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绿色财税制度浅探毕业论文1稿_第1页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绿色财税制度浅探毕业论文1稿_第2页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绿色财税制度浅探毕业论文1稿_第3页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绿色财税制度浅探毕业论文1稿_第4页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绿色财税制度浅探毕业论文1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绿色财税制度浅探 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许多学者从不同学科领域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从财政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从绿色财税政策的内涵、绿色财税政 策实施的理论支持等方面进行展开,通过 SWOT 分析方法对在我国推行促进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财税政策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探讨,并未实 施绿色财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进绿色财税的实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Abstract:Building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promoting the coordin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man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discussed the issue, this article from a financial point of view on this issue Science Analysis of fiscal policy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green, green,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scal policies in areas such as expansion, through the SWOT analysi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mo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taxation policies facing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of, Did not implement the green tax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taxation to promote the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social construction. 关键词: 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 绿色财税 Keywords:Resource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een taxation 一、绪论 (一)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1、背景 (1)国际背景 资源环境问题给世界发展带来挑战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问题逐渐凸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全世 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探寻有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以 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危机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困扰 着人类的发展。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绿色新政”纷纷出台 西方国家为应对资源环境危机曾开展了广泛的绿色财税制度改革,并取得了显 著成就。2008 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影响到各国的实体经济。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打击,各国纷纷推出“绿色新政” ,进一步深化了绿色财税制 度。 (2)国内背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奇迹,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1978 年到 2010 年,GDP 总量由 3624 亿元增长到 397983 亿元,人均 GDP 由 378 元增加到 29524 元,分别增长了 109.8 倍、78.1 倍。根据国际经验,一 个国家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之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等均 会发生重大变化,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根据 H.钱钠对经 济发展阶段的分析,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传统发展模 式带来了资源、环境的多重危机和压力。此时,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摒弃,致力 于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应成为我们必然 的选择。 .资源环境约束我国经济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的 30 年,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 30 年,同时也是对资源环境造成 巨大压力的 30 年。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首先, 建立在传统发展模式基础之上的经济增长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我国经 济总量由 1978 的世界第 10 跃居到 2010 年的第 2 位,gdp 占世界的比重上升到 6.5%但与此同时,能耗总量占全球的 15%,水泥消耗占到 54%,钢铁消耗占 30%, 成了煤炭第一生产大国,石油第二大消费国,除二氧化碳以外外染污排放的第 一大国,单位 GDP 能耗是日本的 11.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4 倍。 1 2 其次,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从消费来看,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 求越来越大,如下图,以能源消费为例,由 1978 年的 57144 万吨标准煤发展到 2008 年的 285000 万吨标准煤,增长了近 5 倍。资源的有限性与资源消费需求 的持续增长矛盾越来越突出。 1978-2008年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万 吨 标 准 煤 )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19781985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万 吨 标 准 煤 ) 从国内约束来看,资源环境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开始成为影响人的生 存及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从国际来看,一方面世界资源耗费和环境保护受到 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资源进口的成本加大,另一方面,节能减排的国际责 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资源环境问题将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持久压力 我国工业行、城市化并没有完成,仍处于加速时期,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压 力依然会持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全球化与经济结构的调 整大大提高了国际之间的交流,为国外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 国外污染转移国内的可能性加大。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大了对资源的需 求以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三是人口的持续增加对资源环境形成了持久压力, 四是资源结构以及地域分布的不合理导致区域性资源环境问题加剧。 2、意义 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各学科对 此都有所研究,本文试图从财政学的角度,通过财税政策的绿化来解决这一问 题。选择财税政策绿化为视角,对市场调节资源环境问题的失灵着手,对资源 环境保护进行调节和干预,从而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实现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 (二)国内外关于财税“绿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1、国际 (1)关于绿色财税的理论研究 理论方面的研究源于对外部性的研究和,马歇尔在 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 中首次提出“外部性”,“后来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发展了这一理论,并在 其福利经济学一书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环境税的雏形,即“庇 古税” ,主张通过补贴和税收来实现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的一致,力图消除外 部性带来的问题。另外一个理论来源公共产品理论,庇古从基数效用论的视角, 通过税收规范原则对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了阐述,后来的萨缪尔森又进行了一 般均衡分析,得出了“萨缪尔森条件” ,林达尔后来提出的“林达尔均衡”与其 结论高度一致。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资源环境急剧恶化,OECD 国家又提出了 “污染者付费”原则。随着西方国家绿色财税政策的实施,对绿色财税理论的 研究正在逐步深入。 (2)关于绿色财税的政策研究 绿色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对政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西方国家 队绿色财税政策的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 Jan Pietrs 的减少扶持的收益:英国经验 ,文章主张,对生产的经济扶持 应该转为对其他环境危害少的对象进行扶持,这一理念旨在对环保节能的产品 和行为进行鼓励。 Jean.philippe 的OECD 成员国的环境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章对环境税的 实施情况进行了论述,发现环境税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具有提高经济效率的 功效。但同时也指出,环境税的实施不是万能的,也存在执行成本大于其实际 收益的极端情况。 2、国内 绿色财税的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显现, 引起了众多学者对绿色财税的关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他们的研究 进行归类发现,主要集中于几个视角的研究: (1) 对绿色财税范围界定的研究 对于绿色财税调节范围的界定主要依据“庇古税”原理,认为资源环境作为一 种有价值的产品,由于其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调节的失灵,其真实的成本并 不能完全通过其价格反映出来。普遍认为,绿色财税政策的实施可以使得外部 成本内部化,使得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提高 经济运行的效率。但对绿色财税政策调节的范围的界定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 有三种观点:小口径干预,主要着眼于环境保护;中口径干预,注重生态税收 的实施,强调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口径干预,以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为视角。 (2)关于绿色财税现状的研究 关于现行财税政策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武普照、吴昊在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财税政策研究一文中, 从财政收支两个方面谈到了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对资源环境的不利影响,支出了 存在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对环保节能财政投入不足、财权事权划分不清、 现行税制对鼓励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作用不显著等问题。梅建明、周成刚 在构建绿色财祝政策体系一文中,分析了现行排污收费制度,现行具有绿 色效应的税种、以及一些税收优惠对资源环境的不利影响。朱海民在深化财 税制度改革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文中,指出了消费税、增值税、资源 税等税种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中的作用难以发挥的现状。总体而言,指出了 我国财税政策与绿色财税政策之间的差距,主要可以归结为:财政支出结构不 合理,对环保节能投入不足,税制过于关注经济发展目标,而忽略了环境资源 目标,环保税制尚未形成,对绿色产业的支持仅零散分布于消费税、资源税等 少数税种。 (3)关于国外经验借鉴的研究 西方国家财税绿化程度较高,起步较早,因此,成为许多国内学者研究的对象, 并在研究过程中对我国的财税政策绿化提出了建议。王彬辉在OECD 税制绿色 化与我国之借鉴一文中通过对 OECD 国家实施的绿色财税政策的论述,提出了 对我国资源税、增值税进行改革,开征环境污染水,对一些不合理补贴进行调 整的建议。有些学者则通过对实施绿色财税政策比较成功的国家进行评价,例 如荷兰、瑞典、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4)关于绿色财税实施的研究 对于财税政策如何绿化,是实施这个绿色财税政策的关键所在。对此,学者给 出了多次层的论述。有些从绿色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谈起 ,马海涛、陈晨在 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思考中指出了政府采购绿化的途径以 及对资源环境的重大现实意义。有些从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谈起,阐述排污收 费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有些以税收体制的绿化作为研究视角,杨坤在中国 实行绿色税收的SWOT分析及建议中提出了较为详尽的税制改革意见。有些从 财政支出体系谈加大对环保节能财政投入。 3、简要评述 综观以上文献,大都研究者对绿色财税政策的实施选择的视角都比较独特, 并且在很多研究领域都达成了基本的共识。例如,对实施绿色财税政策上,认 为,市场调节在资源环境领域存在失灵现象,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时必然选 择,符合经济、效率原则。对于我国绿色财税政策的现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 我国现行财税政策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才在较大差距,对此有必要对财税政 策进行改革,来实现“绿化”的目的;对于绿色财税政策的国外经验借鉴上, 认为,西方国家实践较早,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价值,但借鉴是要结合我 国实际。 (1)多数学者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财政政策理论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大都 是从宏观的层面,围绕着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开展研究的,探讨为 缩小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而应该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而很少有人 从一个小的区域范围的视角,分析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取哪 些具体的财政政策来促进落后区域经济的发展。 (2)很多学者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理论的层面上,无论是在对我国绿色财税政策现 状的分析,还是对财政政策的探讨和建议,多是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而缺少 实证性的研究。总体来说,定性分析较多,而定量分析不足,因而在文章的说 服力上还有一定的欠缺。 (3)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财税政策绿化对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是具有重要 的作用。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财税政策实施的现状,应该实行哪些政 策来推动绿色财税政策的完善,然而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往往是针对全国范围而 言的,而很少有人将其用于具体的实践领域。 (4)很多学者对如何促进绿色财税政策完善及实施作了相关研究,但提出的对 策和建议较为宽泛,而有针对性的探讨不多。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1、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多偏重于对研究对象的 客观描述,理论分析多偏重于对研究对象的理性判断。本文着重从政府运用财 税政策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既需要通过实证分析,对目 前财税政策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实施情况、特征进行客观的描述,又需要根据相 关理论分析,对财政政策如何发挥在资源环境保护的作用做出理性判断。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既采用了理论分析的定性分析方 法,又采用了统计分析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对相应的财税政策进行评估和比较。 3、发展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结合国情,政策的完善应是逐渐改 进的过程,以此为突破口提出相关对策,同时,对其他国家的经验进行分析, 从而问哦我国提供了借鉴。 4、文献检索法。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查阅、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主要包括相关学术期刊、著作,查阅并引用了了相关统计年鉴 (四)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的国内外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绿色财税政策 的相关研究综述和本文的研究方法。 2第二章:财税政策介入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介绍了绿色财税政策的内涵 及特征,从公共产品的特征及类型分析了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的选择,从外部 性、政府职能理论转变等方面阐述政府介入资源环境领域、实施绿色财税政策 的必要性。 3.第三章:我国绿色财税政策发展的 SWOT 分析。通过 SWOT 分析方法的应用, 明确了我国财税政策绿化的现状,分析了实施绿色财税政策的优势、劣势以及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第四章:当前具体的财税对策的相关建议。依据 swot 分析的结果,针对绿化 财税政策面临的问题,以财政支出、收入为主线,对排污收费、税收制度改革、 政府采购制度改进、政府支出结构的调整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构建对绿色财税 政策的实施提供建议。 5.第五章:结束语,对文章的研究进行总结,并为深入研究提出希望。 二、绿色财税政策内涵及相关理论支撑 (一)绿色税收政策内涵 1、含义 针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方学者提出了“浅绿色经济” 、 “深绿色经济”等发 展策略。 “浅绿色经济”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可以通过 技术进步来解决,然而,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源环境问题凸显, 科技的进步并没能完全有效的解决资源环境的压力,人类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重挑战。因此, “深绿色经济”观点崭露头角, “深 绿色经济”观点立足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更加注重政府财税政策在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综合了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等观点 提出了“绿色”财税政策的主张。即通过财税政策的调节,一方面,加大资源 使用和环境污染的成本,利用成本约束机制来保护资源环境,使得高污染、高 能耗企业的利润降低,从而使得这些企业面临巨大压力,迫使他们进行技术革 新、减少污染和能耗。另一方面,对一些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企业进行鼓励, 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支持力度。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2、特征 (1)绿色财税政策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绿色财税政策关注的不仅仅局限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 时,更加关注资源的合理使用、环境的保护,注重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更加 关注代际公平。环境资本、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资金资本对经济的发展同 等重要,其中任何一种资本的缺失都必然会危及到经济的发展,绿色财税政策 通过调控使得以往对资源资本、环境资本的忽视的理念得以纠正,越来越多的 资金和研发技术投入到节能环保领域,人们更加关注对资源的循环使用,对环 境更多了一份责任和关注。在对环境资源的关注度提高的情况下,在技术的研 发及推广下,在资金的投入加大下,经济的发展得以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因此,绿色财税政策旨在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对资源的 使用效率提高,延长资源的使用周期,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人 类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 (2)绿色财税政策是对市场调节失灵的一种有效弥补,能积极应对资源环境的 刚性约束 市场对资源配置具有基础性作用,但对于一些特殊的领域,市场的往往由于信 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市场调节的失灵,出现“免费搭车”等一 系列现象。从目前情况看,市场很难在资源环境领域发挥作用。对于资源而言, 我们的资源定价体系不健全,导致资源价格偏低,因此,在利润的驱动下,企 业便失去了对技能技术的关注和投入,经济的增长方式仍局限于粗放的方式, 以高能耗带动经济的增长。从环境角度来看,目前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制体系不 健全,环境违法的成本相对较低,我国也缺乏也环保有关的主体税种,便带来 了环境的严重破坏。对于市场调节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一种有效 的方式去弥补,才能实现环境资源保护的目标。对市场失灵的弥补办法主要是 政府的干预,西方国家实施绿色财税政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我们提供了借 鉴。财税政策的介入可以对市场调节进行有效的弥补,通过改革税制,扩大税 收在调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敦促企业为减少税收方面的支出,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合理的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对节能环保 企业进行适当财政补贴,加大对环保节能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以及应用的支 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财税政策的调节, 促使环保节能技术的进步,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更加合理,从而带动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有效应对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 (3)绿色财税政策体现了以为为本的理念 经济的发展服务于人的需求和人的发展,一切偏离这一目标的发展或者增长都 毫无意义。绿色财税政策对改变传统以资源的极大浪费、环境的极大破坏为代 价的发展模式具有显著意义,更加强调在经济生活中遵循资源环境规律,通过 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相处,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绿色财税政策关注对资源 环境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否定对资源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而是通过对资源环境 的保护和规划,兼顾个人发展与整体发展,当代人发展与全体人类的不同代人 的发展,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正是基于这种视角,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 和发展,才应该最大限度的节约和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即从人类的最大 经济福利来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绿色财税政策通过财政的收支的调节, 促使人们为实行人的全面发展而采取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善待环境。 (二)财税政策介入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1、公共产品理论 (1)公共产品的定义及特征 公共经济学中,社会产品被分为两大类: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萨缪尔森曾经 如此定义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一种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该产品消费 的减少。 ”4 现实之中,国防、法律、环保等是这类物品的最好例证。从经济学角度看,公 共产品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竞争性。这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关键区别之处,即指生产产品的成 本不会因为消费者的增加而增加。作为公共产品的环境资源,对其利用的 人数的增加,一般不会影响到保护资源环境成本费用的增加,而且也不会 影响到使用者在其他方面的使用状况。 、非排他性。作为公共产品,排斥某类人消费不具有可行性或者排斥起来比 较困难,即排斥成本极高,或者排斥本身不具有必要性。资源环境具备这种特 性,如某人对空气的使用并不能排斥其他人对空气的使用,或者,排斥其他人 使用空气的成本昂贵。 、不可分割性。这是公共物品物理性能的体现,用于消费时,不能被分割或 独占,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被消费。环境资源从来没有被分割为某个企业或个人 所使用,而是由众多的消费者共同利用。 (2)公共产品分类 根据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充分程度,可以将产品进一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私人 物品、俱乐部产品(准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准公共产品) 。私人物品的生产、 消费等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因为其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征。公 共物品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通常将有物质形态的公共产品称之为狭义的公 共产品,亦称之为准公共产品;广义的公共产品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亦包括 不具有物质形态的产品,如国防、法律等,非物质性的公共产品一般被成为纯 公共物品。同时,准公共产品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以俱乐部产品为代表的和以 公共资源为代表的产品。俱乐部物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非竞争性,而且排他是 具有可行性,且排他的成本不高。桥梁最具有代表性,一般情况下,增加使用 人数对其他人的使用质量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但如果人 数增加过多,桥梁处于拥挤状态,桥梁将会瘫痪,出现市场失灵。而对于公共 资源,则几乎不具备排他的可能性,但却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如煤炭,是通过 地质条件形成的,不具有可再生性,无法确定其私有产权;而且其稀缺性导致 对其消费的增加,会引起其他消费者消费的减少,因而极具竞争性。 (3)公共产品使用中出现的“搭便车”和“公地悲剧”需要政府财税政策的介 入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 “公地悲剧”和“搭便车” 。 “搭便车”在 1740 年由休谟提出,主要是指消费者 不会自愿为公共产品的消费而自愿出资,即,个人为从其他人的支出生产的产 品获得好处,在表达自己为获得公共产品原因所支付的代价时,会谎报自己的 支付意愿,隐瞒自己的偏好,这主要源自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公共产 品的使用成本提供不足。 “公地悲剧”由美国环保主义者在 1968 年以寓言的方 式提出,主要说明由于公共资源缺乏竞争性,且没有排他性,往往会导致对其 的过度使用,使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资源被滥用,且这种破坏结果如果单纯依 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将会不可逆转。 由于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带来的“公地悲剧”和“搭便车”现象,说 明市场的调节在在公共产品领域出现失灵现象,或者说对于资源环境这一类公 共产品的使用违背了市场的原则,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忽 略了这一点,以致对资源的使用极为浪费,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对资源的滥用、 对环境的极大破坏的基础之上。此时,政府的介入则成为必然选择,政府付费 和政府管制是解决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较为有效的手段,但这并非是唯一手段, 从加大受益者使用成本层面来看,可以通过制度层面的改革和创新向资源环境 受益者收费,对利用资源环境者课税;从鼓励人们人们理性对待资源环境角度 来看,必须建立一种补偿制度,对牺牲自己利益来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人们给予 一定补偿,使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人们的利益不因他们的保护和合理 利用行为而受损,如此,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同样会得到如私人产品一样的有效 激励,政府的介入,便使得“公地悲剧”和“搭便车”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外部性理论 外部经济最早由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后来,庇古进行了系统分析, 布坎南后来用数学方式给出了其定义。外部性存在于市场交易机制之外,有正 负之分。从外部性的承受着来看,他们可能承受了他人未付费带来的效用的损 失,亦可能未付费用而从他们的行为中得到效用。前者,被称为负外部性,后 者,被称之为负外部性。如汽车的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拥堵,企业 生产带来的水污染,对于他人而言就是一种负外部性;而环保主义者对环境的 保护行为,给人们所带来的便是正外部效应。 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在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往往会 导致资源配置的错位。从理性人角度来看,当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时,生产 者将会利用负外部性带来的有利时机,生产出远远高于社会最优产量的产品; 当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时,产生负的外部效应,生产者将会减少生产甚至不 去生产,使得产品供给低于社会的最优产量。二者成本的差异导致私人产量与 社会最优产量的差异,使得资源的最优配置难以实行,市场失灵因此产生。 外部性理论诠释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根源,同时,为政府介入资源环境领 域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生产者以及消费者对于资源环境的利 用出现无序、浪费等现象,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忽略对他人以及社会产生的负外 部效应,资源的配置严重失当,市场失灵显现。此时,只有外部的介入才能有 效的解决问题,政府的介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根据庇古的理论,可以通过税 收手段加大产生负外部效应的部门的成本,迫使其调整产量,与社会最有产量 保持一致;同时,通过补贴和奖励等形式对产生正外部效应的部门给予补助, 使其成本降低,从而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最优产量。如此,通过政府措施使得 外部成本内部化,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达到均衡,社会产量与私人产量实现一 致,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 3、政府职能理论 (1)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的转变:“守夜人”到国家干预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倡 导自由放任,强调市场和个人的作用,把政府职能放置于次要地位。然而,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导致了自由市场经济理念受到严重冲击,凯恩斯的干 预经济理论开始盛行。经济干预理论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能够激发人们充 分发挥积极性,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机制,但自身也存在不少难以克服的缺陷。 因此,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调节,政府必须通过税收等 手段来矫正、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在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矛盾凸显期的我 国而言,资源环境压力巨大,政府干预经济的需要表现的更为突出。 (2)绿色财税政策是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的必然要求 资源节约、环境的保护离不开政府的介入,为经济发展树立正确导向,这既是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外部效应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的必然要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而协调这 一关系,需要市场、企业、政府以及公众共同努力和共同参与,而且政府在其 中将扮演主要角色。这并不意味着要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而是在市场经 济运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政策体系,尤其从财政收支角度入手,从正反两个 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对于保护资源环境的给予鼓励和补偿,对于浪费资源、破 坏环境的行为给予惩罚,提高其成本,从而促进资源、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发 展相协调。一方面,财税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具有巨大作用;另一方面,财税政策的职能及其特征决定了绿色财税体措施在 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现经济增长 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离不开财税政策的介入。 三、我国绿色财税政策发展的 SWOT 分析 (具体阐述什么是 SWOT 分析) (一)我国“绿化”财税政策的优势 1、现行税收政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绿化”的价值选择 我国现在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 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 29 个税种,其中,相当一部分税种通过税收 优惠等方式体现了绿色财税的倾向,为我国的绿色财税的深化提高了良好的基 础,具体表现在: (1)消费税:一方面对一些违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理念的项目进行征税, 如对生产、委托加工、进口一次性木制筷子、实木地板按 5%课税,将鞭炮、焰 火、成品油列入消费税税目,对摩托车、小汽车按不同排量课征 1%-40%不等的 消费税。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企业积极开发利用新技术,生产出的低污染低能 耗应税消费品给予税收优惠,如对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值的小轿车、越野 车、和小客车减征 30%的消费税。 (2)增值税:增值税对环保节能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方面。如对生 产、销售或进口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按 13%的低税率征收增值税。对翻新轮胎、 再生水、污水处理劳务等免征增值税;对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热力或电力等实 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等货物所应纳的增值税实行即 征即退 50%的政策;对销售自产的生物柴油给予增值税先征后退的优惠措施。 (3)企业所得税: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条例以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研发 费用的加计扣除和摊销的方式将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价值取向融入到企业 所得税的运行中来。如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 无形资产的按研发费用的 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 150%摊销,很大程度是激发了企业对环保节能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对以规定 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不属于国家禁止和限制并且符合国家以及行业相 关标准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一律减按 90%计入收入额;对于企业采购并实际 使用符合相关环保节能节水优惠目录规定的环保、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可以 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扣除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 10%,若当年的应纳税额不 足抵扣,可以再以后 5 个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4)资源税:对应税矿产品和盐的生产实行实行差别税额,调节极差收入,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成本,从而促使企业节约、合理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 保护了不可再生资源,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延长资源的使用周期,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5)其他税种:关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辆 购置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如关税对一 些资源性产品适用较高税率,对高污染产品采取出口不退税等税收措施;耕地 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通过对土地的占用、使用行为课征税赋, 使得使用、占用土地的成本提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使 用。 2、现行政府采购制度体现了对环保节能项目给予倾斜 我国现行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 ”2006 年 10 月 24 日,为了 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功能,引导绿色消费,财政部与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联合发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 单 。 目前, 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已发布四批,政府采购对环保节能倾向的 范围逐步扩大,目前,清单内产品已由最初的 14 类 81 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增加 到目前 21 类 800 多家企业生产的产品。 5 目前来看,政府采购中对环保节能 企业及其产品的关注度在逐步提高,政府采购越来越体现出绿色采购的理念, 将大大鼓励企业放弃高污染高能耗的技术,研发新技术、采用新工艺,从而促 进节能环保理念的推行。 3、排污收费及排污交易体制逐步建立 我国在 1979 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 中已规定了排污收费制度,并在 一些地区展开试点,1982 年颁布实施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具体规定了 排污收费的目的、标准、范围以及费用等,正式确立了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此后,在颁布的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 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也对排 污收费制度作为相关规定。2003 年又实施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以及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使得排污收费制度逐步走向规范。 4、政府补贴措施对引导企业走节能环保发展方式发挥巨大作用 为激励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国政府推行了一些列的财政补贴措施,形 式多样,主要有税收补贴、环保技改专项资金、环保产品推广补贴等。如对其 企业进行环保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给予税收优惠,对环保节能灯具的推广给 予补贴,2010 年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解振华指出:“ 2008、2009 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 2.1 亿只。2010 年准备再推广至少 1.5 亿只,争取在几年内把全国所有的白炽灯更换为节能灯。政策是普通老百姓 购买节能灯政府给补助 50%。 ”5 目前,政府对环保节能产业的补贴的范围不断加大,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强,有 效提高了企业研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节能环保产品生产企业 的发展。 (二)我国“绿化”财税政策的劣势 1、单纯依靠排污收费来控制污染,环保资金难以保障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排污收费来控制污染,排污收费制度建立较早,虽然也进 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设计中存在的收费标准设立不合 理,收费项目设置不健全、环保专项资金难以保障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从排 污收费的实践来看,现行排污收费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污染物排放费用的征收标准过低,不仅不能有效弥补治理污染的成本, 给污染物的治理以及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困难,同时也使打击了企业加大节能环 保投入的积极性,排污费用偏低,致使企业节能环保的成本过高,而污染排放 的成本偏低,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之下,企业必然选择污染,很难达到节能环 保的目的。由于排污收费全部纳入到各级地方财政预算,用作环保补助资金, 而排污收费标准过低直接影响了环保补助专项资金的收入,不利于环保资金的 增加。二是排放量无法准确合算,对环保建设的投入和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的筹 集带来严重不利影响,这些固然与地方政府干预、环保执法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但最主要的还是目前的监测方式落后,导致排污量难以准确核算。三是部分地 方政府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肆意截留甚至挤占排污费收入。四是地方政府受 GDP 因素驱使,放纵企业的污染行为,在排污量初值制定时给予企业方便,在 排污费征收时出现执法不严等状况。 2、缺乏促进环保节约的主体税种,税收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西方国家为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协调资源环境也经济社会发展的 关系,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将环境税纳入到其税收体系。西方国家征收的环境 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对企业污染物排放征税,是对排污收费的一种 改进;二是对高能耗高材耗行为征税;三是对给居住生活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 征税。而我国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而尚未开征与滥用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和 产品相关的专门环保税种,与资源环境保护先关的消费税、资源税等税种也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税,主要在于其税率、税目的设计并未真正从环保的角度 出发,导致高耗能和节能、污染与环保产品和行为所承担的税收并无显著区别, 从而难以起到对节能环保产品和行为的鼓励以及对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产品 和行为的抑制作用。 3、现行税制过多强调经济目标,导致一些优惠措施与节能环保相违背 我国税制的设计依然遵循的是传统模式,主要关注对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收 入的影响,旨在为实现经济目标服务,未能将节能环保的理念纳入到税制设计 的考虑范畴之内,导致税制“绿化”程度不够,这一问题尤其表现在一些税收 优惠的制定上。例如,我国在增值税征收中,对农药、化肥实行 13%的低税率, 这一行为固然有对农业这一弱势产业的扶植的因素,但其负面作用远大于其设 计时所要达到的目的。再如对能源类的项目的一些优惠措施并未能将高污染型 能源与清洁型能源区分开来。同时,对外商以及向西部地区投资的优惠和税制 环保目标的缺失极易导致污染企业由国外转入国内,由东部沿海转移到西部地 区。此外,产业目录作为税收优惠的主要依据,但其内容的合理性并没有得到 足够的关注。虽然产业目录制定的主要依据是环保,但基于经济目标优先原则, 环保往往被忽视,例如对汽车工业的发展。 4、与环保节能相关的财税措施比较散乱,没有形成体系,缺乏稳定性 目前,设计节能环保的税种较多,但都比较零散,规定不够明确,多以税收优 惠形式出现。而且这些优惠措施分散在不同的税种之中,显得比较杂乱,措施 又不够明确,给企业运用这些措施指导生产造成了障碍,同时也是政策不规范 分一种体现。例如,增值税中,对一些环保节能项目分别规定了免征、即征即 退、减半征收等方式。其次,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层级较低,也给其稳定性及 规范性带来了挑战。目前,收税优惠多以部门规章形式出现,而不是通过税法 和条例明确规定,有不少本应长期执行的措施却以临时性优惠出台后期不断延 期或直接废除,如小排量汽车车购税减半征收政策,2009 年 1 月 14 日国务院 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决定从 2009 年 1 月 20 日至 12 月 31 日对 1.6L 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购税减半征收,但 2009 年年底这一 政策又被延期一年,执行到 2010 年 12 月 31 日,目前,该项优惠措施又被停止 执行。 这种临时优惠措施的实施,反应出了政策缺乏稳定性,无疑会影响政策 的引导作用,同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打击了企业投资环保节能领域 的积极性。 5、环保节能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 环保节能需要税收的调节,更离不开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我国近年来财政资 金对环保的投入无论是在绝对量上还是相对量上在环保资金构成中都占有绝对 地位。然而,目前我国环保节能方面的投入规模、结构以及对象等方面尚存在 不少问题。同时,用于环保的财政分担体系尚有待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 的财政投入分担体系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环保投入资金的来源比较单 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投入资金有限,占GDP比重过低。 十一五期间环保投入状况 (地区:全国 单位;亿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Gdp 211923 265810.3058 314045.4271 340506.8673 - 环保投入 2566 3387.2801 4490.3 4525.2989 - 环保投入占 gdp比重 1.22 1.3574 1.49 1.4934% - 211923 2566 265810.3058 3387.2801 314045.4271 4490.3 340506.8673 4525.29890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2006 2007 2008 2009 十 一 五 期 间 环 保 投 入 状 况 Gdp 环 保 投 入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十一五其中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总量逐年 增加,但增长缓慢,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1.5%。根据国际经验,当治理环 境污染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 1. 5%时, 可以控制环境污染恶 化的趋势; 当该比例达到2% 3%时, 环境质量可有所改善。显然,我国的对环 保节能的财政投入远对于国际经验值,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于环保节能有关的 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私人部门不愿意投资的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外部效应明显, 政府却无力投资。 (2)对资源能源项目的财政补贴缺乏合理性 长期以来,为缓解基础部门的经营困境,对能源、资源实现了一些列的补贴, 导致资源及其产品环境成本并未通过其价格得到显示,从而造成资源无价、原 材料低价的状况,资源环境在生产与消费中的低价加剧了资源环境的破坏。 (2) 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环保节能支出中,财权也事权不匹配。 十一五期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及各自对环保的投入(单位:亿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中央本级财政收入 20456.62 27749.16 32680.56 35915.7 42470 地方财政收入 18303.58 23572.6181 28649.7896 32602.5850 40610 中央本级财政对环保的投 入 34.56 66.21 37.92 地方财政对环保的投入 961.2377 1385.1511 1896.1274 中央本级投入占财政收入 比重 0.125% 0.202% 0.105% 地方投入占财政收入比重 4.07% 4.82% 5.81%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2006 2007 2008 2009 地 方 财 政 对 环 保 的投 入 中 央 本 级 财 政 对 环保 的 投 入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7 中央财政收入为 27749.16 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 54.1%,地方财政收入总额为 23572.62 亿元,所占财政总收入 51321.78 亿元的 份额不足 50%。而地方所担负的环保资金投入高达 961.23 亿元,中央支出仅有 34.59 亿元,占财政收入总额的 3.47%。特别是实现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 收入在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而所负担的支出却在逐年增加。本来中央 掌握财政收入大头有利于对落后地区的补助,而我们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中 央财政在环保转移支付方面所承担的责任显然过低。 (3) 环保节能投资结构不够合理 十一五期间不同地区地方财政对环保节能的财政投入 (单位:亿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北京 29.58 35.47 54.05 江苏 48.31 95.18 147.60 吉林 30.45 45.61 49.48 安徽 37.65 54.74 59.26 宁夏 12.76 17.51 22.59 贵州 27.23 4044 55.31 西藏 4.77 5.71 9.75 十 一 五 期 间 不 同 地 区 地 方 政 府 对 环 保 节 能 的 财 政 投入 0 50 100 150 200 北 京 江 苏 吉 林 安 徽 宁 夏 贵 州 西 藏 2007 2008 2009 由上表可以看出,由于不同地区的财力不同,地方财政对环保的投入之间存在 较大差距,导致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因财力有限,对环保节能投入不足。 同时,目前环保节能领域资金主要倾向于大项目、大城市。例如,我国确立了 三北防护林,重点江河湖治理等一大批重点环保工程,财政资金大量用于这些 工程,而忽视了其他一些小的项目,导致一些小的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并且越积累越严重。同时,财政资金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则很少涉及,城市 又尤其集中在北京等一些发达地区,使得一些偏远农村落后城镇的环境问题得 不到治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环境问题的扩张趋势。 6、政府采购制度对环保节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