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状况_第1页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状况_第2页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状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 和农业劳动生产串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 20 世纪如年代前期开始,就出现了规模高达数千万人的“民工潮” 他们无序地流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寻求就业机会。而当前中国 城市失业串居高不下,下岗职工众多,城镇化进程迟缓,城市对 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是十分有限的。著名经济学家托达罗模型和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对解决我国农村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 启示。 TDK 电容从当前的现实国情来看不能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部 寄希望于城市,也不能仅仅依靠农村自身。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城 乡同时吸纳的原则 (一)农村剩索劳动力出现的历史背景 我国农村大量剽余劳动力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建 国初期,农民进入城市的限制较少。在此期间有相当数量的农民 流人城市。据统计,1 叫 9 一 1957 年,平均每年进入城镇的农民约 166 万,占城镇新增劳动力总数的 30左右。大跃进期间,中国人 为地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猛增,从 1957 年的 154上涨到 t969 年的 197,远远超出了当时城市的承载能力。于是政府只 有用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农民进城。随后城乡分割以及城乡之间 的各种差别政策也因之形成。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农民的比 重过大,人力资源浪费,隐蔽性失业现象严重。改革开放以后,农 村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力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 业生产效率获得大发展,但人多地少的矛盾亦进一步突现出来。 而且生产力水平愈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积累就愈快。据统计,20 世纪如年代韧,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达 15 亿以上, 2 删年 底达到 18 亿。如果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随着农业投 加和技术含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攀升,由 传统农业本身排斥出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2010 年预计达到 1 9 亿人。所以寻求众多的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已成为我国宏观经 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农村劳动力资源概况 l 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庞大。农村人口及劳动力众多,2N4 年未全国乡村人口(本文乡村包括县城以外的建制镇 )近 937506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 721。2004 年未,乡 村从业人员达到了 48971o 万人,占全国乡村人口的比重为 52 2,占全国城乡从业人员的比重为 819。u 2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问题突出,素质欠佳。据国家统计局统 计资料反映,2M4 年全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 征是农村劳动力中男性多于女性。在农村劳动力中,男性占 53 3,女性占领7;男女性别比为 1143 :100 o。二是农村劳动 力大龄化。在农村劳动力中,t6。22 岁的劳动力占 103,23 30 岁的劳动力占 156 ,31。奶岁的劳动力占历2,41 。50 岁的劳 动力占 205,51 岁以上的劳动力占 274。2340 岁年龄段的壮 劳动力占 418 41 岁以上的劳动力占 476,劳动力呈现大龄 他的特点。三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在农村劳动力中,不识 字的劳动力占 68,小学文化的劳动力占奶2,初中文化的劳 动力占 463,高中文化的劳动力占 64,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劳 动力只占 o3。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为 75 年,相当于 初中二年级的文化程度。 AVX 钽电容四是农村劳动力缺少专业培训,缺乏非 农业的劳动技能。在农村劳动力中仅有 67 的劳动力接受过 专业培训,多达 933 的劳动力末接受过专业培训。c, 3农村劳动力的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的经济地理特征。经济 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离 的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越少。以总人口中农村劳动力的密度来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乡村劳动力数量较少,经济发展 水平较低的地区乡村劳动力数量较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的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o (三)农村就业存在的问题 从就业现状看,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非农 化就业率和异地就业率低,农业内部就业隐性失业严重非农化 就业质量不高,劳动收益低下。其中,农村和农业劳动力严重过 剩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根本问题。 1农业内部富余劳动力过多。由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结构 性问题突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滞留于农业。又由于经济发展和 城市建设的需要,耕地面积逐年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囚趋突 出,农业内部就业劳动力过剩现象严重。 2 农村就业面临压力大。目前城镇已经累积了严重的失业 问题。从全国来看,城镇失业人员数量大。据国家统计局 20 仍年 调查资料,假定 1990 年中国城镇人口的就业率 56帆为充分就 业串,那么 2003 年我国 52376 万城镇人口(含建制镇)充分就业的 劳动力应当为 295 印万人。扣减城镇人口的从业人数后,2003 年 我国城镇失业劳动力约有奶 00 万人,失业率约为 135。今后几 年城乡新增劳动力数量远远大于新增就业岗位。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后半期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开始成为劳动适龄人口,新增 劳动力数量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今后几年我国城 乡新增劳动力将达到历史蚂值,每年大约有叫抛万人。其中,每 年有 200 多万大专院校学生毕业。新增就业岗位较少。从近几年 的情况看,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第二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但就业并未同步增长出现了徘徊状态;在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增加就业政策的促进下,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就业保持了同 步增长。在宏观经济塌长率保持在 8以上的前提下,全国二、三 产业新增的就业岗位大约为 1 删万个左右,城乡新增劳动力数 量大于新增就业岗位,每年大约有 14m 万个新增劳动力缺乏对 应的新增就业岗位。 3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率和异地就业率低,就业结构性 问题突出。农衬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是第一产业,非农化就业 李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当地农村,异地就业率 低。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就业率低于经济发达地 区,异地就业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质量 不高。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 的特征决定其就业质量不高。从非农化就业的行业看,绝大多数 农村劳动力从事工业、建筑业、商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劳动密集 型行业;行业竞争强度很大,就业状况容易受行业被动的影响。 从非农化从事的职业看,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从事技术含量较 低的简单劳动,就业的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 从非农化就业的载体看,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或为私营、个体等 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打工, AVX 代理商或从事小规模的自营劳动。 非农化就业不充分。在自营劳动方面,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 足,竞争激烈,业务量严重不足。在外出务工方面,就业不充分。 由于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始终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处于 动态失业状态;因项目完工或劳资关系紧张等原因从解除劳动 协议到重新找到工作存在的时间差,这部分农民工处于时段性 的失业状态;在产品和劳务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以销定产成为企业的基本经营手段,生产或服务的订单不足与 季节性波动等经营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民工在就业期间也存在 工作时间不足肋问题。农民工工作不稳定、权益缺保障。农民工 就业的主要载体是私营及外商投资等非国有中小企业,利润最 大化是其最高经营目标。这些用工单位大多不与农民工签订用 工合同和为农民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