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西专版
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72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题型4求直线的方程1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直角边BC在直线2x3y60上顶点A的坐标是54求边AB和AC所在的直线方程解由题知直线BC的斜率kBC又因为直线AC与直线BC垂直所以直线AC的方程为y4x5即3x2y70因为ABC45所以解得kA
文广西专版Tag内容描述:<p>1、第六章,不等式,6.5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1)________|a+b|___________;(2)________|a-b|____________.2.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思路是去掉绝对值符号,去绝对值符号的方法有:___(a0)(1)定义法:|a|=___(a0).,|a|-|b|,|a|+|b|,|a|-。</p><p>2、第十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和概率,10.4二项式定理,1.对于nN*,(a+b)n=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公式所表示的定理叫做二项式定理,等式右边的多项式叫做(a+b)n的___________.2.二项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r=0,1,2,n)叫做___________;二项展开式的第r+1项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Tr+1表示,Tr+1=____。</p><p>3、第二章 函数 2 8指数式与对数式 一 根式x n为奇数xn a n N n 1 a 0 x n为偶数 二 分数指数幂 a a a 0 m n N 且n 1 三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ar as a 0 a 1 2 ar s a 0 a 1 3 ab r a 0 a 1 四 指数 对数互化1 ab N。</p><p>4、第二章 函数 2 2函数的定义域 1 函数的定义域是指 函数的定义域必须用 表示 2 已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其定义域的具体要求是 若解析式为分式函数 要求 若解析式为无理偶次根式 要求 若解析式为对数型函数 要求 若解析式。</p><p>5、统计 导数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 11 1抽样方法 1 导数的定义设函数y f x 在x x0处附近有定义 当自变量在x x0处有增量 x时 则函数y f x 相应地有增量 y 如果 x 0时 x与 y的比 也叫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有极限 即无限趋近于。</p><p>6、第十章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和概率 4 1排列 组合应用题 第三课时 题型7直接法解排列 组合综合应用题 1 已知10件不同产品中共有4件次品 现对它们进行一一测试 直至找到所有次品为止 1 若恰在第5次测试 才测试到第一。</p><p>7、统计 导数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 11 1总体分布的估计 总体期望值和方差的估计 一 总体分布的估计1 当总体中的个体取不同数值很少时 可以用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条形图来估计总体分布 前者在数量上比较确切 后者比。</p><p>8、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1 3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1 不等式 x a a 0 的解集是 不等式 x a a 0 的解集为 2 不等式 ax b c c 0 不等式 ax b c c 0 3 不等式 f x g x 不等式 f x。</p><p>9、第三章 数列 3 3等比数列 第二课时 题型4倒序相加法求和 1 求值 解 得所以点评 运用倒序相加法的主要依据是和式中两项为一组的和相等 本题用倒序相加法的背景是组合数所具备的两个重要性质 和从而倒序相加后和得以。</p><p>10、第三章 数列 3 1数列的概念 一 数列的定义1 按 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其一般形式为a1 a2 an 简记为 an 2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其特殊性表现在它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正整数集的子集 因此它的图象是 二 数列的通项。</p><p>11、第九章 直线 平面 简单几何体 1 在四棱锥P ABCD中 底面ABCD是矩形 AB 2 BC a 又侧棱PA 底面ABCD 1 当a为何值时 BD 平面PAC 试证明你的结论 2 当a 4时 求证 BC边上存在一点M 使得PM DM 题型4垂直中的探索题 第二课时。</p><p>12、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8 5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 题型3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 1 如图 倾斜角为 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 8x的焦点F 且与抛物线交于A B两点 1 求抛物线的焦点F的坐标及准线l的方程 2 若 为锐角。</p><p>13、第五章 平面向量 5 3向量的坐标运算 第二课时 题型4向量的夹角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已知向量 2 1 1 7 5 1 若Z为直线OP上一个动点 当取最小值时 求cos AZB的值 解 因为Z在直线OP上 所以与共线 所以又因为 1 2 7 同。</p><p>14、第十章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和概率 10 2排列 组合应用题 1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 按照 排成一列 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2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的 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p><p>15、第六章 不等式 6 1比较代数式的大小 一 比较两数 式 大小的基本方法1 差值比较法 a b a b a b 2 商值比较法 a 0 b 0 a b a b a b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a b 2 a b b c a b 0 a b 0 a b 0 b a a c 3 a b c d 4 a b c。</p><p>16、第三章 数列 3 3等比数列 一 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方法1 定义法 2 等比中项法 3 通项公式法 二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 原形结构式 an 2 变形结构式 an am n m 常数 n N an2 an 1 an 1 n 2 n N n N a1 qn 1 n N qn m。</p><p>17、第五章 平面向量 5 2向量的字符运算 一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有关概念1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过O点作OA a OB b 则 AOB 0 180 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 很显然 当且仅当两非零向量a b同方向时 当且仅当a b反方向时 同时0与其。</p><p>18、第九章 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 1 如图 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与Q ABCD的高分别为1和2 AB 4 1 求直线PQ与平面ADQ所成的角 2 求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的角 题型4空间角的计算 第二课时 解 1 连结AC BD 设其交点为O 则P。</p><p>19、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7 3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二课时 题型3求线性规划中的参数值或取值范围 1 已知集合A x y y x 2 B x y y x b 且A B 1 求b的取值范围 2 若 x y A B 且x 2y的最大值为8 求b的值 解 1 分别画出不等式。</p><p>20、第二章 函数 2 1映射与函数 一 映射的概念与判定方法1 设A B是两个集合 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 这样的对应关系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记作 2 给定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且a A 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