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1页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2页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3页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4页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Immunity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 教学目的:掌握细菌的致病及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掌握常见的感染类型。了解医院感染。2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并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或传染。能使正常的健康宿主致病(感染)的细菌为致病菌感染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 pathogen3不能造成宿主致病的为非致病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 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为机会致病菌。Conditional pathogen, opportunistic pathogenNonpathogenic bacterium, nonpathogen4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一、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人及动植物的体表及其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益,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5 数量:有学者统计,一个健康成人约由数量:有学者统计,一个健康成人约由 1013个个细胞构成,正常微生物群约由细胞构成,正常微生物群约由 1014个细胞组成个细胞组成。 重量: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约为重量: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约为 1271g,其中肠道占其中肠道占 1000g,肺,肺 20g,,皮肤,皮肤 200g, 口腔口腔20g, 阴道阴道 20g, 鼻鼻 10g, 眼眼 1g 。厌氧菌占。厌氧菌占总数的总数的 95%,约为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一千,约为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一千倍。倍。 种类:在人体寄居的微生物种类超过种类:在人体寄居的微生物种类超过 400种。种。6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中年粪便涂片7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尿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阴道大肠杆菌、乳杆菌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等皮肤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眼结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8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v生物拮抗 屏障和占位性保护作用 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营养竞争v营养作用 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 参与营养物质合成与转化 合成维生素供人体利用9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球菌等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消除自由基( 02-)毒性,抗氧化损伤,抗衰老 抗肿瘤作用降解致癌物质激活巨噬细胞 抑制肿瘤细胞抗原刺激促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成熟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10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粪便涂片健康壮年粪便涂片健康中年粪便涂片11二、条件致病菌致病条件:正常菌群之间及其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1. 免疫功能低下;2. 菌群失调;3. 寄居部位改变。12菌群失调 二重感染 (superinfection)13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致病性( pathogencity) 细菌引起宿主疾病的能力 毒 力( virulence)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半数致死量 (50% lethal dose, LD50)半数感染量 (50% infection dose, ID50)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14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 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部位侵袭力毒素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外毒素 (exotoxin)内毒素 (endotoxin)15侵袭力菌体的结构(荚膜、黏附素等)侵袭性物质(侵袭性酶等)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的屏障,侵入机体在机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侵袭力包括161.黏附与定植:是感染的第一步,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黏附: 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的生存,抵抗体内各种抗菌作用。(免疫、液态流等)方式单个散在的吸附形成细菌的生物膜 (biofilm):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材料表面由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多聚物(主要是多糖)共同组成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生物膜的形成利于细菌附着于某些支持物的表面,可以抵挡抗生素的渗入和机体免疫系统的杀伤,有利于生物膜中的细菌传递信号和基因。17 黏附性结构物质黏附因子( adhesive factor) 具有黏附作用的结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微荚膜等成分:蛋白质、糖蛋白或多糖蛋白质性质的黏附物质 黏附素( adhesin)菌毛黏附素非菌毛黏附素182.侵入( invasion): 病原菌主动侵入宿主细胞(主要为黏膜上皮细胞)的感染过程。侵袭基因编码 侵袭素(蛋白质)出现在菌细胞表面介导细菌侵入上皮细胞内193.繁殖与扩散利用荚膜等物质抵抗机体防御功能,有利于细菌繁殖利用侵袭性物质(酶)从感染的局部向周围深层及全身扩散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等20毒素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 种类: 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 :多数少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常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 细胞外。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21外毒素的特征:毒性蛋白质,大多 AB 型毒素;A亚单位(毒性部分) :决定毒素致病作用B亚单位(结合部分) :具有靶细胞的亲和性、具有抗原性C毒性作用强,具有选择性;C对理化因素不稳定;C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C种类多、机制复杂,包括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 22232 内毒素( endotoxin)来源: G 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特征:仅见于 G 菌;化学性质为 LPS,对理化因素稳定;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选择性;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24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致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休克;DIC25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发热反应: IL-1 内毒素 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 IL-6 Exogenous TNF-pyrogen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升高 26 白细胞反应:血循环中进入内毒素时,中性粒细胞先急剧减少,后增多。 内毒素血症与休克:当血液中有大量革兰阴性菌生长繁殖时,或病灶中的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进入血循环时,宿主机体可出现内毒素血症( endotoxemia)。高浓度的内毒素可引起微循环衰竭和低血压为特征的内毒素休克。27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 内毒素 外毒素来源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部及分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 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 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化学成分 脂多糖 蛋白质热稳定性 好、 160 2-4小时破坏 差、 60-80 30分钟破坏毒性作用 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 DIC等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抗原性 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