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合同法》可预见性规则适用研究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合同法》可预见性规则适用研究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合同法》可预见性规则适用研究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合同法》可预见性规则适用研究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合同法》可预见性规则适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1 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 在当前多变的市场条件下,人们的交易行为具有很高的风险,违约也就成了经常发生的事情。 而在违约的损害发生之后 应如何确定损害的赔偿范围 ,使守约方的利益得到保护也就成了合同法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保护市场经济的秩序,为社会交易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我国合同法第 113条对违约损害赔偿明确规定了完全赔偿原则同时 又 确立了可预见性规则对其进行限制,以减轻风险,鼓励交易。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关于可得利益的诉讼请求支持的很少,而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就少 之又少。受损失方往往因证据缺乏,举证困难,致使损失不能得到补偿。本文所讨论的则是在这一领域内极具代表性的案件。由于我国法律对此规则的相关规定不够明确,同时各级法院的法官对此规则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同,类似的案件往往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有的法院裁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有的法院判决支持诉讼请求。本文选择钛业公司诉机械 制造 公司买卖合同案进行分析,关注的焦点不仅在于本案的判决结果是否合理、合法,也希望能够以此案为突破口,认真探求我国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条件和判断标准以及该规则的不足之处。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2 第一章 案情回顾 情经过 茂 钛业 股份有限 公司 (以下称钛业公司) 与某 山东欧迈 机械制造公司 (以下称机械制造公司) 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 合同 1。其主要内容为机械制造公司供给 钛业公司侧式搅拌机两台,每台 27800元总货款 55600元,合同生效后 20 天到货,合同还约定出卖人对质量负责的条件和期限为产品包退、包换,质保期 12 个月,出卖人负责安装调试。合同签订后钛业公司按合同要求付给机械制造公司货款 4 万元并于 设备提走后机械制造公司并未 立即 安装、调试。 2010 年 1 月上旬钛业公司与机械制 造公司各派两名技术人员一起对两台侧式搅拌器进行安装、调试,但存 因 在轴承润滑不行,密封等质量问题调试没有成功 。 3 月下旬机械制造公司又派两名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修、调试,两台设备仍不能正常使用 , 设备 就此 被拆开一直堆放于钛业公司。 4月 3号钛业公司与另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以每台 42000元的价格购进了同类设备两台。 钛业公司于 2010年 5月 10日向漯河市召陵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如下:0000元及利息。 8400元,可得利益损失 50000元 。 审宣判后,被告 机械制造公司向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提出了三点上诉理由: 1. 原审 法院 对案件事实认定不清,责任划分不明、证据不足。 8000元 于法无据,故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 理情况 漯河市召陵区人民法院于 2011 做出了【 2011】召民一初字第 229 号民事判决。判决认为原告钛业公司与被告机械制造公司于 2009 年 9 月签订的侧式搅拌器买卖合同双方均无异议,该合同为有效 合同。原被告双方均应按合同规定的义务履行。原告钛业公司在合同签订后已按期给被告机械制造公司付款 40000元, 万律网: ,访 问时间, 2012年月 号。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3 而被告在收到货款后提供给原告的两台设备经安装调试至今仍不能满足要求,应按合同的约定退还原告已付款 40000元,并赔偿原告因履行合同所受的损失,双方的合同应予解除。原告的损失包括货款利息和购买其它同类设备涨价的损失,原告请求被告赔偿可得利益 50000 元证据和法律依据不足,不予支持并判决如下: 0000元及利息; 8400 元。 3 案受理费用 9480 元原告承担 8000 元被告承担 1480 元。宣判后,机械制造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点在于根据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上诉人机械制造公司负有指导安装、调试的义务。至今机器仍不能正常使用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原判法院判决双方解除合同并无不当,但是原审法院在判决解除合同后,仅判决上诉人返还货款4 万元,没有判决被上诉人返还机器处理不当。原审法院仅根据 2010 年 4 月 3号被上诉人钛业公司同机械制造公司签订的买卖合 同,便以此认定上诉人应赔偿被上诉人因其违约造成的涨价损失 28400 元,证据不足根据合同法 97 条、 113条经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判决如下: 1、维持召陵区人民法院 (2011)召民一初字第 229号民事判决书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以及诉讼费负担部分 ; 2、撤销召陵区人民法院 (2011)召民一初字第 229号民事判决书第二项 ; 3、被上诉人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五日内将两台侧式搅拌器返还上诉人械制造有限公司。二审案件受理费 9480 元 ,由上诉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担1480 元 ,被上诉人钛业有限公司负担 8000 元 ;反诉费 100 元 ,由上诉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担。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4 第二章 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的分析 决中的事实认定 判决中事实认定的分析 本案经历了一审二审漫长的审理过程,整个案件涉及事实的认定、法律的适用,价值判断等法律问题。然而以上争议最终的落脚点都在对可预见性规则的选择和适用上。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主要有解除合同,实际履行、违约损害赔偿、违约金,定金等责任形式 1。其中违约损害赔偿的责任形式是常用的一种,此方式很好的体现了保 护受害人的思想,是民法的核心。对于违约之后如何确定赔偿范围,我国合同法给出了完全赔偿原则和可预见性规则。在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上合同法采纳了严格责任归责原则 2。合同法第 113 条中规定的实际损失是指受害方实际支出的费用或因违约造成的财产损失,可以获得的利益是指如果违约方如约履行合同后非违约方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学者和司法实践中通常将该种利益形态称为可得利益 3。 在本案中,一审原告诉称, 2009 年 9 月原被告双方签订买卖合同一份,合同的主要内容为机械制造公司供给钛业公司侧式搅拌器两台,对于其它内容也作了详细的 约定。钛业公司按合同给机械制造公司交付了货款,并 于 2009 年 11月 2 日将货提走,机械制造公司于 2010 年 1 月上旬派两名技术人员与钛业公司的两名技工一起对两台侧式搅拌器进行了安装调试,但因存在轴承润滑不行、密封不严等质量问题,设备调试不成功。 2010 年 3 月下旬机械制造公司又对设备进行了维修,调试仍以失败告终。 在查明以上事实的基础上,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都认为原告与被告于 2009年 9月签订的侧式搅拌器买卖合同双方均无异议,该合同合法有效,原被告双方均应按合同规定的义务履行。根据当事人的举证以及本案的审理情况可以 认定,原告按合同履行了其义务,由于被告的原因致使合同不能实现,被告构成了违约,1 龚红赛:合同法,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第 287 页。 2 因此就违约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而言,只要具备违约行为、损害事实和违约行为和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三个要件违约方就应该承担责任,不管违约方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作为损害赔偿的一部分,合同可得利益损害赔偿 的构成要件也是如此 。 3 我国合同法是在法国所受损失和所失 损失的分类体系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实际损失与可得利益的分类方法。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5 由此给原告造成的损害被告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但对于原告因购买其它厂家的产品多支出的价款的认定,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存在极大的差异。对于原告主张的可得利益一审法院以证据和法律依据不足而不予支持的判决,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现做以下分析:违约损害可以分为实际损失与可得利益。在本案中双方当事人既没有约定违约金也没有约定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机械制造公司给钛业公司造成的损失包括三个部分: 1,已付的货款及利息。2,购买其它厂 家的产品多支出的 28400元。 3,可得利益损失 5万元。在案件的审理中,争议的焦点是对于钛业公司 购买其它厂家的产品多支付 的费用以及可得利益是否应当由被告负责。本文认为,在本案中原被告关于赔偿范围的争议主要还是在于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上。 在本案中,对于原告因购买其它厂家的产品多支出的费用是否应由被告负赔偿责任呢?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给出了不同的判决结果,但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却是一致的将其认定为可得利益适用了合同法第 113条。笔者认为该部分损失应认定为实际损失,适用合同法第 119条规定的减轻损失规则。关 于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合同法第 119 条,第 120 条还规定了减轻损失规则和损益相抵规则 1。一般认为以下几种方式为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1、停止履行合同; 2、替代安排; 3、接受对方的替代给付。本案原告的行为就属于替代安排。所谓替代安排是指当违约行为发生有可能导致守约方损失时守约方应该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出适当的替代安排以避免损失 2。 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都认为机械制造公司的行为构成了违约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对原告主张的可得利益却认定其证据和法律依据不足而不予支持。笔者认为在本案中钛业公司所主张的可得利益 能否得到赔偿的关键在于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上。因此,在这里可预见性的判断标准就显得尤其重要,判断出哪些范围是合理的预见,哪些是属于不可预见的,只有此类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才可能在保护非违约方利益时实现公平。下面我们就对预见的构成要素和能否预见的标准做一分析。 首先是确定预见的主体。在适用可预见性规则时谁是预见的主体呢 ?对此问题有三种观点,目前通说认为是违约方。在我国的合同法以及国际立法均已确认预见的主体为“违约方”。 其次是预见的时间,在判断能否预见时该以什么时间为准,有两种观点一个是合同成立时一个是违约行 为发生之时。我国合同法第 113 条规定的预见时间为“合同订立之时”。本文也赞同此种观点,因为它更1合同法第 119 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2 龚赛红 :合同法,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 第 308 页 。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6 能体现意思自治原则。第三就是预见的内容应当包括哪些,所谓预见的内容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违约损失的内容 1。日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2,我国合同法第 113 条第一款并没有规定要求违约方预见到具体的损害才承担赔偿责任,在司法解释中也体现了这一精神。 所谓能否预见的标准,是指在可预见性规则的运用中判断当事人是否预见所采用的标准。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即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主观标准认为应当以违约方的主观预见能力做为标 准。客观标准认为应当以“合理人” 3的认识能力为标准。本文认为在确定违约方能否预见时应当坚持折衷的思想,在考虑违约人的预见能力时,也要结合考虑一般人的预见能力。 可得利益损失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生产利润损失,经营利润损失和转售利润损失 4。在本案中钛业公司可得利益损失为生产利润损失。当然,它能否实现取于两个条件:一、有赖于机械制造公司正确、适当履行合同。二、有赖于机器的正常运转。可见钛业公司的损失符合可得利益的特点,因此对于这部分损失是应该适用可预见性规则的。而在本案中,首先这笔损失与机械制造公司的违约行为存在直接 的因果关系,其次在签订合同时机械制造公司已经知道钛业公司购买侧式搅拌器的用途,作为一家专业生产搅拌器的企业,对其违约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失是有预见能力的。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论述可以得出,本案的事实是满足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要求的。但关于可预见性规则适用的又一个难题是举证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全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对此予以了明确 5。在本案中,钛业公司称其可得利益损失为 5 万元,并从公司的财务账目和同行业平均利润率两方面进行了举证。但法院的认定结果是证据不足,不予支持。法院的这一判决是值得 商榷的,对于钛业公司来说是显失公平的。 事实认定看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条件 事实认定是区分当事人有没有过错以及过错大小的过程,也是适用法律的必要前提。现根据事实认定对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条作以下分析。 合同法第 113 条第一款明确了违约赔偿责任的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但同时又规定了可预见性规则对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做限定 6。由此,我1 王利明 : 合同法研究(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版, 第 654 页。 2 一种观点认为只要违约方能够预见该损失发生的可能和可能的类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违约方的预见范围应该要更具体 ,有时甚至是具体的赔偿数额,违约方才承担赔偿责任。 3即任何一个具有与违约方相同知识背景和信息拥有程度的理性人在同样的交易背景下是否具有预见能力。 4 杨建生: 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实务研究 ,载 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 , 2010 5 对于遭受的可得利益损失总额,必要的交易成本非违约方具有举证责任。对于可以预见的损失,既可以由非违约方举证,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裁量。 6 合同法 113 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全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 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得到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7 们可以得出关于可预见性规则适用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可得利益损失的存在。只有在存在可得利益损失的情况下,才有适用可预见性规则的必要。作为合同不能完全履行时守约方可能遭 受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点:一、须有违约行为发生,违约行为的发生经合同有效成立为前提。二、须有合同可得利益受损害的事实。对于可得利益损害的事实受害方应负举证责任,但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裁量。三、可得利益受损害的事实与违约行为之间须有因果关系。这是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中最为复杂和在实践中最难把握的一个因素 1。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本案中法官对钛业公司遭受了可得利益损失这一事实是不以否认的。之所以做了不予支持的判决, 主要原因在对可预见性规则适用尺度的拿捏上。可得利益本身就具有期待性、未来性和相对确定性,它并不是已实际发生的损失,而是守约方在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因此,笔者认为法院在判断是否是可得利益损失时对证据的要求过于苛刻,对确定性要求过高都是对可预见性规则规定的误读。那么应该如何掌握可预见性规则在适用中的尺度,可采取如下方法。首先,确定违约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其次,判定在通常情形下,应以一个“合理人”为标准。这一过程是一个法律裁判的问题,要求法官在确定违约方对损害后果承担多大责任同时应考虑公平正义 原则,社会实践等因素。 在能确定损害后果是由于违约方的行为引起时,也不能让违约方承担因其违约导致的全部损失。因为这样可能使违约方承担不合理的责任,在确定因果关系后,还应对其做更深的判断。就能否预见而言,存在诸多难以把握的因素。对它的判断不只是一个事实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 当以客观评价为主以主观评价来修正。在通常情形下,以“合理人”的标准来衡量预见的可能性,即任何一个具有与违约方相同知识背景和信息拥有程度的理性人,在同样的交易背景下是否具有预见能力。如果根据违约方的具体情况,合同 订立时的情况及非违约方已向其告知的信息都表明他应当具有比一般合理人更高的预见能力的话,就应以违约人的实际应有的预见能力为准。 在本案中,在违约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前提下,审判者应当客观的适用可预见性规则来确定违约方对违约损害赔偿承担的范围。由于该规则不好操作就轻易的放弃,使守约方的可得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违背违损害赔偿的价值理念。 1 按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责任成立上的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上的因果关系。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8 决中的法律适用 判决中法律适用的分析 在本案的判决中,主要适用的实体性法律条文是合同法 第 97 条和第 113条争议的焦点是在第 113条的 适用上,从该条法律规定的内容来看它确立了我国合同法中的两个规则即完全赔偿原则和可预见性规则。当然,所谓的完全赔偿原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哲学上的原因与结果常常会一环扣一环,使得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如同滚雪球一样无限增大。如果所有的损失都由违约人予以赔偿的话 ,则可能使非违约方获得超出其有理由期望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同时使 违约方负担过重而不敢缔约。故须对完全赔偿原则加以限制。 就本案而言,不仅应要求机械制造公司承担因不按约定履行合同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还要承担正常情况下钛业公司可以获得的利益。这体现了对非违约方 的保护,但若将所有损害都加诸于机械制造公司身了又恐有失公平。在角色变换迅速加快的今天,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不希望这样一个规则得以无限制的适用,因此就需要可预见性规则使损害赔偿的范围合理化。 对于可预见性规则的内容,合同法目前是用“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表述的。从其内容的特征来看此条款的确定性较低,仅仅设定了义务,对于违反义务的否定性后果的范围没有直接、详细的规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要适用该规则的话只需要违约方预见到损失发生的可能。对于损失发生的必然性与损失发生的方式非违约方都无需证明违约方是否能确切的预见 到,违约方也不能以此为由进行抗辩。从对法条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合同法判断预见可能性时的门槛比较低,这主要是为了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而对这种“可能”的认定应依订约时的客观社会情况和社会一般观念而定,因此这种“可能”应具有相当的程度,如果一项损害的发生仅具有纸牌算命式的可能则不足以进行赔偿 1。 就本案而言,该规则的设立保护了钛业公司的利益,使其寻求损害赔偿的道路上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从可预见性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情况和一审二审法院的判决来看,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在本案中,只需要求机械制造公司预见到钛业公司的可 得利益损失发生的可能即可,而作为专门制造侧式搅拌器的公司,对于买方购此设备的用途,以及会产生的生产利润是完全具有预见能力的。由以上的论证可以得出,本案认定的事实恰恰满足了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条件。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过于谨慎,以致于使钛业公司的损失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1 崔建远:合同责任研究,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 第 209 页。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9 法律适用看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条件 各国对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大体是相同的, 一般 情况下仅适用 于限制法定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承担违约责任形式有多种 1。可预见性规则也只有在限制法定损害赔偿的范围时才能适用。因为在双方对 损害赔偿有约定的情况下,他们对如何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其数额都有约定也就不需要可预见性规则对其进行限制了。 由于我国合同法中关于违约责任的赔偿的范围的具体规则是多元化的 2,因此,对赔偿范围限制规则的选择是该法律运用过程中法官必须进行的司法活动。具体到本案中,就是可预见性规则的选择和适用的问题。 在适用可预见性规则时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一、该规则是一种补充性规范,这就是意味着只有在双方就损害赔偿没有约定时才有其用武之地。违约损害赔偿的目的是,让违约方弥补因其违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补偿的范围应当以违约 方在订立合同时能够预见到或者应预见到为限。不能预见到的损失就不能要求违约方承担责任。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的得出在确定损害赔偿责任范围时要均衡双方的利益,这也是可预见性规则的价值所在。在适用时通常可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确认合同成立并有效。只有合同成立并生效时下才能谈得上违约责任,否则就没有违约责任可言;其次,违约方当事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最后确定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二、该规则是强制性规范,一般情况下不能排除其适用。 另外在适用可预见性规则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可预见性规则是对违约方要赔偿的损害范围做了一个限 定,但它并不是对履行义务和责任的限制,在这里是以 可以预见来限制损害赔偿的范围从而对实现对责任的限制 4。 法律适用看可预见性的判断标准 所谓预见的标准是指在运用可预见性规则的过程中,判断当事人是否能够预见所采用的标准。在适用该规则来限制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时,确定违约方对有争议损失是否能够预见至关重要,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还没有一致的标准。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主观标准,此观点认为判断的标准是违约方的主观预见能力。在具体案例中如果违约方对这种损失在合同成立之时可以预 见到,就应对这一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如果预见不到则不用承担赔偿责任。第二种观点是客观标准,是以抽象的“合理人”为标准,既用一个1 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定金罚则、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其中赔偿损失又称损害赔偿分为约定损害赔偿和法定损害赔偿 . 2 除了本文论述的可预见性规则还有与有过失规则、减轻损失规则和损失相抵规则。 3 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违约行为的存在; 2、损害事实的存在; 3、损害与违约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不存在免责事由适用的情况 4 可预见性规则使违约方不能预见到的损失排除在应当救济的损失之外,该部分损失将不会产生违约责任 。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10 理性人具有的经验和认识能力来判断违约方是否能够预见,而不是以当事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为标准。如果一个理性人能够预见,违约方则需承担赔偿责任。第三种观点是折衷标准也即主客观相结合的标准。笔者认为折衷标准比较合理,因此在进行能否预见的判断过程中应以客观标准作为主导,再以主观标准作出修正。不管是哪一种标准,都是法官在适用法律时判断能否预见到的一个工具。至于违约方是否能够预见到谁都无法真正的知道, 只能依据已掌握的情况去推定。 我国合同法第 113条的规定是违约方“预见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预见到”是现实的结果;而“应当预见到”则是法官根据个案情况推定的结果 1。在这里,是根据合理人标准推定的,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可以先以一个合理人的标准来判断违约方的预见能力,如果违约方没有预见到其违约将会带来的损害,但在同样的情况下合理人却能预见到,则违约方要对此损害承担责任,这就是客观标准的判断方法;但如果守约方能够证明违约方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应具有比合理人更高的预见能力, 此时则应以违约方 的预见能为准,这就是主观标准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合同法采用的就是折衷标准。 在本案中,机械制造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侧式搅拌器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在与钛业公司签订合同时双方就该设备的要求做了详细的约定,从中机械制造就能了解到其购买该设备的主要作用。现在我们就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折衷标标准来分析机械制造公司对钛业公司可得利益的损失能否预见到。首先,钛业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公司,其购买搅拌器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若机械制造公司不能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时交付,安装、调试其订制的设备 的 话,将使钛业公司的生产不能按计划正常进行,这是一个“合理人”都能预见到 的。其次机械制造公司在与钛业公司进行洽谈的过程中应该比 “合理人”更加了解此公司的情况以及此设备对钛业公的作用,因此比一般情况下的“合理人”的预见能力应该更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机械制造公司对于钛业公司的生产可得利益损失是 具有预见能力的。而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法院对这一诉讼请求没有支持,而是以证据不足予以驳回。这一判决结果显然值得商傕 。 决中的价值判断 判决中价值判断的分析 由于法律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它的发展总是跟不上社会进步的速度。可预见性规则从其确定适 用于实践起,就伴随着很多的争议。主要是从经济1 崔建远 :精神损害赔偿绝非侵权法所独有,载法学杂志, 2012。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11 学和公平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我国学者叶金强提出了利益均衡说。他认为,法律的作用之一在于维持当事人间的利益均衡 1。法律适用的选择能够体现司法实践中职业法律人对价值的判断,特别是像本案此类的案件。在法律条文的适用没有明确具体的标准的情况下,价值判断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案中,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的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案若不采用可预见性规则对非违约方进行赔偿,是否会违背法的自由价值理念。自由是法律最本质的价值,法律必须体现与保障自由。首先从消极的自由来分析,如果要求 合同一方承担他预见能力范围之外的责任,这就等于对他自由的间接侵害。因此如果要求行为主体对他预见不到的损害承担责任就违背法律的价值。其次,从积极自由方面看,行为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预见能力从而扩大其活动范围。在本案中一审原告钛业公司,在违约行为发生后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在审判的过程中由于可得利益的特殊性,法官没有判决赔偿钛业公司的可得利益损失。我们有理由相信,法官正是出于自由价值的考虑而在认定机械制造公司能否预见到钛业公司的可得利益损失时表现得相当保守和谨慎。但是这样的判决使受损失 的一方处于更加困难的境地,同样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秩序。再者,在事实认定部分我们已经论述了判断能否预见的标准。得出的结论是机械制造公司对于钛业公司的可得利益具有预见的能力。 第二在本案中若不对受损失一方进行赔偿,是否会破坏法律建立起来的秩序。在本案中表现为钛业公司与机械制造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后,有理由期待机械制造公司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要求履行其义务。在合同按照预期的期待正常发展的情况下,钛业公司是可以免受因对方违约遭受的实际损失并获得期待利益的。正是由于机械制造公司的违约将这种法律构建起来的正常秩序打破,从而导致 钛业公司的损失。若在本案中要求违约方对可预见范围内的行为负责,就能使人们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产生信赖是合法合理的。 第三本案中若不对受损害方的可得利益进行赔偿,是否会出现显失公平的情况。本案中的一审原告在被告违约解除合同后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在事实认定部分我们已经得知,机械制造公司对合同不能按时履行具有过错,且过错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我们知道可得利益是当事人双方履约后,一方当事人在未来能得到的利益 2,但这种利益具有不确定性,要证明其确定可以获得对受害人来说相当困难。再加上在司法实践中可得利益难以把握, 如期限如何计算,如1 叶金强 :论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北大法律信息最后访问时间 2013年 3月 6 号。 2 仝学敏 : 预见性规则的司法适用 , 法制与社会 , 2012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12 何证明等均没有定论。但如果受损害方的利益就因为上述原因得不到赔偿的话这违背合同法的价值。 价值判断看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条件 当事人违约后势必会给非违约方带来一定的损害,法律在这里要解决的是这部分损失要怎样分担。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也不只是简单套用法条除了对事实做出判断外,还应考虑法律的价值问题。完全赔偿意味着要求由违约方来承担由其行为所导致的全部损失,同时法律又规定了可预见性规则来限制违约方的责任,也就是法律将一部分责任分配给了非违约方。可见此规则的 目的是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可预见性规则的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所以在应用可预见性规则解决违约损害赔偿问题时,不但要充分考虑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条件和能否预见的标准,还应考虑此规则的适用是否能体现合同的公平价值。然而如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考量来达到公平的效果是实践中适用此规则的一个问题所在。同时由于价值判断是一个属于主观判断的范畴,在不同的判断主体之间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我们只能期望法官都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在运用可预见性规则时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尽其所能的给当事人一个相对公平的判决。由此,我 们可以看出法官在适用可预见性规则时是否能审慎的运用自由裁量权,是实现这一规则体现公平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1 在双方当事人所承担的责任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使非违约方获得其应有的补偿,而违约方也不必承担过度的风险责任 。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13 第三章 由本案引发的思考 预见性规则适用的限制和排除 用可预见性规则的限制 对于限制违约损害赔偿的责任范围,可预见性规则固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在通常情况下,将可预见性规则用来限制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可以兼顾合同双方利益,但在有些情况下原告可能被置于比假设合同完全履行更优的情境。比如按买卖合同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计算出的买方预期利润亦即他的“可得利益”是符合“可预见性” 原则的,但如果遇到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则该计算值将远大于原告在订约时真实的且有证据支持的期待值。因此,在一些情况下 是否 应当限制可 预见性规则的适用。 在美国第二次合同法重述第 351条第 3款规定了可预见性规则的限制条款 1。这一条文表明了英美法中的衡平规则:“非违约方的可得利益不能与违约方的赔偿金差距太大”。从这一条款我们可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出于正义的要求,法官还能对损害赔偿的责任做进一步的限制。 阿蒂亚先生认为, 用可预见性规则限制损害赔偿的范围不是总能体现公平, 是否公平主要取决于合同 的性质以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受违约导致的可预见结果影响的程度。在 著名的 维多利亚洗衣公司案中, 在洗衣行业旺季时购买 洗衣用锅炉,这一事实 肯定 会影响锅炉售价, 因此违约方对因其没有按时交付锅炉导致的损失应负责任,这也是合理的。 这也反映了阿蒂亚先生的在特定情况下需进一步限制违约方责任的 思 想。 本文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可预见性规则只是法律赋予法官在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时的一种法律技术手段,以上所述的限制实质上是对双方当事人利益关系进行平衡的结果。在我国的立法中对于可预见性规则的限制并没有直接的体现。合同法第 113 条 对可预见性规则的表述为“不得超过”,那么,如果违约损害赔偿超过了可预见的损失就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但是法律并没有禁止对能够预见的责任做进一步的限定。因此,法官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对损害赔偿责任进行限制。在此可以利用该规则具有的裁量 空间,通过对法律的解释把不符合该规则价值取向的责任解释成不能预见。但当以上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则只能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合理的减少违约方需要赔偿1 倘若法院为求公平,基于当时的情形,为避免不成比例之赔偿时,得排除所失利益之赔偿以限制可预见之损害结果,而仅就受害人合理依赖之部分给予赔偿。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14 的数额。 预见性规则适用的排除 没有哪一原则可以适用于任何场合,一般原则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但对于特殊情形就需要我们在研究一般理论的同时再对其做为更深入的研究。该 规则在合同的大多数情形下 能够有效的 分配违约损害赔偿的责任,体现公平。但在有些情况下适用可预见性规则也可能会导致不公平的结果出现,因此应排除适用。 ( 1)违约方有欺诈行为 欺诈是指基于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故意实施诱导行为使他人对事实产生错误认识并形成意思 表示 。当合同中出现欺诈情况时是否还适用可预见性规则,当前仍存在多种做法。法国民法典规定,对违约方有欺诈行为时不适用可预见性规则,在司法实践 中 对“欺诈”的意思还做了扩大解释。意大利民法典第 1225条规定在欺诈和恶意的情况下不适用可预见性规则。我国合同法对此类情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第 113条第二款规定了一种特别情形: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需双倍赔损失 1。 从 以上条款我们 可以 得 出 对于存在欺诈的民事行为和本文所论述的可预见性规则法律采用的赔偿原则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惩罚性赔偿原则后者是 补偿性赔偿原则 , 这两点 具有 质的 区别 。通常情况下欺诈都是 违约方 存在 恶意 ,当这种行为 导致 损害 后果 时,就 没有必要对损害 后果加 以限制。 这样一来可以体现法律的公平不让非违约方遭受不应用有的损失,还能 激发 当事人 诚实信用 履约 2。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关于在欺诈的情况下不适用可预见性规则有几个特点:第一,只适用于消费领域,第二,提供服务的一方实施了欺诈行为,第三,对实施欺诈的一方 采取惩罚性赔偿 。其实在欺诈的情形下不适用可预见性规则,主要还是对其恶劣的行为进行惩罚。欺诈 是违约方在缔结合同 之初就 有 不按约定履行合同的计划,是彻底的“恶”。因此,本文认为当存在欺诈行为时,就不需要再考虑适用可预见性规则对其损害范围进行限制,而是直接适用完全赔偿原则。如果法律有特别规定则适用特别规定。 ( 2)风险和收益明显不相称的 情形 可预见性规则的基本目的是将违约损害赔偿的责任限制在预见或认为可以预见的范围内。如果对于与他收益相差巨大的损失也要违约方承担责任的话,在风险分配上将出现不公平,这也不符合可预见性规则制度的价值。 在谈及可预见性规则的重要作用时,有 这样一个 经典的案例常被引用:“在1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也有类似规定。 2 毛瑞兆: 论合同中的可预见性规则 【 J】,载 中国法学 , 2003 第 4 期。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15 该案中,一位男士前去赴一个婚约 , 与之结婚的女子具有大额的财产继承权。 在路途中他 马 的一个掌脱掉 了 ,于是就拿给了一名铁匠进行修理。但是因为铁匠技术不熟练,后来马逃掉了,男士认为是由于铁匠没有很好的修好马掌他才没能准时到达,女士嫁给了另外一个人 ” 1。在 诉讼中铁匠被判败诉。在本案中就算男士告诉了铁匠他要去履行一个重要的婚约,用可预见性规则来判断铁匠也能预见到他的行为会导致男士失约,但让他以修马掌的一些微小收益来对抗担误男士结婚这么大一风险也是不合理的。这就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应 用可预见性规 则限制违约损害赔偿的时候要不要考虑风险与收益是否相对称 ? 在以微小的收益抵抗巨大的风险时,是不是要排除此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 在 现代 生活中 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如 在公共运营,邮电局等服务机构的很多案件中,就算客户将交付运送的物品的重要性告诉了提供服务的一方 ,但 如果在这里仍然 用可预见性规则来限制被告承担 责任 的范围的话,会出现不合理的结果 。 因为这些服务行业收取的劳务费用较小,与其如果违约要支付给其客户的违约损害赔偿金差距太大。 这也不符合可预见性规则制度的目标和价值。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这类案件中,服务行为只收取了微小的利润让其承担客户可能因其履行不当导致的巨大损失有失公平。如果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这类案件,本文认为,可以要求提供服务的一方承担与其收益相当的赔偿责任。 这样一来 就给予了法官更多的自由裁量。 ( 3)危险合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运输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高科技下的 运输工具、设备以及运输方式通常会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这些危险一般具有不可预见性。本文暂且把这种合同称为危险合同。如果在这类合同中使用可预见性规则限制其损害赔偿的范围,将使弱势的一方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2。 我国合同法第 302 条第一款 对此做了 规定 3。从该条文可以得出,在处理这类危险合同的损害赔偿时,应当排除两个原因,一个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另一个是旅客有故意或 重 大过失。除此之外在处理这类损害赔偿时是不适用可预1 韩世远: 违约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第 239 页。 2 有人会提出疑问,这样是否对承运人过于严厉苛责而不符合公平原则 ?事实上这种严厉苛责体现了法律保护弱者的意旨 ,况且承运人由此而致的损失风险可通过保险机制或价格机制来分散 ,由整个社会分散吸收所以对承运人并非过于苛刻 就算过于苛责 ,那么我们也不要忘记 ,法律从来就是一种集体游戏规则极有可能损害个别的利益 ,而强势群体是首先应当考虑的。 3 另外,与这一条款相关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 10 条 也规定:“因违约导致人身伤亡、精神损害情形的,不宜适用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规则。”那么在这类合同中就失去了合理预见规则适用的前提,故不适用合理预见规则,原因见(四)范围的确定 只针对可得利益损失,即合理预见规则只适用于可得利益损失的情形,既然不宜适用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规则,也就自然不适用合理预见规则了。无论有针对性的还是巧合的,这终归是我国最高法院首次以指导意的形式间接 说明了这一立场。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法可预见性 规则 适用 研究 16 见性规则的。本文认为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 体现了对人身权至高无上的保护。在这类危险合同中受伤害的客体是 旅客的人身权,在法律中应该给予此权利至高的保护。 如果 对其赔偿责任 予以限制 的话 , 承运人就会因为获得的利益很大承担的责任小而忽视旅客的安全问题,这就将旅客置于不利的境地。第二,在这类危险 合同中, 具有一些旅客无法预见的潜在危险, 由承运人对不可预见的旅客伤亡负 责可以促使承运人尽最大的注意义务,也有助于增强承运人的责任心。第三,在这类危险合同中,笔者认为对于承运人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苛责也就更严厉。 预见性 规则在适用中的不足 我国合同法第 113条第 1款 明确 规定了可预见性规则,但其内容过于简单,对于理 解和把握这一规则远远不够,更不用说指导其在司法实践中的 贯彻和应用,至使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把握好其适用“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当事人主观心态规定不加区分 我国合同法在关于可预见性规则的规定中,没有区分当事人的主观心态是故意还是非故意,对所有违约情形都无差别的适用可预见性规则来限制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本文认为这不符合合同法中的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和合同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合意,如果一方当事人故意违约就是对当初合意的破坏。此时违约方理应承担因其违约行为造成 的损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