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ppt_第1页
第二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ppt_第2页
第二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ppt_第3页
第二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ppt_第4页
第二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中充满了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思维是指人们从整体的联系的动态的角度看问题,是指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形成对某一事物的整体认识. 其基本特点就是辩证的分析和综合。,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的构成卦序以及卦、爻辞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由阴(- -)和阳() 这两种符号组合而成, 只要改变其中任何一个阴爻或阳爻, 就会变成另一卦象。 易经的作者以这种符号变化的普遍性象征世界万事万物变化的普遍性。,老子认为,道是万物创生的总原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四十二

2、章),阴阳思想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的统一。 对立是指两种势力、两种因素、两种趋向、两种地位,等等。 它们是一正一反互相对立的,但又统一在一起。同时,对立双方又各向对方转化。,阴阳和五行两个思想,在战国时代才合为一个哲学体系,是朴素的辩证法,在老子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矛盾概念: 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祸与福,轻与重,动与静,强与弱,刚与柔,兴与废,虚与实,朴与华,清与浊, 曲与直,雌与雄,荣与辱,左与右,贵与贱,进与退,夷与纇,生与死, 利与害,奇与正,美与丑,善与恶,智与愚等等 使老子全书始终贯穿着矛盾对立的光辉思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

3、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四十章) 老子认为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莫不依循着某些规律, 其中的一个总规律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 同时,事物的运动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基始的状态。,关于事物的相反相成的道理做了多方面的论述 。,道德经包括大量的辩证法观点。 老子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一切事物在相反关系中,显现相成的作用,它们互相对立而又相互依赖、相互补充。,道德经第二章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4、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朱熹把这个道理称之为:“万物莫不有对。” 老子极大地发展了这一对立面互相依存的思想。他说“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 老子十一章) 这就把矛盾着的有与无这两方面看作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 失去其中的任何一方, 另一方也就无所作为。,老子总结了易经中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思想, 提出了“ 反者道之动” 的著名命题, 作为转化的普遍原则。,老子具体揭示了许多矛盾转化现象: “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二十二章) “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老子四十二章) “物壮则老”,(老子三十章)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六十三章),道德经第九章对于物

5、极必反的论述: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九章),企者不立;跨着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二十四章),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二章),关于循环往复的论述: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6、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实际上,老子的循环论思想,并不否认事物的递进发展。比如: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四十一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四十五章),老子没有明确提出否定之否定的三段论,但这些论述无疑已经明显包含着这一思想: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十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二十八章),老子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从无到有而用之到有而不用: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

7、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 没有什佰之器,过纯自然生活; 发明了什佰之器,过所谓文明生活; 虽有什佰之器而不用,重新恢复纯自然生活。,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十八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十九章),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十九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三十一章),庄子大宗师 : 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老子的第五、十六章说: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大宗师说: 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详之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