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会用尺子画角 2 通过让学生观察 操作分析 比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p>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知识 通过观察实物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能力 通过折角、画角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 通过实物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形成继续探索数学的决心。重 点:1、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3、会比较角的大小。难 点:1、 学会用直尺画角。 2、能在情境图中找角。 3、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 3 )分1、复习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2、出示让学生说出他。</p><p>2、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3、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直尺、各种形状的事物、白纸、活动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学生观察图,交流信。</p><p>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会用直尺画角。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图形、图钉、两个硬纸条、铁丝、活动角、蓝角、红角各一个、三角板(师生)、长方形纸、剪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很多图形,今天老师就考考。</p><p>4、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p><p>5、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姓名: 黄梦月 学号: 20122714666 专业、年级: 教育本1201 一、 知识点 1、 理解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2、 描述性定义:角可以看做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所组成的图形。3、 表示方法:如果只有一个单独的角,可以用它的顶点字母表示4、角的画法: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8页 “角的初步认识”。三、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p><p>6、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五个部分进行说课:教学理念,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第一部分:教学理念: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校园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p><p>7、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例1-例2.设计思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教。</p><p>8、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例1-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教。</p><p>9、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北肖楼小学 何金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辨认角教学难点:1、会用尺子画角的图形。2、能在图中找出角。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师:同学们喜欢学校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出示主题图)师:仔细观察,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师:你能在校园里找到我们。</p><p>10、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3题。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动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p><p>11、三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3839页的主题图、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5题。【教学提示】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所以本节课宜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有研究性、有挑战性的问题。</p><p>1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沧州渤海新区第二小学 时秀艳【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设计理念】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结合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同时,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p><p>1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洛龙六实校 张志娟【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手和实际操作能力。情感与态度:在富有挑战的交流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p><p>14、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吉州区石阳小学 施红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上册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2、能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程度有关。教具:不规则纸片,两个硬纸条和1个图钉。课件:1、角的各部分名称图 2、校园情景图 3、练习题 4、角的大小比较图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件)出示图形:师:同学生认识这是什么图形吗?生:不知道。师: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种图形一角(板书课题)二、探究学习。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师:角是由哪。</p><p>15、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直角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再次展示上节课学生们折出的角(锐角、钝角和直角各一个)师:这些都是我们上节课做出的角,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其中的一种角2教师出示一张做手工用的电光纸和一个练习本,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在四个角上分别点。</p><p>16、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二年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在操作、观察活动中体验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2)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掌握角的画法。(2)、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与其长。</p><p>17、213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一、本单元知识框架角的性质: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初步认识画角:先确定一个顶点,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直角:黑板、书上的角都是直角,三角板上最大的角就是直角 直角的初步认识判断直角:先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量一量,先把顶点与三角板上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与另一直角边也重合就是直角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为后续学习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画特定度数的角打下基础角的初步认识直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已感性认识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p><p>18、角的初步认识 执教人:刘玉霞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材38-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2、过程与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 “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p><p>19、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方案角的初步认识(一)这堂课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4、知道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教学关键: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形和学生实际操作活动来认识角。整体设计思路: 通。</p>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DOC文档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doc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doc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doc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doc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及反思 市级一等奖.doc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doc版.doc
角的初步认识3教案.doc
角的初步认识6教案.doc
角的初步认识4教案.doc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3.3.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3.3.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实验课《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