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_第1页
2013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_第2页
2013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_第3页
2013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_第4页
2013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 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 【考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 画画儿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 写。 【命题解读】 四川卷所给材料短小且没有太多的叙事成分,没有明确的态度和褒贬,旨在引导考生 思考个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看待自己与周围的关系及结合社会现象来如何对待个人价值实 现方式及自我追求过程中心态的保持问题。此题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解 读空间,考生只需采用抓关键词和化大为小的方法即可审题立意,试题难度不大。 材料中的关键句是“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其中的关键词是“平衡”。何谓“平衡”, 即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不剑走偏锋。平衡既为一种人生追求又为一种人生境界和态度。 所以考生可化大为小,从实和虚等方面来立意。 一、实写: 1.人类与自然的平衡。 选材小贴士:从此角度,考生的选材重点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雅安地震,北京暴雨,雾霾天气,黄浦江死猪事件,西南大旱 2.人与人的平衡。 选材小贴士:从此角度,此处的“平衡”则可理解为人与人在社会面前的“公平”。 如 “中国好声音”让平民一鸣惊人,靠的是公平选拔;河南“90 后”青年程帅帅送给北 大新校牌“北京人大学”,意指北大招录本地学生过多,成为“北京人的大学”;2013 年 两会代表,农民工代表由 5 年前的 3 个到 13 年的 31 个,农民工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有 了更多的话语权 3.人与社会的平衡。 选材小贴士:从此角度,此处的“平衡”可理解为个人应该遵循社会规则或社会应该 为个人提供人性的生活环境等人与社会的一种和谐关系。如“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个人 对社会规则意识的淡薄;2012 年高考上海一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导致迟到,而被工作人 员按照相关规定拒之门外引起全社会对规则与人情的思考 4.社会与社会的平衡。 选材小贴士:从此角度,考生应用国际的视角来看待平衡。如中东民族冲突战争不断, 朝韩半岛危机,中日东海“钓鱼岛之争”风云再起,中国网络遭美国情报局监控,欧盟对 中国的无缝钢管反倾销制裁 二、虚写: 1.心灵的平衡。 选材小贴士:从此角度,考生重点论述的应是个人的内心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即不患 得患失,不斤斤计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气大度保持平静和不为个人得失所动的人 生境界。如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却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莫言获奖后仅仅把自己定位为 “一个讲故事”的人,仇富与仇官心理 2.物质追求与精神充实的平衡。 选材小贴士:从此角度,考生论述的重点应是在人生追求的方向上应当平衡。如中国 目前的“过劳死”现象折射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卢梭在散步途中写下了沉思录,很 好地平衡了工作与生活;子女在外打拼造成的“空巢老人”现象 3.经济发展与道德文明的平衡。 选材小贴士:从此角度,考生应从社会发展平衡的层面上阐释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 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如国内校车事故、煤矿事故、毒胶囊、瘦肉精、速成鸡等安全事 件层出不穷;“最美乡村医生”王布和 20 多年坚持“有钱没钱都能看病”行医理念;105 岁的南京寿星钱道康,被某保健品厂商邀请去做广告并承诺给予高额酬金时回答:“我不 去,我从来没吃过保健品,不能说假话骗人。” 4.发展与继承的平衡. 选材小贴士:从此角度,考生应从历史与现实的层面上阐释如何处理社会的发展与历 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北大教授张颐武新锐观点“孔子不如章子怡”,公然批判中国传统 文化;湖南卫视新版笑傲江湖因胡乱改编原著遭 8 成网友吐槽;2012 年 2 月,梁林故 第 3 页 居等文化故居在城市化进程中被拆迁;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正以每年至少消失一个的速度锐 减;民国老教材 70 年后悄然走红 以上角度,考生在行文时既可抓住一点写出深度;也可采取并列结构写几个点;也可 采取由实到虚的方式来行文,进而写出层次感;亦可采取逻辑分析式即平衡是什么,为什 么要平衡、怎样平衡写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也可采取辩证式即在不囿于“生活” 范畴的同时,适当的要“打破”平衡,进而反弹琵琶,写出新意。(以上所推介的素材, 在本刊均可找到。编者注) 【高考佳作一】 在流行与传统中寻找平衡 四川一考生 如果我问你情人节怎么过,你会侃侃而谈;如果我问你 NBA 球星你最喜欢哪个,你也 会脱口而出是詹姆斯;如果我再问你最近最流行的电影是什么,你也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 是致青春。 这时,我们换个话题:你知道多少有关巴金、老舍、鲁迅的故事,你知道多少有关 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浮士德的情节,这个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哑口无 言。 这就是荧屏和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这些自诩为新新人类寻求个性、独树一帜的年轻 人面对传统的尴尬与无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层次发展是极为不平衡的。 所以,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 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能带来经 济效益的文化趋之若鹜,而对传统文化却越来越淡忘,这更是一种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传统,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这种不 平衡看似不伤大雅,然而,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文化就会一点点遗失或是磨灭,即使 流行文化再怎么蓬勃发展。 重新找到我们知识结构的平衡吧!不期望每个人都如郭沫若一般把红楼梦倒背如 流,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对历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人抱怨名著的过时,试问, 相对流行歌曲,论语、孟子经大浪淘沙,还被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诵着,这算过 时吗?相反,有哪一首流行歌曲能够穿越时空这样经久不息呢? 2011 年,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中“大撤退” ,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德国人却在反思: 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就在我们只隐约记得春秋时有位叫孙武的名人时,美国西点军 校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 也就是我们在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之时,西方学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 命题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儒学的世纪。 当然,社会在发展,人们也应该接受流行文化,但社会再怎么发展,也绝不能丢失祖 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从现在起,重拾那些遗落的传统文化,做一个知识结构平衡的现代人,那么这才是真 正的新新人类! 【教师评点】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构思新颖的文章。作者另辟蹊径,抛开人类自然平衡、心理平衡 而不写,却从知识结构是否平衡写起,以表达对现代人丢弃传统文化、过分追求流行文化 这一现象的忧虑,呼唤人们重拾经典,做一个知识结构平衡的现代人。同时本文在倡导追 求经典的同时又没有否定流行文化,使文章充满了辩证色彩。 【高考佳作二】 万物皆需衡,不可失也 四川一考生 山有万仞而长立,因其平衡也;无所重,无所轻,山体四面,皆如一体。楼仅有百尺 而倒之,因其倾斜也。一厘之斜,高楼倒之;四面之平,高山立之,物不可斜,人亦不可 不衡。 素材运用亮点:由自然现象起笔,比喻贴切,既是道理论证,又能引起下文。 人要达到平衡的境界,就不能太重视,也不能太轻视,视万物如一物,方可平衡。 先贤孔圣,三千弟子,视千人于一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无所重,无所轻,平衡 之至,于是他获得了“至圣先师”的美誉。 秦始皇,成千秋霸业,留千古英明,但他重军政,轻民生,苟捐杂税,沉徭重赋。重 第 5 页 一事而轻一事,帝国大厦怎能不倾? 素材运用亮点:将孔子与秦始皇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视万物如一物,方可平衡” 观点。 要做到平衡,不仅不能有所重,有所轻,亦不能有所长,有所短。 一个木桶,若是倾斜,木板离地的距离有长有短,而水位必会止于其短。若是木桶平 衡放之,则各木板离地长短一也,可盛水一桶而滴水不漏。人亦如桶,只有长短一致,方 能有所大成。 素材运用亮点:木桶原理这一道理论据和下文的关羽、董卓等事实素材有机结合,在 素材的安排上做到了理例结合。 东汉大乱,武将百出,五虎将之首关羽忠义无双,武艺绝伦,然性情骄傲,长于武艺 而短于性格,长短不一,必会倾斜,死于小人之手,也在所难免。无独有偶,董卓太重美 色,姜维过轻细节,吕布长于武艺,周瑜短于心胸,此四人者,虽一时之雄也,然不注重 平衡,终难成大器也! 素材运用亮点:对关羽、董卓等几人的解读,可谓视角独特,见解新颖。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欲求平衡之生活,甚不可有所重有所轻,有所长有所短也。 君不见京都暴雨,雾霾天气,西南大旱, “红豆局长”红之于网络,更有甚者黄浦江上 死猪遍“江”何者,重经济之发展而轻环境之保护也! 君不见富士康员工之“十几连跳” , “过劳死”屡见报端, “空巢老人”翘首而待子女归, 奈何我哒哒的“马蹄声”只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我是过客何者,物质之追求 与精神之充实不衡也! 君不见驱走“毒奶粉”又迎来“毒胶囊” ,食毕“瘦肉精”又奉上“速成鸡” ,处理毕 校车之患又疲于煤矿之弊,何者,长于效益之追求而短于道德之建设也! 素材运用亮点:采取并列结构写出了当今种种不平衡的社会现象,在素材的层次上由 个人的平衡写到社会,由古至今。 反之,为何杨善洲坚守大山 22 年为世人所赞?为何深山之处 6000 余级石阶被誉为 “爱情天梯”?为何吴斌、张丽莉之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为何卢梭能于散布中写下了沉 思录?为何莫言获奖后曰“我只是一讲故事之人”只因其善于追求人与自然、精神 与物质、道德与效益、心灵之平衡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