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各类食物的营养 ppt课件_第1页
第二章各类食物的营养 ppt课件_第2页
第二章各类食物的营养 ppt课件_第3页
第二章各类食物的营养 ppt课件_第4页
第二章各类食物的营养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各类食物的营养 第一节 概述 食物的种类 动物性食品 v 按来源和性质分 植物性食品 各类食品的制品 谷类及薯类 动物性食物 v 按其营养特点分 豆类及其制品 蔬菜水果类 纯能量食物类 第二节 谷类食物 v 我国居民膳食以谷类为主,可提供 50%-55%的蛋白 质。 v 谷类可提供 50%-70%的热能。 v 谷类是矿物质和 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v 谷类食物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形式为淀粉,含量可达 70%以上。 v 谷类食物的特点:蛋白质低,赖氨酸缺乏,低脂肪 ,多碳水化合物。 一、谷类食物的结构 、结构 谷皮 糊粉层 胚 胚乳 (淀粉) 谷皮: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等组成,含较高灰分和脂肪 ,矿物质和族也较多。 糊粉层:含较多磷和丰富的 族及无机盐,有重要营养 意义,但碾磨加工时容易与 谷皮一起混入糠麸中。 胚乳:含大量淀粉和较多的 蛋白质,少量脂肪和矿物质 。 胚:含丰富蛋白质、脂肪、 维生素和矿物质。 、营养分布特点 蛋白质:赖氨酸为最高限制氨基酸,加豆 类可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 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占 70%-77%,淀粉是人类最理想、最安全、最经济的能 量来源。 脂类:集中于胚部,由必需脂肪酸亚油酸 组成。 矿物质: 含 P丰富, a、 、 g、 Fe、 Zn等含量也较高,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不利消化 吸收。 维生素:以族为重要来源, 、 尼克酸、叶酸、 VE等,不含 VA、 VD和 VC。 二、加工方式与谷类营养 (一)制米和制面 根据成品形状可分为制米与制面种。 、制米(净稻谷 脱壳 糙米 白米) 稻谷经碾磨加工后,谷皮糊粉层和大部分米 胚都随米糠被去掉,约 5%-10%,余下为白米粒 。稻谷的碾磨程度越高、出米率越低,则大米的 淀粉含量越高、粗纤维含量越低,米涨性大、出 饭高、口感 好、易消化, 但其营养素损 失也多。 、制面 ( 1)特一粉:富强粉、精粉。口感好, 消化吸收率高,但谷皮和胚被去除,无机盐 、维生素含量低, 损 失更多。 ( 2)特二粉:上白粉、七五粉。粉色白 ,含麸少,消化吸收率比特一略低,但维生 素和无机盐保存率比特一粉高。 ( 3)标准粉:八五粉,营养较好,粉色 白,消除了粗纤维和植酸对小麦粉消化吸收 率的影响,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高,但面筋 含量较低,口感和消化吸收率不如上两种。 ( 4)普通粉:加工精度最低的小麦粉。 含大量的粗纤维,无机盐和植酸,口感差, 不便于人体吸收。 ( 5)小麦的胚单独分离,作为食品工业 和医药工业原料,提高了使用价值和经济价 值。 (二)谷类食物的烹调 米类食物的烹调 淘洗:不用流水,不用热水,不用力搓。 方法:宜采用煮、焖、蒸。 面食的加工与烹调 常用的加工方法有煮、蒸、烙、烤、炸、炒 等。 捞面条:损失 B31%-49% 、 B29%- 57%、 尼克酸 22%-27%。 蒸食时,水沸腾后再蒸,可减少营养素损失 。 煮食而食时,将汤喝掉。 “ 原汤化原食 ” 。 美拉德反应:烙和烤过程中,蛋白质中赖氨 酸的 E-氨基与羰基化合物反应产生的褐色物质。 三、谷类与膳食结构 (一)世界膳食结构模式大致分 三种: 1、经济发达国家模式 2、发展中国家模式 3、日本模式 (二)我国食物结构 1、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蛋白质、 热能水平较低,多种营养素处于缺乏水 平。 2、解决蛋白质质量与数量,纠正 不健康习俗,提倡饮食文化与营养科学 水平。 3、发展食物结构的原则:一坚持 ;一提高;一利用。 四、常见谷类营养保健及合理利用 ( 1)捞面条为什么会损失营养? ( 2)油条为什么不能吃? ( 3)米做粥为什么营养丰富? ( 4)各种粥食及营养保健的作用? ( 5)淘米水的利用及功效? 第二节 豆类 及其制品 v 豆类是一种特殊的植物 ,其根部有根瘤菌,可以直 接将空气中的氮捕获而制成蛋白质。 v 豆类可按特点分为大豆(黄豆、青豆、黑豆)及杂 豆(绿豆、芸豆、蚕豆、豇豆等)。 v 是我国居民重要的传统食品和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 源之一。也是油料的来源。 v 我国黄豆产量居世界第一,以东北地区产量最多。 一、豆类及制品的营养学意义 (一)大豆的营养价值 1、蛋白质:平均含量 35%-40%,是一般粮谷类 4-6 倍。大豆蛋白无论在量和质上都有重要地位,含赖氨酸 丰富,蛋氨酸略低。最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 2、脂肪:常温下呈黄色液体,人体消化率达 97.5%,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等,约 85%左右,此外还含有卵磷脂和 VE, 营养价值较高。 3、碳水化合物:占 20%-30%,但一半不能消化吸 收,因为含有的水苏糖和棉籽糖及阿拉伯糖,在肠菌作 用下,发酵产生 CO 和 氨 ,可引起腹 胀 。 4、无机盐和维生素:含丰富的 P、 Fe、 Ca, 但由 于抗营养因子的存在,消化吸收率不高。 VB 、 VB 和尼克酸等 B族含量比粮谷 类 多 数 倍, 并 含有一定量的 胡 萝 卜素和 VE。 (二)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传统的豆制品是指豆腐及其制品和豆 芽等。 干炒大豆消化率只 50%;煮大豆也仅 为 65%。 豆腐制作 过 程中,破坏了 细 胞壁而使 吸收消化率达 92.94%。 豆芽更有利于人体吸收, 维 生素 B12 含量达 20mg/100g。 豆芽 发 育后 矿 物 质 及平常不易消化的 棉籽糖被分解,提高了吸收率。 二、影响豆类的营养因素及合理利用 抗营养因子:是指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影响营 养吸收和利用,对人体健康和食物质量产生不良影 响的因素。 (一)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 酶、胃蛋白酶等的活性,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 和吸收;生食大豆会使胰腺肿大,加热可破坏其活 性。 (二)豆腥味:构成豆腥味成分有 40多种,主要 有脂肪氧化酶(含 1%-2%),加热可解之。 (三)植物红细胞凝血素: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加热即可破坏。 (四)植酸:即肌醇六磷酸。含 1%-3%,是很强 的多属离子螯合剂,在肠道内可同锌、铁、钙等结 合,从而排出体外。研磨前浸泡 6小时可解除。 (五)其他:烧煮豆类食物不宜用食碱;不宜与 一些蔬菜配伍,如菠菜、大葱等。 三、豆类中主要的天然活性成分与健康 (一)大豆异黄酮:是指多酚类的混合物,其 组成和存在形式主要包括金雀异黄素(染料 木素)、大豆黄素、黄豆黄素,天然状态主 要以 -葡萄糖苷形式存在。蒸煮方式不易使 大豆异黄 酮 破坏,烘烤 则 会 丢 失。 1、降脂作用; 2、抗凝; 3、减少毛 细 血管脆性; 4、植物雌激素 样 作用; 5、提高免疫作用; 6、抗 肿 瘤、抑癌作用。 (二)大豆皂甙:属五环三萜类皂甙,大约 有五种。分别是大豆皂甙 A1、 大豆皂甙 A2和 大豆皂甙 、 、 。 1、溶血作用; 2、降脂和抗氧化作用; 3、抑制肿瘤生长;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5、免疫调节作用; 6、抗病毒。 在豆中三宝:大豆异黄 酮 大豆卵脂 大豆皂 甙 四、黄豆的营养保健及合理利用 黄豆,营养丰富,有 “豆中之 王 ”、 “植物蛋白肉 ”的美誉。 第三节 蔬菜和 水果类 一、蔬菜和水果的营养特点 蔬菜和水果在我国膳食中的食物构成 比分别为 33.7%和 8.4%,是膳食的重要 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至少 摄取 400克。蔬菜水果富含人体所必需 的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和生物活性 物质,含蛋白质、脂肪很少。 二、蔬菜的分类、化学组成与营养价值 (一)蛋白质及脂类:含量少,仅 1%-3% 。脂肪含量有限。 (二)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果胶以及木质素等。 (三)维生素:是胡萝卜素、维生素 C、 维 生素 B 及叶酸的重要 来 源。 (四)矿物质:富含钙、磷、铁、钾、镁、 铜等多种矿物元素,是人类膳食中矿物元素 的主要来源。 (五)其他成分:有机酸、芳香物质等。 三、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受到的影响 因素 1、种类 2、种植条件 3、气候 4、收获前水果成熟程度 5、储存条件 四、常见蔬菜水果的营养保健及合理利用 蔬菜的合理加工原则:最好用流水冲 洗,尽量减少菜在水中的时间,焯完的 菜不要过量地挤同水分。原料加工的形 状越大越利于保护其中的营养素,因此 切菜时不要过碎、过细,否则,营养素 与空气接触过多容易氧化,造成更多的 营养损失。 五、蔬菜的分类 根菜类(如萝卜、胡萝卜) 按食用 鲜豆类(如菜豆、蚕豆、豌豆) 部分的 茄果、瓜菜类(如茄子、番茄、甜椒、黄瓜、南 瓜) 器官形 葱蒜类(大蒜、大葱、洋葱、韭菜) 态分为 嫩茎、叶、花菜类(如莴笋、石刁柏、竹笋、 大白菜、油菜、花菜和黄花菜) 水生蔬菜类(如慈菇、菱角、藕、茭白) 薯芋类(如马铃薯、山药、芋头、姜) 野生蔬菜类(如香椿、苜蓿、蕨菜) v 每天三种水果:早:一个橙,午:一个苹 果 ,晚:一个香蕉。 v 蔬菜三宝:蒜、洋葱、姜。 v 蔬菜另三宝:藕、土豆、胡萝卜。 v 吃水果注意:体弱风寒感冒的不宜吃西瓜、 梨。 v 萝卜:忌与水果同食。 第四节 畜禽肉 及鱼类 一、畜禽肉的营养特点 畜类在生物学上属哺乳类动物,营 养学上的畜肉常指猪、牛、羊、肌肉、 内脏、血及制品。 禽因生物学上属鸟类,营养学上的 禽肉常指家养的鸡、鸭、鹅、鸽、鹌鹑 等的肌肉、内脏及制品。 (一)蛋白质 肌浆中蛋白质 20%-30% 肌肉中的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质 40%-60% 间质蛋白质 10%-20% 正常情况下,人体不能贮存蛋白质摄入 过多蛋白质参于氧化产能,通过脱氨过程产 生含氮废物,摄入过多动物蛋白含硫多则可 加速骨质钙流失,易产生骨质疏松。 (二)脂类 动物脂类多为饱和脂肪酸,羊肉中 ,含辛酸,壬酸,而产生膻味,胆固醇含 量脑中最多 3100mg/100g。 ( 三)碳水化合物 含量较少 (四)无机盐 肉中含量约为 0.7%-1.1%。是铁和 磷的良好来源;钙含量较低。 (五)维生素 动物脂肪中含有较丰富的脂溶性维 生素,是人体维生素 A和维生素 D的主要来 源。 二、鱼类的营养特点 淡水鱼和海鱼营养成分大体上是一致的。 (一)蛋白质:含量 15%-25%之间,除色氨酸含量偏低外 ,其他必需氨基酸数量和比值均接近人体需要。 三甲胺是 鱼 腥味的主要成分。 氧化三甲胺 则 是 鱼鲜 味的重要 成因。 鱼类结缔组织 和 软 骨中的含氮 浸出物主要是胶原 蛋白和 粘蛋白,是 鱼汤 冷却后形成凝 胶的主要物 质 。 鱼汤 凝固成 冻 。 (二)脂肪(含量低 1%-3%) 主要分布在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鱼脂肪 酸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深海鱼含量 70% -80%。鱼脑和鱼卵含有丰富脑磷和卵磷脂,是 构成脑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对儿童青少年的大 脑发育和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矿物质 含量高于畜禽类 ,高钙富碘。钙:小鱼、 小虾;碘:海鱼为多。 (四)维生素 有些生鱼含硫胺素酶,熟后被破坏。 (五)碳水化合物 含量差别大,低的不足 0.1%,高的超过 7% 。 三、常见畜禽、鱼类营养保健及合理利用 恶 臭乙 醛 会 诱发肠 癌,特 别 是 结肠 癌,而 牛肉中含量 较 高,所以牛肉不宜 摄 入 过 多, 每周一次 为 宜。 每周吃一次 鱼头 炖豆腐,可以 补钙 。 第五节 奶、蛋及其制品 一、奶及奶制品的营养特点 (一)动物奶的营养特点 奶类营养素齐全、比例合理、容易消化 吸收,能够适应和满足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 需要。奶及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膳食钙、维生素 A、 维生素 D的重要 来源。 1、蛋白质 含量 3%-4%,消化吸收率为 87%- 89%。生物学价值为 85,其必需氨基酸 含量与组成和鸡蛋相似,利用率高,属 于优质蛋白。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人 奶近 2倍,其中酪蛋白与白蛋白的构成 比与人奶恰好相反,故不适合婴幼儿消 化系统的吸收利用,需调整其比例来生 产出适合婴幼儿配方的奶粉。 2、脂肪 含量为 3%-5%,以较小的微粒分散到乳 浆中,含有必需脂肪酸较多。 3、碳水化合物 主要为乳糖,含量低于人奶,有调节胃 酸、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促进钙吸 收的作用。 乳糖不耐受症:由于有的人出生后 长 期末 饮 用牛奶,随着年 龄 增 长 ,消化道内缺乏乳 糖 酶 ,不能分解乳糖, 饮 用牛奶会 发 生腹痛 、腹泻等症状。 4、矿物质 含有矿物质丰富,主要为钙、 磷、镁、钾、钠、硫等,但含铁量 低。 5、维生素 含人体需要各种维生素,特别 是维生素 A、 维生素 C, 可随季节变 化而改变,夏季高于冬季特别是维 生素 D。 (二)奶制品的特点 1、奶粉:主要有全脂奶粉、脱脂奶粉、婴 幼儿配方奶粉等。 全脂奶粉:鲜奶消毒、脱水、干燥,适 于普通人。 脱脂奶粉:消毒去脂(含脂 1.3%) ,适 于老人及肥胖、高血脂人。 配方奶粉:按乳、婴幼儿需要配方,孕 妇、中老年人调配的。 2、酸奶:以鲜奶或脱脂奶为原料,加热消 毒后接种嗜酸乳酸菌或双歧杆菌,在 30 经 4-6 小时发酵而成,此奶中乳糖经发酵变为乳酸,蛋 白质凝固,脂肪部分解,易被人体吸收。适于 “ 乳糖不耐症 ”患者、以及婴幼儿和老年人。 3、炼乳(适于野外工作旅游人 员食用) 甜炼乳 加蔗糖 15% 淡炼乳 不加糖 4、奶油:从牛奶中分离的脂肪 制成产品,一般含脂肪 80%以上 ,用于佐餐和面包、糕点的制作 。 二、蛋类及其制品的营养特点 三、常见蛋奶营养保健及合理利用 第六节 菌藻类 香菇 凤尾菇 猴头菇 菌菇类 白木耳 黑木耳 v 菌藻类分为 海藻类 淡水藻 海水藻(海带、紫菜等) 一、菌藻类的营养价值 1、蛋白质和脂肪 蛋白质非常丰富:氨基酸八种必需氨 基酸均有,只是赖氨酸和色氨酸少,而蛋氨 酸和胱氨酸丰富,但一般食物洽洽缺这两种 氨基酸。所以和动物食品搭配可互补。 脂肪占干重 20%-30%,必需脂肪酸含量 丰富。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