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导学案_第1页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_第2页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_第3页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_第4页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 1、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2、品读诗歌,体会此诗的意境美, 并背诵全诗。 (二)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诗歌的背景和内容,把握诗歌的内涵。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律,了解 诗歌情感。3、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胸怀和情怀志趣。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对“隐逸超脱”情感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作者和孟浩然的生平,结合课文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理解文中的引文和引诗,感受孟浩然巨大的人格魅力。 3、预习检测、知识积累 (一) 、作者和背景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 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 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 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 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 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 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2、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 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 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 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 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 以题曰夜归鹿门歌 ,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二) 、预习检测 1、阅读李白赠孟浩然一诗,说说李白眼中的孟浩然是怎样的一个人。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 颜 弃轩冕,白首卧松 云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 称 。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 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 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 酒 。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 人 ,酒浊者为贤 人 。中:读去声,动词。此为饮清酒 而醉,故曰中圣。迷花:迷恋花草。 2、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请按课本的诵读提示诵读诗歌,争取背诵、默写下来。 四、探究、讨论(诗歌内容赏析)(请把答案写在书上)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两个场景, 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2、课文后“探究、讨论”第二题第二小题。附闻一多孟浩然一文。 3、分析、归纳此诗的艺术手法。 五、拓展和迁移 (一)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分析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归 嵩 山 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省封县北,因其居于五岳之中而高,又称嵩高。 川: 河川。薄:草木交错曰薄。 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迢递:遥远的样子。且:将要。闭 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门谢客之意。 (二) 、认真读下面这篇文章诗 ,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 ,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 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 ,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 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 受损失?当暗黄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 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 变得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 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 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身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 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 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 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 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创造的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 诗经 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 ,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 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 酒夜光杯” ,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 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 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 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使 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 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王昌龄的“洛阳亲友 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 3 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配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 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 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 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 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 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选自在梦中搁浅 ) 1第 1 段中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作者 认为造成当代诗歌的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第 3 段中说, “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 ”根据文意,解释这 句话的含义。 3第 4 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 “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 味在心头?” 4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认为当代诗歌离我们遥远只是因为缺少时间的距离,因此作者未对当代诗歌失去信 念,只要经过若干年,当代诗歌也会有古诗名句一样魅力。 B斑驳的岁月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 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是因为这些诗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C作者认为名诗佳句,诵读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依然有 它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常读常新。 D人们对悬念小说的欣赏,效用是一次性的,而对名诗却百读不厌,这是因为名诗具有机 巧的构思。 附: 孟浩然 当年孙润夫家所藏王维画的孟浩然像,据韵语阳秋的作者葛立方说,是个很不高 明的摹本,连所附的王维自己和陆羽、张洎等三篇题识,据他看,也是一手摹出的。葛氏 的鉴定大概是对的,但他并没有否认那“俗工”所据的底本即张泊亲眼见到的孟浩然 像,确是王维的真迹。这幅画,据张洎的题识说, 虽轴尘缣古,尚可窥览。观右丞笔迹,穷极神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 靴帽重戴,乘款段马 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 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这在今天,差不多不用证明,就可以相信是逼真的孟浩然。并不是说我们知道浩然多病, 就可以断定他当瘦。实在经验告诉我们,什九人是当如其诗的。你在孟浩然诗中所意识到 的诗人那身影,能不是“颀而长,峭而瘦”的吗?连那件白袍,恐怕都是天造地设,丝毫 不可移动的成分。白袍靴帽固然是“布衣”孟浩然分内的装束,尤其是诗人孟浩然必然的 扮相。编孟浩然集的王士源应是和浩然很熟的人,不错,他在序文里用来开始介绍这 位诗人的“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八字,与夫陶翰送孟六入蜀序所谓“精朗奇素” ,无 一不与画像的精神相合,也无一不与孟浩然的诗境一致。总之,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 再没有比孟浩然更具体的例证了。 张祜曾有过“襄阳属浩然”之句,我们却要说:浩然也属于襄阳。也许正惟浩然是属 于襄阳的,所以襄阳也属于他。大半辈子岁月在这里度过,大多数诗章是在这地方、因这 地方、为这地方而写的。没有第二个襄阳人比孟浩然更忠于襄阳,更爱襄阳的。晚年漫游 南北,看过多少名胜,到头还是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 实在襄阳的人杰地灵,恐怕比它的山水形胜更值得人赞美。从汉阴丈人到庞德公,多 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我们简直不能想像一部襄阳耆旧传 ,对于少年的孟浩然是何等 深厚的一个影响。了解了这一层,我们才可以认识孟浩然的人,孟浩然的诗。 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济, 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 历史地理背景,我想,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一个乱世,例如庞德公的时代,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人山采药,一去不返,本 是唯一的出路。但生在“开元全盛日”的孟浩然,有那必要吗?然则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 伸过援引的手来,都被拒绝,甚至最后和本州采访使韩朝宗约好了一同入京,到头还是喝 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烦了,一赌气独自先走了呢?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 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 在他这回,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 门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决不许他那样做。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幽人究 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恐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为心理上他早与那 位先贤同体化了。 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了他方便,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隐居 的事实便容易完成得多了。实在,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事实,只要念头一转, 承认自己是庞公的继承人,此身便俨然是高士传中的人物了。总之,是襄阳的历史地 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阳的孟浩然。 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 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 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矛盾是常态, 愈矛盾则愈常态。今天是伊皋,明天是巢由,后天又是伊皋,这是行为的矛盾。当巢由时 嚮向往着伊皋,当了伊皋,又不能忘怀于巢由,这是行为与感情间的矛盾。在这双重矛盾 的夹缠中打转,是当时一般的现象。反正用诗一发泄,任何矛盾都注销了。诗是唐人排解 感情纠葛的特效剂,说不定他们正因有诗作保障,才敢于放心大胆的制造矛盾,因而那时 代的矛盾人格才特别多。自然,反过来说,矛盾愈深愈多,诗的产量也愈大了。孟浩然一 生没有功名,除在张九龄的荆州幕中当过一度清客外,也没有半个官职,自然不会发生第 一项矛盾问题。但这似乎就是他的一贯性的最高限度。因为虽然身在江湖,他的心并没有 完全忘记魏阙。 下面不过是许多显明例证中之一:“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 鱼情。 ”然而“羡鱼”毕竟是人情所难免的,能始终仅仅“临渊羡鱼” ,而并不“退而结网” , 实在已经是难得的一贯了。 听李白这番热情的赞叹,便知道孟浩然超出他的时代多么远:“吾爱孟夫子,风流天 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 可是我们不要忘记矛盾与诗的因果关系,许多诗是为给生活的矛盾求统一,求调和而产生 的。孟浩然既免除了一部分矛盾,对于他,诗的需要便当减少了。果然,他的诗是不多, 量不多,质也不多。量不多,有他的同时人作见证,杜甫讲过的:“吾怜孟浩然赋诗 5 虽不多,往往凌鲍谢。 ”质不多,前人似乎也早已见到。苏轼曾经批评他“韵高而才短,如 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 。这话诚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里所承认的,是说尽了孟浩然, 但也要看才字如何解释。才如果是指才情与才学二者而言,那就对了,如果专指才学,还 算没有说尽。情当然比学重要得多。说一个人的诗缺少情的深度和厚度,等于说他的诗的 质不够高。孟浩然诗中质高的有是有些,数量总是太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式的 和“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式的句子,在集中几乎都找不出第二个例子。论前者,质 和量当然都不如杜甫,论后者,至少在量上不如王维。甚至“不材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质量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