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编号:20679927]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
有理数 教学设计。15是正数-12是负数0不是正数或负数。负整数(例如-1、-2、-3、-3、-0.5、-150.25等)的正分数。-5/2、-2/3、-1/1.为什么会列出负数分数(例如。重点 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里. 难点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Tag内容描述:<p>1、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课时作业 一 选择题 1 下列各组运算结果符号为负的有 3 0 1 25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若两数的和为负数 则这两个数一定 A 两数同正 B 两数同负 C 两数一正一负 D 两数中一个为0 3 两个。</p><p>2、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一个整数不是正的 就是负的 一个分数不是正的 就是负的 A 1 B 2 C 3 D 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相反数大于本身。</p><p>3、第一单元有理数综合测 一 选择题 1 已知点A和点B在同一数轴上 点A表示数 又已知点B和点A相距5个单位长度 则点B表示的数是 A 3 B 7 C 3或 7 D 3或7 2 若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 那么一定有结论 A 两个加数都是正数 B 两。</p><p>4、年级 七 科目 数学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1 2 1有理数 授课类型 新授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第一节课认识了正数与负数的基础上 对所学过的数进行划分 并让学生概括归纳出有理数的概念 本课的概念性强 学生需要一定的练习才能完全掌握 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数轴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概念课的学习感觉兴趣不太高 缺乏对问题和概念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多加以引导 初步培养学生。</p><p>5、有理数 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讲评 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 2 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 矫正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教学重点 第2 8 9 10 12题的错因剖析与矫正 教学过程 一 考试情况分析 1 班级均分 最高分 进步较大的同学有 2 存在问题 1 答题不规范 第 题 2 运算不过关 第 题 3 考虑不全面 第 题 4 概念不清晰 第 题 5 审题不严谨 第 题 二 典型错误。</p><p>6、1 2 2数轴 成县店村初级中学张铎 1 观察温度计 体会数 形对应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学生观察温度计后回答下列问题 零上5 怎样表示 零下10 怎样表示 0 怎样表示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 画情境图 体会方向与距离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 有一个汽车站 汽车站东3m和7 5m处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 汽车站西3m和4 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 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对比观察。</p><p>7、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1 4 2 有理数的除法 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 2 合理运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3 会化简分数 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教学方法 观察 类比 对比 归纳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 回顾相关所学知识 导入新知识 回顾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 同号得正。</p><p>8、第一章 有理数 1 2 有理数 1 2 1 有理数 1 下列不是正有理数的是 A 3 14 B 0 C D 3 2 既是分数又是正数的是 A 2 B C 0 D 2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数 0 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 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C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 以上都不对 4 a一定是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或负数 D 正数或零或负数 5 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有。</p><p>9、有理数练习 一 判断 1 自然数是整数 2 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 3 有理数只有正数和负数 4 零是自然数 5 正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 6 正整数是自然数 7 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 8 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9 有最小的有理数 二 填空 1 某日 泰山的气温中午12点为5 到晚上8点下降了6 那么这天晚上8 点的气温为 2 如果零上28度记作280C 那么零下5度记作 3 若上升 10m记作10m 那么。</p><p>10、1 有理数 一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整数 分数 小数的概念及运算 对负数的概念有所了解 知道正数 负数和零的区别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学生在小学通过对温度计的认识活动 学习了用负数解决一些简单的比较大小的问题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掌握正数 负数的概念程度参差不齐 结合实际正确的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建立有理数的概念是学习的难点 二 学习任务分析 有理数 是初中数学学习。</p><p>11、1 2 有理数 第1课时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 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3 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图里 教学难点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 现在 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 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 即负数 大家讨论一下 到目前为止 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 合作交流。</p><p>12、1 2 有理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余干江埠初级中学 汤文豪 一 知识与能力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 是正数 负数还是零 二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理数的学习 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在引入了负数后 本课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提出了有理。</p><p>13、1 3 2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体验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渗透转化思想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尊重并充分理解他人的见解 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二 学。</p><p>14、1.2.1有理数,平林中学汪晓玲,1、小明在书上看到,冬日的一天,某地的最高气温为15,最低气温达到-12,平均气温是0,这里面的数是什么数?,15是正数-12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前导入,34,-12,0.2,-0.5,它们又是什么数呢?,分数,新课讲解,我们学过的数:,正整数,如:1、2、3,零,0,负整数,如:-1、-2、-3,正分数,如:12、23、15。</p><p>15、口诀法比较有理数大小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是我们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方法比较多 七年级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数轴显示法 数性比较法 逐差法 同负绝对值法 倒数法 逐商法 凑整余数法 同母 子 法 赋值法 中间值法等 可简记为 比较数大小 数轴显真招 正数比0大 负数比0小 也可互相减 与0来比高 同负绝对值 值大数反小 同号放倒他 扶正反过来好 姓同来相除 与1来比较 分数接近整 凑余比较它 分母。</p><p>16、有理数加法和减法提高训练 题号 一 填空题 二 选择题 三 简答题 四 计算题 总分 得分 一 填空题 1 若 且 则 2 已知 3 2 且ab 0 则a b 3 若互为相反数 互为倒数 则 W 4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 当输入的值为2时 输出的数值是 5 在矩形ABCD中 放入六个形状 大小相同的长方形 所标尺寸 如右图所示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6 符号 表示一种运算 它对一些数的。</p><p>17、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活动评选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之工程问题 教学设计 涿州市实验中学 彭松茂 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掌握理解有理数除法法则 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通过师生互相交流探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算 教学难点 除法法则有两个 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p><p>18、有理数试卷 一 填空题 1 中 正数有 负数有 2 如果水位升高5m时水位变化记作 5m 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 m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m 3 在同一个问题中 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 的意义 4 某人存入银行1000元 记作 1000元 取出600元 则可以记为 5 的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6 1 7 1 有 个有效数字 它们分别是 2 有 个有效数字 它们分别是 8 据。</p><p>19、有理数加法 作业 一 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 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 3 一个数同0相加 二 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 1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 并说明理由 1 4 7 2 4 7 3 4 7 4 4 4 5 9 0 6 0 2 7 0 0 2 计算下列各题 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 1 9 18 6 18 2 6 18 9 18 3 2 37 4 63。</p>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相关PPT文档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