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填空题_第1页
免疫规划填空题_第2页
免疫规划填空题_第3页
免疫规划填空题_第4页
免疫规划填空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填空题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本行政区域的 (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种 类,并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2、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在销售疫苗时,应 当提供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 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 )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 疫苗批发企业经营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并加盖 企业印章。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 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 疫苗批发企业索取前款规定的证明文件,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各自职责,根据国家免疫规划或者接种方案,开 展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宣传 )、(培训)、( 技术指导)、(监测 )、(评价 )、 (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 )等工作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收货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 时间)(温 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 剂型 )、(批准文号 )、 (数量)、(规格)、(批号 )、(有效期 )(供货单位 )、(生产厂商) 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6、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 (品种 )、(作用 )、(禁忌 )、(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询问受种者 的(健康状况)以及(接种禁忌 )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7、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应当包含(所针对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相关的接 种方案)等内容,但不得涉及具体的(疫苗生产企业 )和(疫苗批发企业 )。 8、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 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 应。 9、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 导原则、接种方 案等原因给受种者造成损害,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按照(医疗事故技术 鉴定办法 )办理。 对疫苗质量原因或者疫苗检验结果有争议的,按照(药品管理 法 )的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处理。 10、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由(临床 )、(流行病 )、(医学检验 )、(药学)、(法 医)等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并依据相关学科设置专业组。 11、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由申请鉴定方预缴鉴定费。经鉴定属于一类疫 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费用由(同级财政部门 )按照规定统筹安排; 由 二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 )承担。 不属于异常反应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异常反应鉴定的申请方 )承担。 1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和“第二 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 为 月报告,乡级防保组织每月(5)日前收集辖区内接种单位报表,汇总后上报县级疾 控机构。县级疾控机构每月(10 )日前将辖区内分乡的接种数据录入或导入“监 测系统”,网络报告省级疾控中心 。 13、第一类疫苗由(政府 )承担费用。接种第二 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 ) 承担费用。 1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疫苗的 (质量)和(流通 )的监督管理工作。 15、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免疫规划 )和(本地区预防、控制传染病 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定本地区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使用计划应当包括疫 苗的(品种 )、(数量)、(供应渠道与供应方式)等内容。 16、接种单位接种第二类疫苗可以收取(服务费)、(接种耗材费 ),具体 收费标准由所在地的(省级 )价格主管部门核定。 17、麻疹疫苗储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是在(-208 )条件下(避光 )运输和 储存。 18、儿童入托、入学时,(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查验预 防接种证; 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及时报告(疾控机构或接种单位),同 时配合并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1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为了预 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 种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 部门备案。 20、(省)级以上卫生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接种第二 类疫苗的建议信息,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 21、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上标明“( 免费)”字样以及“(免疫规划)” 专用标识的。 2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 辖市(医学会) 负责。 23、调查诊断专家组可以根据需要,提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邀请其他专家参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查诊断。邀请的专家可以提出意见、提供有关资料,但不参 加(调查诊断结论的表决) 。 24、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必 须由(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调查诊断专家组做出。 2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 药学)等专家 组成。 2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聘用期为(4)年。 29、领取或分发疫苗一般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同批号疫苗(先入库、先出 库)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使用,减少因 过期失效而造成疫苗报废。 30、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免疫的时间要求:乙肝疫 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 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甲肝疫苗( 24月龄)完成。 31、流脑疫苗接种( 4)剂次,具体接种程序为(儿童6-18 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 苗,2剂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 32、为了防止发生接种差错, 预防接种前实施“三查七对”制度,“ 三查”是指 (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 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 是指( 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 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33、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等,如 冻结后严禁使用,原因是(、上述疫苗为含吸附剂的疫苗。含吸附剂的疫苗是通过 将一种物质附着于另一种物质表面的方法制成的。冻结以后,疫苗不再是均匀的絮 状液体,在摇动安瓿后,开始形成片状物,逐渐沉于安瓿底部。这种情况会降低免 疫效果,同时会增加接种反应)。 34、甲肝疫苗的初免月龄(18月龄), A 群流脑疫苗初免月龄(6月龄),A+C 流脑 疫苗初免月龄(3周岁),乙脑疫苗初免月龄(8月龄)。 35、疫苗接种途径包括(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 )、(口服法)等四种。 36、预防接种达到“三个安全”指(即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对实施 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 37、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 天内发生(10 )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 38、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至少(每旬)对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 系统的麻疹个案信息进行查重,及时删除或订正重复记录。 39、医疗机构采集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应在(24)小时内送至县级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 40、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 县级疾控机构完成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 查后,在(48 )小时将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41、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后,县级疾控机构应在标本检测单位将血清学检测结果 录入系统后的 48 小时内,结合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信息进行综合 判断,审核并订正传染病报告卡中的(疾病名称)以及(病例分类)选项。 42、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实验室在收到疑似病例血清标本后,应于(3) 天内完成麻疹IgM 抗体检测。 43、以省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 )万以上。 44、麻疹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 )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 ) ml,无溶血,无污染;28 条件下保存、运送。 45、AFP病例标本的采集要求是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标本采集时 间至少间隔(24)小时。 46、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或事件)。 47、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别) )医学会 负责 48、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 发生原因分成以下五种类型: (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 接种事故)、(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 49、流感疫苗( 9-11)月接种最合适。 50、群体性AEFI 是指短时间 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种者中,发生的(2例及以上)相 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严重AEFI。 51、关于AFP 监测医院的设置,所有县级及以上的(综合性医院)等五种医院均应 确定为AFP 监测医院,承担AFP 监测任务, 规范监测管理工作。 52、AFP 病例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达(80% )以上;AFP 粪便标本7 天内送 达及时率达到(80% )以上。 53、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 小 时内填写AEFI 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 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 所在地的县级CDC 报告。 54、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英文缩写是(AFP),常见报告病种有(14 )种。疑 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简称(AEFI) 。 55、所有(15 )岁以下儿童新发乙肝病例均要进行个案调查,并及时采集静 脉血2ml,保证(1 )ml 血清。 56、2005 年我国政府对世界卫生组织承诺(2012 )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要 求全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并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57、接种单位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坚持以(受种者)为中 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宗旨,认真落实各 项规章制度. 58、按照国家免疫程序,2 岁及以上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 剂次接种率 达到(95% )以上。 59、消除麻疹工作是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及 时处理 (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措施。 60、对流动人群中的适龄儿童要按照(现居住地管理)的原则,保证其与(本地儿童) 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 61、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包括(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 6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预防接种单位应成立有(纪检监察部门)和(计划免 疫专业人员)组成的第二类疫苗采购工作专班。 63、各级疾控和预防接种单位严禁从(无疫苗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采购第二类疫苗。 64、收治麻疹患者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隔离条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 范 )、(消毒管理办法 ),独立设置通风良好的病区或病房。 65、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要规划(合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 (科学)化。 66、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原则上安排到(定点治疗医院)治疗。 67、全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预防接种服务的补助标准为:建证和建卡(5 ) 元/人次、接种(3)元/剂次。 68、接种单位应按时对漏种儿童开展(补种)、 对遗失预防接种证的已种儿童经 核实无误后给予(补证)。 69、托幼机构和学校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 发现无证或漏种的儿童 应在(30)日内向所在地接种单位或县级疾控中心报告。 70、在群体性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行频率明显增高时, 立即向当地(卫生)和(药监主管部门)报告,并(暂停接种)。 71、预防接种单位应建立(安全保卫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聘请专职保安 人员,保安人员到位率要达到(100% )。 72、在麻疹流行高峰季节,(每月)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必要 时进行(周分析) 。其它时间可(每季度)分析一次,提出预防和控制建议。 73、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自毁型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 废物管理条例 )的规定处理。 74、开展接种前除了必要的告知相关事项外,要 询问(健康状况)、以往( 过敏史) 和(接种疫苗的)反应,一旦发现有身体不适情况应当立即体检并记录检查结果。 75、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方案中要求,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 台新生儿接种以县为单位,产科单位覆盖率要达到(100% ),产科新生儿预防接 种个案覆盖率达(98% )以上,新生儿个案及 时录入率(98% )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