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区域税源建设的思考_第1页
加强区域税源建设的思考_第2页
加强区域税源建设的思考_第3页
加强区域税源建设的思考_第4页
加强区域税源建设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区域税源建设的思考 新华区地税局 仇增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区域经济发展的竞 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地方税收,增加地方政府可用财力,一个关 键的着力点就是强化区域税源建设。因为税收不仅要靠征收来实 现,更重要的要靠税源来保证,加强区域税源建设对于税务部门和 政府部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以新华区为例,浅谈一下如何加强 区域税源建设。 、 新华区税源构成现状 2007-2008 年税源分布对比表一 单位:户、万元 项目 比例 合计 1000 万元以上 500- 1000 万元 100- 500 万元 50- 100 万元 10- 50 万元 1- 10万元 1 万元以下 2008 年 12352 5 10 77 78 359 1348 10475 2007 年 10412 8 7 68 43 303 1036 8947纳税户 数 增减 1940 -3 3 9 35 56 312 1528 2008 年 100.00 0.04 0.08 0.62 0.63 2.91 10.91 84.80 2007 年 100.00 0.08 0.07 0.65 0.41 2.91 9.95 85.93 所占比 例 增减 -0.04 0.01 -0.03 0.22 0.00 0.96 -1.13 2008 年 52551 11124 6595 14998 5361 8010 4283 2180 2007 年 49037 18390 5207 9308 4519 6672 3211 1730税收入 库数 增减 3514 -7266 1388 5690 842 1338 1072 450 2008 年 100.00 21.17 12.55 28.54 10.20 15.24 8.15 4.15 2007 年 100.00 37.50 10.62 18.98 9.22 13.61 6.55 3.53 所占比 例 增减 -16.33 1.93 9.56 0.99 1.64 1.60 0.62 从表一可看出新华区全年纳税 1000 万元以上纳税户 2008 年减少 3 户,税收收入比例由 2007 年的 37.5%,降为 2008 年的 21.17%,降低了 16.33%,影响其税收减少 7266 万元,源于 2008 年底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和三鹿奶粉事件引起的联锁反应以及企 2 业外迁等因素。而税收增长较多的体现在年纳税 100 万500 万 元的企业上,2008 年较 2007 年增长 9 户,税收增长 5690 万元,增 长比例达到 9.56%,主要体现在建筑业、房地产业等税源因项目增 加带动的相关税收增长上。其它零散税源虽然户数增长较快,但税 收收入总比重都微乎其微,不起决定作用。 2009 年 11 月各行业占税收比重对比表二( 累计) 单位:万元 项目 完成 去年同期 本期占税收% 去年同期占税收% 百分比增减 税收收入合计 57440 47403 100.00 100.00 0.00 一、房地产业 14001 7862 24.38 16.59 7.79 二、建筑业 8702 4777 15.15 10.08 5.07 三、制造业 4242 5011 7.39 10.57 -3.18 四、金融业 2190 2214 3.81 4.67 -0.86 五、交通运输业 1428 1591 2.49 3.36 -0.87 六、商务服务业 2805 2269 4.88 4.79 0.09 七、批发和零售业 4987 5552 8.68 11.71 -3.03 八、电信业 33 69 0.06 0.15 -0.09 九、电力业 0 4 0.00 0.01 -0.01 十、住宿和餐饮业 2949 2508 5.13 5.29 -0.16 其他行业 16103 15546 28.03 32.80 -4.77 从表二可以看出,以 2008 年对比为例,2009 年房地产业和建 筑业税收大幅增长,分别占到本期税收的 24.38%和 15.15%,较 2008 年同比各增 7.79%和 5.07%,突显房地产和建筑业在新华区 税收的比重日益增大 纳税户数统计表三(2009 年 11 月底) 项目 户数 去年同期数 增减数 房地产业 445 352 93 3 建筑业 901 592 309 制造业 1696 1631 65 金融业 59 48 11 交通运输业 219 183 36 商务服务业 746 593 153 批发和零售业 9236 8092 1144 电信业 285 205 80 电力业 16 14 2 住宿和餐饮业 308 242 66 行业其他 1846 1406 440 从表三看出,房地产业 2009 年较 2008 年增长户数仅为 93 户, 税收增长达 7.79%,可见房地产业增收较为明显,体现出一次性税 源影响之大。建筑业户数增长为 309 户,税收增长比例达 5.07%, 而且其他各行业虽然户数均有增加,但税收比例不仅没有增长,反 而呈下降趋势,说明经济发展对其影响可见一斑。 二、新华区税源存在问题 一、主体税源缺失 表现在年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户数减少。由于高新技术企 业享受税收优惠等原因,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如 实力液晶材料有限公司等搬迁到高新区。2008 年发生的震惊全国 的三鹿奶粉事件体现出了诚信危机,造成三鹿集团的倒闭,带动其 4 相关产业资金链条的断裂,造成新华区龙头企业的缺失,仅地税一 年损失税收收入 6000 多万元。而目前年纳税收入千万元的企业河 北福彩为偶然性收入,很不确定。河北全通通信工程公司也为刚培 育出的纳税上千万企业,2009 年的税收收入同比也呈下滑趋势。 东购也是目前刚上千万企业之一,目前在全市北人集团的竞争包 围之下,持续增长乏力。另一上千万元的纳税户为代开发票户,它 代开票的税收收入也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二、一次性税源比重大 表现为建安房地产业税收比重较大。由于该行业项目只要有 工程项目,就会有大量税收增长态势,如果没有项目,则无税可缴, 呈现一次性特点,不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表现为税源不可持续发 展,难以预计以后增长情况。2009 年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和平路高 架桥工程、盛世天骄、天山新公爵等项目,项目竣工销售完毕后, 此项税源也就枯竭。而建安房地产业 2009 年在全区税收比重中已 达到 39.43%,几乎占据全区收入的半壁江山。 三、实体经济薄弱 作为全区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来说,2009 年税收比重 为 7.39%,相比去年同期下降 3.18%,体现出经济的薄弱性,作为 可持续性发展税源,本应在全区占据税收主体地位,却没有发挥应 有的作用。制造业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包括以前三鹿集团 存在时,作为食品加工业,还不属于严格的制造业,全区的现状是 制造业未形成支柱产业,发展缓慢,成效甚微。此外金融保险业在 5 全区的税收比重只达 3.81%,受经济发展影响也未与时俱进。批发 零售等传统行业发展后劲不足。新华区的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中, 虽然有东购这样规模比较大、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但与新华集贸中 心市场二百多亿的市场成交额相比,还是杯水车薪。而新华集贸中 心市场多年的高位增长,早已不堪重负,从 2006 年 1 月份起,新 华集贸中心市场成交额累计增速均未超过 3%,东购作为新华区唯 一的一家大型零售企业,近两年来,主业增长已露疲态,这直接影 响了批发零售贸易业税收的快速增长。 三、加强税源建设的思路 一是引进税源。侧重于提供优惠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条件来吸 引外部投资。包括资本来源于外部的“ 注入式税源引进” 和资本来 源于内部的“ 调整式税源引 进” 。政府部 门要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增 量。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同样就没有税源。增加投入,开发税源, 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是招商引资,走开放路,吃国际饭。通过项 目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有效的 办法,吸引资金,引进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拿出最好的资源力求 招商最好的效益,把最好的地段、最好的项目合理包装后用于招商 引资,引进投资大、带动性强、实现税收多的大项目。对于新华区 具体来说,就要抓住“ 三年大变样” 的有利 时机,大力改变旧城区面 貌,发展楼宇经济,加快城中村改造速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避免再出现大公司因为在新华区找不到合适的办公场所而离去的 现象,制定招商引资措施,引进一批符合经济结构方向和城区功能 6 定位、辐射力强、带动力强的大项目。税务部门要在地方项目引进 前,积极做好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和预测;在项目引进中,及时开 展政策辅导,帮助企业健全财务制度,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减少企 业办税失误;在项目引进后,做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对高新技 术、绿色环保、资源节约、民生就业等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减少中 间环节、提高办税效率。 二是涵养税源。针对现存的企业或市场,以优惠的政策待遇, 如税收减免、延期纳税等,实现生产规模的维持或扩大,增强经济 和税收发展的后劲。涵养税源不等同于“ 放水养鱼” ,应收不收或少 收,不能够“ 竭泽而 渔” 、“杀鸡取卵”,主 张以适当的税负水平维持 企业再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也是著名的“拉弗曲线” 所揭示的道理。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协调服务,注意把握区 域内各种产业的不同特点、各种行业的具体要求、各个企业的实际 情况,在产业政策的制订、企业资金的投入、项目和产品的选择、 市场的定位、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开拓国外市场等方面发挥政府的 政策引导和协调服务作用,实现市场供求双方的有效对接。税务部 门不能因为税源紧张,财政困难,就片面追求完成税收收入任务, 有政策不落实,要从经济发展的长远大局和涵养税源的角度出发, 企业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定要落实到位,用足、用好税收优惠 政策不仅可以减少征纳纠纷,而且大部分优惠政策与国家可持续 发展战略有关,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可有效推动经济与税 收的和谐发展。同时税务机关只能在税法规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当 7 企业适用于减免税条件时,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对其实行一定程度 的减免,让企业真正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减让,促使企业不断扩大再 生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纳税服务,降低征纳成本,建立完整周到 的咨询服务体系,开辟传递政策信息的快速通道,疏通政策瓶颈, 将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及时快捷、通俗易懂地告知纳税人,使 之明确权利义务,增强维权意识。同时,积极改进行政审批工作, 实行限时服务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营造一个集纳税咨询、税 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为一体的完善的纳税服务体系,为 纳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税收服务环境。 三是培育税源。从地方自然禀赋出发,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 以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为取向,通过“ 资源财源税源” 的转变 而实现的税源生产和再生产。它是一种以自身禀赋为依托、以经济 发展和税收增长为取向的内生性的税收流量、存量的双重增长,是 各级政府和税务部门税源建设工作的首要选择。首先要立足当前 巩固现有税源,挖掘税源潜力。现有税源是历经数十年的日积月累, 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财力基础。在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条 件和市场的约束下,维护好、巩固好现有税源,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确保基础不垮,这同建设新兴税源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税务部门必 须立足当前,把巩固现有税源的各项措施抓细抓实,确保现有税源 继续保持稳定产出率,为地方税收稳定增长奠定牢固的税源基础。 其次把准方向培植支柱税源,构建梯级税源新格局。税务部门要对 现有税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按照好中差进行分类排队,分清 8 哪些是成长中的税源,其潜力有多大,哪些是成熟的税源,其税基 如何,哪些是衰落中的税源,其周期还有多长等,力求全面掌握。 对年纳税额上千万的大企业重点开展服务性调研,政策宣传上门 辅导,针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个性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服务,确保支 柱税源企业税收稳定增长。对于新华区大力提升的现代商贸产业、 要做大做强的高科技优势产业和需要扶持培育的现代服务业,投 资少见效快,积极提供税收政策支持,确保梯级税收持续稳定增长。 四是强化区域税源管理。区域税源管理指基层税务机关依据 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充分运用社会经济信息资源,对纳税 人的应税行为及其应纳税额,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规 范、采集、监控和估算,以防止税收流失,并对存量税源、潜在税源 的变化进行分析、预测与监督,使某一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内纳税 人真正缴纳的税收尽可能地趋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 征税收所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税收管理工作。税源管理是税收管 理的核心,搭建科学、合理的税源管理模式,切实推进税源监控精 细化,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就当前的基层税收管理实践看,区 域税源管理应加强税源日常检查、征收管理和税源调查、税收计划 分析及预测,以纳税人及其生产经营为主要对象的税源监控。同时, 加强区域税源管理目前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纳税申报的准确性,一 方面是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