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诊断
本文就新指南中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药物治疗进行解读。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诊断依据】 (一)慢性心力衰竭 1.左心衰竭。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2007 年) 前 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
心力衰竭诊断Tag内容描述:<p>1、从2014中国心衰诊治指南看药物治疗推荐 2014-05-25 15:15阅读: 349 来源:门诊杂志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新指南)己颁布,全文近5千字,内容丰富,反映了该 领域的新进展,适合我国临床医师应用。本文就新指南中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药物治疗进行解读,包 括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这两种慢性心衰在新指南中分别采用国际 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新指南)己颁布,全文近5千字,内容丰富,反映了该领 域的新进展,适合我国临床医师应用。本文就新指南中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p><p>2、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诊断依据】 (一)慢性心力衰竭 1左心衰竭:分左心室衰竭和左心房衰竭。 (1)左心室衰竭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肾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 、脚气病、动静脉瘘等病史。左心房衰竭由严重二尖瓣狭窄所致。 (2)常因感染、过度劳累、血压增高、心律失常、血电解质紊乱、洋地黄过量或不足、妊娠、心肌缺血、容量负荷过重等透发。 (3)劳力性或阵发性呼吸困难,后者多在夜间出现,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咳嗽及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4)双肺或双肺。</p><p>3、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胡大一 许玉韵 张建军 贾三庆 王明生 吴永全编著 概 述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PTCA 和其它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广泛应 用,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病人存活下来。因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 人数目日益增多,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跨世纪挑战。无论何种病因的心血管 疾病,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或 CHF,预后急转直下。尽管不断出现 CHF 新的治 疗手段,CHF 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严重 CHF 的预后与恶性肿瘤相当。 近 20 年来,CHF 的治疗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是在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p><p>4、关于免疫定量分析仪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快速诊断仪可行性报告心肌标志物的快速诊断和临床价值一、 床边诊断(POCT)在心脏病诊断中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仅中国每年因该疾病入院病人在三百多万,死于该疾病的有五十多万人,而且每年在上升。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已成为一个引起全球性重视的话题。最近,一项临床研究:利用NT-ProBNP协助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已经取得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它被评为2002年国际医学十大新闻、2002年值得关注的十大临床医。</p><p>5、中国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20072007 訾强訾强 心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是一种复杂的 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 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 病率高,病率高,5 5年存活率与年存活率与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相仿相仿 心衰的死亡原因心衰的死亡原因 泵衰竭泵衰竭 (59%59%)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13%13% ) 猝死猝死 (13%13%) 基本机制基本机制 心肌重构心肌重构 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凋亡 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肥大 细胞外基质过度纤维化细胞外基质过度纤维化 机制机制 (RAAS)。</p><p>6、1 N-proBNP在心衰诊断、预后、 治疗的管理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陈鲁原 2 内 容 nNT-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NT-proBNP in the diagnosis of definite heart failure nNT-proBNP判断心衰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 NT-proBNP in the judgemen of prognosis of heart failure n应用NT-proBNP指导急性失代偿性心竭的治疗 NT-proBNP and Therapy Monitoring for Acutely Destabilized HF 3 在初级保健中被误诊为心力衰竭的比例: - Framingham: 40% (McKee 1971) - Boston:42% (Carlson 1985) - Kuopio: 50% (Remes。</p><p>7、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治疗进展 中日友好医院 柯元南 心衰的定义 l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 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 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 l呼吸困难和疲乏,引起运动耐量受 限 l液体潴留,导致肺充血和肢体水肿 心衰的流行病学(一) l美国近500万人患心衰(每年新发 50万人) l65岁人群患病率6-10% l住院治疗的心衰患者80%以上年龄 65岁 l心衰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 心衰的流行病学(二) (10省市20个城乡人群15518人调查结果 ) 总人数约400万 患病率(35-74岁) 0.9% 男性 0.7% 女性 1.0% 北方 1.4% 南。</p><p>8、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 * 1 1 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 l 欧洲心脏病协会 2005 病因学和临床背景 60-70%的急性心衰病人特别是老年 人有冠心病。 年轻-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 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或心肌炎 引起和加速急性心衰的因素 l先前存在的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如心肌病) l急性冠脉综合征 l心肌梗死/大范围缺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缺血性功 能不全 l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流动力学合并症 l右室梗死 l高血压危象 l急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房扑或房颤,其它室上性 心动过速) l瓣膜反流(心内膜。</p><p>9、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新进展新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牟建军牟建军 年龄增长 慢性心衰发发生危险险 2 % 10 % 心力衰竭防治形势日益严峻心力衰竭防治形势日益严峻 表表1. 1. 中国心衰患病情况中国心衰患病情况 图图1. 1. 欧美心衰患病情况欧美心衰患病情况 项项目数据 35-75成人1% 现现患人数 420 万 危险险人群庞庞大 高血压压2 亿亿 心肌梗死200 万 糖尿病9000 万 肥胖6000 万 Framingham Heart Study in Atlas of Heart Diseases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p><p>10、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2010年5月 按国际通用的方式,标示了药物和各种治疗 方法应用的推荐类别和证据水平分级。推 荐类别:类为已证实和(或)一致认为 有益和有效:类为疗效的证据尚不一致 或有争议,其中相关证据倾向于有效的为 a类,尚不充分的为b类;类为已证 实或一致认为无用和无效,甚至可能有害 。证据水平分级:证据来自多项随机对照 临床试验或多项荟萃分析为A级;证据来自 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非随机研究为B级 ;证据来自小型研究或专家共识为C级。 急性心力衰。</p><p>11、心力衰竭治疗 指南与进展解读 黄骅市博爱医院 慢性心力衰竭 概念 慢性心力衰竭 亦称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一种复 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 终末节段,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损伤心 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的结果。其主要临床 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和乏力。主要表现为收 缩功能障碍的指标是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而舒 张功能障碍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相对正常,一 般无明显心脏扩大并有一项或多项心室充盈指 标的受损。 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心肌重 构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p><p>12、1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2010-07-01 2005-欧洲心脏学会指南 2 循证医学建议的分类 第类:循证医学证据和/或大多数人同意所作的诊断/ 治疗是有益的、有帮助的且有效的; 第类:对于治疗的作用和/或功效有相反的循证医学 证据和/或分歧; a 类: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观点认为治疗有效; b 类:循证医学证据/观点很少能证实治疗有效; 第类:循证医学证据或大多数观点认为治疗无效且在 有些情况下是有害的 *ESC不推荐使用第类 3 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级 A级:从大量随机临床试验或其后的分析中得出 的数据 B级:从一个单独的随机临床试验或大的。</p><p>13、2005年ESC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治疗指南的解读 l甘肃省铁路中心医院 张 灏 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心力衰竭 急性心衰的病因学急性心衰的病因学 l 60%70%急性心衰的病因是冠心病,特别是中老年。 l 年轻人的急性心衰多由扩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 瓣膜病或心肌炎所致。 上海市20年来心衰的变迁 急性心衰的临床背景 l 急性心衰预后极差。AMI合并严重的心衰 者12个月死亡率达到30%。急性肺水肿院内死 亡率达12%,1年死亡率达40%。 45%的因急性心衰住院病人,在12个月内 至少再次住院一次。 l 依据人口总体研究结果,死亡风险或住院 患者60d内再。</p><p>14、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陈永红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为心功能障碍 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血流动力学异常,神经体液激活 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存在心肌损害的基础病 有心功能减退的客观证据(EF123pmol/L可以诊断心衰 lBNP440pg/ml,cTnT0.033mg/L的 心衰病人的病死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明显增高,可作为心衰的预后指标 l4. 指导心衰的治疗: lBNP浓度的变化与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 数,舒张末期容积的变化明显相关,可作为 病情改善的标志,并可用来指导卡维地洛 的治疗。 l5. 治疗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