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采油工》分析试题与答案_第1页
8-《采油工》分析试题与答案_第2页
8-《采油工》分析试题与答案_第3页
8-《采油工》分析试题与答案_第4页
8-《采油工》分析试题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一:根据下表进行动态分析 某抽油机井供液能力大,采取换大泵增产措施,前后生产数据见下 表。 抽油机井 A 换泵效果对比表 日 日 含 液 示 泵 冲 冲 泵 产 产 水 面 功 效 程 次 径 液 油 率 图时间 t/d t/d % m % m 次 /min mm 换泵前 60 7 165 正常 63.9 3 9 56 换泵后 77 11 536 正常 52.7 3 9 70 换泵后三个月 76 12 485 正常 52.1 3 9 70 换泵后六个月 78 11 431 正常 3 9 70 注:泵下入深度 956 米。原油密度 0.86t/m3。 请完成 一、完成表格(40 分) 1、利用 Excel 制表,并计算含水率、泵效两列数据,小数点保留 1 位; 2、建立 WORD 文档,文件名为自己名字。 3、将制作完成的 EXCEL 表格拷贝到 WORD 中。 表格设置要求:内容居中、宋体、五号字 评分标准:表格制作 30 分,每列 3 分;计算 10 分,每空 2 分。 二、换泵效果分析(60 分) 1、措施效果分析(30 分) 2、存在问题(30 分) ; 3、下步治理措施(30 分) 。 文字设置要求:宋体、五号字、单倍行间距。 上交 WORD 电子文档 试题一参考答案:采油工P511 一、完成表格 (共 40 分:表格制作 30 分,每列 3 分;计算 10 分,每空 2 分) 抽油机井 A 换泵效果对比表 日 日 含 液 示 泵 冲 冲 泵 产 产 水 面 功 效 程 次 径 液 油 率 m 图 % m 次 /min mm时间 t/d t/d % 换泵前 60 7 88.3 165 正常 63.9 3 9 56 换泵后 77 11 85.7 536 正常 52.7 3 9 70 换泵后三个月 76 12 84.2 485 正常 52.1 3 9 70 换泵后六个月 78 11 85.9 431 正常 53.4 3 9 70 二、换泵效果分析(60 分) 1、措施效果分析(共 30 分) 该井换泵见到了较好效果,达到了换泵提液增油的目的(+5 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换泵后日产液量增加 17 吨,日产油量增加 4 吨,达到了增油目的。说明注水效果好, 地层能量充足,是换大泵的基础。 (+5 分) 换泵后液面下降、含水下降,说明达到改善层间矛盾的目的,低含水层得到动用。 (+5 分) 液面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合理沉没度,地层供液能力强,示功图正常,说明提液方 案正确;(+5 分) 泵效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作业施工良好。 (+5 分) 换泵使抽油井的生产参数更加合理。地层的供液能力与抽油泵的排液能力相匹配, 发挥了地层潜力,抽油机损耗降到最小。 (+5 分) 2、存在问题(共 15 分) 换泵后六个月后,含水有上升趋势,产量有所下降;(+5 分) 换泵后液面仍较高,油井仍有上调参数潜力;(+5 分) 换泵后液面仍有上升趋势,说明注采比大于 1,应加强注采调控分析(+5 分) 3、下步治理措施(共 15 分) 进一步上调参数,发挥油井潜力;(+5 分) 择机换大泵提液;(+5 分) 做好注采调控分析,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水井加强剖面测试、控制主要吸水层强度, 或者对主吸水层开展调剖等措施;(+5 分) 试题二:自喷采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为提高采油井产量,对自喷采油井采取了压裂增产措施。根据下 表进行动态分析。 自喷采油井压裂效果对比表 油 嘴 日 产 液 日 产 油 含 水 率 油 压 回 压 静 压 流 压 总 压 差 生产 压差时间 mm t/d t/d %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压裂前 10 50 24 0.85 0.45 12.05 7.77 4.28 压裂后 10 74 37 1.20 0.65 11.50 9.70 压裂后三个月 10 76 36 1.21 0.65 11.47 9.76 注:原始地层压力 11.65MPa。 请完成: 一、完成表格(40 分) 1、利用 Excel 制表,并计算含水率、总压差、生产压差三列数据,小数点后保留 2 位 2、建立 WORD 文档,文件名为自己名字。 3、将制作完成的 EXCEL 表格拷贝到 WORD 中。 表格设置要求:内容居中、宋体、五号字 评分标准:表格制作 24 分,表头及每列各 2 分;计算 16 分,每空 2 分。 二、压裂效果分析(60 分) 1、措施效果分析(30 分) 2、存在问题(30 分) ; 3、下步治理措施(30 分) 。 文字设置要求:宋体、五号字、单倍行间距。 上交 WORD 电子文档 试题二参考答案:采油工P512 一、完成表格 (共 40 分。表格制作 24 分,表头及每列各 2 分;计算 16 分,每空 2 分。 自喷采油井压裂效果对比表 油 嘴 日 产 液 日 产 油 含 水 率 油 压 回 压 静 压 流 压 总 压 差 生产 压差时间 mm t/d t/d %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压裂前 10 50 24 52.00 0.85 0.45 12.05 7.77 -0.40 4.28 压裂后 10 74 37 50.00 1.20 0.65 11.50 9.70 0.15 1.80 压裂后三个月 10 76 36 52.63 1.21 0.65 11.47 9.76 0.18 1.71 二、压裂效果分析(60 分) 1、措施效果分析(30 分) 从压裂前后数据对比来看,压裂见到了较好效果,达到了增油的目的(+5 分)。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液量、产油量明显上升,达到了措施增油目的。 (+5 分) 生产压差明显下降,说明流体从地层到井筒的阻力明显减小,导流能力增加。 (+5 分) 油井含水稳定,说明施工质量好,没有发生窜槽现象;(+5 分) 地层压力保持稳定,说明压裂层段能量充足,地质选井选层正确。 (+5 分) 压裂三个月后油井生产稳定,液量、油量、含水、地层压力稳定。 (+5 分) 2、存在问题(15 分) 油井压裂后油压升高,油嘴小,生产压差还有下降空间,油井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 分发挥;(+5 分) 压裂后回压随产液量同步升高,说明输油管线偏细,限制了油井生产能力(+5 分) 压裂三个月后,油井含水有上升趋势。 (+5 分) 3、下步治理措施(15 分) 进一步上调参数,发挥油井潜力;(+5 分) 加强资料录取,及时注采调控,减缓含水上升速度;(+5 分) 优化地面集输管线,降低井口回压;(+5 分) 试题三:注水井压裂效果分析 某注水井,由于长期注水差,周围与其连通的油井见不到注水效果,为了提高油井生 产能力、补充地层能量,对水井进行了压裂改造,提高注水量,数据见下表。 注水井压裂效果对比表 分层数据 I 层 II 层油压 配注 实注 配注 实注 配注 实注时间 MPa m3/d m3/d m3/d m3/d m3/d m3/d 压裂前 13.5 80 26 20 60 压裂后 12.5 80 87 20 60 压裂后两个月 13.3 120 129 40 39 80 90 压裂后六个月 13.5 120 138 40 43 80 95 注:地层破裂压力 14.03MPa 请完成: 一、完成表格(35 分) 1、利用 Excel 制表; 2、建立 WORD 文档,文件名为自己名字。 3、将制作完成的 EXCEL 表格拷贝到 WORD 中。 表格设置要求:内容居中、宋体、五号字 评分标准:表头 3 分、每列各 4 分。 二、压裂效果分析(65 分) 1、措施效果分析(25 分) 2、存在问题(20 分) ; 3、下步治理措施(20 分) 。 文字设置要求:宋体、五号字、单倍行间距。 上交 WORD 电子文档 试题三参考答案:采油工P513 一、完成表格 (35 分。评分标准:表头 3 分、每列各 4 分) 注水井压裂效果对比表 分层数据 I 层 II 层油压 配注 实注 配注 实注 配注 实注时间 MPa m3/d m3/d m3/d m3/d m3/d m3/d 压裂前 13.5 80 26 20 60 压裂后 12.5 80 87 20 60 压裂后两个月 13.3 120 129 40 39 80 90 压裂后六个月 13.5 120 138 40 43 80 95 二、压裂效果分析 1、措施效果分析(共 25 分) 该井压裂效果很好,达到了目的(+10 分) 。主要原因是 压裂后,注水压力下降 1MPa,达到了日配注 80 方的要求。说明从井筒到地层的注 入阻力明显减小,导流能力增加。 (+5 分) 压裂后上调配注量,仍能满足配注要求。 (+5 分) 实现了两个层段分层配水,实现了分层测试。为注采调控提供了保障。 (+5 分) 2、存在问题(共 20 分) 注水压力有缓慢上升趋势,要分析地层、管柱、水质、地面等原因,保证在破裂压 力以下注水。 (+10 分) 注水量有超注趋势,其中 II 层超注明显,日超注 15 方。 (+10 分) 3、下步措施(共 20 分) 加强注水管理,及时录取资料,找出压力上升原因;(+10 分) 加强分层测配,及时注采调控,确保注好水、注够水。 (+10 分) 试题四:堵水效果分析 某油井在 1980 年投产,全井射开小层 12 个,砂岩厚度 22.0m,有效厚度 9.5m。经过 20 多年的采油,含水率已经达到 92.4%,进入了高含水期。找水测试发现,有三个主力层 是主产层,压力高、产液高、含水率高。其余是差油层,薄油层、压力低、产液少,含水 率低,层间矛盾十分突出。封堵三个主要产液层后效果见下表。 某井堵水效果对比表 日 产 液 日 产 油 含 水 率 液 面 示 功 图 泵 效 冲 程 冲 次 泵 径时间 t/d t/d % m % m 次/min mm 堵水前 160 12 井口 抽带 喷 108.3 3 9 70 堵水后 75 24 745 正常 3 9 70 堵水后一个月 78 22 797 正常 3 9 70 堵水后三个月 81 21 841 正常 3 9 70 备注:泵下入深度 1152 米,原油密度 0.86 t/d。 请完成 一、完成表格(40 分) 1、利用 Excel 制表,并计算含水率、泵效两列数据,小数点后保留 1 位 2、建立 WORD 文档,文件名为自己名字。 3、将制作完成的 EXCEL 表格拷贝到 WORD 中。 表格设置要求:内容居中、宋体、五号字 评分标准:表格制作 33 分,表头及每列各 3 分;计算 7 分,每空 1 分。 二、堵水效果分析(60 分) 1、措施效果分析(36 分) 2、存在问题(12 分) ; 3、下步治理措施(12 分) 。 文字设置要求:宋体、五号字、单倍行间距。 上交 WORD 电子文档 试题四参考答案:采油工P514 一、完成表格(40 分。表格制作 33 分,表头及每列各 3 分;计算 7 分,每空 1 分) 某井堵水效果对比表 日 产 液 日 产 油 含 水 率 液 面 示 功 图 泵 效 冲 程 冲 次 泵 径时间 t/d t/d % m % m 次/min mm 堵水前 160 12 92.5 井口 抽带 喷 108.3 3 9 70 堵水后 75 24 68.0 745 正常 52.8 3 9 70 堵水后一个月 78 22 71.8 797 正常 54.6 3 9 70 堵水后三个月 81 21 74.1 841 正常 56.4 3 9 70 二、堵水分析 1、措施效果分析(共 36 分) 从堵水前后数据对比来看,堵水见到了较好效果,达到了增油的目的(+6 分)。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液量明显下降、产油量明显上升,达到了措施增油目的。 (+6 分) 油井含水明显下降,说明找水资料准确,措施施工质量好,封堵效果好;(+6 分) 含水下降明显,增油明显。说明接替层潜力较大,通过降低液面,减缓了层间矛盾, 低压层潜力得到了释放;(+6 分) 示功图正常,沉没度合计,泵效相对较高,说明举升系统工作正常。 (+6 分) 堵水三个月后油井生产稳定,液量、油量、含水基本稳定。 (+6 分) 2、存在问题(共 12 分) 油井堵水后液面持续缓慢下降,沉没度不断减小,将导致供液能力下降而减产(+6 分) 堵水后油井含水有持续上升趋势,油井生产能力将呈下降趋势(+6 分) 3、下步治理措施(共 12 分) 加强资料录取,加强中低渗透层的注水,补充地层能量;(+6 分) 加强注采调控措施研究,水井做好分层测配工作,调整水量,减缓层间矛盾。或针 对强吸水层采取调剖、调驱等措施,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6 分) 试题五:补孔效果分析 某油井在补孔前是一口只开采差油层的一次调整井,射开的砂岩厚度为 13.2m,有效 厚度仅为 1.3m。地质分析认为,该井区改井区油层动用差,是剩余油的富集区,而这些油 层处于有注无采的状况,可以补孔完善注采层系。该井补孔后,有效厚度为 4.0m。效果见 下表。 某井补孔效果对比表 日 产 液 日 产 油 含 水 率 液 面 示 功 图 泵 效 冲 程 冲 次 泵 径时间 t/d t/d % m % m 次/min mm 补孔前 45 9 457 正常 46.6 3 6 70 补孔后 78 17 井口 正常 3 6 70 补孔后一个月 79 17 井口 正常 3 6 70 补孔后三个月 92 18 301 正常 3 9 70 原油密度 0.86t/m3 请完成 一、完成表格 1、利用 Excel 制表,并计算含水率、泵效两列数据,小数点后保留 1 位 2、建立 WORD 文档,文件名为自己名字。 3、将制作完成的 EXCEL 表格拷贝到 WORD 中。 表格设置要求:内容居中、宋体、五号字 评分标准:(40 分)表格制作 33 分,表头及每列各 3 分;计算 7 分,每空 1 分。 二、补孔效果分析(60 分) 1、措施效果分析(30 分) 2、存在问题(30 分) ; 3、下步治理措施(30 分) 。 文字设置要求:宋体、五号字、单倍行间距。 试题五参考答案:采油工P515 一、完成表格 (40 分)表格制作 33 分,表头及每列各 3 分;计算 7 分,每空 1 分。 某井补孔效果对比表 日 产 液 日 产 油 含 水 率 液 面 示 功 图 泵 效 冲 程 冲 次 泵 径时间 t/d t/d % m % m 次/min mm 补孔前 45 9 80.0 457 正常 46.6 3 6 70 补孔后 78 17 78.2 井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