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原子
课题1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 知道分子 原子的定义 2 知道分子 原子的基本性质 3 弄清楚分子 原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 能从分子的角度认识下列概念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与混合物 闻到花香了吗 桂花 哇 真香 水质。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分子和原子。
分子与原子Tag内容描述:<p>1、执教人:天津市大港区第二中学杨益彬指导教师:天津市大港教研室张德凤,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分子和原子,学习就是生活,物质,分子,原子,离子,阿伏加德罗,道尔顿,(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对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661844),英国自学成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演示实验:品红的扩散,智慧闪光:放在水。</p><p>2、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由于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上课效果不甚理想,我就想借这样一个机会,请专家帮助指点一下。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 、本课题知识结构我认为本课题以分子为主线,。</p><p>3、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的定义。2.知道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3.弄清楚分子、原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能从分子的角度认识下列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与混合物,闻到花香了吗?,桂花,哇。</p><p>4、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苯分子的图像,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文字,思考:以上两幅图说明什么?,思考:上图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是多少?,猜一猜?,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固态,液态,气态。</p><p>5、关于 分子与原子 的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p><p>6、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分子和原子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课本第三单元第一节 是在学生有了空气 氧气以及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等基础上 深入进行化学。</p><p>7、第三单元 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 教案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实例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 通过实验 图画 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 充分发挥想像力 学习运用比较 分析 归。</p><p>8、关于 分子与原子 的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 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 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 而且还是。</p><p>9、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 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 在第一 二单元的学习中 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 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会以燃烧 分解 化合 扩散 蒸发 溶解 热胀冷缩等化。</p><p>10、第三单元 课题 2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 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 过程与方。</p><p>11、设计反思 鉴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 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 在设计时 注重了两个体现 两个突出 1 两个体现 1 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 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 两个突出 1 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p><p>12、课题 分子和原子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 课时 2课时 提供者 员志强 单位 大同市南郊区西韩岭中学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 不断运动 有间隔基本特征 知。</p><p>13、课题1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 知道分子 原子的定义 2 知道分子 原子的基本性质 3 弄清楚分子 原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 能从分子的角度认识下列概念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与混合物 闻到花香了吗 桂花 哇 真香 水质。</p><p>14、分子与原子 第一课时 说课稿 江西东乡二中 李永青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中的地位 分子与原子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课题 本课题包括 分子 和 原子 两部分内容 本。</p><p>15、分子与原子一选择题1(2020绵阳)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A原子核B质子C中子D电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不显电性,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p><p>16、1 认知目标 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 了解分子 原子的基本性质 理解分子 原子的概念 会用分子 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 推理 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p><p>17、分子与原子 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 分子和原子 由于内容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 上课效果不甚理想 我就想借这样一个机会 请专家帮助指点一下 1 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 也是今。</p><p>18、分子与原子 一 选择题 1 2015 绵阳 下列各种粒子 不带电的是 A 原子核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原子不显电性 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