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1页
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2页
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3页
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4页
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前言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包头市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市:到 2004 年 底,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发展指标均在内蒙古自治区位居前列,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的 位次大幅度前移。2001 年在全国 269 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我市生产总值排 122 位,财政收 入排 98 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 144 位。预计 2004 年在全国 286 个地级以上城市 中,我市生产总值前移至 65 位,财政收入前移至 56 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移至 34 位。在我国西部地区 82 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主要经济指标均进入前 10 强。在 2004 年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测评中,我市排 77 位。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很多问 题,这需要我们集中一切精力,下大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 适时研究和制定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此提高包头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包头的 地理区位向西纳入到陇海-兰新沿线和黄河中游经济带,向东与环渤海经济区相接,按优 势互补原则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共同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或规模经济要求高的 加工工业拓展合作空间,提高规模效益,促进大区域市场的发育和全国统一市场的逐步形 成。我国东部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突出重点区域经济优势产业集聚的战略是推动地区经 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发展动力,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所在。 一、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现状及其评价 (一)包头市宏观生产力布局框架及其演变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北依阴山,南临黄河,西连河套平原,东接土默特川。全 市现辖 10 个旗、县、区,其中:4 个市区(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和稀土高新区) ,2 个矿区(白云鄂博铁矿区和石拐煤矿区) ,4 个农业旗县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九原区 和达茂旗) 。总面积 27768 平方公里。人口 209.33 万人。历史上包头以“水旱码头”、皮毛 重镇而著称。解放初期,国家规划了 156 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在包头建设有 6 个:包钢、 内蒙古一机厂、内蒙古二机厂、核工业 202 厂(光华化学工业公司) 、包头铝厂、热电厂。 与之配套、扩建的有矿务局、长征砖瓦厂、化工厂、糖厂、电机厂、棉纺厂、矿山机械厂、 皮革厂等 20 个中型厂矿。1959 年包钢一号高炉铁水奔流,为包头工业发展史上挥写了神 采的一笔。建国多年来,包头以丰富的煤炭、稀土、铁矿和水资源为基础已经建设成为以 冶金、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80 年代中期针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包头曾 经提出实行“轻型双翼” 总体战略。这个战略设想是以优化产业结构的导向为出发点,由偏 重发展工业,转变为一、二、三次产业综合发展。以“轻型”为导向、靠“内改”和“ 外引”为 双翼,加速潜在优势的转化。进入 90 年代,包头又总结提出了“整体优化战略”构想。这是 继“轻型双翼”之后的深化和发展。 “整体优化战略”是以优化产业结构的导向为出发点,以系 统辩证论为理论依据,强调城市的整体发展。90 年代末期至今,包头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 期,尤其是从 2002 年到 2004 年的三年间,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建设经济强市进程快 速推进,生产力布局在探索中逐步演变,创造出了以“一个机制”和“五个同步”为特征的“ 包 头模式”。三年时间,累计创造了 1400 多亿元的经济总量。钢铁、装备制造、铝业、电力、 稀土、乳业、建材七大支柱和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开始凸显产业集群的态势。 (二)包头市现行生产力布局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其评价 建国初期,包头市宏观生产力布局依据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和国防安全需要,实施战略西移, 在自然资源禀赋与地理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批大型企业。进入 80 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形 成的宏观生产力布局侧重于这种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尽管在特定时期促进 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目前形势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 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已显现出一定的不协调性。经过近 50 年的积累,我市生产力布局初步 形成了以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界限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包头 市一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具体表现在: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90 年代以来,我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取得 了一定成效。 (具体数据参见表一) 表一:包头市三大产业结构近年的变动表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数量(万元)比重(%)数量(万元)比重( %)数量(万元)比重( %)数量(万元)比 重(%)数量(万元)比重(% ) 第一产业 1832918.61914488.41868037.52248406.72372505.2 第二产业 129204960.4136956160.0148392759.7180346554.2253383056.3 第三产业 66467231.072264931.681499832.8130195539.1173083038.5 通过表一中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首先,近几年来包头市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不大,第 一产业略有降低,第三产业略有抬升,三大产业按比例依次行程二、三、一的态势。这说 明包头市的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得到较为充分的贯彻实施。其次,我们也应该 看到,在三大产业总量都有明显上升的良好态势的同时,第三产业上升的边际增量较缓。 这说明第三产业在未来包头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第三产业所承载的负荷会越来越重。如若 继续推动经济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那么就必须不断挖掘第三产业的剩余潜能,提升第三 产业的服务水平,促进产业间交换的“血脉畅通”。 2、各旗县区发展速度较快,但联动机制较弱。 近年来,为我市目前已经形成几个旗县区经济各领风骚的态势,即昆区、青山区、东河区、 高新区和的核心工业经济区,土右旗、达茂旗、固阳县和九原区的农牧业经济区,石拐区 和达茂旗的矿产能源经济区。但从整体来看,这种格局的最大特点即在资源和市场上相互 封锁、争夺,利益性矛盾和问题较多,区域间的功能协调性较弱。区域内有些产业还没有 形成适度的经济规模,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较为科学的辐射带动机制以及各地区特色产业 的相互促动能力不强。也正是由于缺乏这样的支撑,致使区域内各旗县区形成了经济发展 成果的明显差异,区内的经济实力差异较为悬殊。比如 2003 年稀土高新区的人均 GDP 为 23672 万元,土右旗、达茂旗分别为 7962 万元、16743 万元;高新区的财政收入为 50446 万元、土右旗、达茂旗分别为 12145 万元、10098 万元。 表二:2003 年包头市各旗县区人均经济指标比较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人)农 牧民人均纯收入(元/人) 稀土高新区 27482367293003601 昆都仑区 5297338699570 东河区 52191478283344619 青山区 6582227369558 石拐区 791141258312391 白云矿区 80189448824 九原区 1691695391414205 土默特右旗 134796248953369 固阳县 35838747272581 达茂旗 61674364153183 3、各旗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自建国以来,拥有资源优势的昆区、青山区和东河区以包钢、北方股份集团、北方重型集 团、包铝等特大型企业,凭借政策、资源优势多年来在全市经济建设中拔得头筹,除个别旗 县区在个别指标方面近来有较强冲击态势外, 、近临鄂尔多斯和沿黄河的九原区部分与临近 呼和浩特市的土默特右旗完全有潜力发展成为市级经济发展中心区域,但目前从总体上看 至今还尚无明显突破迹象。 (具体数据参见表三) 。 表三:2003 年包头市各旗县区经济发展指标(单位:万元) 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 稀土高新区 33757967042850446196943061626236 昆都仑区 15423753552277606163622260375440000 东河区 654703352852504047953721793380100 青山区 796660328531701891905998395375000 石拐区 5546092531602232235654418547 白云矿区 46603123502801241248769922 九原区 5016491687973058510540913522570081 土默特右旗 25493496733121451318881818366002 固阳县 146765705717994605534268030865 达茂旗 1697718843510098544666300420047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宏观生产力布局决策在培育新经济 增长极的难度依然较大,各旗县区之间协调性发展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二、包头市区域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本质看,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已经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资本 和常规人力资源的富集程度,逐步向知识、技术等非物质要素方面转移。包头市区域优势 产业的发展定位必须首先纳入到这种宏观背景下加以考察。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 断提高,资源配置在跨地区中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 的区域经济。包头市目前既成的相对的区域经济“特色”,因为掩盖或者代替不了区域经济 结构与相邻区域趋同的弊端,因而在宏观生产力布局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 被动性,或者说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如果着眼于未来 20 年 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看,这种带有体制遗留性质的特色格局,既不具备充分预期意义,也 不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形势。尽管 90 年代以来,包头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但受产业存量和发展思路的影响,区域产业特色与趋同并行的状况依然严重存在。大部分 地区将支柱或主导产业集中在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和电力等方面,总体上明显表现为 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和低级化。这不仅制约了包头市区域特色经济格局的健康成长,不利于 整体竞争能力的持续增强,也影响了地区经济未来预期发展的持续后劲,造成不应有的资源 浪费。除此以外,在地区差距有所扩大的同时,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协调性尚未得到充 分发挥,表现为先进区域对落后区域的带动与辐射能力不足、各自为战,资源与市场的双 向掠夺性竞争使得各旗县区的功能协调也较弱。 总体来看,经过改革开放近 20 年来的发展,包头地区受过去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宏观政策的 影响影响,使得整体区域内优势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具体来说表现在: 首先是我市处于生产力要素流动的不利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机制成为资源 配置的主导机制,生产力要素按照市场信号的导向自由流动,即生产力要素不断地向边际 生产率相对较高的区域流动。在我国这一流动过程就表现为东南沿海地区对高效优质生产 力要素的聚集效应。从理论上讲,即使这种聚集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可能出现边际 生率递减的倾向,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由此带来的区域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的影响,只有当 地区间的边际生产率趋于相等时,优质高效生产力要素才可能出现回流。 其次是我市产业分工和协作的难度较大。从区域经济关系来看,市场经济可被看作是一种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按照效率优先的准则建立分工协作体系的,按 照不同区域的竞争优势决定其在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决定不同区域分工收益的大 小。由于包头市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就全国而言还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在大多数情况下, 只能以附加值较低的中上游产品参与区域间的分工交换。 再次是我市处于提高市场份额占有率过程中面临经济发达地区巨大竞争压力的不利地位。 随着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进步的加速和替代产品的增多,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度逐 步降低,这使得我们在产业分工交换体系中所能获取的收益具有了递减的可能趋势。市场 环境的逐步完善将进一步激化区域间在争夺投资机会上的竞争,这种为争夺投资机会的市 场竞争,必然产生一定的社会成本,即竞争将使得一些区域的在建或运营项目陷入困境。 三、未来包头市区域分工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包头市区域经济分工定位的条件 1、具有立足华北、辐射西北、东北的区位优势。包头地处华北北部,是我国西北、华北地 区结合部,是华北地区通往西北地区的交通、通讯、商品集散的枢纽,是通往蒙古、中亚 等国的重要通道。以包头为中心,可辐射周边 11 个省、自治区,30 多个较大城市和众多 中小城市,人口众多,潜在市场较大。在包头投资生产,可辐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交通便利,运输距离较近,可大大节约物流成本,如产品出口蒙古、中亚地区,可利用我 市中蒙边境口岸和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大大方便产品进出口,可迅速占领市场。 2、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较为全面的协作配套能力。包头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目前 冶金、机械、重汽、稀土、电力、化工、轻纺、绿色食品等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全 市有工业企业 2 万余家,拥有资产总额 600 亿元,年产值 400 多亿元,在国家确定的 520 户重点企业中,包头有 6 户,全自治区 20 家上市公司里包头有 6 家。包钢、一机集团公司、 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北方奔驰汽车公司、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明天科技股份公 司、华资实业股份公司、鹿王集团等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韩国大宇、希望集团、 香港华润、宁波韵升、伊利、蒙牛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投资包头,大大增强了包 头整体实力。 3、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包头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尤以冶金和机械 制造业较为突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的技术工人 队伍,包头钢铁研究院、包头稀土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研究机构及包头钢院等十几所大中 专院校,以及包钢、北方奔驰、北方重汽,一机集团、北方重工等国内知名企业拥有的一 大批熟练技术工人队伍,可为工业建设提供雄厚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4、具有非常低的成本优势,可大大降低工业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包头地处内陆、资源丰富、原材料及协作产品价格较沿海发达地区低,且可就近采购,劳 动力成本较低,我市作为能源、原材料基地,燃料动力费价格低,优质煤炭每吨 80 元,电 价每度仅 0.4 元,且能够满足供应。另外土建费用低,每平方米造价 530 元-550 元,具有 较投资吸引力。 5、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200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177.5 亿元,城市消费品 增势强劲,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1508 元。潜在市场消费能力较强。 (二) 、包头市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建议 各旗县区应坚持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带,抓住产业的近似性基础,主动凝结产业群体,努 力扩大区域产业规模。要树立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方针,增强经济极化作用,通过促进生产 力要素的定向聚集,着力培育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带。特别是应适应形势,积极探索我市 生产力南移的有效途径,推动生产力布局逐次向沿黄河地带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 生产力向沿黄河地带转移的布局建设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为此,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 我市应着力增强开放意识,切实推进生产力布局南移,并依据市内力量加速建设沿黄河经 济带。推进方式主要是可以依托化工厂在铁路沿线区域发展大型沿线石油化学工业, 、依托 包钢在西部地带发展大型钢铁工业、依托高新区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工业,同时还可以利用 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电力产业以及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在坚持建设市场导向原 则的前提下,增强全局意识,在产业发展上做到既突出特色,又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通 过产业的分散与联合,着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努力营造“众星捧月”效应。特别是在产业 选择方面,要充分体现这样一个基本特征:既能抢抓市场机遇,又可补充区域空白。与此 同时,还应通过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积累资本,适时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综合上述分析, 我们认为未来包头境内跨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侧重这样四个单元,包括稀土高新区、核心 工业城区、矿区和农业旗县区,四大经济区在产业领域中则各有进退、各有侧重,并极力 营造区域之间产业发展上的协调与互补效应。 1、稀土高新区 该产业经济区域在地理上主要位于青昆两区之间,域内经济发展上宜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化 的特征。该产业经济区突出高新技术特征,目的在于通过扮演我市未来产业结构、技术结 构的“领衔”角色,培育未来产业优势,并依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产 业化是未来区域经济竞争的核心,也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 集群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发挥区域内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加强区域内人力资源 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力支撑的作用,促进各级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功 能的实现,激发社会民间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入强度,从而确保区域内高新技术产 业的持续增长。需要我市在支持北京成为中国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前提下,明确该区域的 未来产业定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体现高新化特色,即今后产业进军的主要方向是高 新技术领域(包括高效农业) ,积极发挥区域内的土地、厂房、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全 力改善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争取尽快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基地。可以通过规范、促 进本区域市场的发展,加速科技转化的进程。 2、昆都仑区、青山区和东河区为主的核心工业城区 区域内有钢铁、稀土、冶金、化工工业等较为发达工业部门、科学技术先进、文化教育兴 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社会旅游业基础条件较好。区内拥有中央、内蒙古、市属企业, 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商贸发达,区属商业网点和集贸市场星罗棋布,各类服务设施齐全。 改革开放以来,已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稀土、建材、电子、化工、服装、食品等门类为 主的工业体系。产业上主要突出重化工工业特征。该产业经济区突出这种特征,目的在于 在巩固中不断壮大发展包头市的传统产业,使包头继续在这些产业领域保持特色,培育包 头市未来 20 年中保证 GDP 相对稳定增长的产业源(该区年 GDP 合计约占全市年 GDP 总 量的 50%) ,并通过财政手段弥补其他地区他类产业发展预期中的市场抗风险能力(该区 域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约占全市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的 46%)及其他地区经济社会风险 应变能力。通过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稳定既有产业市场规模的基础上着重组建重化工的下游 产业群,以丰富本区域内的产业构成、扩大本区域的产业规模。本区域应该发展成为中央、 内蒙、市属企业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的新兴工业区。 3、石拐区和白云鄂博矿区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基地,对包头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已初步形成了矿业和建材业体系。两个矿区英已建成工 业原料、燃料供应基地为主,相应发展自身服务的工、农、牧、商、交配套体系。 4、九原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和达茂旗(全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四个农业旗县 区,地域辽阔,人文环境独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自农牧业发 展迅速,是自治区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包头市重要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和矿产资源 基地。目前本已形成以农畜产品、矿产、旅游三大支柱行业。产业上突出旅游和自然农业 特征。该区域作为未来我市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边缘区”,应当完全立足于这些历史和天 然的资源优势,自力更生地寻求和培育相关产业增长点,特别是通过扩大龙头型地区特色 农业经济规模,加速农产品特种特养与精深加工一体化进程,通过持续嫁接先进的农业生 产技术,把本区域逐步培育成为全市、全国特有的“绿色农业产业带”,一旦这一格局得以 形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赢得越来越多的真正特色化的市场竞争优势。如果再加上特色 旅游文章的做大效应,该区就必定能够在未来 20 年中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繁荣的经济区域。 在今后具体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注意掌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争取 市的大力支持的同时,积极采取“避重就轻”的战术,逐步积累生态旅游优势。本区域今后 应逐步建成为城镇服务的副食品基地,粮食基地和轻工业原料基地。 结语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包头现已成为拥有 冶金、稀土、重型汽车、机械制造、能源、化工、轻纺、绿色食品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 重要工业基地。目前经济总量占自治区的四分之一强。2002 年至 2004 年的三年间,包头 市累计创造了 1400 多亿元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八五”、 “九五 ”两个时期的总和。社会经济 实力大幅越升,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创造了了令人瞩目的“包头模式”。生产总值年均 增长 27.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1508 元,年均增速达 25.1,农牧民人均 收入达 4136 元,年均增速达 18.8%,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数据见表 四,2004 年的数据暂缺) 表四:包头市历年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及在全自治区比重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数额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