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湘波:大学教师的新村梦 (刘湘波:中国人民大学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项目部主任,大学生支农 调研总指挥,2006 中国最具行动能力三农人物) 在采访刘湘波之前,一位知情者透露,如果你问刘湘波他女儿的名字叫什 么,他可能一时想不起来,但你跟他谈“新乡村建设”,他会顿时兴奋起来。 他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绝对是一个超级志愿者,一个优秀的 NGO 人。 于是,我拨通了刘湘波的电话,他说你来感受一下吧,今天是我们今年暑假最 后一天培训,明天就分十几个小分队到农村去了。说完,他匆匆忙忙挂了电话 。 如果不是对 NGO 人那份好奇和崇敬,在那个周末,我也许不会拖着病后未 愈之身倒了 2 次公交 3 次地铁赶赴位于北京通州沙古堆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基 地去采访刘湘波。那一天,北京的气温 35,而我的体温 38.5。 偶然使他闯进 NGO 2000 年 7 月,刘湘波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并获硕士学位。毕业后 ,他来到天津科技大学任教,成为一名大学老师。2001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结识了时任中国改革杂志总编辑的温铁军。当时温铁军提出要建这样一 个学校:收留那些没事做的农民工,培训他们一定的技能,再回到社会,以寻 求更好的生存之路。后因种种原因,这个学校没建成。 此后不久,温铁军在他女儿那里得知有的大学生放假没钱回家,便拿出自 己的钱给那些贫困大学生,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搞农村调研,回来后把调研 材料交给他。这样既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又给一直关注农村状况的温铁 军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刘湘波从温铁军的做法里得到了启示。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他很了解现在 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毕业后挣钱买车买房,过上有钱人的日子似乎成了他们 最高的追求目标,对于社会,他们并没有什么责任意识。这一状况让刘湘波感 到担忧。大学生需要正确地引导和教育,要让他们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大学 生要得到更好地锻炼,一定要走出校园,到最艰苦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于是 ,他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大院校张贴海报,招募支农志愿者。 刘湘波的做法得到了各大院校大学生们的积极响应,首次就有 100 多人报 名参加培训,随后下到农村各地,创建农村实践基地,并组织当地农民建立农 民合作社、文艺队、夜校等。大学生的到来,为沉寂的乡村注入了活力,受到 了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农民参与的热情极为高涨。 2002 年 12 月,刘湘波与温铁军等人创建了中国改革杂志社所属的“ 乡建中心”(后改建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扩大招募志愿者的 范围,扩建农村基地,在实践中完善培训内容,并于 2004 年 12 月创建“梁漱 溟新乡村建设中心”。中心宗旨是:通过激励和帮助,使农民自强自立,团结 协作,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家乡,最终实现经济、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 从 2001 年至今,短短 5 年时间,刘湘波利用寒暑假和五一、十一的假期, 组织培训了全国各院校社团带头人 600 多人次,下乡 1 万人次,创建了 100 个 农村实践基地,帮助农民组建了 40 多个农民合作社,30 个农产品协会,40 多 个文艺团体和夜校。 在实践中刘湘波认识到,要改变农村贫穷现状,捐款捐物不能彻底解决问 题,农民要富,必须统一起来,组织起来,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现状。于是,从 2003 年开始,刘湘波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北六环租了多间平房,用于培训全国各 地的农村带头人,并请专家讲授中央最新政策、如何创建合作组织等。3 年时 间里,开展了 20 次培训,人数达到千人。培训后的农民欣喜地说,真是脱胎换 骨了。回到农村后,这些参加培训的人都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在采访中,刘湘波一直强调,NGO 组织不能摆花架子,不能靠钱养活,一 定要真正下到农村办实事,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2004 年 5 月,他得知山 东一个村子,因村领导卖地没有把款拿回来,村民砸烂了村委会办公地,并扣 留了 9 辆警车,村里没有了村委会,一度陷入了瘫痪状态的情况后,立即派出 由 12 名大学生组成的下乡队伍来到这个村,组织农民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创 建农民合作社、农资商店,组建妇女协会、老年人协会、文艺队、养猪养鸭协 会等。村民开始忙碌起来,村里矛盾逐渐淡化,这个位于微山湖畔的村庄恢复 了以往的平静。 今年 4 月 27 日,刘湘波在全国选出 7 家比较成功的农民合作社,组成了“ 国仁绿色联盟”,其目的就是,增强彼此了解,生产销售绿色食品,互相协助 ,走共同富裕之路。 “我们这个团队都不爱钱” 刘湘波还有一个名字叫“刘老石”。最初到农村调研,农民都叫他“刘老 师”,他说,自己懂的东西并不比人家多,叫“老师”太惭愧了,他自称“刘 老石”。他说,“老石”就是坚硬的意思,也代表自己搞新乡村建设的决心。 此后,“刘老石”就成了他另外一个名字。其实,他在大学同事中还有个绰号 :老讲。 刘湘波平时课余时间都用在中心的工作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写论文、出书 来评职称,工作了 6 年,还是个讲师,同事们就开玩笑地叫他“老讲”。他说 ,老讲就老讲吧,既然选择了别人不能理解的事业,就不会考虑太多的身外之 事。自己下一步的打算就是辞去现在大学里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一个真正的 NGO 人,用更多的时间下到农村,把新乡村建设的具体工作做得更扎实。 当我问他,真的舍得辞去大学里安稳的工作时,他犹豫了一下说,已经想 了好久了,大学里并不缺一个像我这样的老师,可新乡村建设却需要更多的像 我一样的志愿者。随后,他略带遗憾地说,辞职后,就要搬出现在学校分的房 子,没有地方住了。 看来,“钱”对于现在的刘湘波来说很重要。但他说自己并不把钱当回事 ,这让我有点怀疑。他在大学教书的工资并不高,开始在中心工作时每月的补 助费是 500 元,这点钱连电话费都不够。现在中心给他“涨”了工资,每月 20 00 元,但不报销车费了。他每月所得都用在中心的工作上,经常入不敷出。前 不久,一个四川农村的志愿者母亲的手轧伤,刘湘波实在没钱了,就硬着头皮 从自己母亲那里借了 3000 元钱,给那位志愿者的母亲看病。 针对大学生有热情但缺乏持久性的特点,从去年 7 月开始,刘湘波在原来 培训基础上,创造了“四轮培训”,就是培训两个月,下去两个月至一年再回 来。前几天,一个在农村工作了一年的大学生回到中心。他放弃了深圳一家公 司承诺月薪 4000 元的工作,而在农村一呆就是一年,中心给他的补助每月只有 300 元。在他的讲述里,刘湘波感动得哭了。刘湘波说,希望未来教育把大学 生到农村去的这种方式纳入正规的教育中去,让成长中的大学生们知道自己该 做什么,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而不是总向“钱”看。他说,我们这个团队 都不爱钱,不是这样我们不要。 弱势群体,心中永远的痛 在数次的农村调研中,刘湘波所到之处都是最偏僻最贫困的村落,而他见 到的情景,又一次次刺痛他的心。 2003 年的一个冬天,他带着亲戚家的一个孩子到东北一个贫困村走访,当 时去的那家情况是,家里父亲跑了,母亲瘫痪,一个 13 岁的女孩支撑着这个家 。房门破旧得关不上,母亲躺在床上冻得嗷嗷直叫。墙上挂着被屎尿浸泡的被 子,饭桌上放着半碗黑乎乎的东西。女孩说,今年夏天太忙了,没顾上种菜, 现在只有吃酱油泡黄豆。刘湘波带去的那个孩子当时就哭了,把身上仅带的 50 元钱捐给了母女俩。这一家母女成了刘湘波资助的对象,他当时找到村长协调 ,村长表示以后会经常派人来照顾这家母女。 2004 年 7 月,刘湘波到湖北房县一个辍学的初一女孩家走访。这个女孩的 母亲是当年父亲买来的,跑了;父亲在外打工遇害,女孩和上小学四年级的弟 弟相依为命。因欠学校 200 元学杂费,这个女孩被迫辍学。刘湘波了解到具体 情况后,在这个村里找到了一个平时没人照料的孤寡老人,安排这个女孩照顾 ,并给女孩交上了学费。同时表示,如果女孩表现好,他会一直资助下去,直 到她大学毕业。刘湘波说,这是“德育与扶贫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要让孩子 在接受资助的同时,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关爱别人,而不是培养一个“文化乞丐 ”。 去年 9 月,刘湘波到一个坐落于神农架里面的贫困山村调研,就在他到的 前两天,这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建在该村的乡敬老院里,一位死去老 人的一条腿,被另一个老人煮了!这件事让刘湘波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关 注农村的弱势群体,不能只靠当地政府,只靠某个组织,要靠全社会的力量, 齐心协力,要像关爱亲人一样去关爱那些老人,孩子。 在 5 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刘湘波的电话响个不停,他也多次起身离去,一 走就没了踪影。于是,我就在那个培训基地的校园里,到处打听“刘老石”哪 去了。这次参加培训的是全国各地高校社团的带头人和部分美国、日本、荷兰 、新加坡等华裔大学生志愿者,共有 130 人。今天是培训的最后一天,明天就 分组下到农村,所以今天也是刘湘波最忙的一天。 在采访中,我一直追问刘湘波,是怎样的动机让他选择做一个 NGO 人?他 说,也许是那一次,改变了我的人生。 刘湘波所说的那一次事件,是在他上大学的那个城市里发生的。在那个城 市的火车站,他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乞丐在乞讨,当时并没在意。就在那一年 的暑假,他又一次来到火车站准备买票回家时,他看到那个并不陌生的乞丐几 乎赤裸着全身趴在地上,奄奄一息,一只手无力地伸向地上的烂瓜。当时的刘 湘波看到,那个乞丐的肛门里有无数的蛆爬出!那一刻他善良的心被强烈地刺 痛他固执地认为,这是一个没钱回家的农民工,焦虑和饥饿使他精神恍惚 ,如果当初人们包括自己都帮他一下,这个鲜活的人怎会就这样走向生命的尽 头! 刘湘波在一次次懊悔中沉思,该以怎样的方式去救助那些弱势群体,城市 的冷漠和农村的贫困,根源到底在哪里?直至今日,他在街上看到乞丐都会给 些钱。我提醒他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养师笔记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之幼儿青少年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 由于对高速电机要进行流体场和温度场的分析
- 企业培训师考试课件
- 优化物流系统的设计
- 英语KET考试全真模拟卷含答案
- 高效叉车维修与专业团队服务承包合同
- 跨省车辆挂靠运营管理服务协议
- 智能化商品房物业管理合同
- 车辆物流运输保险合同
- 景区设计合同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近视眼治疗仪市场竞争力剖析及企业经营形势分析报告
- 2025年高考化学试卷(广东卷)(空白卷)
- 体育老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自然生态探险之旅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孜县2025年七下英语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2附解析
- 厨师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一例脓毒性休克个案护理
- 初级社工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 T/CGCC 17-2018商业信誉评价体系
- 合作共赢的未来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