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五”规划_第1页
伊春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五”规划_第2页
伊春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五”规划_第3页
伊春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五”规划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伊春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为充分发挥我市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制定本 规划。 一、发展的优势与现状 (一)优势 我市开发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和资源优势。一是伊春林区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要素构成的生 态环境优越,具备发展绿色食品的先决条件。二是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等自然资源丰富,生长面积广、蕴藏 量大,品种全,品质好。三是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把绿色食品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四 大特色产业”之一,进行大力支持、重点推进,使之在“十五”期末形成全市的经济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广大 干部群众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认识统一,有积极投入的热情。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建成了一批龙头企业 和生产基地;有一批懂管理民、懂技术,适应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人才。 (二)现状 我市绿色食品开发起步于 1994 年,“九五”期间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已有 5 户企业 11 个产品获绿色 食品标志使用权(简称绿标)。已建成绿色水稻基地 10 万亩,大豆基地 23 万亩,芸豆基地 2 万亩;建成规模超 300 万袋食用菌基地 5 处,刺嫩芽采集基地 1.25 万亩。2000 年,全市绿色食品种植业产量 7.5 万吨,销售收入 13,895 万元。绿色食品加工产量 4.2 万吨,创产值 9,695 万元。利税 795 万元。绿色食品增中值实现 1.4 亿元。 同时,还建立了绿色食品专用肥料生产企业;有 12 家获绿标企业和拟申报绿标企业在北京、上海等设立了销售 网点,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目前仍存在着生产规模小,企业分散,没有形成整体效益,企业及产 品知名度低,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今后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产业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打 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依据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十五”计划纲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推出一批 绿色食品名牌产品,使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在“十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力争用 5 年时间,在全市形成以生态种植、养殖、野生资源采集、产品精深加工、销售为基本构架的产 业化体系,绿色食品增加值达到 7.8 亿元,年均递增 41。 2、绿色食品基地:2001 年,达到绿色食品种植面积 42 万亩(其中绿色水稻基地 1 处 10 万亩,绿色大豆基 地 2 处 28 万亩,绿色芸豆基地 1 处 3 万亩,绿色油豆角基地 1 处 1 万亩),绿色食品产量 9.9 万吨,收入 2.1 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 20、32和 51。到 2005 年,达到绿色食品种植面积 72.4 万亩(其中绿色水 稻基地 20 万亩,绿色大豆基地 40 万亩,绿色芸豆基地 5 万亩,油豆角基地 2 万亩,绿色蔬菜基地 5.4 万亩), 绿色食品产量 32 万吨,收入 7.2 亿元,与 2000 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 16、33和 39。 3、绿色食品加工业:2001 年,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 9 家。绿色食品加工产量达到 4.8 万吨,产值达到 1.3 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 17、33。到 2005 年,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 21 家,绿色食品加工产量达 到 11.2 万吨,产值达到 9.7 亿元,分别年均增长 20以上。 4、绿色食品产品:“十五”期间,新增绿色食品 29 个(含有机食品)。2001 年新增绿色食品 5 个,以后每 年新增 6 个。至 2005 年全市绿色食品达到 40 人,其中农产品 13 个、畜牧水产品 8 个、山特产品 17 个、饮品 2 个。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产品 (一)农产品 1、大米:以铁力市四宝米业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 年,重新申报铁力市四宝米业公司的大米为绿色食品, 加工绿色食品大米产量 3.5 万吨,产值 5,600 万元,利税 400 万元;铁力市及双丰、铁力局等地绿色水稻种植 面积达到 10 万亩,产量 5 万吨。2005 年,全市绿色水稻种植面积 20 万亩,产量 10 万吨。 2、大豆及食用油:以嘉荫县绿色农产品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 年,重新申报铁力市双丰浸油厂的为绿色食 品,全市绿色大豆基地面积达到 28 万亩,产量 2.8 万吨,销售收入 5,000 万元。2005 年,全市绿色大豆基地面 积达到 40 万亩,产量 4 万吨,销售收入 7,200 万元。 3、杂粮:以嘉荫县绿色农产品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 年,全市绿色芸豆基地面积 3 万亩,总产量 3,000 吨, 收入 720 万元;2005 年,绿色芸豆基地面积达到 5 万亩,产量 5,000 吨,收入 1,200 万元。 4、油豆角:2001 年申报铁力局松涛公司的油豆角为绿色食品。2005 年,全市绿色油豆角种植面积达到 2 万 亩。加工产品 100 吨,创产值 160 万元。 5、速冻玉米:2001 年,申报铁力局松涛公司的速冻玉米为绿色食品。2005 年,公司生产绿色食品速冻玉米 800 吨,收入达到 700 万元。 6、蔬菜:“十五”期间,在铁力市、伊春区、友好区、新青区建立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5.4 万亩,产量 11.7 万吨,实现收入 5,900 万元。 (二)畜牧水产品 1、肉鸡:“十五”期间,申报友好肉鸡养殖加工总厂产品为绿色食品。2005 年,养殖加工绿色肉鸡 600 万 只。 2、林冠鸡:“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市四宝公司林冠鸡产品为绿色食品。以铁力市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 开展绿色林冠鸡养殖。2001 年林冠鸡养殖量发展到 15 万只,2005 年发展到 100 万只。 3、大鹅:以桃山林业局为龙头企业。2005 年全市发展到 120 万只,新建一条大鹅加工生产线。 4、肉牛:以朗乡局和铁力市农发牧业公司为龙头企业。2005 年南部地区养殖肉牛发展到 15 万头,新建一条 加工生产线。 5、鱼:“十五”期间,在嘉荫县发展一户绿色水产品生产企业,利用黑龙江水资源,发展名优特鱼种江水 养殖。2005 年,放养水面 3 万亩,绿色食品江鱼产量达到 1,500 吨。 6、乳品:“十五”期间,以铁力市盛中乳品厂为龙头企业。在铁力市发展奶牛 8,000 头,年产绿色食品奶 粉 6,500 吨。 7、肉兔:“十五”期间,以友好翔宇肉食品公司为龙头企业,养殖肉兔发展到 100 万只,年加工绿色食品 兔肉 1,250 吨。 (三)山特产品 1、山野菜:以山菜王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 年,绿色食品刺嫩芽、黄瓜香加工产量 1,045 吨,产值 1,550 万元,利税 282 万元,建立刺嫩芽采集基地 2 万亩。2005 年,刺嫩芽、黄瓜香加工产量达到 1,600 吨, 产值 2,350 万元,利税 235 万元。 2、食用菌:在嘉荫县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嘉荫县绿色农产品公司现有的食用菌生产规模基础上,2001 年, 申报朗乡绿色实业公司的香菇产品、五营林业局木耳为绿色食品。2001 年,全市加工绿色食品木耳 300 吨,香菇 260 吨,创产值 2,690 万元,利税 300 万元。到 2005 年,加工木耳 1,800 吨,创产值 9,200 万元,利税 1,000 万元。 3、刺五加保健茶:“十五”期间,申报哈慈保健茶厂、铁力局松涛保健茶厂的产品为绿色食品。到 2005 年, 全市刺五加保健茶产量 600 吨,产值 1.8 亿元,利税 2,200 万元,建立刺五加采集基地 10 万亩。 4、人参:“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市桃山参药集团的产品为绿色保健食品。到 2005 年,人参制品产量 250 吨,产值 3,750 万元,利税 320 万元。建立人参基地 200 万平方米。 5、林蛙:“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局林蛙加工厂、铁力市神树野生动物研究所的产品为绿色食品。2005 年, 收获绿色食品商品蛙 600 吨,创产值 7,200 万元,利税 770 万元,全市放养面积 36 万公顷。 6、蜂:“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局松涛公司的蜂产品为绿色食品。2005 年,绿色食品蜂蜜产量 480 吨,产 值 150 万元,利阁 30 万元,全市养蜂 8,000 箱。 (四)饮品 1、矿泉水:2001 年申报伊凌王矿泉水为绿色食品。加工产品 3,000 吨,创产值 300 万元。到 2005 年加工 产品 6,000 吨,创产值 600 万元。 2、果酒系列:“十五”期间,申报五营果酒厂的越桔饮品为绿色食品。到 2005 年,产量达到 2,000 吨, 产值 2,000 万元,利税 200 万元。 四、组织机构 为了加快全市绿色食品开发,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绿色食品开发推进领导小组。 组 长:李长祥 副组长:杨锡民 金宗学 成员单位:市农委(市绿办、多种经营局)、市计委、市经贸委、市农业局、市资源避、市营林局、市畜牧 局、市外经贸委、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技术监督局、市环保局、市人民银行、市农业银行、市工商银行。推 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市绿办、多种经营局)。 五、推进措施 (一)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我市林地面 积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发展绿色食品。在龙头企业建设上,要围绕名特优 产品搞改造,上规模,鼓励规模小的加工企业向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靠拢,形成一批名具特色的龙头加工企业,增 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加快有机肥料,绿色饲料等绿色食品相关联产业的开发,以满足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需 要。加快建立健全科研、信息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实施市场牵动战略,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一是要利用新闻媒体及各种经贸活动和信息网络等,从宣 传我市生态环境优势入手,全方位展示我市绿色食品,提高我市绿色食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树立小兴安岭绿色 食品整体形象。二是加快建设牵动全市,辐射省内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积极开发全国各大城市绿色食品销售 市场,逐步形成产地批发市场与外埠市场相连接,联销经营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的伊春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网络。三 是大力支持发展经纪人队伍和各种形式的民间流通中介组织,培养一支营销人才队伍。同时,市绿办与有关部门 协作,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的市场形象,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十五”期间,要在山特产品人工驯化栽培和精深加工上 实现突破。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利用技术讲座、典型示范等形式,培训绿色食品管理、生产人员。加大宣传 力度,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认真贯彻森林法、环保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和合理 开发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四)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扶持政策,确保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金融、财政部门将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 的投入扶持力度。森工多种经营贴息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将重点用于绿色食品开发上。将积极向上争取绿色 食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对新上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经过资源部门核准 确定后可在前三年减免资源补偿费。对绿色食品申报费用、政府给予补贴三分之一。建立面向农户、职工,方便 快捷的小额贷款制度,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实施品牌战略,改进产品包装,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叫响优势品牌,把优质品牌做大、 做强,努力提高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牵动力。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对包装、设计进一步规范化,体 现绿色食品的特点,向中高档次发展,积极发展无污染包装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