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
课时讲练通高中历史 第1-9单元提升训练(打包29套)新人教版选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9331264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4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0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课时讲练通高中历史
第1-9单元提升训练(打包29套)新人教版选修1
课时
讲练通
高中历史
单元
提升
训练
打包
29
新人
选修
- 资源描述:
-
课时讲练通高中历史 第1-9单元提升训练(打包29套)新人教版选修1,课时讲练通高中历史,第1-9单元提升训练(打包29套)新人教版选修1,课时,讲练通,高中历史,单元,提升,训练,打包,29,新人,选修
- 内容简介:
-
【课时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2013内江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关于变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上各国先后进行变法b.思想上百家争鸣c.经济上土地国有化趋势加强d.经济上生产力发展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a.诸侯国的国君b.新兴地主c.奴隶主贵族 d.士人5.(2013淄博模拟)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这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b.都是以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c.都涉及土地和赋税问题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6.(2013连云港模拟)人类历史是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改革往往出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或激化的时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7.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8.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分裂二、非选择题9.(2013大庆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两者为敌,则不俱平。故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故万民无籍,而国利归于君也”。管子国蓄材料二“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之利,而财之櫎可得而平也”。管子国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管仲提出解决“粮价波动”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10.(2013昆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摧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申不害还提出“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他还特别重视兵器制造,韩国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张文鸣申不害变法图强材料二李悝,在短时期内帮助魏文侯实施变法。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主张,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求“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他还认为田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主张“尽地力之教”,提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晋书刑法志曰: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成,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有“战国法经秦汉行”之说。秦一风李悝(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韩、魏两国变法的相同点。(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化趋势加强,故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b反映的是表面现象。c叙述是错误的,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诸侯国之间的互相进攻,而不是新兴地主的武装夺权。d叙述与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不符。【规律方法】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流程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一般流程:阅读材料(题干)抓立意(命题视角)找关键词(求答项)解读信息(材料内涵)迁移知识(关联知识)逐项分析(史实或结论是否和材料相符)运用技巧(方法运用)得出答案。解答此类题目多用史实支撑法、排除法、理论分析法、转换法等。3.【解析】选b。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根源。a、c、d都是原因,但根源应该是经济因素,即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打破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解放生产力。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齐鲁大地”改革指的是齐国的管仲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改革,二者的性质都是奴隶主阶级改革,所以目的不可能是发展封建经济。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虽然为大秦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秦帝国却经二世而亡,仅仅维持了十五年,并未有百年基业。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四项皆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而a、b、c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故d符合题干要求。9.【解析】本题考查管仲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第(1)题,由材料信息“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分析措施。第(2)题,首先从材料中分析答案,关键信息是“而国利归于君也”可知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由“不得豪夺吾民矣”等可知能保护农民利益。然后结合其措施对经济、政治的影响回答。答案:(1)措施:宏观调控,打击投机倒把。(2)作用: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稳定统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题,逐句概括两段材料的大体含义,然后进行对比即可。第(2)题,第一问可由法律建设的目的,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重要性;第二问,由“由商鞅带往秦国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