的人不多”,其中关键是对“多”的解释有误差。我们不妨从语法角度来分析,从句法来看,“管仲之贤”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整个句子的谓语只能由“多”担当,可见“多”只能是动词。,练习一,练习二,阳货(鲁国季氏的权臣)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

13、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吾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1.文中加线的字中有四个通假字,选出下面解释正确的一项( ),“归”通“馈” “时”通“伺” “涂”通“途” “知”通“智” “逝”通“失” “与”通“欤” A B C D,“归”可联想到静女中的“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可联想到寡人之于国也 中“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可联想到劝学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 可联想到“逝者如斯夫”和“稍纵即逝”,不是通假,是“流逝”的意思 可联想到“时不我待”,句式相同,意思也相同,“与”是动词“等待”,不是语气词“欤”。 然后用排除法,可确定是C。,“归”通“馈” “时”通“伺” “涂”通“途” “知”通“智” “逝”通“失” “与”通“欤” A B C D,2选出与“遇诸涂”中“诸”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投诸渤海之尾 B亮身率诸军入祁山 C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A之于,代词加介词; BC众,可联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