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和科学部署的建议_第1页
12-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和科学部署的建议_第2页
12-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和科学部署的建议_第3页
12-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和科学部署的建议_第4页
12-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和科学部署的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和科学部署的建议 孟宪来 张彦英 李安宁 余养力 朱耀琪 邵厥年 盛昌明 樊笑英 王 峰 孟祥舟 一、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效显著 1999 年以来,十二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公益性地质工作成绩斐 然。一是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明显提高,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实现陆 域全覆盖,1:20 万区域重力、1:20 万航磁、1:20 万区域化探累计完 成面积占国土面积过半;二是发现和评价了一批后备矿产勘查基地, 新发现矿产地 907 处,其中大型以上矿产地 152 处;三是国情调查基 本摸清了资源家底,完成了全国铁、铝、煤炭、铀、铜、 铅、锌、锑、稀 土、金、钾、磷等 13 个 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四是海洋地质调查取 得重大突破,预测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为 185 亿吨油当量,完成 1:100 万永暑礁幅、南通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示范 图幅;五是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查明全国地下淡水天 然补给资源约为每年 8840 亿立方米,为解决部分缺水地区饮水、国 家重点工程、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寻找开发地下水水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是初步建立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初步摸清了 1640 个 山区丘陵县( 市) 地质灾害 调查隐患的分布。七是拓展了地质工作服务 领域,在重要经济区开展了环境地质调查,地质调查“ 走出去”初见成 效等。 二、目前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与部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通过十二年的大调查,公益性地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面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和部署还存在一些 问题,需要在“ 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进行调整。 1、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内涵、定位认识不统一,行动不一致。公益 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概念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 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认识,均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目前,地勘行业、地方政府和地勘单位, 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定位、工 作范围、工作程度的认识均存在一定差异,在实践中行动不一致。公 益性地质工作涵盖陆域和海域的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广义 环境地质调查,而对于不同类的地质调查,尤其是矿产资源调查和环 境地质调查,公益性工作究竟做到什么程度?没有技术规程层面的界 定。 2、政府服务于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职能没有完全到位。服务型政 府的职能是对地质工作提供法制保障、政策支持、改善环境、体制机 制建设、宏 观调控、 规 划部署和监督实施等。目前政府需要进一步做 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不与企业争利,不与事业争权,真正创建良好 的地质工作环境。 3、公益性地质工作部署缺乏宏观统筹和统一部署。中央和地方 公益性地质工作缺乏统一部署,省区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导致重复立 项、工作内容交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工作质量低水平重复和国家资 金投入的浪费。 4、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部署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大大拓展了地质工作服务领 域,目前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和部署与经济、社会、生态、民生对地质 工作广泛的需求不相适应。海域与陆域相比较,海域地质工作薄弱, 不能满足海域国土安全、海域生态建设与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 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广义环境地质工作相比较,广义环境地质 工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基础地质工作比较薄弱。 5、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薄弱。近年随着气候 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强度有所加大,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下漏斗、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等 地质环境问题也日渐增多。防灾减灾工作不应是灾害发生后的被动抗 灾,而应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地 质环境问题 也应通过动态跟踪监 测,及时评 估并完善相应预案。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包括地质灾害防 治,目前只有少数城市和地区作为固定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开展,多数 地区在队伍人才、资金、技术、工作上没有将其纳入常态化管理与运 行中。 6、地质工作技术标准不适应地质工作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已经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不同,公益 性地质工作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公共需求为目标,后续地质工作则相 应由社会、企业力量投入来完成,要切实实现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 作分开运行,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地质工作技术标准。目前由于没有统 一的技术标准,各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差异比较大,这些既不利 于公益性工作稳定开展,也不利于创造良好的商业性地质工作进入和 4 运行环境。 7、科技创新引领地质工作的动力不足。随着科技进步,地质工作 的方法、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而随着地质工作程度提高和地质找矿难 度加大,科技创新成为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并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选择。目前我国地质工作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地质理论指导找矿 效果不明显, 传统技术方法导致地质工作效率不高。 8、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程度低。我国几十年积累的基础地 质资料信息十分丰富,它不仅是地勘单位后续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 工农业生产、城市、交通等建设所必须的基础信息。而由于测绘信息 资料存在保密问题,加上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尚未做到 完全分开运行,以及社会化服务渠道不够通畅,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 等问题,目前地质科技成果尚不能广泛为社会服务。因此应尽快建立 地质信息资料开放服务系统,将地质工作成果广泛服务于社会,这也 应作为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来完成。 9、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潜力大。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是大矿少,中小矿多,共生伴生矿多, 难选冶 矿多,几十年来已经找到 许多难选冶矿,今后还会找到这类型矿。由于采选冶技术不过关,大 量矿床成为呆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潜力很大。提高矿产资源综 合开发利用水平,是解决资源短缺的一项重要工作。 10、整装勘查工作缺乏规范和技术标准。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 动中,全国划分了 47 个整装勘查区,各省市区内部又有更进一步的 划分,甚至出现几乎全省都划进整装勘查区的现象。这是由于对整装 5 勘查的认识不一致,整装勘查区划分原则、应具备的资源条件、规模 大小、整装勘查工作应从哪个阶段开始等无技术标准造成的。 三、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和科学部署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定位。新时期研究公益性地质 工作的结构和部署,要有时代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统一认 识的基础上从技术标准层面上对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进行界定, 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需要。公益性地质工作要服务于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于政府决策和规划、监督等国土 资源管理,服务于经济社会生态民生,包括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等基础性工作。 2、保证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稳定投入,统筹中央、地方公益性地质 工作投入和部署有机衔接。公益性地质工作要保持长期性、稳定性、 持续性、均衡性,仅靠目前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形式是难以为继的。 建议部抓住今年 9 月 30 日财政部正式答复 5 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 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经常性经费保障机制的提案”的契机( 答复明确 赞成提案的建议,并表示“ 今后我们在研究调 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时, 将对公益性地质工作作为项级预算科目单列给予积极考虑”),进一步 抓紧与财政部协调沟通,早日变革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管理模式,使 之适应地质工作规律,建立起制度的保障,纳入正常预算,有专门预 算科目。 统筹中央、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部署,协调省区之间公益性地质 工作安排。 6 3、加快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步伐。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差异很大,公益性地质工作在不同区域的工作程度和深度应因地 制宜。在全国普遍提升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基础上,针对重点找矿远景 区、重要经济 区带和重要地质单元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提升地质工作 服务水平。 4、加强海洋地质工作和油气能源调查。加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 为海洋基础地质研究、海洋国土安全服务;加强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加 强海洋资源调查,重点是海洋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 加强油气资源的调查评价,开展全球能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 加强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浅层地热能等新能源调查评价,尤其是 要把页岩气放在重要位置,使公益性能源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逐步引领 我国新能源和新兴原材料资源开发。 5、创新机制,加 强矿产资源综合勘查、 综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是扩大地质矿产储量的重要渠 道。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需要大学、科研院所、矿山企业等联 合技术攻关,提高资源开采率,挖掘老旧矿山资源潜力,不仅是矿山 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政府支持,搭建平台,通 过科学技术创新推动“ 实 验室找矿”,应是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和部署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6、加强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当前迫切需要提高 1:5 万水 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同时,加强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基础地质调查 和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协调配合。加强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坚持 7 “以预防为主、服务民生”的基本原则。对全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进行 统一规划和科学部署,重点加强重要经济区、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重大工程区等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积极拓宽地质 环境监测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服务。 7、公益性地质工作中应注重科技创新。一方面对已有资料的分 析、综合、集成、研究的基础上,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理论,不断 实现地质理论的重大创新。另一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地质调查工作, 以解决地质调查过程中的关键地质问题、关键技术问题为重点,为地 质调查工作提供科技支撑,不断实现地质调查工作模式、效率、效果 的重大跨越。目前,地质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应该是,应用基础理论 研究、技术 开发应用研究、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研究等。同时, 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一批制约找矿重大突破和矿产资源综 合利用的关键地质问题和技术方法问题。 8、实现地质资料服务的社会化。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本意就是为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地质资料的汇交,加强 地学数据库的建设,维护更新和推进这些资料成果的集群化、产业化, 加强成果资料数字化后的二次开发,向社会公众推出,可以直接查阅 使用。 9、不断扩展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 展工作,为 城市规划、建设和安全提供支撑,为现代化农业、绿色能源 生产开展系列地球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