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生座位编排的策略研究_第1页
优化小学生座位编排的策略研究_第2页
优化小学生座位编排的策略研究_第3页
优化小学生座位编排的策略研究_第4页
优化小学生座位编排的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化小学生座位编排的策略研究以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学校为例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专业 2009 级 XX指导教师 XX摘 要:小学生的座位编排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座位编排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将直接决定着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打造良好的班风班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座位编排存在不少的问题,其现状令人担忧,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座位编排。本次研究通过同时对教师和学生对座位编排的看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座位编排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座位编排的优化策略。实现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合理地编排座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小学生;座位编排;策略Abstract:The seating arrangements of Pupil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eacher class-managements work. Pupils seating arrangements is scientific, reasonable, effective will make a directly impact on a class cohesion and centripetal forces formation .It plays a role can not be ignored to create a good class studying atmosphere and appearance,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 But the seating arrangements of the class exists many problems, the situation of that make us feel worried. Because seating arrangements work less think as students perspective. This study will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seating arrangements of pupils, which just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pinions about the seating arrangements, and found seat arrangements effects on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We can realiz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concern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pupils to appropriately and reasonably arrange pupils seats.Key words:pupils; The seating arrangements; strategies2一、研究背景(一)研究综述.国外关于小学生座位编排问题的研究20 世纪五十年代,西方社会从对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座位的关注,转而引发了研究者对座位安排的大量研究。1950 年 Steinzor 对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座位编排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得出在一个圆环形的无领导小组中,与其他邻近位置的成员相比,发言者更可能得到与其相反或接近相反方向成员的反应这样的结论。1989 年 Sommer 通过研究谈话者之间的距离发现,不同背景的参与者之间在恰当的谈话距离时,有助于增加谈话的显著性和熟悉程度。随着对座位研究的深入,部分研究者开始对学校教室的座位编排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者主要研究了座位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类型、班级互动和学业成就的关系。同时 Sommer 在 1989 年研究发现,不同的学生将选择不同的座位: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活动需求选择自己的座位,总是有利于自己的活动能更好地进行。如单独活动时,学生会选择远离他人的位置。刻意躲避时,选择桌子的尽头,靠近教室的墙壁的位置;合作时,选择离他人较近的位置;参与竞争时,选择较前的位置,或者对手的对面的位置。1973 年 Becker 在对大学生课堂座位的研究中发现: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学业成绩,要比坐在教室其他位置的大学生学业成绩优秀。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座位位置不会对学业成就产生影响。Becker 的研究之后出现了大量关于座位活动区的探索和研究,也得出了不同形状的活动区。著名的事 Sommer 与他的同事研究发现 T 型区或活动区。 1除了对活动区的研究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对教室进行了区域划分。Stires(1980) 在对剧场型的大学生教室进行区域划分时按照中央-周围的标准进1 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范围集中在教室的前排及中央,大致呈 T 字型,在前排或中间位置就座的学生与老师语言互动、眼神接触和请教老师问题的机会更多,这些区域被称为为 T 型区或活动区(action zone)( Marx, 2000)。处于教室两侧及后排的区域为公共区(public zone),而公共区的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和课堂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少。3行划分。在该教室里,他发现最先被坐满的区域总是教室中央的位置,教室两侧为斜坡,学生们选择的目的在于同学并非老师。日本学者 Toshiaki(1998)对大学教室的座位安排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教室座位的第一排最右侧和最左侧这两个区内的学生学业成就较低,师生互动水平也较低。同时 Toshiaki 还把大学教室分为四个区:前区,后区,中间区和两侧区。此外,部分研究者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把教室的座位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因此不管是活动区还是座位区域的划分标准都是莫衷一是,存在许多的分歧和争议,且研究焦点长期以来集中在活动区形成的原因上。一种是自我选择假设观点,一种是环境假设观点。 1但众多的研究都明确了活动区的存在。许多的研究者都认为活动区的学生有较多的课堂参与和活动区的学生上课比较专心,同时较其他区域的学生更喜欢老师。.国内关于小学生座位编排问题的研究1995 年田慧生从生理学的角度认为课堂座位的编排必须遵循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不能有损于学生身体健康;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合理设计和编排课堂座位,充分利用不同座位模式的特点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满足不同课程和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1999 年宋秋前和丁佩君对座位与课堂学习的调查研究发现 2:第一,座位与学生学习成绩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动态模式关系。小学优生中排最多,后排次之,前排最少;差生前排最多,中排次之,后排最少,到高年级后排的差生明显增多。第二,前中后排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排最多,前排次之,后排最少。此外,调查还证实了前排中间和中排这一“行动区”的存在。第三,座位与学生课堂学习态度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年级差异.小学低年级1汪艳. 班级座位编排技巧J. 思想理论教育,2011(14):48.2宋秋前,丁佩君. 座位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调查研究J. 教育科学,1999(4):45-494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态度与座位无关,而高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座位存在显著的关系,其中中排学生对学习态度最为积极,前排次之,后排最差。这说明座位对学习兴趣、成绩的影响具有量的累积作用,并在一定阶段显示出座位与学习态度存在显著关系。第四,不同学习态度学生对座位的选择存在着显著差异,学习态度积极者大多倾向于选择中排和前排座位,相反,持消极学习态度的学生倾向于后排和中排座位。从此以后也有部分研究者对座位编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针对“秧田式”、 “圆桌会议型” 、 “马蹄型” 、 “小组型”等座位形式的利弊以及在“秧田式”座位形式上进行人员的安排的种种策略和具体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的研究。此外部分研究者还研究了不同座位形式的教育教学设计。(二)国内外关于小学生座位编排问题研究中的不足与问题第一,在以往研究中国外主要注重于课堂活动中座位区域的研究,纠结于活动区域成因上;而国内的研究探究了部分座位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过多强调学业成绩和课堂参与与座位编排的关系。但是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其他层面发展与座位编排关系的研究少之甚少。这与我国当代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有一定的距离。第二,大多数的座位编排研究集中于“秧田式” 、 “圆桌会议型” 、 “马蹄型” 、“小组型”等座位形式的研究。近几年我国的教育在逐渐打破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座位的编排并不拘泥于简单的秧田式,而是灵活地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采取各种座位形式。可是在这些特定的座位形式下,结合学生的特点具体编排学生的位置却是一个关键问题,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苍白。第三,前人的研究的主体范围宽泛,对于小学生这样一个身心在快速发展且又最容易受影响、可塑性极强的特殊群体上的座位编排研究较为缺乏。而座位的编排对小学生的影响又是任何阶段人群无法相比的。5(三)本次研究的范围界定新课标下,重庆市沙坪坝区为全面构建卓越课堂 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由传统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合作学习为主,辅以同桌讨论学习和部分的独立学习。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独立学习三种,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拒绝了教师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而秧田式的座位编排形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在以上三种教学方式下必须得有更好的座位编排方式来帮助教学有效顺利进行。为了探究适应性更强的座位编排策略,我结合三种教学方式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具体的座位安排的关系分别对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教师和学生就座位编排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1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把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的全体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教师总样本数为30 人;同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大学城第二小学六个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 50 人作为被试,学生总样本数为 300 人。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的方法来对调查数据进行基本面的统计与分析。2.研究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教师群体和学生学生群体对不同教学模式下,座位编排中应考虑的因素持自己的看法。详细结果见表 1、表 2.表格 1 小学教师认为座位编排时应该考虑的因素统计1即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而教。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96&id=24186安排座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教学形式视力(%)身高(%)家庭条件(%)性格(%)兴趣(%)知识结构(%)品行(%)能力(%) 男女搭配(%)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92.3 69.2 46.2 30.4 76.5 69.2 61.5学习、思维、动手能力 92.3创新能力 25.676.5同桌讨论学习 76.1 不确 定 61.5 69.2 53.8 63.5学习能力 38.4动手能力 46.1管理和领导能力 84.662.2独立学习 61.5 不确 定 53.8 69.2 0 84.6 自我管理能力 84.6 不确 定根据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教师认为在座位编排中考虑的因素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座位编排时无论是哪个教学方式下,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身高、视力,其次是学生的兴趣和品行;在同桌讨论学习和学生独立学习时考虑性格因素;而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和同桌讨论学习时注重男女搭配。在独立学习时侧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考虑学习、思维、动手能力多一些,创新能力较少;同桌讨论学习时,考虑学生的管理和领导能力两个因素较多。表格 2 小学生认为编排座位时应该考虑的因素统计安排座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学习形式视力(%)身高(%)家庭条件(%)性格(%)兴趣(%)知识结构(%)品行(%)能力(%)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00 89.5不确定26.3 68.4 81.6 44.7学习能力强、思维快捷、动手能力 68.4创新能力 47.3同桌讨论学习 93.7不确定65.8 89.5 31.6 66.5动手能力 36.8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 47.4独立学习 81.6不确定52.6 57.9不存在 76.3 管理能力 507根据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学生认为在座位编排中考虑的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编排座位应该考虑学生的身高和视力,考虑兴趣的培养,知识牢固的和较差的搭配,具有各方面能力的学生合理组合,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而不在乎是否男女搭配或者家庭背景是否好坏带来的不良心理引起的不良行为习惯。不确定组员创新能力、品行和性格是否应该考虑在座位编排过程中。在同桌讨论学习时,孩子认为在座位的编排时,性格、学习能力、思维快捷度、动手能力、品行、兴趣以及身高、视力都应该考虑。在独立学习时,还是应该考虑身高、视力、品行、性格、兴趣、管理能力等因素。二、小学生座位编排存在的问题在学校这个育人的场所里面,一切设施都是可贵的教育资源,而每一项资源都应该合理的利用。在这些资源中,教室座位资源是每一个学生最直接的、时时刻刻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可塑的,而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在这个阶段里,座位是小学生学校成长的环境,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大地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座位编排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座位编排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将直接决定着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打造良好的班风班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据本人在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实习期间观察发现,该校正在实践重庆沙坪坝区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教学方式转变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而教为核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该校的课堂教学活动多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形成了三种具体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同桌合作学习、独立学习。在这三种教学方式下,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编排形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许多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遇到8困难,座位编排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影响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管理。座位编排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座位编排模式固定化在各种课堂座位编排法中,秧田型排列是我国班级授课制这一组织形式下采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按行列式排列的方法使教室中学生的课桌整齐划一,最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学生统一面向黑板与教师,相向而坐,教师易于观察学生,有助于调控教学过程,易于系统讲授知识,组织课堂纪律,学生之间减少干扰,注意力容易集中。这种方式在教师进行简单地讲授法教学时,可以减少很多麻烦,轻松就讲授完每堂课的内容。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也转向学生中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大多课堂教学都是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这种秧田式固定的座位编排形式也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符。虽然部分教师在秧田式的座位形式下,做了稍微的改动,即遇到需要合作学习的时刻,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组组合起来讨论。但是这种快速变动座位形式以适应教学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也是最不容易安静和进入某种学习状态的一个群体。课堂中突然转变座位形式,不仅不容易让小学生快速加入自己的学习小组,而且不能迅速进入正题参与讨论学习。当教师给予的时间结束时,学生刚进入状态,在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时就得回到原来的座位形式上。这样一去一来浪费了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课堂教学时间,且学习到的知识还浮在知识的表面形式上,加之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会什么没有捞着,相当于白忙活一场。此外也正是这种固定空间的座位模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教学交往等大多集中于教师身上很少做到自主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属于被动接受,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座位编排过于简单随意化小学生的座位编排其实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合理的座位编排不仅能促进9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起到很好的育人作用,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但是由于一些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和了解座位的教育影响作用,往往不能做到灵活、合理、有效地利用座位这一教育资源,发挥座位的教育性。在平时的座位编排中显得过于简单随意化,这不仅弱化了座位编排的有效性,而且有可能伤害学生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建立,阻碍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座位编排过于简单随意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座位编排依据过于单一,按照单一的依据进行座位的编排,往往缺乏全面看待问题的眼光,不能统筹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盲目利用某一因素的正面价值,不但不能发挥该因素的有效价值,而且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影响全班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群体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是教师主观性过强和班级管理松散,部分教师主观性强忽略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发展需求。而也存在部分教师班级管理松散,座位编排显得随意性强。如此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总之,不利于座位编排的有效性发挥。(三)座位编排有失公平小学生的座位编排缺乏公平性主要体现了因座位导致的教育过程缺乏公平性,从而造成了学生实现认知目标的机会不平等和学生课堂交往的机会不平等。影响座位编排缺失公平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现今,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也成了它的伴侶。学校发展和生存的保障就是维持比较高的升学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通过对优秀生的培养来应对学校的考核、应对家长的质问。教师面对这样的处境,意志不坚定,自然而然在座位的编排过程中,有倾向优秀学生的行为表现。1王金玉初中课堂教学公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